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傢口壩上地區,風不是呼嘯而過,而是吹動眾多大風車緩緩轉動,將風能變成電能。
這份綠色電能,照亮瞭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夜空;為高耗能大數據企業提供充足電力保障;轉換成熱能,為韆傢萬戶送去溫暖;電解水製氫,驅動清潔車輛運行……
張傢口,這座曾經的傳統老工業城市,正以風、光為源頭,探索多樣化、多渠道的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風電供暖:冷風吹暖韆傢萬戶
2月24日,河北建築工程學院行政樓內暖意融融,與此同時,由於學校還沒有正式開學,經過智慧調控後的教學樓和宿捨樓溫度較低,隻保持防凍運行狀態。
在大規模使用城市集中供暖的北方地區,這種可分時分區的供暖方式並不多見。
“從2017年取暖季開始,學校不再采用城市集中供暖,而是依靠來自壩上的風電供暖。”河北建築工程學院能源工程係主任孫勇說,學校從距離7公裏外的變電站拉瞭兩條8兆瓦電纜綫,將壩上風電直接輸送到學校的供熱中心,再采用自主研發的協同調控技術和高效蓄熱技術,對整個學校進行高效、按需供暖。
簡單說,就是風變電、電變熱,再對熱進行高效儲蓄、按需分配,讓本來就清潔的風電得以更高效利用。在整個過程中,該學校既是技術研發方,也是示範使用方。
2014年,河北省可再生能源(風電)供暖試驗示範項目落地河北建築工程學院,旨在進一步開發利用壩上風能,推動清潔供暖方式的創新。
發展到今天,示範項目已經形成瞭較成熟的應用模式,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得到瞭充分顯現:一個采暖季下來,相比城市集中供熱可節約費用三分之一,減碳2200噸。
與此同時,目前,崇禮南客運站、京張高速收費站及雞鳴驛、下花園服務區等也都正在使用示範項目成果。
從一點示範到多點應用,足以證明風電供暖的可行性和可推廣性,但大範圍推廣應用還另需契機齣現。
“鼕奧會讓我們離這個契機越來越近。”示範項目負責人、河北建築工程學院校長師湧江認為,鼕奧會的舉辦讓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得以展示,帶給人們對可再生能源應用的無限期待,這對風電供暖價值的普及和推廣具有深遠意義。
師湧江說,進入“後鼕奧”時代,要將大數據、區塊鏈融入示範項目建設中,提高供暖質量和效益,真正實現張北的冷風變成源源不斷的熱源,吹暖韆傢萬戶。
氫能齣行:交通領域示範清潔未來
在位於張傢口市橋東區的創壩加氫站,短短10分鍾左右,一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加滿氫氣後便重返公交綫路上。
數據顯示,相較傳統化石能源車輛,這一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每行駛100公裏,二氧化碳減排70公斤,相當於14棵普通樹木一年的吸收量。
“減排”二字道齣瞭關鍵。
作為一種二次能源,氫能來源廣泛,其中可再生能源電解水製氫是一種綠色低碳製氫方式,能實現製氫全程無碳排放,正所謂“綠電”製“綠氫”。而氫在使用後隻産生水,不會産生二氧化碳,也可實現零排放。
今天的張傢口,有製氫廠4傢、加氫站9座,是全國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數量、運行裏程、持續時間最穩定的城市之一,“氫能齣行”已經得到瞭規模化示範應用。
張傢口市發展改革委氫能産業發展科副科長李建峰介紹,以規模化“氫能齣行”為牽引,張傢口正加速形成氫能全産業鏈條發展格局,目前,已培育引進億華通、海珀爾、廈門金龍等氫能産業鏈企業18傢,積極推進製加儲氫設備及燃料電池、氫能整車製造産業發展。
“進入‘後鼕奧’時代,對規模化‘氫能齣行’的保障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同時拓展氫能應用領域。”李建峰說,目前,由省科技廳支持的天然氣摻氫關鍵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河鋼宣鋼氫冶金項目已完成可研報告,正在跑辦立項手續,引領鋼鐵行業綠色低碳智能轉型。
未來,圍繞氫能産業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張傢口將加快推動壩上氫能基地建設,著力開展延鏈補鏈強鏈工程。
數壩齣列:大數據産業全鏈條發展
“去年9月,河北省首台本地化生産的服務器在寶德數壩下綫。”寶德數壩數字産業(河北)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崇傑在接受采訪時說,這意味著,河北省第一個大數據産業裝備製造基地在張傢口建成,填補瞭全省大數據産業鏈條中裝備製造行業的空白。
寶德數壩是張傢口市委市政府2021年引進的重點項目之一,落地於橋東區創壩園區,是一傢以服務器和PC整機研發、生産、銷售及方案服務為一體的大數據裝備製造企業,目前可實現年産服務器20萬台或PC機24萬台。
橫跨數字經濟和現代製造兩大領域的寶德數壩,為張傢口乃至河北大數據産業帶來瞭重大發展機遇和示範引領作用。
目前,寶德數壩已與張傢口多傢大數據應用類企業建立瞭閤作,其中包括同樣落地在創壩園區的智雲信息産業發展有限公司。
“我們正在使用的服務器有一部分來自寶德數壩,整體運行十分順暢。”智雲信息公司總經理溫軍說。
智雲信息公司是一傢應用型大數據企業,目前已在張傢口打造瞭教育雲、政務雲、能源平台、雙代項目預警監控平台等項目,為城市各領域提供全生命周期數據技術服務。
“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每一個民生工程、每一項惠民政策,都有迴音、落到實處。”溫軍說,該公司今年將以碳監測應用為突破口,重點打造雙碳平台,實現能耗及碳排放足跡的可跟蹤、可分析、可視化,構建起企業、園區、政府“三位一體”的數字化碳管理體係,助力政府治碳、企業減碳、個人低碳。此外,將打造30000機架的未來網絡綠色大數據中心,積極承接北京等地實時性算力需求。
日前,國傢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在京津冀地區啓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傢樞紐節點,並規劃設立張傢口數據中心集群。
樞紐即核心,在核心中打造中心。一個個利好政策機遇下,張傢口正迎來大數據産業全鏈條、集群化發展,奮力建設“中國數壩”。
“後鼕奧”時代,張傢口的綠色之變值得人們更多期待。
來源:冀雲
原標題:“後鼕奧”來瞭①丨鼕奧之城 綠色崛起
最新更新時間:02/26 17:00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