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鬧枝頭,大地盡歡歌。
近日,記者來到贛州市南康區赤土佘族鄉,聊起近年來的佘鄉變化,鄉長藍裕方說:“這樣吧,說幾組數據,也許能勾勒齣個子醜寅卯來。”
340萬元募款
厚植尊師重教好風尚
一句“糶榖都要繳讀書”的祖訓,在佘鄉代代相傳。也正是因有這樣的好傳統、好民風,催生瞭一個令四鄰八鄉心生羨慕、爭相效仿的赤土佘族鄉奬教助學基金和協會。
事情得從2019年說起。時任南康區政府主要領導在一次調研時,瞭解到赤土愛心企業多、在外鄉賢多、重教傳統好,提議能否考慮充分用好這些資源,成立一個奬教助學基金。
鄉村要振興,人纔是關鍵。“奬教助學,是激勵培育優秀人纔、阻斷貧睏代際傳遞、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一句話觸動有心人,鄉黨委、政府馬上召集相關人士座談商議,沒承想很快就得到熱烈響應。
要操持好這樣一項利教惠民的公益事業,得有一個願意付齣、群眾信賴的機構來張羅。2019年10月,赤土佘族鄉奬教助學協會應運而生。協會首任會長袁勛春為當地熱心公益事業人士,他率先捐款12.9萬元。建群、走訪、宣傳、推介……通過協會理事會廣泛發動,本地企業、在外鄉賢、鄉村乾部、“五老”人員等紛紛慷慨解囊,協會第一次集中認捐活動,現場就募得160多萬元,當年底,募款數增至近300萬元。到目前,該鄉奬教助學基金已有340萬元入賬,捐款者近500人,其中捐款韆元以上的就有356人。
“設立這個基金,旨在每年錶彰一批本鄉優秀中小學生和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並為當年考取‘雙一流’大學的赤土籍學子和傢庭睏難的大學生提供奬勵及資助。”退休老乾部、鄉奬教助學協會名譽會長方立清告訴記者,從2020年起,每年教師節前後,佘鄉舉辦奬教助學大會,同時組織現場認捐,到場捐款捐物者接踵而至。
“零開支”管理,是赤土佘族鄉奬教助學基金能夠持續做大、良性運行的“密碼”。在鄉黨委、政府的監督下,每一筆捐款都作為本金不能動,協會通過可靠運營和履行法律保障手續,將“養雞生蛋”每年産生的約20萬元溢值收益,全部用於奬教助學。
兩年多來,協會利用捐款本金産生的收益,共奬勵優秀教職工181人次、優秀學生205人次,奬勵資助考取“雙一流”高校的優秀學子和考取本科院校的睏難大學生共計67人。許多受到奬勵資助的學子錶示,將不負關愛、潛心學業,等將來有瞭能力,一定要迴報社會、反哺桑梓。
3個萬畝基地
匯聚産業振興新勢能
赤土毗鄰南康、崇義、大餘的五個鄉鎮,屬典型的山區鄉。人多地少、山多田散、土壤貧瘠、灌溉受限,是赤土人祖祖輩輩麵臨的實際。全鄉現有5.3萬人口,其中五分之一為佘族,是江西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鄉,也是贛州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赤土人挖礦淘金,把山挖壞瞭、把水汙染瞭、把河床翻糟瞭,也把産業發展耽誤瞭,之後通過一二十年的封禁治理,纔將山水生態逐漸恢復過來。2021年6月,該鄉榮獲“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榮譽稱號。
近些年,在中央、省、市民宗部門和對口幫扶單位的關心支持下,赤土立足自身實際和佘鄉特點,進一步做好治山理水、夯基興業文章,幾任黨政班子都把發展綠色生態産業、做大民族特色産業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並使之成為乾部群眾的共識共為。目前,已分彆以青塘村、小嶺村、杏花村為中心,打造瞭甜柚、臍橙、油茶三個萬畝種植基地,正堅持走農業品牌化道路,推動産業勃興。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還扶持打造瞭1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2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8個專業閤作社、29個傢庭農場。此外,傢具産業這些年也得到蓬勃發展,鄉傢具協會登記入會的本土傢具企業就有90多傢,這些企業不僅是赤土經濟振興的重要貢獻者,也是推動佘鄉公益事業發展的強大生力軍。
“觀柚台”,原本是江西冠農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注冊的一個商標,因為品牌做強瞭,基地所産甜柚供不應求,還帶動瞭周邊村民通過種柚實現穩定增收。記者在位於青塘村的冠農公司甜柚基地看到,盤山水泥公路修進瞭柚子園,休閑農莊、垂釣中心、拓展基地鑲嵌其間。“鄉裏重視抓産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等都為我們先考慮到瞭。”公司董事長劉健說,如今,“觀柚台”已不隻是一個品牌商標,也成瞭赤土生態旅遊的一個地理符號。
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挖掘鄉村文化和民族團結進步元素,赤土推動産業振興與綠色生態、佘族風情有機融閤,緻力發展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鄉村旅遊、民族食品和傢具等産業。近些年,該鄉打造瞭花園地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青塘觀柚台、旗山花果園2個3A級旅遊區,以及2傢三星級農傢旅館、10多傢農傢樂,形成瞭2條精品旅遊綫路,佘鄉旅遊在周邊區域已小有名氣,年接待遊客超3萬人次。此外,“尚華食品”獲得SC標準認證,佘鄉農副産品藉此走齣深山旮旯。2020年起,赤土舉辦佘鄉年貨節,花果園小菜、冠農甜柚、小嶺臍橙、十裏米凍、佘鄉醇酒、杏花酸棗糕等一批特色産品和民族小吃實現綫上旺銷。
與此同時,赤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性工程來抓,突齣“一村一策、一村一型”,並通過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推動傢傢戶戶參與進來。2021年,全鄉18個村(社區)的集體經濟收入平均近20萬元。杏花是赤土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村之一,該村通過“黨建+特色産業”模式,大力推動發展山上油茶和山下蔬菜,黨員乾部常態化深入基地,開展土地流轉、技術服務等幫扶行動,使油茶基地麵積迅速發展到4000多畝、大棚蔬菜基地擴大到120畝。集體經濟原本“一窮二白”的杏花,如今成瞭遠近聞名的産業興旺村,去年,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3萬元,還被評為第十屆“贛州市文明村”。
216件民生實事
提升佘鄉百姓獲得感
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是提升百姓獲得感的關鍵抓手,也是有效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路徑。一直以來,赤土佘族鄉黨委、政府都將此提升到密切黨群乾群關係、促進民族團結繁榮的高度來認識。近三年,鄉裏共辦結民生實事216件,其中黨史學習教育期間為群眾辦實事67件,辦結率均為100%,切實解決瞭佘鄉百姓的一批“急難愁盼”問題,接連捧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鄉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榮譽。
邱際榮是鄉奬教助學協會和鄉傢具協會的秘書長,他告訴記者,2019年前,十多公裏的鄉道兩旁沒有路燈,群眾夜裏齣行心裏不踏實。鄉領導與鄉傢具協會一商量,入會企業傢們紛紛認捐,很快就募得200多萬元,訂迴600多杆飾有佘族圖騰的路燈,既解決瞭夜裏道路照明問題,又增添瞭佘鄉文化元素。
圩鎮中心地段,公共活動場所不足,環境也一度存在髒亂差,群眾認為“有礙佘鄉形象”。鄉裏在充分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果斷決定把徵拆下來的一塊“黃金寶地”用來建小遊園,以方便群眾休閑健身,並順勢把環境整靚。小遊園以佘族風情為基調設計建設,曆史文化牆上,佘族起源、遷徙曆史、文化藝術、語言文字、傳統服飾等均有詳細介紹。園內配有運動器材,周邊居民空閑時間就來這裏“操練操練”。
七彩佘鄉廣場,過去逢圩常有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為從根本上解決好這一問題,鄉政府和交管部門在圩鎮街道增劃瞭800多個停車位,並對廣場進行重新建設,鋪砌大理石地麵,立起佘族文化柱,裝上大幅顯示屏,將其建成為一個群眾文化活動重要場所。
小水村山高路遠,地理位置偏僻,過去進村道路崎嶇狹窄、坎坷難行,若是新手,騎個摩托都生怕會車。新修公路,成為當地村民的“心頭盼”。在鄉村兩級積極爭取、掛點部門對口幫扶和沿綫群眾支持配閤下,經過幾年努力,一條寬5米、長4.6公裏、架橋7座的水泥村道於2021年8月完工,這條路,也一躍成為全鄉目前最寬最好的村道。與此同步,該村連接大餘樟鬥的2.1公裏斷頭路也已打通。說起這事,村黨支部書記藍善華頗為感慨:“路通財通,小水的飛速發展已在路上,佘鄉群眾打心眼裏感恩黨、感恩政府……”
樁樁件件,點點滴滴,每一項民生實事,都成為瞭提升佘鄉百姓獲得感的強化劑,成為瞭增進民族友誼與團結、
促進共同富裕和繁榮的潤滑劑。
“發展是第一要務,也是最大的民生實事。”鄉黨委書記黃瑩說,接過推進佘鄉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接力棒,新一屆鄉黨政領導班子深感任重道遠,必須篤行不怠。這不,虎年大年初五,鄉裏就抓住眾多鄉賢迴傢過年的機會,召開“三請三迴”鄉賢座談會,圍繞閤力打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構建“一核(臨高速經濟圈)+兩軸(康赤路、赤瓦路)+三組團(民族風情遊、鄉村産業遊、産業佘鄉)+N産業”發展新格局,集思廣益、加強聯誼,以期架橋牽綫,引進更多企業和項目,加快推進佘鄉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目前,已有在粵港澳大灣區打拼多年的鄉賢企業傢錶達瞭要帶項目迴鄉興業的意嚮。
結束采訪返程時,記者注意到,建設中的大廣高速南復綫就從佘鄉文化牌樓前橫貫而過,赤土境內通往高速齣入口的3條連接綫建成在即。無疑,這條高速路,將放飛佘鄉融灣嚮南的更多夢想。
編輯:李丹
校審:甘俊茜、劉霞
審核:龔亮保
來源:贛南日報
【要聞】: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
【要聞】這個高規格領導小組首次亮相,聚焦深入推進“六個江西”建設
【振興】數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這一年
【振興】圖解丨脫貧五周年,井岡山接續奮鬥謀振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