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12:21:26 PM
在古代,許多皇帝在成功登基後或離世前,都會以各種理由斬殺功臣,目的就是擔心臣下功高震主,威脅自己或自己子孫的統治。
因此,
許多名將大臣都選擇告老還鄉、退齣政治中心,以求保全性命
。
這些名將裏有的成功瞭,有的沒成功,其中最令世人津津樂道的,就要屬秦朝名將王翦。
作為一代名將的王翦自知功高震主,
晚年時趕緊告老還鄉,秦始皇卻說:
朕不殺你,你留下便是。
那麼,一嚮以殘暴著稱的秦始皇為什麼肯放過王翦呢?
謎底,還是要從故事本身說起。
秦王滅楚兩次派將 王翦大勝晉封侯爺
在戰國時期,秦國在滅瞭趙、燕等五國後,又將目光再次轉嚮瞭楚國。
為瞭研究如何打好“滅楚”這一仗,
秦王嬴政專門召開瞭一場禦前會議。
會議上,秦王嬴政問李信:
“要滅瞭楚國,如果派將軍你帶兵前去,你需要帶多少人馬方可獲勝?”
李信聽秦王如此問,因有戰功在身
,故而十分自傲,立刻抬頭挺胸、器宇軒昂的說:
“如果讓臣帶兵攻打楚國,隻需要二十萬人馬即可。”
秦王聽瞭點點瞭頭,又轉頭問跟隨在自己身邊多年的老臣王翦:
“如果讓老將軍你帶兵攻打楚國,需要多少人馬?”
王翦跟隨瞭秦王一輩子,那時人已到暮年。
看看秦王,他略微沉吟說:
“如果讓老臣帶兵攻楚,非六十萬兵馬不可。”
秦始皇捋著鬍須笑著搖頭:
“王將軍真是老瞭,怎麼這麼膽怯瞭呢?李將軍果然壯勇,他的判斷纔是對的,就由李將軍帶兵前往吧。”
會議過後,在秦始皇期盼的目光下,李信、濛恬二將軍率領二十萬秦軍嚮南進軍前去伐楚。
王翦在秦始皇身邊多年,深知秦始皇的脾氣。
一看自己的話不被采用,唯恐日後受到敗仗牽連,連忙謊稱自己有病,速迴到傢鄉頻陽養病。
話說李信、濛恬帶二十萬秦軍南進伐楚。
二人擬定作戰計劃,
李信帶部分士兵攻打平與,濛恬帶剩餘士兵攻打寢邑,
大破荊軍。
李信大喜,連忙一鼓作氣乘勝攻打鄢郢,再次取勝,於是帶領秦兵嚮西行進,希望在城父與濛恬會師。
但李信萬萬沒想到,這是楚國的計謀。
楚國軍隊跟蹤李信所帶的秦軍,並且緊緊跟瞭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李
信軍隊被楚軍拖得疲纍不堪。
在雙方交手中,兩座軍營被楚軍攻陷,七名都尉慘死於楚軍刀下。
李信部隊大敗,破荒而逃,十分狼狽,楚國軍隊終於一雪前恥。
兵敗傳到瞭秦始皇耳朵裏,秦始皇暴怒,這纔想起王翦當初說:
“六十萬兵馬不可”的話,趕忙備馬親自前往王傢老傢頻陽探望王翦。
見到王翦後,秦王不好意思的對王翦道歉:
“我由於沒有聽信老將軍的話派六十萬精兵,導緻此次伐楚失敗。
李信所帶的部隊受盡瞭楚軍的侮辱,現在聽報說楚軍一天一天嚮西進軍逼近,城池處於危險之中,老將軍您雖然仍在病中,但是就忍心拋棄我於不顧,眼睜睜地看著秦國城池被攻打嗎?”
王翦早知秦軍會敗,但不曾料到秦始皇會親自上門嚮他道歉。
於是他對秦始皇邊道謝邊說:
“大王親自來探望老臣,老臣實在愧不敢當,如今秦軍大敗,老臣心中也悲痛不已,隻不過老臣實在年邁體衰、精力不濟,不能再領兵作戰,還是請大王另請高明吧!”
秦始皇心中不悅,但卻清楚能拯救秦國此劫數的人非王翦莫屬,便耐著性子迴答道:
“將軍快彆說這些瞭,帶兵齣徵阻擋楚軍要緊啊。”
王翦原本就知道推卻不過,隻不過是希望秦始皇答應自己的要求。
他也深瞭解前始皇的脾氣,明白不能推卻太過,便對秦始皇說:
“大王如果非逼不得已而用老臣,那必須同意讓老臣率領六十萬人不可。”
秦始皇此次知道瞭楚軍的驍勇,二話沒說便答應瞭王翦的請求,迅速迴答道:
“一切都聽老將軍的。”
就這樣,王翦率領六十萬將兵前去伐楚,秦始皇親自到灞上送行。
三杯烈酒飲罷,臨行前,王翦對秦始皇說:
“倘若老臣大勝而歸,希望大王能多賞給老臣一些好房子好地。”
秦始皇聽後笑瞭,
對王翦承諾道:
“老將軍盡管前去便是,還怕寡人苛待於你,迴來受窮嗎?”
王翦搖頭笑笑,顯齣十分不好意思,卻又不得不說之態錶示道:
“臣跟隨大王多年,雖有戰功卻始終隻是個將軍,沒有成為侯爺,所以趁著大王現在還親近老臣之時,多多嚮大王求些良田屋宅,也是為子孫打算罷瞭。”
秦始皇哈哈大笑,允諾王翦大勝歸來後必賞賜良田百畝。
王翦謝過,領命而去,帶兵行至關口後,又一連五次派自己的親信迴秦國嚮秦始皇乞求得到更多的良田。
軍中親信實在看不下去瞭,對王翦說:
“將軍你這麼頻頻嚮大王討賞,這種做法是不是太過分瞭啊?”
王翦搖頭笑答:
“大王生性暴戾多疑,如今肯傾盡全國的兵力交給我,讓我去伐楚,心中一定是很忐忑不安的,我隻有錶現齣胸無大誌隻在乎良田財寶,纔能打消大王心中對我起兵造反的擔憂、纔能護我傢人性命周全啊。”
就這樣,王翦先後五次派親信迴秦討賞,
直到確定秦始皇已經放下瞭對自己的懷疑和戒心,纔不再擔憂傢人性命,
一心率兵加速前進代替李信伐楚。
楚國君主聽到王翦帶六十萬大軍前來攻打自己的國傢,也不惜下血本傾盡國力與王翦之秦兵抗衡,蓄勢大發。
豈料
王翦大軍抵達楚國邊境時卻一反常態,沒有立刻叫囂攻城
,而是在離楚國城池不遠之地安營紮寨、生火做飯起來。
楚軍一開始不明白秦軍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便暗自觀察。
後來
越觀察,楚軍越沒瞭耐性,
便主動數次齣城叫囂秦軍,期望秦軍早日齣戰。
王翦纔不理楚軍的叫囂挑釁,自顧自的閉門不齣隻守不戰,讓戰士們休息、調養生息。
不僅如此,王
翦還親自同戰士們同吃同睡同做遊戲談心聊天,
命令後勤部門每天為戰士們燒水洗澡,製作精美食物,意在讓大軍養精蓄銳。
過瞭許久,秦軍各個精神百倍,器宇軒昂。
而楚國君王卻因城下有六十萬秦軍而變得逐漸緊張焦慮、夜不能寐,不停地派兵叫囂秦軍齣戰。
久而久之,楚國戰士隻叫囂卻得不到迴應,次數多瞭,難免乏瞭、心氣也就泄瞭。
休養生息將近一年後,王翦在軍中觀察,覺得熬楚軍熬的時辰火候都差不多瞭,就派人前去觀察,看看楚軍一天到晚的娛樂消遣項目是什麼?
探子迴來報告王翦說:
“玩的是跳遠比賽和投擲石頭”。
王翦哈哈大笑,暗忖楚軍真不知道保存體力。
於是,
王翦終於發齣命令,讓眾將士作齣攻城之態,
但實際上卻將楚軍嚮東邊引去。
楚軍不疑有詐,逐漸遠離城池,被引嚮東邊。
王翦趁此抓住時機,命秦軍對楚軍進行猛烈攻擊。
楚軍戰士幾個月擔驚受怕,吃不好睡不香,還要進行耗費體力的遊戲訓練,此刻哪裏是養精蓄銳後的秦軍戰士的對手,因此大敗而逃。
秦軍大破楚軍後,依舊窮追不捨,追到蘄南後,斬殺瞭楚軍將領項燕,楚軍徹底潰敗四散而逃。
秦軍藉勢乘勝追擊,沒有給楚國喘息的機會。
就這樣,
王翦用瞭一年時間,平定瞭楚國的城邑。
過瞭不久,又抓獲瞭楚王負芻當俘虜,徹底吞並楚國,把楚國變成瞭秦國的一個郡縣。
凱鏇而歸的王翦深受秦始皇重視,但
王翦卻怕自己由於戰功過高,功高震主
,引起秦始皇擔憂引來殺身之禍。
於是趕緊對秦始皇錶示:
“臣已老邁,想要辭去官職告老還鄉。”
秦始皇深知王翦的擔憂,會心一笑,
不但沒有準許王翦的告老請求,還對王翦說:
“朕不殺你,你留下便是。”
王翦心中一驚,趕緊謝罪,既然得不到批準,隻好從此低調行事。
後來,王翦又被秦始皇派齣繼續率兵南徵百越,戰功越來越高,被秦始皇封為瞭武成侯。
後來,
王翦的兒子王賁也與李信一同攻破瞭燕、齊之地。
而王翦也在傳說中成為瞭戰國四大名將中唯一得以善終的將領。
不過王翦在秦國的功績,並不僅僅隻限於助秦滅楚。
平定叛亂鏟除呂氏 橫掃三晉實至名歸
史料記載,王翦齣身名門是周靈王太子晉的第十八世孫。
因自幼喜歡軍事,在玩耍中和傢族有意培養下,展現齣瞭過人的軍事纔能。
後來,
王翦跟瞭秦始皇,成為瞭一名秦國將領。
而秦始皇自幼便胸有大誌,十三歲登基成為秦王後,便在心中謀劃齣瞭一幅盛世藍圖。
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20歲時,曾命其弟長安君成�f、樊於期率軍攻打趙國。
二者不但沒有奉命攻打趙國,
王弟長安君還在樊於期的唆使下,臨陣倒戈、起兵造反。
秦王為平定叛亂率年輕的王翦前去平反,王翦左思右想,認為依靠武力是不可取的,決定智取。
他找到親信作為說客,想方設法混進瞭長安君的軍隊中。
摸清敵情後,
王翦的親信找到長安君,從各個方麵為長安君分析利弊,
恩威並施,希望長安君能夠按照秦王意願投降。
長安君原本就是被樊於期教唆策反的,真正謀反秦王的意誌也不堅定。
經過王翦的親信勸說,便迴心轉意,同意投降。
樊於期得知事件原委後明白大勢已去,
連夜逃到燕國避難,王翦一兵未損成功平定叛亂。
後來,秦國相邦呂不韋在朝政上逐漸獨大一手遮天,並且看著秦王小,背地裏與其母趙姬太後偷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
秦王漸漸長大,呂不韋覺察齣瞭危險,就想斷瞭與太後的私情。
但他畢竟隻是相邦,無法說走就走、說斷就斷。
為瞭不激怒太後,呂不韋便想以退為進找一個人代替自己。
一天,呂不韋上街,
聽聞某處有一個男子叫���保�天生身有異能。
呂不韋便將���筆盞礁�內,不時讓他錶演“輪轉之術”,私下裏卻將���鋇鈉嬉炷芰λ蹈�太後聽。
太後聽後大喜,讓呂不韋把���畢氚旆ㄅ�進宮去,在當時的秦國,隻有大臣和宦官能夠齣入王府。
但���輩皇淺跡�為瞭讓���泵�正言順齣入王府,太後和呂不韋一商量,決定讓���弊約杭舫�眉毛和鬍子,假受宮刑,以宦官的身份住進王府。
由於���蹦昵峽ψ常�
太後得到瞭���保�就逐漸對呂不韋失去瞭興趣
,呂不韋順利脫身。
而���閉套拋約罕惶�後寵幸,逐漸恃寵而驕。
與太後有瞭兩個私生子以後,他竟然私下裏自稱為秦王嬴政的“假父”。
秦王起初並不知情,還聽從太後的建議封���蔽�長信侯。
���鋇醬鋟獾兀�私下裏拉幫結派、暗收黨羽,
勢力逐漸強大起來。
秦王九年,嬴政前去給太後所居住的秦國舊都雍城行郊禮。
臨行前,秦王派王翦處理此事。
王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自己親自帶部分兵馬在國都鹹陽鎮守,分齣三萬精兵護送秦王西行拜母。
朝中不能一日無君,
秦王離開國都,相邦呂不韋開始策劃伺機生變、謀權篡位
。
但奈何王翦親自鎮守鹹陽,呂不韋隻好作罷。
秦王歸朝,
���鋇惱媸瞪矸荼蝗爍娣�。
秦王得知���輩皇腔鹿伲�還跟自己母親生下兩個兒子,並密謀要殺死自己,讓兩個私生子登基。
秦王勃然大怒,
命人嚴查此事,���敝�道自己事情敗露,遂發動“蘄年宮之變”。
秦王派王翦鎮壓此事,並殺瞭���焙退�的兩個兒子及其三族。
“蘄年宮之變”事件牽扯齣瞭呂不韋,秦王一怒之下將呂不韋免職。
王翦建議秦王殺瞭呂不韋,秦王覺得王翦說的有道理,便把呂不韋賜死。
自此,秦王終於全麵掌控瞭國傢大權正式親政,也開始實行他統一天下的政治報復。
秦始皇十一年,燕、趙兩國發生戰爭,趙國率先齣兵攻打燕國。
秦王一看這是個發兵的好機會,就以救燕國為藉口讓王翦率兵攻打趙國,
自此,秦朝統一天下的戰爭便拉開瞭序幕。
王翦接到任務,先剔除瞭在軍中對自己不服之人,留下精兵,命自己親信隨行。
在攻打趙國的戰爭中,
王翦用自己得天獨厚的軍事纔能,一鼓作氣拿下瞭趙國的閼與、�L陽、河間、安陽等地九個城池
,並在後來的統一六國戰爭中陸續用十五年時間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
可以說,除瞭攻打韓國王翦沒有參與外,其餘五國的統一與滅亡,都有王翦及其子孫的功勞。
因此,
秦始皇十分看重王翦
,封王翦為大將軍,凡事都要徵詢一下王翦的意見。
最初,秦始皇由於登基不久,王翦又年富力壯,所以秦始皇很是聽王翦的建議。
後來,
王翦逐漸老瞭,秦始皇也褪去瞭稚氣,
便開始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將王翦的建議當參考,故而纔有瞭“王翦稱病迴鄉養病,秦王韆裏請求齣徵”的故事。
並由於王翦戰功赫赫,且沒有像其他功臣一樣自恃功高目中無主,在王翦老年後,秦始皇一反常態留瞭王翦性命,讓王翦能夠得以終老。
參考文獻:
《史記・捲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