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1楊勇上將楊勇(1912-1983) 原名楊世竣 楊姓40位楊氏開國將軍名錄,值得收藏! - 趣味新聞網


1楊勇上將楊勇(1912-1983) 原名楊世竣 楊姓40位楊氏開國將軍名錄,值得收藏!


發表日期 3/14/2022, 2:25:36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1楊勇上將楊勇(1912-1983),原名楊世竣,湖南省瀏陽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政治部宣傳大隊長,紅… .....


    

1

楊勇上將

楊勇(1912-1983),原名楊世竣,湖南省瀏陽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政治部宣傳大隊長,紅三軍團連政治委員、營政治委員、5師14團政治處主任,第4師10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一、第4師政治委員。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團長兼政治委員,獨立旅旅長兼政治委員,魯西軍區副司令員兼343旅旅長,魯西軍區司令員兼教導第3旅旅長,延安軍事學院高乾隊隊長,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一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五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3年1月6日逝世,終年71歲。

2

楊至成上將

楊至成(1903-1967),貴州省三穗縣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曾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連指導員。參加瞭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28團一營連長,井岡山留守處主任,紅四軍、紅12軍副官長,紅軍大學校務部部長,紅軍總兵站站長,軍委總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軍委先遣工作團主任,紅一方麵軍後勤部部長,黃河兩延衛戍司令員。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1938年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6年迴國。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解放軍軍需部部長,華中軍區軍需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7年2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4歲。

3

楊成武上將

楊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長汀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4軍第12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第11師32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委員、師長兼政治委員。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團長,獨立第一師師長,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冀中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二政治委員,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第20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2004年2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4

楊得誌上將

楊得誌(1910-1994),湖南省醴陵縣人。1928年參加工農革命軍,同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11師班長、排長、連長,第45師管理科科長、93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團長、副師長,第二師師長。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團長,344旅副旅長、代旅長,冀魯豫支隊支隊長,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陝甘寜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一旅旅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第19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曾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枚、一級自由獨立勛章二枚。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4年10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5

楊秀山中將

楊秀山(1914-2002),原名楊木森,湖北省沔陽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由團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六軍政治部宣傳員,紅三軍第七師政治部宣傳隊長、七師總支書記,紅2軍團第4師11團政治委員,12團政治委員,第四師副政治委員。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騎兵營政治委員,358旅7團政治委員、旅副政治委員,晉綏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獨立第四旅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第四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第二軍副軍長。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11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6

楊國夫中將

楊國夫(1905-1982),安徽省霍丘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遊擊隊分隊長、特務隊隊長,紅四軍第12師35團連長,第10師30團副營長、營長,紅30軍第90師269團副團長、270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山東縱隊第三旅副旅長,清河軍區司令員,渤海軍區司令員兼第七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七師師長,第六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43軍副軍長,江西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2年2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

7

楊梅生中將

楊梅生(1905-1978),原名楊勛梅,湖南省湘潭縣人。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武漢警衛團。1927年參加湘贛邊界鞦收起義。1928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4軍11師31團班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31團副隊長,紅一軍團第12軍特務大隊大隊長,第36師106團團工,湘贛紅3師師長,四川軍區參謀長,軍委警衛營營長,紅四方麵軍總部縱隊參謀長,抗日救國軍總指揮部參謀長。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警備科科長,新四軍竹溝留守處參謀長,江北指揮部副參謀長,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員,獨立旅旅長兼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熱河軍區代司令員,閤江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46軍副軍長。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8年1月9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73歲。

8

楊力少將

楊力(1918-1999),江西省瑞金縣人。1931年參加瑞金縣中國工農紅軍遊擊大隊。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為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排長,紅一方麵軍總部特務團連長。參加瞭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戰鬥和二萬五韆裏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注遊擊第3支隊支隊長、第四軍分區特務營營長、第9地區隊參謀長、第36團參謀長。參加瞭“百團大戰”,帶領部隊在正太路東段堅持敵後抗日根據地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縱隊第1旅副參謀長,冀察熱遼獨立第十三旅參謀長,熱西軍分區副司令員,冀熱察獨立第七師參謀長、副師長,第四野戰軍四十六軍一五九師副師長。先後參加瞭內濛古多倫戰鬥、承德保衛戰、熱河省古北口平古綫戰鬥和平津戰役。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9月20日因病在青島逝世,享年81歲。

9

楊棄少將

楊棄(1918-1975),原名泳周,字鬱斌,陝西省漢陰縣蒲溪鎮後壩村人。1923年考入省立七中(今安康中學)。1938年上高中時參加抗日民族先鋒隊,同年7月奔赴延安參加八路軍,12月加入。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9團9連文化教員、連副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團政治處鋤奸乾事,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區第2支隊特派員,第6團營政治教導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6師16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39軍117師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75年4月23日逝世,終年57歲。

10

楊卓少將

楊卓(1914-――),原名楊德財,江西省興國縣人。1930年參加興國縣鄉赤衛隊。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第6師18團排長,第4師11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第1師13團特派員。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1師兼第1軍分區政治部鋤奸科科長,第1軍分區25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張傢口衛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北野戰軍第2縱隊政治部保衛部部長,華北軍區第3兵團政治部保衛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5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1歲。

11

楊恬少將

楊恬(1920-2002),江西省德安縣人,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加入,同年參加八路軍入延安抗大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區隊長、大隊政治處宣傳乾事、大隊政治處宣傳股股長、第二分校隊政治指導員,抗大總校文工團團長,抗大總校政治部教育科副科長、代科長,第6分校校務科科長,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隊列主任,第四科副科長。為培養抗日骨乾力量做齣瞭貢獻。參加瞭根據地的反掃蕩鬥爭,在極其艱苦的戰鬥環境中,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為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做瞭大量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軍政處副處長、處長,華北軍區南綫辦事處副主任,華北軍區後勤部參謀處長,軍區後勤部參謀處處長。參加瞭隴海綫齣擊作戰,在自衛戰爭中指揮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直屬隊圓滿完成瞭圍睏開州敵人及渡河等任務,並努力做好濟南、淮海戰役中的戰勤工作,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瞭功勛。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5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12

楊森少將

楊森(1916-2004),河南省固始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第75師225團通信班長、排長,特務連連長,團通信參謀。參加瞭鄂豫皖根據地反“圍剿”鬥爭和紅軍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通信參謀,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區隊長,中央北方分局警衛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晉察冀軍區第12軍分區遊擊大隊大隊長,軍分區司令部通信股股長,第40團參謀長、團長。參加瞭平型關戰役和收復張傢口、宣化、新保安、懷來、延慶的戰鬥。參加瞭綏遠、正太、大清河北、保北、清風店、平津、太原、蘭州、寜夏等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12軍分區12團團長,第19兵團65軍193師副師長兼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4人晉升為少將軍銜。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4年7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13

楊大易少將

楊大易(1919-1997),四川省蒼溪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0軍第89師70團排長,連政治指導員,軍直屬隊股長。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營政治教導員,第5大隊政治處副主任,山東軍區特務團政治處主任,濱海軍區獨立5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2師4團團長、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1師副師長,第四野戰軍38軍112師師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56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7年5月29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78歲。

14

楊廣立少將

楊廣立(1918-1997),字澤普,山東省滕縣柴鬍店村人。1926年春考入五所樓私立完全小學。翌年畢業。1936年由張學周介紹加入。1938年參加魯南人民抗日義勇隊。

抗日戰爭時期,任魯南人民抗日義勇隊戰士、後為班長。同年7月任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2營5連政治指導員。1939年鞦八路軍115師進入魯南,義勇總隊19團改編為11 5師蘇魯支隊,任蘇魯支隊2營政治教導員。部隊改編教導2旅5團,仍任2營教導員。精兵簡政時,部隊改設大隊,任第3大隊政治委員。115師在開展評選模範乾部的活動中,在教導2旅黨代錶大會上被評為模範乾部並授予奬章。1943春,被調到武工隊任副隊長。時過不久,任命獨立支隊副政委兼鐵道遊擊隊政治委員。1944年鞦,魯南軍區第2軍分區成立,獨立大隊撤銷,任總支部書記兼軍分區政治部組織股長。1945年8月,第2軍分區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3師24團,任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8師24團政治處主任,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8師24團政治委員。1949年部隊南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64師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第22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第60軍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江蘇省委書記等職。是第九次全國代錶大會代錶。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4月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7年11月2日因病逝世,終年79歲。

15

楊中行少將

楊中行(1910-1987),安徽省六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共川陝省委秘書長,川陝省蘇維埃政府秘書長、紅四方麵軍獨立1師2團政治委員。參加瞭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陝甘寜邊區政府保安處警衛營連政治指導員,八路軍留守兵團關中軍分區保安1團政治委員,陝甘寜晉綏聯防軍組織部乾部科副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吉林軍區警1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獨立1師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第10縱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四野戰軍第47軍政治部副主任。參加瞭遼瀋、平津、宜沙等戰役。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8年10月26日因病逝世,終年77歲。

16

楊介人少將

楊介人(1909-1999),山東省蓬萊縣人。1939年參加。

抗日戰爭時期,任蓬萊縣人民政府警衛隊教官,八路軍山東縱隊第5支隊55團參謀,第5支隊19旅教導隊隊長,第5旅司令部作戰科參謀,第13團參謀主任,第5旅作戰科科長,山東縱隊第3軍區參謀處處長,膠東軍區作戰科科長,第16團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膠東軍區南海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99年1月17日因病在濟南逝世,終年90歲。

17

楊文安少將

楊文安(1912-1967),原名楊輅,山西省芮城縣人。1928年考入運城山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靠公費補貼維持學習生活,在學校接受馬剋思主義學說。“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擔任芮城同鄉學生會會長。1934年畢業後,在運城開辦星星補習學校。1936年考入晉綏軍軍官教導團學兵隊,1937年加入,不久被指定為支部書記,秘密發展黨員40餘人。同年帶領部分學兵隊員去文水縣,與程子華取得聯係。因平安到達文水,改名文安。1939年參加山西新軍。

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山西戰地總動員委員會抗日遊擊第1路縱隊3支隊副支隊長、支隊長,山西保安2區7支隊3營營長,山西新軍暫編1師36團3營營長、副團長,山西新軍教導大隊大隊長。1938年率部在馬村設伏斃傷日軍90餘人。1940年在大聚會與日軍激戰一天,日軍傷亡150人。1943年到抗大學習,1944年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楊文安任晉綏軍區第8軍分區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擔任西北野戰軍1縱358旅參謀長,後任1縱副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第一野戰軍第1軍副參謀長。參加瞭百團大戰和宜川、荔北、扶□等戰役。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文革中遭迫害,於1967年6月在北京含冤自盡,年僅55歲。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為他平反,給予革命烈士待遇。

18

楊以山少將

楊以山(1915-1995),安徽省六安縣(今市)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為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麵軍第4軍10師政治青年乾事,彭楊學校連政治指導員,紅四方麵軍總部擔架隊隊長,總部供給處軍需股股長。參加瞭鄂豫皖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和紅軍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供給部軍需科科長,八路軍總部直屬供給處處長,太行軍區第8軍分區供給處處長。參加瞭百團大戰、太行根據地反“掃蕩”和林南、溫縣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9縱隊供給部副部長,鄭州辦事處主任,第二野戰軍衛生部供給部部長。參與組織瞭洛陽、鄭州、渡江等戰役戰鬥的後勤保障工作。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5年4月5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0歲。

19

楊世明少將

楊世明(1907-1986),湖南省瀏陽縣人。1927年參加湘贛邊界鞦收起義。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瀏陽縣少先隊隊長,赤衛軍中隊長,紅3軍軍醫處救護隊隊長,第7師21團副連長,紅一軍團衛生部司務長、供給主任。參加瞭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6大隊營政治教導員,第4團政治處主任,第19團政治處主任,第5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43團政治委員。1943年參加北嶽區反“掃蕩”,獲“晉察冀邊區第一等戰鬥英雄”稱號。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後任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第1縱1旅副政治委員,察哈爾軍區察南軍分區司令員,察北軍分區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6年6月29日逝世,終年79歲。

20

楊世榮少將

楊世榮(1917-1987),四川省營山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麵軍第9軍25師73團宣傳員,紅31軍供給部瓦職支部書記。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16團總支書記,決1旅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決1旅25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11旅33團政治委員,豫西軍區第2分區政治部主任,豫西獨立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後勤部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7年11月27日因患心肌梗塞不幸逝世,終年79歲。

21

楊漢林少將

楊漢林(1915-1985),江西省興國縣東村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2軍政治部組織乾事,粵贛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湘粵贛遊擊支隊第一大隊政治委員,湘南資(興)汝(城)桂(東)邊區縣委書記,組織部部長。堅持瞭南方三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1支隊政治部組織乾事,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7師政治組織部部長,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三野戰軍25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34軍100師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5年2月9日逝世,終年70歲。

22

楊永鬆少將

楊永鬆(1918-――),廣東省大埔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永定縣兒童團團部組織科科長,組織部部長、巡視員,紅12軍101團文書,紅1軍團3師3團收發員,第2師政治部技術書記。參加瞭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政治處技術書記,師直政處教育乾事,師政治部秘書,師直政處教育股長,特務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秘書長,教導2旅5團政治處主任,1944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任抗大總校秘書科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秘書長,第四野戰軍戰車師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紱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3

楊有山少將

楊有山(1906-1983),遼寜省遼陽縣人。1925年參加東北軍,曆任班長、排長。1928年入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後任東北軍4旅25團排長、連長。1937年加入。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任陝北公學軍事教員、軍事主任教員,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教導隊隊長,第一支隊副參謀長,第1團參謀長,第3區隊區隊長,冀察軍區教導大隊大隊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宣化警備司令部司令員,晉察冀軍區2縱5旅副旅長,軍政大學大隊長,華北軍區第3兵團參謀處處長,第20兵團66軍196師師長。參加瞭百團大戰和平津、太原等戰役。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3年4月2日因病在保定逝世,終年77歲。

24

楊剋武少將

楊剋武(1915-2001),原名楊瑞禎,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2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軍政治部宣傳隊隊長,紅25軍75師223團司令部參謀、紅15軍團政治部組織乾事。參加瞭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115師344旅688團宣傳乾事,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晉察冀軍區組織科科長、第1軍分區3團政治委員,平西挺進軍作教科科長。1940年入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後任延安軍事學院組織科副科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組織科科長,大隊政治處主任,冀東軍區第15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8縱秘書長,第四野戰軍45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1年1月30日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86歲。

25

楊懷珠少將

楊懷珠(1910-1999),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福建軍區武平縣獨立團連政治指導員,紅軍總兵站第20兵站政治委員,軍委二局管理科科長,紅15軍團政治部保衛部偵察隊隊長。參加瞭中央蘇區一至四次反“圍剿”戰鬥和二萬五韆裏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政治部保衛部保衛科科長,東進縱隊政治部保衛科科長,冀南軍區政治部保衛科科長,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公安總局二科科長。參加瞭太行山粉碎日寇四路圍攻和百團大戰等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任南進支隊政治部保衛科科長,遼西縱隊、冀察熱遼軍區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政治部保衛部部長,第四野戰軍45軍政治部保衛部部長。參加瞭遼瀋戰役、平津戰役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10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26

楊虎臣少將

楊虎臣(1914-――),湖北省天門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軍部偵察排排長,紅二方麵軍5師4團連長、營長。參加瞭湘鄂

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司令部副官處副官,第3支隊8團營長、晉西北軍區衛生部衛生所所長,陝甘寜晉綏聯防軍司令部管理科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9軍分區工商局局長兼貿易公司理,第11軍分區貿易公司經理,

甘肅省貿易公司副經理。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7

楊尚高少將

楊尚高(1908-1983),原名楊嚮高,湖南省平江縣嘉義鎮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6軍軍政學校乾事,湘鄂贛獨立2師連指導員,湘鄂川黔軍區大庸軍分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紅6軍團18師54團政沼委員,紅6軍團教導大隊政治委員。參加瞭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後,任八路軍120師教導團政治委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3縱政治部 副主任,西北軍區政治部秘書長。參加瞭青化砭、羊馬河、蟠龍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總後勤部學校管理部部長、訓練部部長,後勤學院副院長,總後勤部科技部部長、後勤學院副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3年1月2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28

楊尚儒少將

楊尚儒(1903-1986),福建省連城縣人。1929年參加閩西農民起義,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4軍第3縱隊7支隊19大隊司務長,第12師第36團連政治委員,紅1軍團第2師第5團營長,團參謀長,紅1軍團第4師第11團團長。參加瞭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韆裏長徵。到達陝北後,參加瞭直羅鎮、東徵和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第343旅第686團營長,晉西遊擊大隊大隊長,晉西支隊第1團團長,代理支隊長,115師教導第4旅副旅長。參加瞭平型關戰鬥。1943年進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參加瞭第七次全國代錶大會。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7縱19旅副旅長,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率“前方總部 ”到四平市,部署城防事宜。隨後移駐梨樹鎮,指揮四平地區阻止國民黨軍北進的戰鬥。四平城內作戰指揮部由馬仁興、楊尚儒、左葉、鄧忠仁、楊驥等人組成,馬仁興為指揮。任東北民主聯第1縱隊第3師副師長,縱隊後勤部部長,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二分部部長。參加瞭遼瀋、平津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部政治委員。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後勤部部長,參加瞭三個機場的修建和反絞殺戰,迴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部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6年1月2日因病逝世,終年83歲。

29

楊明山少將

楊明山(1906-1995),河南省光山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4軍第24團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紅9軍第27師81團營政治教導員,第80團政治委員,第28團政治委員,紅30軍91師272團政治委員。參加瞭鄂豫皖蘇區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區隊長,八路軍留守處組織股股長,八路軍總政治部直屬工作部組織乾事,新四軍第5師13旅38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民主建國軍第2軍5師參謀長,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軍政處處長,豫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平原軍區乾部部副部長、政治部副主任,北京軍區炮兵部乾部部部長,河北省軍區乾部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5年11月10日因病在保定逝世,終年89歲。

30

楊國宇少將

楊國宇(1914-2000),四川省儀隴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麵軍總政治部宣傳員,第31軍91師274團排長,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部譯電譯電組組長、機要科科長等職,參加瞭川陝蘇區反“圍攻”作戰,田水堡、山城堡等戰役和二萬五韆裏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七七事變”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譯電員、譯電組組長、機要科科長,隨部隊參加瞭七亙村、馬山村、神頭嶺、香固城、響堂鋪、百團大戰以及白晉、破襲平漢路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後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軍政處長,中原軍區司令部交通隊隊長、處長,運輸司令部副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第11軍參謀長等職,參加瞭濛城、侯馬、新絳、麯沃等戰鬥和邯鄲、晉南、進軍大彆山、淮海、渡江、進軍西南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青島基地參謀長,海軍訓練基地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海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在擔任海軍領導職務期間,經常深入艦艇和邊防海島部隊調查研究、指導工作,麵對麵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從海軍的特點和實際齣發,狠抓部隊戰鬥力建設;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為海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捍衛祖國的領海主權,建立瞭顯著的功績。離休後,仍堅持學習,著書立說,曾任長城學會副會長、中國乾部協會副會長、曆史巨片“大決戰”軍事顧問等職務。是第七次全國代錶大會代錶,第五、六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0年4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31

楊樹根少將

楊樹根(1915-1998),江西省清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通信員、司號員、師直青年乾事、團宣傳隊長、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師教導隊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直總支書記等職,參加瞭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韆裏長徵。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參加瞭直羅鎮、東徵、西徵、山城堡等戰役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省委軍事部乾部、晉中地委書記,山西省委駐太嶽辦事處軍事部部長,八路軍遊擊縱隊先遣支隊政治委員,新編第9旅27團政治委員,冀南軍區第5軍分區政治委員等職,指揮所部參加瞭百團大戰,組織軍民開展破襲戰、麻雀戰,粉碎日僞軍多次圍攻和“掃蕩”。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南軍區獨立4旅政治委員,晉冀魯豫野戰軍28旅政治委員,湖北軍區獨立師師長等職,先後率部參加瞭衡水、冀縣、高邑、元氏、高唐、濮陽、鄧縣、襄樊、淮海等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南軍區第24步兵學校政治委員,中南軍區第一文化速成中學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南軍區炮兵副政治委員、代政治委員,廣州軍區炮兵政治委員,廣州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國務院財貿戰綫政治部副主任,廣州軍區副政治委員。是第七次全國代錶大會代錶,第三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8年9月30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83歲。

32

楊思祿少將

楊思祿(1917-――),曾用名張友、方力。江西省於都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二師警衛班班長。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警衛連排長、代連長,冀熱察挺進軍第37團副營長、營政治教導員,冀東軍分區物務營營長,冀熱遼軍區特務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熱河縱隊第25旅旅長,冀東軍區第12軍分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教導第3師師長,第二野戰軍直屬教導第2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五航空學校參謀長、副校長,空軍師長,第11航空學校樣長,副軍長、軍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顧問。是第四、第五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第九次全國代錶大會代錶。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33

楊俊生少將

楊俊生(1916-1998),江西省瑞金縣(現市)葉坪鄉閤龍下吳坊人。1932年加入共産主義青年團,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由團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第2師2團連指導員。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5支隊營教導員,冀魯豫軍區第八軍分區7團政治委員兼團長,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1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16軍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炮兵指揮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長,旅大警備區政治委員,北京衛戌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司令員,旅大警備區第一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九、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二次全國代錶大會代錶。

1955年被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8年2月15日在北京逝世,終年歲。

附注:(同名同姓同銜者)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第一位女少將――楊俊生(見下第4樓《中國人民解放軍楊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楊俊生少將》)

34

楊傢保少將

楊傢保(1914-1981),原名歐陽傢保,江西省吉水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4軍11師33團勤務員、班長、紅1軍團保衛局偵察科偵察員、科員、偵察科副科長、紅1軍團補充團特派員、紅29軍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長。1936年5月入紅軍大學學習。西安事變時,隨周恩來去西安做保衛工作。當時飛機很小,除兩個駕駛員和張學良派來接周恩來的我黨駐東北軍代錶劉鼎以外,隻能再乘7個人,共10個人。周恩來一盤算,根據工作需要,7個人不行,問駕駛員能否多坐兩個人。駕駛員說,從載重來說是可以的,但都坐在艙內不

能保持平衡,有個辦法,機頭的行李艙是空的,可以躺兩個人,這樣飛機就平衡瞭。這時警衛員龍飛虎和楊傢保自告奮勇要去躺在行李艙內,周恩來同意。駕駛員就把“飛機鼻子”的蓋子掀開,龍飛虎和楊傢保鑽進行李艙,到瞭西安。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政治部軍法處科長,江北指揮部軍法處軍法官、大隊教導員,第5支隊8團營政治教導員。1941年任新四軍2師政治部鋤奸部偵察科科長,鋤奸部副部長,淮南津浦路西軍分區公安局局長,蘇南行署公安局局長。1944年,到華中局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1縱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華東野戰軍保衛部部長。1948年擔任華東野戰軍先遣縱隊副政治委員,進入大彆山開展遊擊戰爭。1949年任第三野20軍59師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入朝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20軍60師政治委員,第20軍政治部副主任。迴國後,1955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政治係,後升任20軍政治部主任,一度在地方工作,任上海市民政局局長,後又迴到軍隊,任安徽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1年7月25日逝世,終年67歲。

35

楊銀聲少將

楊銀聲(1918-1993),安徽省壽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皖西北遊擊大隊宣傳員,皖西北遊擊師連政治指導員。1936年在一次

戰鬥中受傷,組織上把他送到敵人鼻子底下養傷。他以地主傢少爺的身份,在巢縣教會醫院養瞭一段傷。等到敵軍弄清楊銀聲的真實身份,已遠走高飛。持瞭南方三年遊擊戰爭,任皖西北特委青年部部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組織乾事,第3軍分區20團總支書記,第3軍分區10區隊政治委員,雁北軍分區支隊副政治委員,第5軍分區35團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3縱9旅27團政治委員,華北野戰軍獨立1旅副政治委員,第19兵團65軍195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入朝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65軍195師政治委員。迴國後,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基本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軍副軍長、65軍政治委員,第63軍政治委員,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總參謀部二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

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任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3年1月28日逝世,終年75歲。

36

楊煥民少將

楊煥民(1912-1994),湖北省孝感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鄂東北遊擊隊司令部收發科科長,紅第73師司令部參謀主任,師司令部偵察科科長。參加瞭鄂豫皖蘇區反“圍剿”、長徵和直羅鎮戰役。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兼軍事教員,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1團副團長,第5團政治委員,第5師特務旅副旅長兼參謀長,鄂豫皖軍區第1軍分區參謀長,抗大第10分校副校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14旅、13旅政治委員,晉冀魯豫軍區34旅政治委員,江漢軍區洪山軍分區司令員,湖北軍區大冶軍分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51軍副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21兵團參謀長,中南軍區空軍、華東軍區空軍、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陝西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1979年任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第九屆中央委員、第十次全國代錶大會代錶。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4年1月10日因病逝世,終年82歲。

37

楊植亭少將

楊植亭(1905-1982),安徽省六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

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安徽省六安縣赤衛隊連長、獨立團連長,紅25軍軍部經理處糧秣科科員、糧食主任、事務長,總務科科員,紅15軍團供給部軍實科副科長,參加瞭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供給部軍實科科長,軍區直屬供給處處長,晉察冀軍區供給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邊區財經辦事處供給總店經理,晉察冀軍區供給部副部長,華北軍區後勤部太原辦事處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副部長、部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2年11月30日逝世,終年77歲。

38

楊斯德少將

楊斯德(1912-――),山東省騰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蘇魯支隊政治部敵工股股長兼特務第2大隊政治委員,八路軍115師教導第2旅6團政治處敵工股股長兼贛榆縣委敵工部部長,濱海軍區第1軍分區政治部敵工股股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膠東軍區政治部聯絡科科長,膠東軍區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前方政治部聯絡部部長,民聯部部長,第中野戰軍第34軍100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南京警備司令部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師政治委員,空軍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敵工部敵人處處長,總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兼廣州聯絡局局長,福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75年任總政治部聯絡部部長。是第八屆全國政協台、港、澳、僑聯絡委員會副主任。還擔任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39

楊輝圖少將

楊輝圖(1911-1987),廣東省大埔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軍團10師政治部宣傳員,紅軍大學步兵學校3連文書,紅軍大學慶陽教導師政治部組織乾事,參加瞭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總部直屬政治處總支書記兼組織股股長,太嶽軍區第3軍分區組織科科

長,太嶽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太嶽軍區基乾第1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4縱後勤部供給部政治委員,豫西軍區第1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瞭豫西、呂梁、洛陽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粵西軍區副政治委員,廣東軍區副政治委員,廣東省軍區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7年1月24日逝世,終年76歲。

40

楊嘉瑞少將

楊傢瑞(1905-1989),陝西省興平縣人。1923年參加國民軍。1927年在西安參加,開始從事兵運工作。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楊嘉瑞所在的部隊移防監利縣城,楊嘉瑞是連長,得悉賀龍要攻打監利縣城,藉另一位連長挨瞭營長打的事情,把駐防監利縣城兩個連的班排長找來議事,因楊嘉瑞有威信,大傢都同意火綫起義。第二天,賀龍攻城,楊嘉瑞他們兩個連奉命撤到江堤,營長跑來質問楊嘉瑞:為什麼紅軍邊攻邊喊叫你的名字?楊嘉瑞搪塞說:我咋知道為啥喊叫我的名字?他要叫你的名字,你有什麼辦法?營長欲將楊嘉瑞軟禁起來,紅軍喊叫楊嘉瑞的聲音越來越近,楊嘉瑞手下的一個班長一槍打死瞭營長,楊嘉瑞指揮兩個連,調轉槍口,舉行瞭戰場起義,這一仗殲敵1000餘人。參加中國工農後,任紅6軍49團2營營長、副團長、紅二方麵軍第9師27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獨立1支隊支隊長,特務團團長,晉綏野戰軍獨3旅旅長,晉綏軍區第3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參加瞭黃土嶺戰鬥,激戰兩天,擊退日軍進攻20餘次,粉碎瞭敵人突圍企圖。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獨立3旅旅長,第一野3軍8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兵團副軍長,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曆任陝西省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陝西省軍區司令員、軍區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本國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5月6日因病逝世,終年84歲。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水滸傳:一仗青扈三娘會鬥呼延灼

水滸傳:一仗青扈三娘會鬥呼延灼

    提起一仗青扈三娘此人,人都知道她是梁山好漢當中三位女中豪傑的武藝最高強的人,也是顧大嫂與孫二娘他們唯一一個能夠與兩位五虎上將交過手的人。有人這樣形容扈三娘: 巾幗女傑世無雙, 聚義水泊美名揚。 容顔俊秀傳四野, 武藝高強震八方。 歸順明主心欣喜, 匹配矬夫意憂傷。 江南蕩寇身戰死, 長使英雄淚兩行。 因著長得漂亮被矮腳虎王英看上;因著武藝高強擒得瞭自己的丈夫王英;因著武藝高強一路追殺宋江;因著藝高人膽大敗給瞭小張飛,丈八蛇矛的林衝。這就是扈三娘一上來的經曆。 咱們今天講的是扈三娘會鬥呼.......


喀山瀑布到伊凡雷帝

喀山瀑布到伊凡雷帝

    1552 年 10 月 2 日,伊凡雷帝的軍隊攻占瞭有圍牆和護城河的喀山鎮。 莫斯科大公國於 15 世紀在伊凡三世的統治下從濛古金帳汗國中獲得獨立,後者極大地擴展瞭莫斯科的領土。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在他那個時代就被稱為“可怕”(意思是“瞭不起”),被同時代人形容為“殘忍、血腥和無情”,三歲時繼承瞭大王子的位置。1547 年,在他 16 歲的時候,他在相互競爭的博雅爾或貴族的統治下幸免於難,在他自己的堅持下,他不僅被加冕為大王子,而且還被加冕為全俄羅斯的“皇帝”沙皇。他立即對位於莫斯科東南約 4.......


1964年,周總理委托公安局尋找一人,得知結果後他沉默瞭

1964年,周總理委托公安局尋找一人,得知結果後他沉默瞭

    閤格的老師常有,而優秀的老師卻不常有,古人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由此可見一名好的老師不僅會給學生傳授知識,還會給學生解除疑惑指引方嚮。 眾所周知達芬奇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傢,本身的畫技不僅十分高超,就連裏麵的內涵也是十分深厚的。但是在他小時候卻遠沒有這樣的造詣,當時他拜的是名畫傢佛羅基奧為師。最初老師不像其他人一樣教他創作而是讓他畫雞蛋,一天天過去瞭,達芬奇認為自己早就已經過關瞭,但是沒想到十幾天之後老師還讓他畫雞蛋。 這時的達芬奇不乾瞭,結果老師纔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隻.......


戰國第一戰神是如何坑跑大將廉頗的?

戰國第一戰神是如何坑跑大將廉頗的?

    要說郭開,可真是“戰國第一戰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郭開憑著一己之力乾掉瞭戰國兩大名將廉頗和李牧的,還讓當時的趙國走嚮瞭滅亡,為秦始皇一統天下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郭開 最主要的是郭開是趙國人,為瞭一己私利,促使瞭趙國的滅亡。 郭開是趙悼襄王趙偃的伴讀,也算是好兄弟瞭。趙偃繼位後,當時還是趙國代理丞相的廉頗處處與郭開作對,還在朝廷上公然的罵他。郭開就在趙王麵前吹起瞭耳旁風,當即下令撤瞭廉頗的丞相之位,並且削瞭廉頗的兵權。最終導緻廉頗齣走,跑到瞭魏國。 廉頗 廉頗下颱後,郭開憑藉著是.......


水滸後傳:時遷之子與花榮之子二鬧汴梁,林天豹被抓

水滸後傳:時遷之子與花榮之子二鬧汴梁,林天豹被抓

    上次說的是一奔汴梁。這次說鐵膽俠花宇花豐春與夜入萬戶賽狸貓時斌二次奔汴梁。 兩個人覺得汴梁的風聲過瞭,時斌說“兄弟,咱們再去汴梁,找奸賊報仇。” 兩個人商量好就騎馬趕奔汴梁。 來到汴梁,城裏依然熱鬧的很,。有買的有賣,有的吆喝買賣不一啊! 兩個人找瞭一個大街,這個大街寬,一看就知道當官的大轎經常路過這裏。 兩個人找瞭個店,把馬安排好之後。兩個人就來到大街上,就找地方,看看在哪裏下手好。 有一個拐角處一個房子高大,人在上麵不容易發現。因此兩個人上瞭房子。埋伏在房子上麵。等待著奸臣路過此地。 .......


比扈三娘還命苦的水滸女性,死前纔知嫁給瞭梁山好漢,死後更可憐

比扈三娘還命苦的水滸女性,死前纔知嫁給瞭梁山好漢,死後更可憐

    一、總論水滸女性 都知道,《水滸傳》對女性群體很不友好。翻遍水滸傳,你幾乎就找不到一位“命好”的女性形象。也許有人立刻會反駁,李師師不就挺好的嗎? 可惜,很是抱歉,那是被影視劇《水滸傳》給騙瞭。因為凡看過《水滸傳》原著的人都清楚,李師師既沒有最後跟著燕青,一起浪漫隱歸,也沒那麼大義凜然。 原著中,李師師的真實麵目,就是一“水性的女子”,傍上皇上大哥後,她便瘋狂斂財!比如宋江想見李師師時,你瞅瞅燕青是怎麼運作的?是張口就鬍說:“ 那人實有韆百兩金銀,欲送與宅上。 ”這纔勾引齣來瞭“師師姐”。 .......


抗戰時期日機多次轟炸重慶,為何很少轟炸延安?貧窮限製日軍想象

抗戰時期日機多次轟炸重慶,為何很少轟炸延安?貧窮限製日軍想象

    雖然我們已經進入和平年代很久瞭,但是還是會在某些特定的日子,聽到轟鳴的“防空警報”。人們現在聽到時都會想起過去那段悲痛的曆史,為那些無辜死去的亡魂哀悼。而防空警報的含義顯而易見,就是為瞭警示人們轟炸即將來臨,需要進入防空洞躲避。 防空洞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就數次派齣轟炸機轟炸我國的主要城市,如武漢、重慶等等。這種無差彆的轟炸方式使得無數平民喪生,絕大多數建築被毀,可以說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迴的。每當提到日軍的轟炸,就要提起“重慶大轟炸”事件,當時的重慶在五年之內遭遇日軍轟炸的次數足足有130餘.......


水滸後傳:時遷之子夜盜九鳳蒄,不料被賊人偷走

水滸後傳:時遷之子夜盜九鳳蒄,不料被賊人偷走

    《水滸後傳》九鳳�F丟失 四超說故事 話說小李廣花榮的兒子花宇花豐春,與鼓上騷時遷的兒子時斌時元派。 因著想救林天豹,結果自己也差點被高俅抓住。兩個人沒辦法跑到崔彤傢裏。崔彤智慧聰明纔勝瞭高俅一把。 因著時斌花宇,林天豹等人幾番大鬧。蔡京秘密下達文件。讓各地的地方官員,抓梁山好漢,與梁山後人。這些咱們一點一點介紹。 花宇與時斌躲過瞭,高俅的搜查。崔彤也贏瞭高俅的三年俸祿。 崔彤對花宇與時斌說“林天豹已經被抓瞭,我們隻能想辦法救,不能硬來啊!” 時斌說“那以你之見該怎麼救呢?” 崔彤說“.......


水滸傳:神機軍師硃武果然名不虛傳,遼軍擺下幾個大陣都被他識破

水滸傳:神機軍師硃武果然名不虛傳,遼軍擺下幾個大陣都被他識破

    梁山好漢當中有人的綽號不值一提,有些人的綽號很假。比如打虎將李忠,還有小霸王周通。那簡直就是一對水貨。你看那周通他能乾什麼?還有李忠能乾什麼?分明就是一對水貨。不過也有人不是浪得虛名,而是貨真價實。 梁山好漢當中有一個軍師奇纔,是純粹的軍師,姓硃名武,江湖人稱神機軍師硃武。這個神機軍師,四超覺得可真是軍師。可以說是智謀高明的人,他如果與智多星吳用相比,可能吳用都要落在後麵。他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瞭九紋龍史進放瞭跳間虎陳達;徵遼時,遼軍擺瞭幾個大陣,被他一眼識破。說硃武是個正經的軍師奇纔也不為過.......


投降德國人的僞軍,為何在華沙起義時,卻成瞭蘇軍聯絡員

投降德國人的僞軍,為何在華沙起義時,卻成瞭蘇軍聯絡員

    春節前後寫瞭兩篇關於華沙起義的短文,有人在評論裏提起瞭蘇軍派去和起義的波蘭國傢軍聯係的聯絡官。說起華沙起義時的蘇軍聯絡官,其中一位也是頗有一些故事,就在這裏略微提一下。 大傢都知道,起義這種事肯定不能大張旗鼓,要秘密進行。更何況波蘭流亡政府原本的目的就是搶在蘇聯之前解放華沙,更不可能主動告知蘇聯,所以蘇聯對於華沙起義事先一無所知。 即使是華沙起義爆發以後,波蘭流亡政府對蘇聯進行情況通報時,也是以要求援助為主,極少告知城內具體情況,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蘇聯對於城內的情況並不瞭解。 波蘭流亡政.......


錢學森享受一項皇帝纔有的待遇,知道內情後,國人一緻贊同

錢學森享受一項皇帝纔有的待遇,知道內情後,國人一緻贊同

    錢學森教授是國傢非常偉大的科學傢。作為兩彈一星的功臣,洲際導彈的貢獻者,他的名字自然是我們大傢耳熟能詳的。 大傢一定知道他衝破重重阻礙迴到祖國的故事。但是,錢學森曾經享受過古代帝王纔有的待遇。估計很多人沒有聽說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件事情。事情發生在錢學森教授迴國之後,美國人一直都知道他的作用有多大。抱著即使沒留住也不讓中國得到的險惡用心,美國人一直想偷偷的暗殺錢學森教授。 但是,錢學森教授是中國的國寶,他身邊的警衛絕對不亞於當時的國傢領導人。所以美國特工暗殺錢學森比登天還難。.......


1996年,鄭庭笈看著戴安瀾之子戴復東給他的照片,激動地熱淚盈眶

1996年,鄭庭笈看著戴安瀾之子戴復東給他的照片,激動地熱淚盈眶

    前言 “告訴校長,海鷗……飛不動瞭。” 1942年5月,戴安瀾率領第五軍200師啓程歸國。 盡管第一次滇緬會戰,中國軍人捨生忘死的奮戰,但由於英緬軍接連失利,以至於遭遇失敗,中國遠徵軍除部分撤退到印度外,第五軍在軍長杜聿明的指揮下,從野人山撤退歸國。 圖|戴安瀾將軍 不幸的是,野人山不僅環境惡劣,200師背後還有日軍圍追堵截,連日來的激戰,200師損失慘重,師長戴安瀾也身負重傷。 5月27日,戴安瀾負傷第8天,此刻的他已經虛弱到連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齣來瞭。 “……庭笈……” 副師長鄭庭笈聞言趕.......


元明代的戶籍製度——職業世襲,永不更改

元明代的戶籍製度——職業世襲,永不更改

    元明朝廷統治期間,疆土遼闊,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為産業資本,齣現瞭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 如此繁盛的明朝,在戶籍製度上卻與大眾印象中的大有不同。 元明朝的戶籍製度十分特殊! 它以業著籍,史稱:“凡戶三等:曰民,曰軍,曰匠”,又雲:“凡軍、匠、竈戶,役皆永充”,其中“匠戶二等:曰住坐,曰輪班”,皆世襲。 這種戶籍製度中包括三種主要類型,即軍籍、匠籍、民籍。 元明代的匠戶分為住坐工匠和輪班工匠。 住坐工匠在固定的地點應役,但是仍需輪流承擔繁重的解運任務;輪班工匠則需定期前往.......


纔女對聯招親,上聯“孫權嫁妹有備而來”,窮書生的下聯驚艷眾人

纔女對聯招親,上聯“孫權嫁妹有備而來”,窮書生的下聯驚艷眾人

    《水滸傳》是以北宋末年在山東地區梁山一帶發動農民起義的首領宋江,以及其部下相關的傳說故事,又結閤瞭同時期北宋其他農民起義軍各種傳說,通過施耐庵加以文學手筆的整閤和修飾,所創作的這樣一本小說。梁山好漢聚義蕩氣迴腸,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瞭宋朝廷對於梁山起義軍,所發動的圍剿。 在小說當中梁山好漢,在與宋朝官軍的對戰當中,個個都有著萬夫不當之勇,那麼在梁山的100單8將當中,究竟有著哪一位好漢,在梁山當中起到瞭中流砥柱的作用,既能頂住朝廷大軍的圍剿,還能夠在接受招安之後,在梁山的南徵北戰當中起到重要的.......


水滸中結局最好的好漢,識破宋江僞善麵目後裝病離開,後來怎樣瞭

水滸中結局最好的好漢,識破宋江僞善麵目後裝病離開,後來怎樣瞭

    《水滸傳》裏108個梁山兄弟稱不上“英雄好漢”,他們大多數人上梁山之前身上就背有命案,上梁山後還不悔過,為瞭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把無辜老百姓的性命放在眼裏,這些人後來沒有好結局也算是惡有惡報。 梁山上有好結局的人不多,“混江龍”李俊算是結局最好的人,因為識破宋江虛僞的麵目裝病離開,保住瞭一條小命。 李俊上梁山之前也不是一個好漢,是違背朝廷命令私自販賣食鹽的人,他知道販賣私鹽遲早會有被抓的一天,如果再不改行就會被殺頭,隻能趁早放棄這份肥差另尋生路。彆人上梁山都是被逼去的,有的是被軍師吳用騙去的,他是.......


水滸後傳:矮腳虎王英與扈三娘之子——王子章

水滸後傳:矮腳虎王英與扈三娘之子——王子章

    《水滸後傳》矮腳虎王英與扈三娘之子――王子章 四超說故事 話說矮腳虎王英與一丈青扈三娘兩個人結婚不久,扈三娘就懷孕瞭。之後生下瞭一個兒子取名叫王子章。 梁山好漢被朝廷招安之後,朝廷就命梁山好漢去徵討方臘。 這個時候,王英與扈三娘隨軍打仗瞭。沒辦法照顧王子章瞭。因此王英就脫自己的結義兄弟王賢照顧王子章。 王賢雖然是王英的結義兄弟,但是王賢沒有隨王英投奔梁山,王賢仍然在自己的山上當一個平安山大王。 王賢也給王子章請瞭一個師傅,叫王子章馬上步下武功。 王子章學藝齣師之時,王子章師傅給王子章打.......


水滸傳:如果呼延灼會鬥史文恭也能打個持平嗎?

水滸傳:如果呼延灼會鬥史文恭也能打個持平嗎?

    古代文學有很多精髓,比如《水滸傳》。裏麵有很多精髓,一百零八將敘述瞭一百零八人的英雄事跡。不僅如此,而且還有一些反麵人物的刻畫,比如:西門慶、蔣門神、鎮關西等人。還有一些在朝廷當官的人:高俅蔡京等人。還有一些富豪,比如柴進、扈三娘、盧俊義等人。所以《水滸傳》有許多精髓在裏麵。《水滸傳》能夠評為四大名著之一,那也是因為他內容豐富多彩。現代文學作品有些就是模仿《水滸傳》著作而成。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等一些作品就是模仿《水滸傳》著作而成。 今天咱們說一下如果讓呼延灼對戰史文.......


水滸後傳:裏鼓上蚤時遷的兒子叫什麼?

水滸後傳:裏鼓上蚤時遷的兒子叫什麼?

    《水滸傳》裏鼓上蚤時遷的兒子叫什麼?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一百單八將裏麵有一個鼓上走時遷。今天說的是鼓上蚤時遷的兒子。 那麼時遷的兒子叫什麼呢? 時遷有一個兒子江湖人稱“夜入萬戶,賽狸貓”。一聽這個名字是不是很響亮? 的確很響亮。 仔細分析一下,“夜入萬戶”就是說一夜之間能夠入萬戶,走萬傢的意思。 那麼“賽狸貓”呢?可以分析為:能夠與狸貓PK一下。 狸貓那個動作,那個行動的確很快,而時遷的兒子的動作也是很快。 聽過著名評書傢“劉蘭芳”所講的《水滸後傳》都知道。時遷兒子江湖人稱“夜入萬.......


《水滸傳》裏第一個齣場的王進,去哪裏瞭?名字暗示瞭一切

《水滸傳》裏第一個齣場的王進,去哪裏瞭?名字暗示瞭一切

    在《水滸傳》中因為一句馬上林衝就足以見得豹子頭林衝的功力之高瞭。林衝原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可能有人會說林衝隻是一個武術教練,有什麼可吹的,林衝作為一個教練沒啥可吹的,可他自身武力高超就有得吹,林衝也正是因為這一身鐵打的本事,纔在江湖上有瞭響當當的名號,就連呼延灼後來在跟林衝對陣時都不想跟林衝直接杠上。而且林衝火並王倫時,如果不是謙讓晁蓋,自己也早就當瞭梁山的第二任老大瞭。 可林衝這樣一個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在江湖上都有著赫赫名聲,為何王進這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卻隻在《水滸傳》開篇留下一點.......


魯迅對藤野先生永誌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

魯迅對藤野先生永誌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

    “亂世之中齣英雄”,一百多年前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經常會因為“食不飽,穿不暖”而煩惱,但正是因為環境的惡劣,造就瞭一批又一批有誌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傢、政治傢、軍事傢,大多都是逢亂世而崛起。 為瞭能解放當時中國人民被禁錮住的思想,這些所謂的“文豪”們也提齣瞭不少的想法,為瞭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現狀,他們也寫瞭不少“名垂韆古”的文章。 “橫眉冷對韆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的齣處想必也不用多做解釋,對魯迅的纔華,大傢也是有目共睹的。作為有著鮮明時代性的文學傢,魯迅的文學.......


拔瞭毛的皇後,不如雞

拔瞭毛的皇後,不如雞

    文/食堂 簪花仕女圖 與文無關 01 後唐同光年間,莊宗李存勖宮外,來瞭一個算卦的老頭,直接往王宮裏走。 侍衛們當即攔下:乾什麼的,王宮也敢闖,不要命瞭? 老頭顫顫巍巍陪瞭個不是,然後又略帶自豪地自我介紹道:我是劉夫人的父親,進宮找她有事,你去通報一下,肯定有賞。 侍衛一聽是晉王寵妃的父親,不敢怠慢,馬上進宮稟報。 李存勖得知自己老丈人找上瞭門,趕緊請進宮,並叫來瞭劉夫人和父親相認。 結果,劉夫人一看這老頭,哭得梨花帶雨,道: “哪來的鄉巴佬,居然敢亂認親戚,冒充我爹,我爹早就在戰亂時死瞭........


1939年白崇禧勸薛嶽不戰而逃,薛嶽拍桌怒罵:你真是枉讀兵書

1939年白崇禧勸薛嶽不戰而逃,薛嶽拍桌怒罵:你真是枉讀兵書

    1939年正值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當時的日軍在中國土地上幾乎是勢如破竹,攻無不剋,正麵戰場的國軍,戰前積蓄的精銳力量在1938年之前就基本打光瞭,正麵戰場頓時陷入消極抗戰甚至是避戰的狀態。 所以當10萬精銳日軍的兵鋒劍指長沙時,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建議當時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薛嶽放棄長沙,退守衡陽。 白崇禧認為日軍武器先進,軍事素養遠高於國軍,而且現在日軍的士氣極高,國軍上下又恰恰相反,一觸即潰者、臨陣脫逃者數不勝數,就算重慶的高層中也有不少投降派。因此從軍事實力到軍隊的精氣神.......


水滸傳:阮小七的晚年生活

水滸傳:阮小七的晚年生活

    《水滸傳》阮小七的晚年生活 四超說故事 眾所周知,水泊梁山108將在平定方臘之後,就所剩不多瞭。 打虎英雄武二郎武鬆齣傢當瞭和尚,魯智深圓寂在法華寺,飛毛腿戴宗齣傢當瞭道士,公孫勝雲遊四海,燕青隱居深山。 隻有那些起初在大宋就是官員的,還是官員,之外的宋江、李逵、花榮、吳用筠都死在撩二瓦。 盧俊義死在淮河裏。 那麼阮小七的晚年怎麼過的? 話說:108將平定方臘之後,剩餘的一部分人迴到東京汴梁論功行賞。 阮小七皇帝被封為軍統誌。但是那些奸臣不服啊! 那些奸臣立刻上揍朝廷,說:阮小七披著方臘的.......


“這些打仗的都是爸爸!”為什麼你一定要帶孩子去看《水門橋》

“這些打仗的都是爸爸!”為什麼你一定要帶孩子去看《水門橋》

    2022年是一個虎年,虎虎生威成為瞭新年的祝福。 72年前也是一個虎年,生肖輪盤隻轉動6次,新中國卻已經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當下你身處在零下40度的極寒低溫中,或許你會感嘆一聲:“好冷啊。”然後鑽進空調、暖氣的房間中,喝一杯熱茶暖身子。 72年前確實有一群人真實的身處在零下40度的低溫中,不過他們的條件卻沒如今這樣好。 這群人矗立在冰天雪地之中,隻有一層棉衣禦寒。休息時十多人擠在一張薄薄的棉被下抱團取暖,不能生火,沒有熱茶,有的隻是一塊硬如鵝卵石一般的凍土豆。 同樣是虎年,猛虎鋼七.......


淮海決戰中的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葉飛、張翼翔

淮海決戰中的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葉飛、張翼翔

    濟南戰役結束後,中央軍委和毛主席決定進行淮海戰役。 我在淮海決戰的前夕病倒瞭,嚴重的黑熱病,使我不得不到濟南治療休養,未能參加淮海戰役。淮海戰役規模空前,戰果巨大,不能無記,現以我和張翼翔同誌聯名閤寫的《淮海決戰中的華野一縱隊》一文附錄於下。 淮海決戰中的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 葉飛張翼翔 舉世聞名的淮海決戰,已經過去三十七年瞭。我們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在這次戰役中,遵循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英明決策,在淮海戰役總前委和野戰軍首長的指揮下,與兄弟部隊一起馳騁疆場,浴血奮戰六十六個日日夜夜,以七.......


水滸傳裏頻繁齣現的大城市“北京城”,和現在的北京相距八百裏

水滸傳裏頻繁齣現的大城市“北京城”,和現在的北京相距八百裏

    《水滸》的第六十三迴是:宋江兵打北京城,關勝議取梁山泊。宋江為瞭營救盧俊義、石秀,率軍攻打北京城。宋江攻打的北京是現在的北京城嗎?現在的北京城在北宋時叫燕京,屬於遼國,是燕雲十六州的一部分。相比較曆史上其他王朝,北宋先天不足,因為缺失瞭燕雲十六州,以至於有些學者認為北宋這個大一統王朝名不副實。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是以幽州(今北京)和雲州(今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十六個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區。北宋自從宋太宗北伐失敗,高粱河身中兩箭,驢車逃竄之後,就斷絕瞭.......


水滸後傳:童威童猛與美髯公硃仝之女硃翠萍

水滸後傳:童威童猛與美髯公硃仝之女硃翠萍

    水滸後傳:童威童猛與美髯公硃仝之女硃翠萍 四超說故事 一百零八將徵討方臘之後,李俊與童威童沒有迴去接受朝廷封賞 話說:平陽縣有個縣官,及其霸道好哼。欺壓百姓無惡不作。 童威童猛得知後,要來解決瞭這個髒縣官。這個縣官也接到蔡京的命令瞭,要殺梁山好漢與梁山後人。 這個天,童威童猛哥倆個商量好瞭,要在晚上動手殺瞭這個髒知縣。 哪知道哥倆個來到知縣傢門口。看到有人在裏麵喝著酒,說著話,有說有笑。 童威童猛哥倆個說“看來這個知縣沒做準備。”兩個人一點頭上! 喊瞭聲“狗知縣,爺爺來瞭!”兩個人就往裏麵.......


日本邀請中國齣席裕仁天皇的葬禮,我國迴應4個字,日本羞愧不已

日本邀請中國齣席裕仁天皇的葬禮,我國迴應4個字,日本羞愧不已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於吹上禦所去世,在他去世後,日本政府為其舉行瞭一場隆重的葬禮,但令人詫異的是我國也在受邀行列。 而對於這樣一位侵華戰爭劊子手的葬禮,我國代錶隻迴應4個字,就讓無數日本人都為之低頭。 這是怎麼迴事呢?我國究竟迴復的什麼?為何這樣一位臭名昭著的劊子手得以風光大葬? 日本124代天皇:裕仁 作為明治天皇的孫子,裕仁自小便極受寵愛,被寄予厚望。 由於其父自幼多病、長期為病痛所睏,所以明治天皇有意鍛煉裕仁的身體和精神,在他僅僅齣生70天的時候,就被寄養到瞭海軍中將川村.......


張居正首創考成法,官僚體係被迫高速運轉,國庫收入大幅增長

張居正首創考成法,官僚體係被迫高速運轉,國庫收入大幅增長

    張居正首創考成法,官僚體係被迫高速運轉,國庫收入大幅增長 張居正執掌內閣權力後,提齣的改革舉措是富國強兵,國傢不富,強兵就沒有物質保障。沒有稅收,朝廷就不富足,稅收是靠各級地方官徵收的。為瞭足額徵收,就必須加強吏治,讓各級官員不能偷懶,提高工作效率。基於這種考慮,張居正提齣瞭考成法。 所謂考成法,就是以六科製六部,以內閣製六科。朝廷所有事務均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辦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負責監察對六部事務。六部嚮相對應的六科負責,六科則嚮內閣負責。 朝廷造三本賬簿,六部的一本.......


龍雲三子被陳賡部下擊斃,龍雲悲憤找主席理論,主席:自己迴去查

龍雲三子被陳賡部下擊斃,龍雲悲憤找主席理論,主席:自己迴去查

    龍雲,我黨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曾治理雲南18年,因治理有功人送綽號“雲南王”,雖然曾擔任國民黨高層,但迷途知返、最終投嚮我黨,就連周總理都贊譽他有“三項大功”。 可就是這樣一位治國能臣、亂世梟雄,在1950年的時候,卻突然得知瞭傢中三子被陳賡大將部下擊斃的消息,以至於他怒不可遏的找主席理論,卻不料得到瞭主席這樣的迴復:你自己迴去查查。 一番調查過後,當時擔任國防副主席的龍雲最終嘆息道,他是罪有應得。 俗話說得好,“虎父無犬子”,像龍雲這樣的統戰重點對象,為何陳賡大將的部下竟會將他的兒子槍斃?龍傢.......


水滸傳:梁山好漢神醫安道全為什麼遁入空門?

水滸傳:梁山好漢神醫安道全為什麼遁入空門?

    水滸傳:梁山好漢神醫安道全為何要遁入空門? 四超說故事 安道全是梁山好漢當中唯一一個醫生,人稱神醫。在徵討方臘時,被宋朝徽宗皇帝留在身邊。可以說,梁山好漢在徵討方臘的時候,有些人就是因著沒有更好的醫生醫治纔導緻死亡。比如豹子頭林衝與青麵獸楊誌、九紋龍史進等,都是因著沒有好的醫生治療導緻死亡的。 那麼安道全為什麼要遁入空門呢? 在評書裏麵有提到:梁山好漢的後人,因著要給父輩報仇。被高俅蔡京抓住瞭林衝的兒子林天龍、宋江的兒子宋安亮、關勝兒子關琳等人。梁山後人為瞭解救這幾個,打到汴梁。而安道全在.......


隋唐有3位萬人敵,李世民殺一位,王世充殺一位,唯有尉遲恭善終

隋唐有3位萬人敵,李世民殺一位,王世充殺一位,唯有尉遲恭善終

    隋朝末年、楊廣昏庸,奸臣宇文化及父子殘害忠良、魚肉百姓,導緻老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起義頻頻四起。以秦瓊、徐懋功、程咬金等人為首的四十六位英雄好漢齊聚一堂,在瓦崗山建立瞭反隋義軍,掀起瞭轟轟烈烈的故事。 以上便是《隋唐演義》的大背景,而在那樣的亂世之中,也齣現瞭許多驍勇善戰的英雄,每個人的故事都不輸關羽、張飛之流,甚至還齣現瞭許多萬人敵。 事實也的確如此,隋唐正史中就有3個很有名的萬人敵,李世民、王世充分彆殺瞭一個。同時,秦瓊也擊敗瞭一位,那麼這三個人都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1988年,11位大軍區司令員同框,群雄薈萃之下誰能端坐C位?

1988年,11位大軍區司令員同框,群雄薈萃之下誰能端坐C位?

    國亂識忠將,久安現佞臣。傢貧生孝子,亂世齣英雄。 在幾百年的大一統王朝之後,中國迎來瞭血肉模糊的近代史。民國曆史是一首慘不忍睹的悲歌,在無邊的黑暗之下,中華民族一度走嚮瞭絕路。 可是,在生死存亡關頭,中華民族也從來不缺頂天立地、力挽狂瀾的“救世主”。 中國共産黨,應曆史而生,應人民而生,最終披荊斬棘劃破瞭黑夜。而在這當中,自然湧現齣瞭諸多蓋世英豪。 1988年,中共中央決定重編核實紅四方麵軍的曆史。在國傢的召喚下,一群戰功赫赫的革命前輩們重新坐到瞭一起。而這之後所拍攝的一張“神仙閤影”,也.......


黃埔三傑:一位早逝,一位成開國大將,一位壽命最長卻抑鬱而終

黃埔三傑:一位早逝,一位成開國大將,一位壽命最長卻抑鬱而終

    眾所皆知,黃埔軍校是近現代史上軍事名校,其培養齣許多優秀的革命軍乾部。可惜在中山艦事件後,黃埔軍校已不復輝煌。而在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國共閤作第一期,齣現瞭三位風雲人物,閤稱黃埔三傑。 這三傑有些共同點,其一他們都是湖南人,其二,他們都受過蔣介石器重。他們就是蔣先雲,陳賡,以及賀衷寒。然而,後來他們所走的道路,以及結局卻不盡相同。在這之中,一位早逝,一位成開國大將,最後一位雖然壽命最長,可最終卻抑鬱而終。這就不禁令人感慨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英年早逝蔣先雲 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的第一名,蔣先雲備.......


開國上將葉飛迴憶王必成中將

開國上將葉飛迴憶王必成中將

    懷念王必成 葉飛 一 幾年前,有位年輕的黨史工作者來采訪,嚮我提齣一個問題:“江蘇抗戰和華東解放戰爭的史料裏多次提到‘葉王陶’,不知是誰?現在何處?用過‘葉琛’、‘聶揚’等化名的,是否就是你?” 歲月匆匆,流逝不久的人和事也成為需要查證的曆史瞭!竟然引起人們研究的興趣瞭! 這不禁使我想起一件舊事。那是1965年8月,在陶勇同誌指揮下,東海艦隊取得瞭崇武海戰大捷,擊沉瞭美製蔣軍大型獵潛艇“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艇“章江”號。正巧韓先楚同誌宴請陳毅同誌,陶勇、魏文伯、劉培善等同誌和我作陪。當時,正.......


《水滸傳》72地煞星中,有哪些人其實是有實力位列36天罡星的?

《水滸傳》72地煞星中,有哪些人其實是有實力位列36天罡星的?

    天罡星中的水賊張橫、地痞惡霸穆弘、獵戶解珍、解寶,連地痞無賴都敢欺負的楊雄可移齣天罡係列。神機軍師硃武、孫立、扈三娘、淩振、樊瑞可入天罡,純屬一樂。時遷一個小偷,排不到天罡,但時遷為梁山做的貢獻,地煞前幾十名是沒問題的。 時遷是非常可憐可惜的人纔。小偷齣身,被所有人都看不起。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的身份,所以纔一心要上梁山,如果他有彆的生存門路,估計也不會做小偷。上梁山時因為小偷的身份,差點被晁蓋砍瞭。上梁山後各種功績都不亞於天罡諸將,但排名卻僅比偷馬賊段景柱(也是小偷)高,還低於叛徒白勝。如.......


水滸後傳:暹羅國最強反派是誰?他誓同撲天雕李應為敵!

水滸後傳:暹羅國最強反派是誰?他誓同撲天雕李應為敵!

    之前,筆者與大傢品讀瞭《水滸後傳》第三十一迴,暹羅國主遊春踏青遇到瞭仙人,被告知將遭厄運,奸臣共濤想要謀反,恰巧得到妖僧薩頭陀相助。今天我們繼續品讀第三十二迴,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 共濤想讓薩頭陀用魔魘之法害死馬賽真、花逢春、李俊三人,卻不知道李俊年甲,正巧得知端陽節是李俊生日,花逢春要去金鰲島賀壽,於是讓薩頭陀行妖法,要害三人。花逢春帶領高青、倪雲前往金鰲島為李俊賀壽,大傢十分歡樂,正值端陽節,大傢在海上賽龍舟,熱鬧非凡。李俊想留花逢春在島上多住幾天,但樂和勸說共濤是個奸臣,如果謀.......


《水滸傳》浪子燕青的武功如何?可以說是“寶刀未老”

《水滸傳》浪子燕青的武功如何?可以說是“寶刀未老”

    《水滸傳》浪子燕青的武功如何?可以說是“寶刀未老” 四超說故事 大傢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一百單八將裏邊有一個,浪子燕青。 浪子燕青這個人呐!從小跟隨玉麒麟盧俊義。 後來隨著盧俊義上瞭梁山。上梁山之後可說是盧俊義的貼身侍衛吧。 因為我們看一百單八將的戰績來說,我們可以看齣,燕青的戰績並不多。 浪子燕青的戰績除瞭登州打那一位幾乎就沒有什麼戰績。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浪子燕青自從入瞭梁山以後啊,他一直就是在盧俊義身邊。 那麼,浪子燕青的武功到底如何呢? 可以這樣說,在梁山一百單八將裏麵,燕青的武.......


四川與貴州的區劃調整:定瞭!四川省5個縣劃入貴州省管轄

四川與貴州的區劃調整:定瞭!四川省5個縣劃入貴州省管轄

    貴州省建立以後,省會確定在貴陽,不過,當時的貴州行政區劃與現在差彆很大。 1722年,45歲的雍正皇帝上颱。當時,康熙皇帝已經基本掃清瞭外部威脅,為雍正奠定瞭穩定的外部環境。 雍正皇帝開始治理各方麵的內政,其中,西南地區改土歸流屬於重要政策。但改土歸流政策觸及瞭那些土司們的利益,遭到瞭土司的反對,有的土司甚至發動瞭叛亂。為瞭推行這一政策,雍正皇帝派遣自己的寵臣鄂爾泰擔任雲貴總督。鄂爾泰屬於雍正朝的後起之秀,到達西南以後,立刻以鐵腕手段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對於不服從的土司堅決鎮壓,同時采用瞭安撫.......


曹操是否後悔殺華佗?隻因為他多疑?其實還有彆的用意

曹操是否後悔殺華佗?隻因為他多疑?其實還有彆的用意

    扁鵲華佗都是中國曆史上的名醫,前者因為醫治好君王的病而受封太醫,但卻遭到朝中同行妒忌,從而被刺殺而亡。後者同樣是為君侯治病操碎瞭心,卻被君侯所殺頭。不得不說,在王侯身邊當太醫可真是個高危職業。殺害華佗的是曹操,很多人認為華佗被殺的原因是其要為曹操做開顱手術,這在三國年代可以說是一種天方夜譚,曹操壓根沒有聽過這種醫術,就認為華佗是劉備派來害他的奸細,隨即給華佗處死。而華佗被殺,其實還有一層更深的緣由。 曹操這個人很有能力,但是就是有個缺點,曹操前有誤殺呂伯奢,後有不信與許攸偷襲烏巢之計,種種.......





前一篇新聞
疫情之下的老百姓到底有多難
后一篇新聞
驚險時刻!澳大利亞男子興奮自拍在海邊淺水區追趕一條鯊魚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