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7/2022, 3:35:02 PM
還記得在電影《一代妖後》中,劉曉慶飾演的慈禧太後,一直都不喜歡自己的兒媳――皇後阿魯特氏,因為這個皇後,是慈安太後選的。等到同治皇帝染上瞭梅毒、生命垂危,慈禧太後為瞭不讓阿魯特氏當太後,就狠心地一腳踩在瞭阿魯特氏的肚子上,害死瞭她肚子裏的孩子。而“老好人”慈安太後,作為阿魯特氏的靠山,也沒有能力保下這個可憐的皇後。
今天不講野史,就從正史中的內容來分析,慈禧到底有沒有害死阿魯特氏母子?而慈安又為什麼沒有及時齣麵保下皇後阿魯特氏?
01 慈安和皇後阿魯特氏的關係:慈安殺瞭阿魯特氏的外公
大傢普遍認為,阿魯特氏能進宮當皇後,是因為她與慈安太後有著親戚關係。這點不假。
皇後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娶瞭三位妻子,前兩位都是宗室女,第三位是瓜爾佳氏。在阿魯特氏被選定為皇後之後,這三位夫人都被封為瞭一品夫人。
丙辰。以舉行大婚典禮。封皇後阿魯特氏父翰林院侍講崇綺為三等承恩公。母宗室氏、宗室氏、瓜爾佳氏、均為公妻一品夫人。
――《清實錄・同治朝實錄・捲之三百三十五》
根據鈕鈷祿氏的傢譜顯示,慈安太後的一個姑姑嫁給瞭鄭親王端華,生的女兒,就是阿魯特氏的母親,也就是崇綺的第一任嫡妻。所以,皇後阿魯特氏的母親,是慈安太後的錶姐,阿魯特氏應該叫慈安太後一聲錶姨媽。
看到這裏,大傢會覺得,慈安太後肯定會很嚮著自己的錶外甥女。可是,她們之間,還夾雜著另外一層隔閡。
阿魯特氏的外祖父鄭親王端華,就是當年鹹豐皇帝死前托孤的“顧命大臣”之一。而那位著名的“顧命大臣”肅順,又是鄭親王端華的親弟弟。
是時,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以文宗遺命,稱“贊襄政務王大臣”,擅政,兩太後患之。
――《清史稿・捲二百十四・列傳一・後妃》
當時包括鄭親王端華在內的8位顧命大臣,在鹹豐皇帝死後,想撇開慈安、慈禧兩宮太後、“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且對兩位太後的態度也極度無禮。再加上,理應被托孤的恭親王奕?,卻由於鹹豐的排擠,而被晾在瞭一邊,心中也忿忿不平。所以,慈安和慈禧,就聯和恭親王奕?,發動瞭“辛酉政變”,將載垣、端華、肅順給殺瞭,這纔開始瞭兩宮太後共同“垂簾聽政”的生涯。
九月,奉文宗喪還京師,即下詔罪載垣、端華、肅順,皆至死,並罷黜諸大臣預贊襄政務者。授奕?議政王,以上旨命王大臣條上垂簾典禮。
――《清史稿・捲二百十四・列傳一・後妃》
慈安太後等於是直接下令,殺瞭自己錶姐的親生父親端華,也殺瞭錶姐的親叔叔肅順。所以,要說慈安太後和自己錶姐的女兒阿魯特氏關係有多好,也不盡然。捫心自問,大傢和自己的錶姐妹關係有多好?更不用說慈安這種和錶姐有殺父之仇的。
選定阿魯特氏為皇後,也是因為慈安當時沒有彆的中意的人選。好歹阿魯特氏和自己是親戚,總比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外人要好一些。
更何況,阿魯特氏傢族,當時在朝中也不是特彆有權勢。慈安也不用擔心阿魯特氏會找自己報仇。
阿魯特氏的祖父――大學士賽尚阿,在鹹豐年間,因在廣西剿滅太平軍失利,緻使太平軍衝破防綫,攻打到瞭外省,為此,鹹豐皇帝大怒,於鹹豐三年(1853年)正月,將賽尚阿革職查辦,判為“斬監候”,鞦後問斬。同時,他的兒子崇緒、崇熙、崇綺、崇絢,也都被一並革職。同年二月,賽尚阿的傢産也被查沒。
賽尚阿著即照裕誠等所擬,按律定為斬監候,鞦後處決。並著將伊子鑾儀衛冠軍使崇緒、禮部主事崇熙、工部主事崇綺、吏部員外郎崇絢,一並革職。
――《清實錄・鹹豐朝實錄・捲之八十三》
盡管鹹豐三年(1853年)五月,賽尚阿被免除死罪,被發往直隸,但是,自此,崇綺傢也就傢道中落。
直到同治四年(1865年),崇綺在科舉考試中一舉奪得狀元,成為大清國200多年來,唯一的一位滿、濛齣身的科舉狀元。
是歲成一甲一名進士,立國二百數十年,滿、濛人試漢文獲授修撰者,止崇綺一人,士論榮之。
――《清史稿・捲四百六十八・列傳二百五十五》
拋開這層親戚關係不說,慈安太後也會覺得,這位傳奇狀元傢齣來的女孩,應該都比較知書達理,正好配得上皇帝。再加上阿魯特氏是鹹豐四年(1854年)七月初一生的,比同治皇帝大瞭2歲,也可以照顧和督促一下貪玩的同治皇帝。
於是,綜閤考慮之下,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翰林院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被選定為皇後。同時,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被選為慧妃;知府崇齡之女赫捨哩氏為瑜嬪;前任副都統賽尚阿之女阿魯特氏為��嬪(是皇後阿魯特氏的姑姑)。
02 慈禧太後是不喜歡阿魯特氏,但也不會殺瞭她
要說慈禧太後不喜歡阿魯特氏,那是肯定的。
倒並不完全是因為這個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後的錶外甥女。就衝著阿魯特氏是“顧命大臣”之一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慈禧看著她,就怎麼也喜歡不起來。可是,這個阿魯特氏畢竟是慈安太後的親戚,慈禧也犯不著因為一個女娃娃,而和慈安結下梁子。
影視作品中都說,慈禧太後仗著自己是同治皇帝的生母,處處都要壓慈安一頭。慈禧或許真的是有這個想法,但她絕對不敢錶現得太過明顯。慈安太後是誰,她可不是電視劇裏那樣的“老好人”、“傻白甜”。
單就看慈安當年進封的速度,那真是堪比坐火箭:《清皇室四譜》記載,慈安在鹹豐二年(1852年)二月詔封貞嬪,五月進封貞貴妃,六月就擬定為皇後。
這裏插一句題外話,《清史稿》中稱,慈安太後是“事文宗(鹹豐)潛邸”,這點不太可能。《清皇室四譜》中,並沒有這樣說。而且,根據當時敬事房傳慈安、慈禧等人入宮的奏摺顯示,慈安和慈禧是同一批參加選秀的秀女。慈安(貞嬪)是鹹豐二年四月二十七進宮;慈禧(蘭貴人)是同年五月初九進宮。
總管內務府謹奏,為奏聞事。鹹豐二年二月十一日由敬事房口傳奉旨,貞嬪、英嬪於本年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蘭貴人、麗貴人著於五月初九日進內,春貴人、婉常在著於五月十二日進內。欽此。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內務府:《奏銷檔》,鹹豐二年一至三月
所以,慈安是在鹹豐當瞭皇帝之後,纔在選秀中被選入宮中的。當時的慈安纔16虛歲,沒懷孕,也沒生孩子,就一下成瞭皇後。反觀慈禧,就是再有手段,也是在生下瞭皇長子之後,纔被封為懿貴妃。
有人會說,慈安升得快,是因為娘傢有勢力。這點不假,但是,根據《清實錄》中記載,慈安太後可是庶齣啊。慈安的生母薑氏(可能是漢族人)是個小妾。在慈安被冊封為皇後之後,這位薑氏,纔在鹹豐二年(1852年)十二月,與大老婆(宗室女)一起,被封為侯妻、一品夫人。
追封皇後父原任工部郎中穆揚阿、為一等承恩侯母宗室氏為侯妻、一品夫人。生母薑氏,晉封為侯妻、一品夫人。
――《清實錄・鹹豐朝實錄・捲之七十八》
庶女齣身,一般都不太可能會被娉為正妻。看看阿魯特氏傢,��嬪是皇後阿魯特氏的姑姑,高瞭一個輩分,但就因為她是賽尚阿的小妾所生,就隻能給自己嫡齣的侄女兒作陪襯,甚至連個妃位都沒有。
慈安作為一個庶女,可以在短短半年之內就能爬到皇後的位置,而且,多年來,慈安太後沒有子女傍身,麵對好色的鹹豐皇帝,卻可以長年穩坐皇後的寶座,沒有一點手段,你信嗎?
而說慈安和慈禧一起“垂簾聽政”後,慈安都是不管事的,那也不見得。同治八年(1869年),慈安太後可以讓山東巡撫丁寶楨,將慈禧太後身邊的紅人安德海給殺瞭,就可以看齣,慈安絕對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後宮婦人。安德海被殺之後,慈禧是一點怨言也不敢有。這就證明,慈禧雖然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但是,到底是個妾,在嫡妻慈安麵前,還是不敢造次。而且,慈安也不容許慈禧不尊重自己。
所以,兒媳婦阿魯特氏,既是嫡妻慈安的親戚、又是死對頭端華的外孫女,慈禧作為正經婆婆,彆指望她會有多喜歡,當然,她也不會做齣太齣格的事情去摺磨阿魯特氏,隻是守好各自的本分而已。
就是現在的普通人傢,也彆指望當婆婆的會將兒媳婦當親女兒疼愛。慈禧雖然是太後,可是,人傢也隻是一個普通的婆婆,一個兒子的媽,是不可能免俗的。
03 慈安為什麼沒有保下阿魯特氏母子
首先,皇後阿魯特氏根本就沒孩子。如果阿魯特氏真的懷瞭同治皇帝的遺腹子,那無論是慈禧還是慈安,都會韆方百計地讓她把孩子生下來。如果生下的是男孩,那就是同治皇帝的子嗣,肯定是要繼承大統的。
可是,史書中根本就沒說阿魯特氏有懷過孕。
不要以為慈禧為瞭繼續“垂簾聽政”,就會不惜殺掉自己的孫子。有親孫子當皇帝,總比用彆人傢的孩子好。同治皇帝死後,為瞭從宗室子弟中挑一個閤適的人齣來當同治皇帝的繼承人,那真是讓慈禧和慈安死瞭不少的腦細胞。
要找個能夠劃拉到同治皇帝名下當兒子的,那就必須要找個“溥”字輩的孩子。但可不是在所有姓愛新覺羅的人傢裏找,而必須要在那些與同治皇帝血緣最近的人傢裏找。
鹹豐皇帝隻有同治這一個兒子,所以,鹹豐這一支是沒戲瞭,就隻能再往上,從道光皇帝這一脈,也就是鹹豐皇帝兄弟傢的孩子中選。好不容易找到瞭一個“溥”字輩的小孩子,不過,纔齣生3個多月,年齡實在是太小瞭。所以,隻好退而求其次,又到“載”字輩裏去挑。這纔選中瞭醇親王之子――3歲的載��(光緒皇帝),也是慈禧太後妹妹的兒子。
因為載��是同治皇帝的小堂弟,所以,隻能記到鹹豐皇帝的名下。等到載��生下瞭兒子,再過繼給同治皇帝,以同治皇帝子嗣的身份,繼承大統。
傳懿旨,以上繼文宗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即承繼大行皇帝。
――《清史稿・捲二十三・本紀二十三・德宗本紀一》
皇後阿魯特氏,作為新皇帝的皇嫂,被改封為嘉順皇後。此時的阿魯特氏,根本對慈禧構不成任何的威脅,所以,慈禧沒必要齣手殺瞭她,最多是養在宮裏,反正也養得起。
同治皇帝是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五日去世的,年僅19歲;阿魯特氏是在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死的,前後也就相差2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因為阿魯特氏死得如此之快,就有人懷疑她是被慈禧給害死的,不過,很大可能是阿魯特氏自己自盡的結果。
皇後阿魯特氏去世之後,光緒二年(1876年)五月,禦史潘敦儼曾經上奏說,當時鬧的旱災,很有可能是因為阿魯特氏的謚號不好導緻的。按照潘敦儼的說法,皇後阿魯特氏是因為悲傷過度,絕食而死的,堪稱是節婦,應該大加錶彰,這樣就能告慰其在天之靈,老天就能下雨瞭。
二年五月,禦史潘敦儼因歲旱上言,請更定謚號,謂:“後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內,道路傳聞,或稱傷悲緻疾,或雲絕粒�B生,奇節不彰,何以慰在天之靈?何以副兆民之望?”
――《清史稿・捲二百十四・列傳一・後妃》
可見,當時大傢都知道,皇後阿魯特氏是自己故意絕食、絕藥,纔導緻身亡。這在提倡“貞節烈女”的大清朝,一點也不奇怪。大夥要是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曆朝曆代立的貞節牌坊的數量,到瞭清朝,那數字是噌噌噌地往上飚漲。
皇後阿魯特氏傢,本身也有著“以身殉節”的傢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時,崇綺的第三任妻子瓜爾佳氏,就帶著兒子、孫子等全傢男女老幼,挖瞭個坑,把自己給活埋瞭,集體自殺殉國。崇綺自己,也是自縊殉國的。在這樣的傢庭氛圍中長大的阿魯特氏,在死瞭丈夫、又沒有子嗣(連過繼的都沒有)的情況下,最後想到絕食自戕,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崇綺妻,瓜爾佳氏,先於京師陷時,預掘深坑,率子散秩大臣葆初及孫員外郎廉定,筆帖式廉容、廉密,監生廉宏,分彆男女入坑生瘞(yì),闔門死難,各奬恤有差。
――《清史稿・捲四百六十八・列傳二百五十五》
而慈安太後這邊,成為光緒皇帝皇嫂的阿魯特氏,對於慈安來說,已經沒有什麼用處瞭。之前她選阿魯特氏進宮當皇後,是指望阿魯特氏能夠生下兒子,好繼承大統,讓下一任皇帝和自己的血緣沾點邊。可是,現在已經有瞭光緒皇帝,慈安與其去關心一個無嗣的寡婦,還不如好好物色下一個皇後人選。
皇宮之中就是這麼現實,誰也彆怪誰人心涼薄。慈安太後如果沒有這股現實勁,根本就不可能以一個庶女的身份,爬到皇後,甚至是皇太後的位置。後宮中能夠活下來的女人,都是大浪淘沙淘瞭幾茬纔得以剩下的。隻有自己有強烈的生存意願,彆人纔能從旁拉一把。而對於那些自暴自棄的女人,慈安太後纔懶得廢太多口舌。
寜可給聰明人挑擔,也不給糊塗人背草。
結束語
因為《兩宮皇太後》、《一代妖後》等影視作品的齣現,使得大傢都誤以為,慈安太後是一個懦弱好騙的善良女人,而慈禧太後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妖婦。
能當上皇後,最後又能當上皇太後的女人,或許不一定個個都心狠手辣,但是,卻一定算不得善良。善良的女人,是爬不上那個位置的。
人生就是既來之、則安之。看看阿魯特氏的姑姑��嬪,18歲開始守寡,卻一直活到64周歲,溥儀即位時,尊她為皇考��皇貴妃,直到1921年纔去世。
這位庶齣的阿魯特氏,與嫡齣的阿魯特氏皇後相比,誰又比誰活得通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