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2:09:02 AM
提到人口遷徙,很多朋友都能脫口而齣:“湖廣填四川”、“衣冠南渡北人南遷”、“大槐樹遷徙”等等。
如果要說齣跟這些著名的大遷徙相關的遷徙尋根聖地,你知道幾個呢?這些大遷徙涉及的姓氏呢
1“湖廣填四川,麻城占一半”
當時的四川經曆瞭30餘年的戰亂,死傷流離,據清政府統計,人口從上韆萬變成瞭9萬左右。
專傢認為在當時的政策影響下,江西的移民大量湧入麻城,麻城移民幾乎同時湧齣遷往四川, 而川渝兩地70%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來自麻城孝感鄉。
“湖廣填川”的浪潮中,人數最多的前四位姓氏,正好也是現在人口排名前四的:王、李、張、劉。此外,還有嚮、冉、袁、康、範、傅、丁、衛、毛、文、方、左、龍、盧、廖、呂、汪、閔、鍾、範、周、相、陳、郭、榮、薑、鬍、談、夏、梅、殷、黃、熊、龔、遊、彭、稅、魯、韓、雷、魏、羅、蕭、廖、譚、徐、唐、湯……等等。
2 江西鄱陽瓦屑壩
瓦屑壩移民是明朝初期官方組織的從江南外遷大量人口進行墾荒事件。
從洪武三年到永樂十五年,曆時48年,到洪武二十二年,安慶府居民中已有27萬江西瓦屑壩移民。
鄱陽瓦屑壩,也成為安慶地區和其它饒州移民後裔一緻認同的根。
瓦屑壩遷齣移民中,有項、硃、鬍、鄒、王、程、何、董、方、高、黃、邵、吳、餘……等姓氏。
3 山西洪洞大槐樹
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甚至大半個中國,很多人都會從長輩處聽到這樣的話:咱們都來自山西洪洞老鴉窩。
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時間從北宋末年宋室南遷開始,到明朝洪武、永樂形成高潮,一直延續到清代中葉。
遷齣姓氏有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鬍、硃、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瀋、曾、彭、呂、蘇、蔣、賈、丁、魏、薛、葉、閻、餘、潘、杜、戴、夏……等八百餘個,也有說1200多個。
4 福建寜化石壁村
石壁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寜化縣西,閩贛邊界武夷山的東麓,距縣城25公裏,是一片比較開闊的盆地。這裏的客傢公祠,最初供奉著超過100多位客傢姓氏始祖的神位,
唐宋以來,每逢清明、重陽兩節,世居潮梅的何姓後人及其他各姓的客傢後裔代錶都會跋山涉水迴到“石壁”尋根問祖。
截止到目前,考證有200多個客傢姓氏都是從寜化石壁播衍齣去的,包括:
李,王,張,劉,陳,楊,趙,周,吳,徐,孫,鬍,硃,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韋,程,曹,嚴,鄧,許,傳,瀋,��,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薜,葉,閻,餘,藩,杜,戴,夏,鍾,汪,田,賴,任,薑,範,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丘(邱),秦,江,史,顧,候,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龔,文,蔔,刁,上官,貝,甘,古,包,藍,邢,伍,華,伊,危,鄔,池,莊,陰,阮,連,巫,幸,蕭,卓,歐陽,練,房,柳,柯,饒,俞,洪,施,官,駱,莫,袁,��,翁,童,諶,遊,溫,簡,虞,闕,詹,管,裴,滕,繆,聶,淩。
5 山東兗州棗林村
山東兗州棗林莊,是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
元未明初,未受戰亂波及,人口較為稠密,具備瞭集中移民的基本要素。
安徽(濉溪縣誌)記載瞭在明洪武年間和清初由山東移民至本縣,並標明占 本縣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周,吳,鄭,王,李,丁,梁七姓”均為山東移民。
6 河南滑縣白馬城
嶺南“白馬現象”與中原“槐樹現象”異麯同工。
白馬縣,從秦漢算起,其實歸屬今天的河南轄區。故白馬不在山東,而在河南。
秦至南宋初期,有北民南遷。這此北方移民的後裔,自稱“祖先從白馬來”。
之前阿族在聊到廣西形式的時候,有韋姓朋友留言說:族譜上記載的祖上自白馬而來,其實這個白馬世在今天的河南滑縣境內,而並非山東白馬縣哦~
因篇幅有限,曆史上還有諸多著名的遷徙聖地就不一一介紹瞭。
源流遷徙,衍播甚廣,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有任何錯漏之處,歡迎各位留言補充哦~
喜歡 文章,彆忘瞭文末 在看 + 分享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