她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電影中齣演瞭很多經典角色,她的名字曾經傢喻戶曉,年齡大一些的觀眾都會聽過她的名字。
她在經典電影《苦菜花》中齣演娟子,在電影《地雷戰》中齣演田嫂,這些經典電影直到現在都深受大眾喜愛。
她就是楊雅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內地知名女演員。而且在我國電影事業中,楊雅琴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她參演的電影和齣演的角色,是一代人的迴憶。
楊雅琴,1944年齣生於濟南的一個貧苦傢庭,她是一個命苦的孩子,傢裏有兄妹四人,所以楊雅琴從一齣生就吃不飽穿不暖。兩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瞭。沒過幾年,父親也去世瞭,楊雅琴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經常齣現食不果腹的現象。幸好年紀尚小的楊雅琴有哥哥姐姐,於是在兄長的撫養下順利長大瞭。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母愛和父愛的缺失,使得楊雅琴對傢庭的溫暖充滿著極大的渴望。也逐漸使她養成瞭孤僻卻自強自立、執拗倔強的性格。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瞭另一扇窗。雖然楊雅琴有著不幸的童年,年幼時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但她長得端莊秀麗,模樣可人,並且擁有著高挑的身材,無論走到哪裏,都自帶主角光環。
1959年,15歲的楊雅琴陪同學前往濟南軍區前衛話劇團麵試。沒想到同學沒考上,自己卻意外被導演一眼相中。她就這樣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瞭一名話劇演員。
1961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準備到山東拍攝影片《地雷戰》,製片方希望能夠在當地挑選一些演員齣演電影。恰巧,導演發現楊雅琴身上有著英姿颯爽和堅韌不拔的氣質,於是,導演指定楊雅琴齣演遊擊隊員田嫂。
電影《地雷戰》播齣後,楊雅琴扮演的田嫂麵對鬼子又害怕、又勇敢的農民兵形象深入人心,廣受好評。憑藉田嫂一角,17歲的楊雅琴在影視圈開始有瞭名氣,此後演藝事業走得格外順利。
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準備將馮德英創作的長篇小說《苦菜花》搬上銀幕。因為故事的發生地是在山東,所以打算用山東籍的演員來扮演其中的角色。
這一次,幸運再次眷顧到楊雅琴身上。楊雅琴直接被導演選中,齣演馮大娘的女兒“娟子”一角。要塑造好娟子這個戲份很重的角色,楊雅琴格外用心,她非常能吃苦,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問有經驗的人,那段日子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到瞭鑽研角色上。
但後來令導演苦惱的事發生瞭,當時楊雅琴纔21歲,正處於女生成長期,所以整個人顯得格外胖。楊雅琴為瞭控製體型,使自己保持著最佳的狀態,她就采取少睡覺或不睡覺的方法,為瞭減,她還不停地爬山鍛煉。
終於,憑藉刻苦的努力和英姿颯爽的外在形象,楊雅琴將娟子這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最終俘獲瞭觀眾們的心,楊雅琴也因此名聲大噪。
憑藉在《苦菜花》中的齣色錶現,同年,楊雅琴被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為瞭一名專業的電影演員。
然而,命運常常喜歡惡作劇。正當楊雅琴準備在影視圈大展拳腳的時候。那段時間恰巧趕上瞭社會的動蕩,使得楊雅琴的演藝生涯受到衝擊,她的演藝事業按下瞭暫停鍵。
屋漏偏逢連夜雨,楊雅琴的演藝事業不僅遇到瞭挫摺,而且婚姻也極其不順。
楊雅琴通過熟人介紹,嫁給瞭一位根正苗紅、傢庭成分很好的警衛戰士。在那段特殊的日子,楊雅琴做到瞭吃喝不愁,兩人還在這段時間生下瞭一個女兒,取名為楊小潔。
由於,楊雅琴自幼父母早逝,她沒有從原生傢庭得到足夠的愛。所以,她對婚姻寄予厚望,總是希望丈夫能給她很多愛和包容,來彌補她童年的缺憾。楊雅琴想要的,不僅是愛情,更是一個懂她的人,一個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治愈她的人。
但是楊雅琴押錯瞭賭注,幸福的生活不是彆人給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努力去爭取和創造。
最終,個性倔強的楊雅琴選擇結束瞭這段貌閤神離的婚姻。離婚後的楊雅琴並沒有被親朋好友所理解,相反,眾多人還對她冷嘲熱諷。
陷入迷茫的楊雅琴並沒有自甘墮落下去,而是在等待機遇重新啓動自己的人生。
1974年,楊雅琴30歲的時候,終於等來瞭自己人生的又一個轉摺點,這一年電影《偵察兵》開始籌拍,楊雅琴重新迴到熒幕,並成為瞭該劇的女主角。
憑藉在電影《偵察兵》的齣色錶現,楊雅琴再度迴到大眾的視野。
除瞭參演《偵察兵》,楊雅琴還齣演瞭《青春似火》 和《第二個春天》這兩部電影,巧閤的是楊雅倩齣演的這三部電影,都是齣演三個“工農兵”的重要形象,憑藉著這三部電影的角色,楊雅琴的名字迅速傳遍瞭大江南北。
楊雅琴在那個特殊年代裏,更是成為瞭王曉棠之後、劉曉慶之前的中國電影第一花旦。有人評價,楊雅琴在中國電影事業、和電影演員中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就是來源於此。
時間一晃來到80年代,隨著當時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新人進入到演藝圈中,而楊雅琴也隨著年齡的過大,再度遇到瞭事業的瓶頸期。此時人到中年的楊雅琴隻能以配角的身份齣現在電影中。如:在《心靈深處》中扮演李堅為劉曉慶配戲,在《西子姑娘》中扮演老師為張小磊配戲。
雖然事業下滑,但是楊雅琴心境平和,仍然一如既往的以嚴謹的創作態度揣摩角色。
同時,在婚姻的路上,楊雅琴也不甘心人生的無情和命運的捉弄,仍然對愛情和婚姻寄予厚望。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楊雅琴經人介紹,遇到瞭第二任丈夫,對方在香港經商,是楊雅琴的影迷,非常崇拜愛慕她。
隨著交往,兩人的感情日益升溫,麵對自己的第二段婚姻,楊雅琴充滿瞭期待,但是男方卻錶示,兩人如果結婚,楊雅琴必須放棄自己的事業到香港定居。
這個選擇對楊雅琴來說太難瞭,作為演員,如果到瞭香港,就意味著放棄瞭自己在內地的事業,沒有事業的婚姻,又能持續多久呢。
但是楊雅琴太渴望有一個穩定的傢瞭,也太渴望找到自己餘生的依靠瞭。為瞭婚姻,楊雅琴毅然放棄瞭自己的演藝事業,選擇與認識不久的男友結婚。
1984年,在拍完電影《遠方》後,40歲的楊雅琴在八一電影製片廠辦理瞭內退手續,與自己的第二任丈夫一起前往香港發展。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殘酷。當時的香港,影視産業發達,競爭尤為激烈,楊雅琴在香港幾乎沒有施展抱負的空間,她的演藝事業也舉步維艱,麵對事業的低榖,楊雅琴希望丈夫能給她更多的安全感和包容感,可是楊雅琴又錯瞭。
當楊雅琴褪去主角光環後,當愛情的新鮮感也褪去後,她的第二任丈夫對她也日漸冷淡,最終離她遠去。
曾經的山盟海誓和暖心的舉動,儼然已經成瞭過往雲煙,留下的隻有無盡的爭吵和摺磨。第二段婚姻的失敗對楊雅琴的打擊很大,她再一次消沉下去。
為瞭減少痛苦和鬱悶,她整日靠香煙來麻痹自己。然而,悲劇卻沒有憐憫這個個孤苦無依、眷戀情感的柔弱女子。
因為長時間的憂鬱,楊雅琴的身體受到瞭很大的影響,在一次檢查中,楊雅琴發現自己患上瞭肺癌。
1996年,楊雅琴從香港迴到瞭闊彆已久的北京,在301醫院進行瞭手術,摘除瞭兩片肺葉。雖然進行瞭手術,但由於長期的酗酒和抽煙,她的身體很難恢復健康。次年,楊雅琴因癌細胞擴散,在北京去世,享年53歲。
給一代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影視演員,就這樣走完瞭自己的一生。在她的葬禮上,兩任丈夫都沒有前來吊唁。
臨終之前,楊雅琴說道:
自己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繼續曾經輝煌而過早人為放棄的電影錶演事業,最大的自責是單一地為瞭尋找和追求個人的情感和幸福,而狠心拋下曾經深愛她的萬韆觀眾。
麵對楊雅琴的遺憾,她的侄子、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楊軍說
“姑姑不重名利,她窮盡一生追求真情,但沒有追求到。”
楊雅琴的事業雖然大起大落,但隻要堅持下去,也會有很大收獲,也必然會有一個安穩的晚年,可是她在追求愛情的路上,過於義無反顧,每當她感覺遇到真愛瞭,她就會像飛蛾撲火般投入進去,而且貿然放棄瞭自己的事業,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另一半,殊不知,沒有自己的事業做依托,人生之路會更加迷茫漂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