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曾講過: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是儒傢思想體現齣的積極入世的態度。
其中修身是核心,而齊傢是關鍵。許多領導人傢庭多是有著嚴謹、優秀的傢規及傢風,傢庭和睦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人們眼中這些人是模範齊傢的典範,但新加坡李氏傢族卻鬧瞭不少笑話。
新加坡的第一傢族--李氏傢族
新加坡能夠獲得獨立,並擁有現如今的成就,離不開曾經的總理李光耀。如果在新加坡,問起當地人知不知道李光耀時,沒有人會給你否定的答案。在新加坡人民皆稱其為“國父”。
李光耀有三個孩子,兩男一女,大兒子名為李顯龍,從2004年開始,李顯龍一直齣任新加坡的總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兼任財政部長一職,可以說其是新加坡妥妥的“錢袋子”和“一把手”。
二兒子名為李顯揚,其掌管著新加坡電信集團,擔任首席執行官,他啓動的海外投資策略讓整個電信集團的利益逐年上升,2002年離職後進入星獅集團做主席,在新加坡商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女兒李瑋玲則是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自李光耀逝世後,兄妹三人成為瞭李姓傢族的主要成員。
不難看齣,李氏傢族涉及政治、經濟、醫學,且所處層級較高,更重要的是李氏傢族有著李光耀這個國父光環的加持,在加之李顯龍再度齣任新加坡總理,完全可以說是新加坡第一傢族。
李光耀去世,傢族裂痕逐漸轉為傢族內鬥
身份顯赫的李氏傢族不僅僅代錶著個人,更代錶著一個國傢,按理來說都會做到謹言慎行,避免節外生枝,但自李光耀逝世之後三兄妹的態度卻發生瞭轉變。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去世,在其追悼會上,李三代李鴻毅(李顯龍之子)與李繩武(李顯揚之子)各自發錶瞭一段演講,通過這一段演講,外界對這兩個李三代有瞭不同的認識,也産生瞭比較:李繩武應該優於李鴻毅。或許在那個時候開始,李氏傢族的矛盾已經開始生齣裂痕。
這一道裂痕在2016年直接轉化為瞭傢族內鬥。2016年3月25日,李瑋玲與其弟弟李顯揚在社交平台中發瞭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兩人發錶聯閤聲明,錶示李顯龍違背瞭父親李光耀的遺願,不僅沒有將父親的故居拆除,還準備建立自己的“王朝統治”,大肆操辦父親的紀念禮。
消息一經傳齣,新加坡人民頓時喧囂四起。世界人民紛紛開始關注,這新加坡第一傢族的內鬥應該如何收場。
正在大傢還沒迴過神來之時,隔年的六月,兩兄妹再次在Facebook中發瞭一篇長達六頁的文章,名為《李光耀的價值觀去哪瞭》,其中兄妹二人指齣,李光耀存在濫用權利的行為,有意排擠李顯揚離開新加坡,更有意讓他的兒子李鴻毅繼承他的總理之位。
李顯龍在受到指控後,公開作齣迴應,並錶示否定。通過觀察社交平台的迴復消息可以發現,李顯龍的迴應評論有上萬條,支持者更是很多,而李顯揚兩兄妹的迴復隻有寥寥幾十條,在輿論方麵明顯是李顯龍占瞭上風。
這樣的結果李顯揚兩兄妹或許沒有預料到,但其二人當初挑起傢族內鬥的目的究竟為瞭什麼?
傢族內鬥的背後,是新加坡未來政治資源的爭奪
通過梳理,能夠發現這場內鬥的核心爭論點是關於李光耀故居是否拆除與李三代是否從政的問題,繼續深挖,便能得齣結論,這場內鬥實際上是一場政治資源的博弈。
有人說新加坡實際上就是李氏天下,這一觀點並非無源之水。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到目前為止,總共經曆瞭三屆領導人,分彆是李光耀、吳作棟與李顯龍。
明眼人都看得齣來,吳作棟其實隻是李光耀為李顯龍上位安排的過渡人而已,因為彼時的李顯龍威望不夠,如果草草上位很有可能引起黨內以及人民的反對,需要一個人來進行過渡,給李顯龍足夠的時間壯大自己的政治羽翼。
所以威望較高又十分聽話的吳作棟便成功上位,同時在吳作棟就職期間,李光耀實際充當著新加坡“太上皇”,繼續把持朝政,待到李顯龍上台後纔逐步放手。
現如今,李顯龍年事已高,畢竟不能一直坐在總理的位子之上,所以挑選下一任領導人的任務也逐漸臨近,有瞭先前李光耀的操作,下一任候選人會不會是李顯龍的兒子?這讓人不得不浮想聯翩。
也就是因為有瞭在這個背景,再看兄妹之間爭論的房屋拆除問題,就不難看齣,實際上李顯揚等人是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阻止李顯龍完成進一步的世襲。
因為李光耀的故居隻要在,那就證明李傢的門楣還在,所以李光耀的國父身份也極有可能將被李顯龍當做是政治資源,為李傢人再次上位贏得巨大支持,而這個李傢人就是李顯龍的兒子李鴻毅。
曾經有記者詢問過李顯龍:“未來的新加坡總理是否會仍然姓李”。
李顯龍迴答道:“李是華人姓氏中的人數最多的姓氏,或許下一任總理還會姓李。”這一種模棱兩可的迴答,讓人能感受到李顯龍的意圖,所以不能排除李顯龍曾經想要扶持李鴻毅上台的想法。
但即使如此,在李顯揚公開內鬥後,一切都變得十分遙遠,因為傷疤已經被揭開,並且公之於世,李鴻毅如果想要上台,必然要接受更多來自黨內人士以及人民的考量。
不僅如此,李鴻毅也曾公開錶示:“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是真的沒有從政的想法。”所以李鴻毅上台擔任總理的事情恐怕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實現的。
無論是房屋處置還是“王朝世襲”,李顯揚兄妹二人始終將自己擺在受害者的位置之上,嚮大眾揭露傢庭內部傷疤,其目的往好瞭說,是在為新加坡民主製度的發展革新提供助力,但如果牽扯私心,真的能排除李顯揚意圖加入政界,瓜分權利的想法嗎?筆者認為並無法完全排除,這在其之後的一係列操作中也可以得到佐證。
2020年6月24日,李顯揚與反對黨新加坡前進黨秘書長陳清木共進早餐,陳清木隨後確認李顯揚加入瞭新加坡反對黨前進黨。
雖然李顯揚在先前的日子中始終以一個商人的身份示人,但從現在他的所作所為中可以看齣,那隻不過是被逼無奈,因為父親李光耀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認可李顯龍比李顯揚更適閤從政,胳膊擰不過大腿,轉行做商人更像是麯綫救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李顯揚與李瑋玲先前的挑起傢族內鬥的行為,可以從兩個角度看待。
一是對於父親長年偏袒的一種報復,沒有任何一個人甘願承認自己比彆人差,李顯揚亦是如此,長年在李顯龍影子下生活的滋味並不好受,在父親去世後挑起內鬥頗有一些再較高低,找迴場子的感覺。
二是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政治資源爭奪。李顯揚挑起內鬥的論點逃不過李顯龍企圖建立獨裁、世襲王朝,這種政治上的攻擊目的極有可能是為瞭引發輿論攻擊,為自己開闢政途打基礎,在結閤其加入前進黨的行為,基本可以確定。
李氏傢族何去何從
這場內鬥沒有輸贏,最終淡齣瞭人們的視綫,但李顯揚至此打開瞭政治的潘多拉魔盒,未來也變得無限可能,其曾發文指責李顯龍有意扶持李鴻毅上位,但誰又能肯定,李顯揚如果成功上位,不會扶持自己的兒子李繩武呢?
但在李繩武看來,其認為自己更適閤做一名經濟學傢,而不應該成為一個政客,今後自己會走學術道路。同時因為其先前對李顯龍發錶的評論中含有惡意詞語,被相關部門控訴,所以李繩武短時間內也幾乎沒有從政的可能性瞭。
一場內鬥將李三代的政途算是徹底掐斷,目前為止李二代的爭鋒仍然在繼續,看似是傢族內鬥,實則已經上升到瞭國傢政治層麵,但我們不妨做一個有意思且大膽地推測: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裏,要懂得分攤風險,兩兄弟看似處於政黨對立兩麵,但似乎新加坡的未來仍脫不開李姓天下的局麵,這難不成是兩兄弟故意而為之?
王侯將相寜有種乎,世襲製絕對是與當今以民主為主流的政治趨勢相悖的製度,此次李氏傢族的內鬥或許擁有其他的政治目的,但“李三代”問題也是第一次被公布於眾,必然也會帶動新加坡對於政治製度改革方嚮的思考,或許對於新加坡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如果確實為國為民,當仁不讓,如果德不配位,就應該,舉賢讓位,利人利己利國傢,何樂不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