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2:29:46 PM
當你選擇在職考研時就注定要經曆
數不清的感動時刻和無數崩潰的瞬間
今天大傢一起看看
這位二戰在職考生的心路曆程吧~
01
三月份開始備戰
我是二戰生,脫産備考會計專碩,兩次報考的都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今年結果比較好,初試總分259,其中管綜173,英語二86,復試第一擬錄取,算是給我一年的備考生涯畫上瞭圓滿的句號。
二戰考研並不比一戰輕鬆,期間也有不少亂七八糟的事情要處理。這段寶貴的經曆讓我認識到瞭“學習慣性”和“學習效率”的重要性,一定要“每天都學”。
哪怕是在繁忙過後的深夜裏復習兩三道錯題,長久的堅持比斷斷續續的突擊要好得多。
我是從三月份開始準備二戰的,一直到九月初,每天學習的時間大概在三小時左右,隨後都在全力備戰CPA。
十月末結束瞭這個考試後,我就全身心投入到瞭考研,每天學習時間大概是六小時左右。
跟大傢分享一下我管綜的備考過程,希望能給一戰和二戰的各位一點點幫助。
02
先把“骨架”搭建好
三月到五月初,主要通過聽網課來準備數學、單詞和語法。到八月初,重點學習邏輯和英語閱讀。
然後一個多月的時間,主要是復習總結前麵的知識和錯題,聽寫作基礎課程,大概兩天計時做一套英語閱讀真題。
CPA結束後,開始認真研究管綜的寫作和英語的小三門及作文,同時計時做真題。
我一般是隻做客觀題,不論管綜還是英語,每類題型都會標注齣所用的時間,通過對比大體掌握一類題型最多可用的時間,以此來確定在考場上是否要放棄某些過於花費時間的低性價比題目。
基本做完題目的當天,我就會聽網課老師的真題講解,重點對比解題思路和方法,次日拿齣錯題來復看一遍。
進入十二月後,除瞭繼續做真題,最重要的就是寫作文模闆瞭,我的管綜和英語作文模闆都是自己寫的“骨架”,這樣不怕重復,而且有助於記憶。
03
細緻到每科的復習計劃
管綜的數學是初數,考察知識不算很難,但重在靈活多變。剛開始要根據知識點分類來做題,把握好知識點與題目之間的聯係。
第一輪學習的時候,要把選擇題當成填空題來做,二輪復習和後期模考,就要講究做題技巧瞭。
管綜考試的一大難點在於時間緊任務重容錯率低,這就要求做數學題時,要速度快,準確率高,適當放棄難題。
特值法、代入法是做選擇題的兩大利器,後期做題的時候一定要熟練掌握,盡量培養齣能夠判斷“用哪個方法更快”的反應。
邏輯是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觸到,其實真的做透瞭後,會發現邏輯很簡單,做得對的人和做得快的人,往往是重閤的。
做邏輯一定要學會閱讀,減少冗餘攝入,根據語段結構迅速鎖定關鍵信息點,一般是在開頭、結尾或者結構關鍵詞處,這種閱讀的刻意練習一定要貫穿邏輯學習的始終。
剛開始接觸這種閱讀方法會很痛苦,做題會很慢,但通過不斷的重復,這種方法會逐漸成為你的下意識反應,從而提高你的做題速度。
再有一點是,要研究老師或真題解析的做題思路與自己做題思路的差彆,盡量使自己的思路嚮老師或解析靠攏。
寫作除瞭聽課、研究範文和下筆之外,沒有什麼捷徑可走,而且一定要注意作文的結構,在論證寫作中,論點大於論據,結構大於內容。
自己一定要下筆寫,剛開始寫“段”,不要糾結字數,比如有效性分析,發現多少錯誤點就寫多少,寫完對照答案和範文,一看錯誤點有無齣入,二看語言措辭有無值得藉鑒之處。
這樣練三四篇之後就可以寫“文”瞭,把握好整體的結構和字數,仍然要對照答案進行修改。
最後一定要準備模闆,有效性的模闆圍繞常見錯誤和常用的他因寫幾個句式;論說文的模闆是兩個方麵,一個是結構,設想不同題型(如雙觀點、單積極觀點等)
下要采用什麼結構,一個是理論,設想成本效益、製度構建等常見理論在不同情形裏,有什麼切入點、可以寫什麼內容。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你的“模闆”準備得多充分,都要做好在考場上用不上它的準備,韆萬不要給自己一種“一定要用模闆”的心理暗示。
以上差不多就是我兩年備戰管綜的所得瞭,最後提醒各位考場上心態很重要,不要過於緊張,不要在難題上糾結過久。
希望諸位在2023年都能收到心儀院校的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