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最大的問題就是 彆人隻是把我們這些國傢當成數據和重要標本的提供者。”撰文 | 小葉曆史上 弱國化石,逃不脫科學殖民主義的陰影 - 趣味新聞網


“最大的問題就是 彆人隻是把我們這些國傢當成數據和重要標本的提供者。”撰文 | 小葉曆史上 弱國化石,逃不脫科學殖民主義的陰影


發表日期 4/4/2022, 12:00:20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最大的問題就是,彆人隻是把我們這些國傢當成數據和重要標本的提供者。”撰文 | 小葉曆史上,現代科學的發展和殖民主義之間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19世紀,歐洲帝國的海外殖民地理擴張帶動瞭自然科學的蓬勃發… .....


    

“最大的問題就是,彆人隻是把我們這些國傢當成數據和重要標本的提供者。”

撰文 | 小葉

曆史上,現代科學的發展和殖民主義之間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19世紀,歐洲帝國的海外殖民地理擴張帶動瞭自然科學的蓬勃發展,歐洲探險傢將在海外殖民國找到的奇珍異物標本打包迴國,經博物館精心打理,或收藏起來,或陳列展齣。查爾斯・達爾文著名的小獵犬號航海之旅,從阿根廷到烏拉圭,讓這位生物學傢沿途收集瞭各類化石樣本,送迴倫敦後成為國內科學傢潛心研究的對象。自此之後,類似的研究實踐始終流行於自然科學領域,尤其是在以化石為基礎的古生物學界。

到瞭20世紀,尤其是二戰之後,去殖民主義運動以及“全球化”理念的發展,科學研究也朝著全球閤作的方嚮前進,殖民主義思想作為糟粕而被擯棄。然而,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即使到瞭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殖民主義思想似乎仍然是科學發展的“暗礁”。

一石激起韆層浪

2020年12月,一篇發錶在《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期刊上的論文給古生物學帶來瞭一大新發現,該文章介紹瞭來自巴西的全新恐龍物種:長鬃矛神龍(Ubiraja jubatus)。這隻恐龍生活在距今約1.1億年前如今的巴西,身形和一隻小雞差不多大,全身覆蓋著原羽,而最顯著的特徵莫過於肩部兩側各有一對筆直縴細,宛如長矛的羽毛(見圖1)。其屬名Ubiraja在圖皮語中意味“長矛之神”,指其肩膀上四根誇張的長矛狀裝飾物;種名jubatus是拉丁語,意味著意為“有鬃毛的”,指其背部的原始羽毛。

圖1:發錶於論文中的恐龍復原圖,CC BY-SA 4.0丨圖源:維基百科[1]

在此之前,大部分有羽恐龍化石主要來自中國、德國等地,而長鬃矛神龍是第一隻齣現在遙遠巴西土地上的有羽恐龍,因此對古生物學界意義非凡。然而,學界的欣喜沒持續多久,就在文章發錶不到一周的時間內,眾多巴西古生物學傢紛紛質疑這塊如今保藏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國傢自然曆史博物館(SMNK)的化石為非法所得,隨後推特上發起瞭“矛神龍屬於巴西”(#UbirajaraBelongstoBR[2])的大範圍聲討活動,指責論文作者和SMNK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化石。

圖2:完美保存長鬃矛神龍遺骸的爭議化石丨圖源:Smyth et al.,doi:

10.1016/j.cretres.2020.104686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巴西學界和巴西聯邦檢察辦公室強烈要求SMNK齣具化石閤法齣口的證明,並且要求返還化石。根據1990年巴西政府頒布的國傢法律Decree 98.830[3],任何想要從巴西永久齣口標本的外國方必須獲得巴西國傢技術和創新部(MCTI)的許可,而且必須要與巴西科研機構(後者負責申請齣口許可)閤作。而論文的兩位作者――古生物學傢Eberhard Frey和David Marill――承認他們手中有一份巴西官方的化石齣口授權(沒有給齣具體部門名稱),但上麵沒有特彆寫明標本名稱。Frey接受《科學》(Science)期刊采訪時稱:“化石為閤法抵達德國,但我們無法給齣恰當證明。”[4]。之後,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政府某部門發錶聲明支持博物館對化石的閤法擁有權[5],但這一聲明徹底激怒瞭巴西的古生物學界,同時也沒有說服《白堊紀研究》的期刊編輯。最終,迫於外界壓力,對這篇讓全球認識瞭長鬃矛神龍的論文,期刊做齣永久撤稿的決定。

圖3:Elsevier官網上論文撤稿的簡短聲明丨圖源:sciencedirect.com[6]

一方麵,巴西科學傢在國際學界不斷高呼要求返還非法齣口的化石,譴責掠奪發展中國傢化石資源並拒絕與當地科學傢閤作的科學殖民主義行徑;另一方麵,遭受批評的科學傢則辯護說,齣口發展中國傢的化石送到歐洲或者美國的研究機構,能夠更好地保護樣本,展開更有成果的研究,並以2018年巴西國傢博物館的火災事故為例,批評巴西博物館因為資金不足,無法安全保護珍貴的自然遺産。

巴西皮奧伊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Piauí)的考古學傢、古生物學傢Juan Carlos Cisneros當時也參與瞭長鬃矛神龍化石的歸屬爭議事件,那時他開始認識到,有必要重視發展中國傢考古資源非法齣口影響當地學界科研的問題。於是,今年3月2日,Cisneros和同事們在《皇傢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上發錶文章《深挖墨西哥與巴西當今的殖民主義古生物研究》(Digging deeper into colonial palaeontological practices in modern day Mexico and Brazil)。這篇深挖殖民主義內幕的文章(以下簡稱內幕文)說,盡管拉美國傢竭力遏製其他國傢研究人員非法買賣或獲取當地化石和文物,但古生物學和考古學領域仍然充斥著殖民主義的做法。

科學殖民主義的陰影

“科學殖民主義”往往帶著“空降科學”(parachute science)[7]的含義,指來自高收入國傢的研究人員“空降”另一國傢――通常是中低收入國傢,在當地展開研究,發錶文章。在此過程中,空降者的某些行為可能違反當地法律,例如非法買賣當地化石,非法齣口化石等,同時也會忽視當地研究人員的科學貢獻和價值,最終導緻當地研究人員對外國研究人員産生不信任心理,影響未來在科學上國際閤作的可能性。

早在2021年,一篇發錶在《自然・生態及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的論文[8]已指齣,現代生物多樣性數據錶明,科學知識的産生與更富裕、政治環境更穩定的國傢之間存在顯著關聯,尤其是北美和西歐國傢。這一失衡現象昭明瞭“科學殖民主義”的遺産,或者說是一種新殖民主義傾嚮在影響學界:某特定國傢原本能夠通過本國科學傢的研究建立科學知識體係,卻經由其他國傢科研人員之手,最終納入後者的知識體係,其中以地球科學、古生物學領域為最。

基於古生物學數據庫(PBDB[9])自1998年起至今的詳細數據以及PBDB收錄的發錶文章,97%的化石數據主要由北美和西歐國傢的作者貢獻,其中,美國研究人員貢獻瞭三分之一的化石數據,包括美國國內研究和國外研究數據,緊隨其後的便是英國、德國和法國,但後麵這三個國傢的國內外古生物學研究數量比例明顯失衡,且超過半數的國外研究並沒有任何當地研究人員的參與(見圖4)。另一方麵,南半球往往是受“空降科學”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圖4:PBDB化石數據貢獻最多的前15個國傢及其相應的貢獻比例丨圖源:論文(

10.1038/s41559-021-01608-8 )

而今年3月Cisneros的這篇內幕文[10]集中迴顧瞭過去30年內古生物學論文的價值,這些論文描述瞭墨西哥東北部以及巴西阿拉裏佩盆地(Araripe Basin, Brazil)發掘齣的脊椎動物化石。以巴西挖掘齣的化石為例,從1990年至2020年,一共有71篇關於該地區白堊紀大型化石(不包括無脊椎動物和非正模標本材料)的研究論文,其中59.15%的研究由外國研究人員領導,而這59.15%中超過一半的研究沒有巴西當地研究人員的閤作參與。此外,所有論文中,88%的化石被帶離巴西,收藏在國外博物館,至今仍未歸還。同時,這些論文中完全沒有寫明是否獲得化石齣口的官方許可,也沒有解釋化石如何被齣口到國外,隻有個彆文章在引用圖片中模糊注明瞭齣産地。最後,隻有八篇論文直接承認化石標本為購買所得。然而,化石買賣在巴西和墨西哥都屬於違法行為。由此可見,其他國傢的古生物學傢,尤其是日本和歐洲的古生物學傢,將化石齣産國的法律以及當地研究人員擱置一邊、自行研究,這種情況相當普遍。

圖5:該圖錶揭示瞭過去30年巴西阿拉裏佩盆地齣土的脊椎動物化石的最終去嚮丨圖源:論文(10.1098/rsos.210898)

這篇研究“實實在在改變著遊戲規則”。加拿大皇傢泰瑞爾古生物學博物館(Royal Tyrrell Museum of Paleontology)的古生物學傢Jeff Liston接受《科學》期刊采訪時稱,“從文獻中提煉齣內容,並將其量化,如果我們想要取得任何進展,這是唯一的方法。”[11]

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古生物學傢Emma Dunne,內幕文的另一位作者,則尖銳地指齣:“如今的科學新殖民主義不再是像19世紀那樣的探險傢遠渡重洋的異域探險模式,而是齣於自己的利益,榨取、剝削低收入國傢的當地資源。”[12]

然而,其他研究人員,尤其是時隔兩年再次被點名的人,卻覺得自己無辜濛冤,並不認可論文的結論。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古生物學傢David Martill就曾發錶過好幾篇文章,被詬病有“剝削性”。2018年他發錶自辯文章《為什麼古生物學傢必須違法》(Why palaeontologists must break the law: a polemic from an apologist),反對瞭旨在保護化石免遭國際挖掘的法律條文。這次,他接受《科學》采訪時說,“我覺得這篇論文滿是可怕的偏見。”他認為隻盯著他的研究,還有其他德國閤作者的研究,卻不管美國研究人員的論文,顯然很不公平。他錶示:“毫無疑問,他們專門挑我們文章的刺。”[11]

“我們首先要鬥爭”

《深挖墨西哥與巴西當今的殖民主義古生物研究》發錶後不久,文章第一作者、古生物學傢Juan Carlos Cisneros(以下簡稱JCC)接受瞭The-Scientist電子雜誌的采訪。全文如下:

The Scientist:這篇研究調查瞭其他國傢如何處理采自墨西哥和巴西的化石,你們怎麼會想到這個研究方嚮的呢?

JCC:最初的想法來自兩篇論文。2020年12月發錶的一篇描述瞭巴西恐龍長鬃矛神龍,引發瞭大片批評聲,後來期刊撤瞭稿。而這塊特殊化石的問題在於,沒有證據錶明化石通過閤法程序離開巴西。比如說,文中沒有提到任何巴西作者。這是科學傢首次在南美洲發現長羽毛的恐龍,所以這項發現意義重大,也就很容易招來關注。

然後,僅僅過瞭三個月,又齣現瞭另一篇文章[13],裏麵報告瞭一塊來自墨西哥的鯊魚化石。同樣,這篇文章也沒有當地的研究機構參與。而且在文章中他們提到化石是買來的。但是墨西哥法律明文禁止化石買賣。實際上巴西和幾乎所有拉美國傢都有類似的法規。

就這樣,我們遇到瞭這兩個實例。另外,其中有一位作者的名字同時齣現在這兩篇論文中。用巴西的一句俗語來說,就像“蛋糕上的紅草莓”。這錶明一些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係統性地在不止一個地方乾這種事。於是,我開始尋找其他類似的情況,我給墨西哥的同事打電話,問他們:“你們有興趣搞清楚整個事情嗎?在巴西,我們麵臨同樣的問題,我看你們在墨西哥也有很多相同的遭遇。”最終,我們聚在一起,組成大團隊,另外還有一些歐洲同行,他們之前已經涉獵過科學殖民主義問題。

圖6:那些齣土自巴西,如今卻流落海外博物館的美麗化石丨圖源:論文(10.1098/rsos.210898)

The Scientist:你們談到本國研究人員無法獲取自己國傢的化石,因為化石都被帶走,落到瞭全球各地私人收藏傢的手中,或者其他研究人員刻意忽視低收入國傢的相關法規。您作為研究人員,是否親身經曆過這些事情呢?

JCC:這對我們來說不算新鮮事。我們一直聽說過各種情況,當然,也早已注意到同一團隊發錶的其他論文。他們很明顯,就是忽視我們的法律。我在巴西從事研究工作,注意到僅在巴西就已發生過好幾次(這種情況),但直到我們查閱瞭資料,纔明白情況有多嚴重……而且,我們隻在內部討論這些事情,從未在國際學界真正大範圍地討論過。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和那些權威人士對著乾瞭,包括權威科學傢和科研機構,他們會報復我們。這麼一來,我們就在拿自己的研究生涯冒險,因為基本上這些人可能就是我們論文的審稿人,他們掌握著我們需要的研究資源,要報復起來可太容易瞭。這些都是我們不在國際學界公開談論這些事情的主要原因。

我們計算過其中的風險,但在發生瞭長鬃矛神龍論文風波之後,這一切顯然需要改變。後來,我們看到這篇論文被撤稿瞭,就好像在隧道盡頭看到瞭一綫光明:如果我們堅定地反對,改變確實會發生。鬥爭最終可以帶來好的結果,但我們首先要鬥爭。

The Scientist:你們的論文提瞭好幾個方麵:當地法規或被忽視,或被破壞,外國研究人員貶低當地研究人員的貢獻,竊取化石或者用其他手段獲得化石等等。這些都是怎麼相互聯係起來的?

JCC:我認為這些都是一個大問題的不同部分。這個大問題就是,彆人隻是把我們這些國傢當成數據和重要標本的提供者。所謂科學殖民主義,首要條件就是從其他土地挖掘資源。我們仍然被視作殖民地,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研究人員想方設法從我們這邊攫取資源。

這是一種非常陳舊的思維方式瞭。現在都已經21世紀瞭,我們不應該還討論這種話題,但顯然某些人並沒有進步。

The Scientist:你們論文中的圖錶4(見圖7)和5真嚇瞭我一跳,上麵說,你們發現極少有論文提到自己獲取墨西哥和巴西的化石是否得到許可,或者提到是否有本地科研人員參與研究。通過這些數據,你們看到問題有多猖獗。你們吃驚嗎?

圖7:論文中的圖錶4,統計瞭關於墨西哥侏羅紀和白堊紀化石的論文,分析瞭化石來源、是否有當地閤作者的情況以及化石去嚮丨圖源:論文(10.1098/rsos.210898)

JCC:我沒料到問題這麼大。我本人就研究脊椎動物,我知道尤其在這一領域,問題很大,但當我們開始調查無脊椎動物時,問題大到我們都處理不完的程度。

另外還有一個讓我們意外的方麵,就是在一些論文中,作者承認他們沒有遵守當地法規。至少10多年前發錶的文獻中有人這麼寫。還有一些作者仍然承認他們在購買化石。承認自己違法,還寫進論文中,僅這一點就讓我真的非常難過。

這些作者敢這麼寫,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會遭受任何懲罰,沒有任何風險。但現在,他們在掩蓋沒有許可的違法行為,甚至不提法律法規。他們嘗試掩蓋一切,但做法卻不高明。

那塊來自墨西哥的鯊魚化石(見圖8),論文裏說是購買所得,在墨西哥這是違法行為。但一周之後,他們更正瞭論文內容,刪除瞭這句話。隨後,他們又說化石將送到博物館公開展齣,但是博物館還在建設中。處理其他國傢的重要文物,你就給齣這麼拙劣的解釋嗎?

圖8:墨西哥齣土的米蘭卡鷹鼠鯊(Aquilolamna milarcae)化石照片以及復原重建丨圖源:論文(10.1126/science.abc1490)

The Scientist:你們的論文揭穿瞭研究人員常用的一些說辭,他們藉此證明自己獲取化石是閤理的,並將其運往遠離原國傢的韆裏之外。然後,你們還解釋瞭為什麼不與當地學界閤作實際上會損害研究質量。您能再多講一些具體細節嗎?

JCC:最瞭解當地石頭情況的人就是當地的地質學傢。如果你找到當地科學傢,親自挖掘化石,而不是從化石商手裏購買,你就能擁有所有數據,這些信息對我們來說都非常寶貴。因為如果是買來的,化石就變成純粹的稀奇貨,已經丟失瞭一半信息,你需要的是各種當地背景信息。

我們在論文中討論瞭範圍不小的巴西地區,包括三個州,整體麵積多多少少相當於尼加拉瓜。如果你是在黑市上買的化石,你就不知道化石齣土自哪裏,這也會損害我們的研究。我們不知道哪些動物在哪裏棲息過,或者哪裏發現過哪些植物。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化石商販會改造化石,讓石頭更漂亮。而我們的目的是重建過去,不是用謊言美化過去。

The Scientist:在論文結尾你們提到瞭情況有所好轉的跡象,還列舉齣針對研究人員、政府和期刊的建議。在您看來,要解決這些問題,存在哪些切實有效的好步驟?

JCC:過去,古生物學就好像 “奪寶奇兵” :你身處異域,在沒有當地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從當地人手中獲得珍寶。

我認為,這是一種傳統,人們覺得事情就是這麼辦的。有時候,年輕一點的古生物學傢做齣違反倫理道德的操作,本人卻沒有意識到這點,因為他們認為大傢一直以來大傢都這麼乾……我們希望我們正在引發足夠的關注,而年輕一代將對這些問題更敏感。

The Scientist:所以也事關新研究人員的培訓?

JCC:我認為培訓也是一部分。古生物學和自然科學(教育)應該包括科學史和其他課程,這樣,人們能理解如何正確行事。因為實際上,他們可能並不知道,或者沒有渠道獲取信息……我認為研究資助者應該注意到這些問題,要求任何在其他國傢展開研究的科學傢應該與當地研究機構建立平等的閤作關係。一些研究人員顧左右而言他,說當地法規太復雜瞭。但如果你和當地研究人員閤作,他們正好能夠提供指導,搞通那些法規條文。如果你是一名研究人員,你不必精通全世界所有地方的法律法規。

The Scientist:這篇論文的反響如何?有批評聲嗎?有贊揚的嗎?

JCC:都有。我們也預判到瞭。我們點名瞭很多人,因為論文的時間跨度包括過去30年。其中一些人已經批評我們瞭,說我們對歐洲的研究機構過於苛刻――尤其是德國――而對美國機構卻過於友善。但這不是為自己辯護的好方式。你說“其他機構和我們一樣壞。”就和“我錯瞭,但他們也錯瞭,所以我的錯沒那麼大”一樣荒謬。

在我們的研究中,過去30年內許多發錶的化石都齣自歐洲研究人員,而美國的巴西化石研究年代比他們還要久遠,超齣瞭30年,所以我們纔“友善”。

有時候,我也會聽到同一批團隊的爭辯。他們會說其實一切都是墨西哥和巴西的錯,因為他們沒有推進法律措施。但是,你不會因為人傢窗戶開著,就爬進去偷東西吧。

我聽說古生物學一直這樣,以後也不會變。但是,我們必須開始改變。

The Scientist:您有沒有什麼想跟我們明確錶達的話嗎?

JCC:我們不是民族主義者,我們想要和國際閤作夥伴共同研究,因為這就是現代科學的發展方式。無論閤作夥伴來自哪裏,有閤作纔會有科學。但是必須是平等的閤作關係,要尊重我們當地的法律法規。

請不要讓古代生物二次滅絕

2020年長鬃矛神龍的論文已經永久撤稿,但時隔一年,2021年9月德國卡爾斯魯厄國傢自然曆史博物館在社交媒體平台發錶瞭一則聲明,說這塊化石仍然保藏在博物館內,同時也歡迎國內外科學傢前來繼續研究。但是,國際學界是否允許繼續研究,或者研究其他同樣收藏在SMNK內、與長鬃矛神龍境況一樣的化石,曆史是否會再次上演,目前無人知曉。

圖9:去年9月SMNK臉書官方頁麵的聲明丨來源:facebook.com[14]

對此,巴西聖加布裏埃爾潘帕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Pampa, S o Gabriel)的古生物學傢告訴《科學》期刊:“論文撤稿,一切無跡可尋,就好像這一物種從來沒有在學界存在過一樣。它在地球上已經滅絕過一次,這次的事件無疑讓它遭受瞭二次滅絕。”[5]

訪談部分經授權翻譯自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q-a-paleontology-s-colonial-legacy-69765

參考文獻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F%9B%E7%A5%9E%E9%BE%8D%E5%B1%AC#/media/File:U._jubatus_Reconstruction.png

[2] https://twitter.com/search?lang=en&q=%23ubirajarabelongstobr

[3]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10898

[4]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chicken-size-dino-furlike-mane-stirs-ethics-debate

[5] https://www.sciencemagazinedigital.org/sciencemagazine/01_october_2021/MobilePagedArticle.action?articleId=1729376

[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5667120303736?via%3Dihub

[7] https://science.thewire.in/the-sciences/parachute-science-palaeontology-european-colonialism-indian-scientists/

[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1-01608-8

[9] www.paleobiodb.org

[10]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10898

[11]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q-a-paleontology-s-colonial-legacy-69765

[12]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22/mar/02/paleontology-a-hotbed-of-unethical-practices-rooted-in-colonialism-say-scientists

[13]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c1490

[14] https://www.facebook.com/naturkundemuseumkarlsruhe/

特 彆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係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迴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係後台。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一隻水母觸發的科學光亮

一隻水母觸發的科學光亮

    文 sheep 熒光海灘,來源:sofunsd.com 六月,當你漫步於聖地亞哥La Jolla Cove海灘上,在月亮和星星的凝視下,你會看到柔和的藍色光綫如絲綢般沿著潮汐滑行,沙灘上充滿瞭神秘的光彩。法國小說傢Jules Verne在《海底兩萬裏》中曾這樣描述:“整個夜空雖然被星光照亮,但卻在閃閃發光的海水前黯然失色。” 這種藍色發光的現象是由海中的浮遊生物引起的,它們身體內部的熒光素發齣柔和美麗的藍光。這些位於食物鏈的底部的生物看起來微不足道,卻以數量優勢在海洋中占據主導地位。自.......


壯麗的宇宙奇觀,一部創造萬物的史詩

壯麗的宇宙奇觀,一部創造萬物的史詩

    想象一下: 在宇宙深處的漫天群星中,有一顆不起眼的星星突然變得明亮無比,放齣的光芒在刹那間變強瞭韆萬倍,甚至可以照亮它所在的整個星係。它生命最後時刻的爆發,産生齣能夠毀滅一切生命的強輻射,瘋狂地掃過宇宙一角…… 圖 超新星爆發想象圖 圖源| Science News 這就是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壯麗的奇景之一。 然而,這場生命盡頭的爆發並非終結,一場孕育新生的旅程即將開始,而具體的過程,就讓我們慢慢走進超新星,從瞭解與它相關的物理過程開始吧。 1 夜空中最亮的星 早在公元185年,就有一顆超.......


美國大推力火箭“太空發射係統”進行發射演練

美國大推力火箭“太空發射係統”進行發射演練

    美國航天局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係統”1日開始進行發射演練,為“阿耳忒彌斯1號”無人繞月試飛任務做最後的測試準備。但2日發射颱附近避雷塔多次遭雷電擊中,任務團隊正評估其影響,定於3日晨公布後續演練安排。 4月2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拍攝的美國航天局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係統”和安裝在火箭頂端的“獵戶座”飛船。新華社發 演練在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B發射颱進行,內容包括為火箭加入推進劑、發射倒計時操作等。任務團隊還將在模擬升空前約10秒故意停止倒計時,以演示.......


能達到99%光速?馬斯剋的光速引擎能否突破太空探索的瓶頸?

能達到99%光速?馬斯剋的光速引擎能否突破太空探索的瓶頸?

    整個宇宙的空間大小還不得而知,畢竟宇宙一直在膨脹。根據宇宙膨脹方程錶明目前它的直徑約為930億光年,因此盡管現代技術帶來瞭所有的進步和創新,但科學尚未真正發現減少行星際旅行所需時間的方法。截至今天,宇宙的廣袤無垠仍然令人好奇,無限延伸的外層空間似乎沒有盡頭,即使隻是宇宙空間的一個重要部分,也需要許多人年代人的一生纔能接近發現,並根據現代技術提供給我們的當前速度取得更大的進步。 令人興奮的是,這一切可能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改變,埃隆・馬斯剋和他的spacex團隊可能剛剛破解瞭光速密碼,因為一.......


科學傢證明量子復雜度在長時間內呈指數級綫性增長

科學傢證明量子復雜度在長時間內呈指數級綫性增長

    近日,科學傢證明瞭量子復雜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指數級綫性增長,這將有助於理解從黑洞到復雜多體的混沌量子係統的物理性質。 近些年,科學傢運用理論物理學,提齣瞭一些猜想以彌補量子物理學和引力理論之間的鴻溝,並希望能夠以此描述復雜量子多體係統的行為,例如宇宙中的黑洞和蟲洞。 復雜的量子多體係統可以通過量子比特電路來製備。但究竟需要多少基本操作來製備所需的狀態?從錶麵上看,該係統的復雜性似乎一直在增加。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傢Adam Brown和Leonard Susskind將其錶述為一個數學猜想.......


就在明天,火星“閤”土星上演“雙雄會”

就在明天,火星“閤”土星上演“雙雄會”

    海報製作:馮娟 天文科普專傢介紹,4月5日晨,火星“閤”土星,從地球上看去,兩者相距很近。隻要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好,在視野開闊的地方,有興趣的公眾選擇“相閤日”及前後兩天,在日齣前一個小時左右,憑藉肉眼或藉助雙筒望遠鏡就可觀賞到這場“雙雄會”。 火星是地球軌道外的第一顆行星,顔色呈紅色,由於熒熒似火,運行軌道讓人迷惑,中國古代稱其為“熒惑”,西方則用神話中戰神“瑪爾斯”的名字稱呼它;土星是太陽係中體積第二大的行星,因自身擁有雄偉、美麗的光環,被譽為“指環王”。 這是北京市天文愛好者吳.......


《張朝陽的物理課》談多普勒效應

《張朝陽的物理課》談多普勒效應

    太陽對流層的對流速度有多大?疾馳的警車發齣警報聲,路人和警車上的人,聽到的頻率竟然不一樣?這兩個看似無關的問題,是如何聯係到一起的?4月3日12時,《張朝陽的物理課》第四十二期開播,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坐鎮搜狐視頻直播間,帶著網友們繼續探索關於太陽的各種現象,不僅復習瞭黑體輻射壓強公式、給齣瞭從光子氣體統計模型齣發的另一視角,而且講解瞭太陽對流層的運動規律,並詳細介紹瞭多普勒效應及其應用,最終利用光譜頻移數據成功估算瞭太陽對流層裏物質的對流速度。 復習黑體輻射壓強公式的推導.......


光綫使鋰電池電導率提高3.5倍,有望為新型化學存儲和轉換技術鋪平道路

光綫使鋰電池電導率提高3.5倍,有望為新型化學存儲和轉換技術鋪平道路

    光在鋰離子電池、高燃料電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顯著增加電池陶瓷材料和燃料電池的離子遷移率。如在固態電解質陶瓷燃料電池中,可使晶界處的電導率提高 3.5 倍,未來這種光離子效應有望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在“雙碳”時代,人們不僅將鋰離子電池視為綠色能源的儲存載體,還將其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動力源。然而,鋰離子電池在現階段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壽命低、價格貴、安全性差等。 如果這些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鋰電池的大規模使用性就會受到影響。事實上,像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以及其他相似儲能係統,通常隻能.......


中國科學傢評論美國科學傢的工作,說明雙方平起平坐|科技袁人

中國科學傢評論美國科學傢的工作,說明雙方平起平坐|科技袁人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有些人以為疊加態是一種類似盲盒的狀態,在拆盲盒之前結果早已確定瞭,隻是你不知道而已。錯瞭,不是這樣的! 視頻鏈接: 抖音視頻: https://www.douyin.com/video/7044342349849218334 本視頻發布於2021年12月22日,點贊量已近2韆 精彩呈現: 2021年11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主頁上發瞭一條有趣的消息(http://news.ustc.edu.cn/info/1055/77557.htm):我校在《.......


厲害瞭!河南發現今年全球第一號礦物,含銀銅鐵鋅,銀含量52.3%

厲害瞭!河南發現今年全球第一號礦物,含銀銅鐵鋅,銀含量52.3%

    采礦工作者應該都聽說過桐柏礦(也指一種碳鉻礦),是說河南南陽市桐柏縣有很多礦藏,這裏有從地球元古界到新生界地層,共有9個群、18個組,8個超殼斷裂,六大褶皺構造,岩漿多次將地層深處的礦物送至地麵,因此造就瞭極為豐富的礦産資源!已知桐柏縣內礦産近60種,礦産地近360處,主要礦産資源潛在價值達數韆億元人民幣。 礦藏豐富的桐柏山 今年4月3日,這裏又有好消息傳來,據中新網等媒體報道,河南省地礦局的一個科研團隊在桐柏縣的礦産中發現並命名瞭一種新的自然界礦物――空鐵黝銀礦,該礦上報國際礦物學協會新.......


加速量子計算模擬碳捕獲:美國量子公司開發量子計算方法

加速量子計算模擬碳捕獲:美國量子公司開發量子計算方法

    近日,Quantinuum公司的量子化學團隊與國際能源公司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閤作研究量子計算機在緩解氣候變化方麵的潛在應用。相關研究成果發錶於arXiv,為量子計算模擬化學材料鋪平瞭道路,有助於利用量子計算發現材料,並進一步實現碳捕獲和封存。 量子計算方法應用於金屬有機框架的CO2捕獲,圖片來自Quantinuum 目前,MOFs材料被積極應用在碳捕獲的研究工作,此類材料能夠以較低的能量需求吸收二氧化碳,具有較大的科學價值。由於MOFs這一閤成材料是多孔的,這使得它們.......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4-4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4-4

    【今日封麵】 3日,早春時節,江蘇連雲港市花果山大聖湖櫻花大道上,韆餘株櫻花盛開如雪,美不勝收。圖源:視覺中國 消息站 3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支援隊的醫護人員在浦東昌裏小區為居民做核酸采樣。新華社發 蔣愛山 攝 ●根據前期核酸篩查的情況,上海4月3日在全市進行一次抗原檢測,4月4日在全市進行核酸檢測。(來源:央視新聞) 圖源:中國生物 ●4月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宣布,其二代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獲得國傢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臨床試驗批準文件。該疫苗由國藥中生生物技術研.......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轉入正樣研製階段『航天視窗』(94)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轉入正樣研製階段『航天視窗』(94)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42期】 國 內 航 天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3月25日,中國科學院國傢空間科學中心作為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工程總體,在北京組織召開瞭衛星初樣研製總結暨正樣設計評審會。 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負責人、空間中心主任王赤院士祝賀衛星研製團隊經過不懈的努力達到瞭轉正樣的條件,通過瞭評審。王赤指齣,EP衛星是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非常重要的衛星工程項目,也是國際天文屆非常關注的項目,正樣設計評審的通過標誌著正樣研製技術基綫的確立,後續需進一步加強技.......


為什麼總有種手機在響的的錯覺?但拿起來卻發現沒響

為什麼總有種手機在響的的錯覺?但拿起來卻發現沒響

    撰文 Skin 你有沒有經曆過這樣的怪事:以為手機振動或者響瞭,但拿起來的時候卻什麼都沒有發生? 電話響瞭?結果發現是幻覺。| Giphy 研究者們將其命名為幻覺振動/響鈴綜閤癥(Phantom vibration/ringing syndrome)。 這並不罕見,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冷不防地覺得手機響瞭,但拿起來看時卻沒有。有些人甚至一天要經曆好幾次幻聽。 2010年,人們調查瞭176位經常隨身攜帶著尋呼機和手機的醫生,有68%的人都曾經曆過幻覺振動。有111個人每月、每周或每天都.......


《寶可夢》來源與生態:鐮刀盔是已滅絕的三葉蟲還是現存的鱟?

《寶可夢》來源與生態:鐮刀盔是已滅絕的三葉蟲還是現存的鱟?

    前麵小二在談菊石獸以及進化型多刺菊石獸的時候,提到瞭它們的原型菊石以及現存的和菊石很是相似的鸚鵡螺,不同的生存方式決定瞭二者在如今的不同命運,就如多刺菊石獸一傢是否真的還沒有滅絕一樣,菊石與鸚鵡螺詮釋著何為適者生存,而有意思的是,類似的事情在化石盔與其進化型鐮刀盔一傢身上上演,動畫中一整個島嶼的化石盔曾是小二的童年陰影,數量極多的化石盔遇到紅月復活的場麵觸目驚心,不由讓人懷疑,化石盔是否真的隻是化石,而它的進化型鐮刀盔又是如何? 到陸地上生活的鐮刀盔: 化石盔以及鐮刀盔是擁有水係卻不太像是.......


《寶可夢》因人類活動種群數量改變的精靈,拉普拉斯被過度保護?

《寶可夢》因人類活動種群數量改變的精靈,拉普拉斯被過度保護?

    在現實世界中,人類的活動對生物種群的數量起著非常大的作用,開設水壩,可能影響到水中洄遊魚類的生存;過度捕殺,也導緻很多物種的種群大幅度下降;城市擴展,也在慢慢吞噬著其它動物們越來越多的生存空間;而在寶可夢世界中,人類活動也會影響到寶可夢的種群狀況,一些寶可夢就能得以適應城市環境而生活在城市中(比如小拉達),但是,也有部分寶可夢卻也因人類的行為而變得種群下降或者是上升,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PS:排名不分前後;本文可能並不具有太大的嚴謹性,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NO.1 大蔥鴨 廣為.......


Nature:黃石公園地熱係統流體通道的地球物理成像

Nature:黃石公園地熱係統流體通道的地球物理成像

    美國西北部的黃石國傢公園因其獨特、豐富的地熱景觀而聞名於世。公園內包含瞭間歇泉、噴氣孔、泥火山、沸泉和熱液爆炸遺跡等1000多處地錶地熱景觀。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黃石公園獨特的熱液係統吸引瞭眾多研究人員的目光。深部的岩漿係統的熱量通過活動斷裂帶上湧,構成地熱係統的熱源,同時斷裂帶還構成瞭流體循環的通道,使低溫流體循環到深部高溫地區,並以高溫流體的形式迴流到地錶(Fournier, 1989;Gardner et al., 2011)。曆史上多次火山噴發形成的凝灰岩和流紋岩層疊結構有利於流體.......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沒錯,你就是這麼過來的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沒錯,你就是這麼過來的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現代哺乳動物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超復雜的神經係統和體積很大的大腦。因此,很多人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哺乳動物憑藉更大的大腦從漫長的演化曆史中脫穎而齣。 尤其是在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更是迅速崛起。從小型嚙齒動物到大型食草動物,哺乳動物的體型越來越大,大腦似乎也跟隨體型擴張的趨勢變得更大。但真實的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大腦完全是演化和發育的最後選項,據《科學》的一項最新研究,“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或許纔是哺乳動物繁衍至今的法則。 在距今超過6500萬年的中生代,處於恐龍的強大勢力.......


SpaceX 私人航天計劃推遲至 4月8 日

SpaceX 私人航天計劃推遲至 4月8 日

    IT之傢 4 月 4 日消息,SpaceX 第二次私人航天和首次完全私人的國際空間站 (ISS) 載人航天任務 ―― 公理 1 號 (Ax-1) 任務現已推遲,預計不早於北京時間 4 月 8 日 23 時 17 分發射,並預計大約在北京時間 4 月 9 日 19 時 30 分對接國際空間站。 本周末,SpaceX 將利用載人龍飛船將美國商業航天企業 Axiom Space 的 4 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此次任務為期十天,這也是 Axiom Space 公司的首次私人航天任務。 ▲ 公理太.......


美國大推力火箭“太空發射係統”進行發射演練

美國大推力火箭“太空發射係統”進行發射演練

    這是4月2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拍攝的美國航天局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係統”和安裝在火箭頂端的“獵戶座”飛船。 美國航天局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係統”1日開始進行發射演練,為“阿耳忒彌斯1號”無人繞月試飛任務做最後的測試準備。但2日發射颱附近避雷塔多次遭雷電擊中,任務團隊正評估其影響,定於3日晨公布後續演練安排。 新華社發(美國航天局供圖) 這是4月2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拍攝的美國航天局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係統”和安裝在火箭頂端的“獵戶座.......


是疏忽還是故意?多種進口水産品檢測呈陽性,病毒怎麼來的

是疏忽還是故意?多種進口水産品檢測呈陽性,病毒怎麼來的

    進口陽性 多種進口水産品,檢測齣現陽性。據媒體報道:在海關總署近期發布的公告稱,從多國進口的水産品,都能夠檢測到新冠核酸檢測呈陽性。為什麼這些蘊含著新冠病毒的食物,能夠從國外的公司運輸到中國,是疏忽大意瞭,還是故意為之? 變種病毒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瞭,從最初的原始新冠病毒,到新冠變種病毒,阿爾法、貝塔、伽馬和德爾塔,以及現在最猖狂的奧密剋戎。在這一期間,我們的科學傢也成功研發齣瞭,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以及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疫苗。 新冠RNA 不過由於新冠是RNA病毒.......


NASA太空發射係統火箭演練測試將恢復,曾遭四次雷擊

NASA太空發射係統火箭演練測試將恢復,曾遭四次雷擊

    NASA太空發射係統(SLS)火箭和獵戶座飛船的最終測試充滿麯摺,不僅遭遇四次雷擊,還無法給移動發射裝置加壓。目前NASA計劃美東時間4月4日恢復發射演練。 NASA正在開發的SLS火箭可嚮近地軌道發射95噸有效載荷。SLS初始配置可以將27噸以上的有效載荷送入月球軌道,未來的升級版將使火箭能夠至少運送46噸。一旦完成開發,SLS能讓宇航員開始探索太陽係深處的目的地。 SLS火箭和頂部的獵戶座飛船總高約98米,3月中旬從火箭組裝大樓齣發,花瞭約10個半小時纔移動到6.4公裏外的肯尼迪航天中心3.......


河南桐柏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科技日報專訪地質專傢解讀

河南桐柏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科技日報專訪地質專傢解讀

    日前,由河南省地礦局參加的一個科研團隊發現並命名瞭一種自然界新礦物――空鐵黝銀礦。該礦物近日正式獲得國際礦物學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批準。新礦物全型標本將由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此前國際礦物學會宣布2022年為礦物學年,而空鐵黝銀礦很幸運地成為瞭2022年的第1號礦物。 據介紹,空鐵黝銀礦發現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銀洞坡金礦,經物理性質、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和譜學特徵等係統礦物學研究後,研究團隊確認其為一種自然界此前尚未被發現的黝銅礦族新礦物。 受訪方供圖 該項研究由河南省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第.......


美國新墨西哥州:建立量子聯盟與研究所,擴展量子生態係統

美國新墨西哥州:建立量子聯盟與研究所,擴展量子生態係統

    近日,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的桑迪亞國傢實驗室、新墨西哥大學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傢實驗室宣布,新墨西哥州已經成立瞭一個量子聯盟,將推動當地量子計算領域發展,幫助建立量子生態係統。 新墨西哥州量子聯盟的Logo,圖片來自桑迪亞國傢實驗室 “量子技術終有一天會改變世界,它將帶來高薪、高價值的工作。新墨西哥州已經擁有瞭智能資本和世界級的研究設施。我們也可以將量子計算引入工業。我們可以通過在新墨西哥州建成高科技産業的國傢中心來改變該州的前景。”桑迪亞國傢實驗室先進微係統(advanced microsyst.......


打破對稱性帶來的驚喜

打破對稱性帶來的驚喜

    1911年,物理學傢海剋・卡末林・昂內絲(Heike Kamerlingh Onnes)最早注意到瞭超導現象。它起初被認為僅僅代錶瞭一種科學的好奇,但隨後,這種非同尋常的現象為物理學傢帶來瞭無數的理論挑戰和實驗驚喜。 從20世紀中葉年著名的巴丁-庫珀-施裏弗(BCS)理論的發展,到1987年高溫超導銅氧化物陶瓷的發現,超導性越來越多地受到瞭科學界的關注。 但在實際應用中,超導體的一個問題是,它們幾乎都隻能在超低溫條件下工作。如今,高溫超導已經成瞭凝聚態物理學中懸而未決的最大問題之一。 近期.......


先遭雷劈,再遇延期:NASA 登月項目 SLS 最後一次測試宣布推遲

先遭雷劈,再遇延期:NASA 登月項目 SLS 最後一次測試宣布推遲

    IT之傢 4 月 4 日消息,NASA 今日宣布,由於加壓問題阻止技術人員將推進劑安全裝入火箭,已暫停登月項目 SLS 火箭的最後一次重大測試。 NASA 在 Artemis I live 博客上的一篇文章中宣布,這項被稱為“a wet dress rehearsal(濕裝彩排)”的測試最早被推遲到當地時間 4 月 4 日星期一。 NASA 解釋稱:“由於失去對移動發射颱加壓的能力,團隊已決定將濕裝彩排延期。”火箭發射颱(在發射前為火箭提供支撐的平颱)上的一些部件無法保持正壓,因此 NAS.......


我國正製造“愛因斯坦探針”,將描繪銀河係黑洞地圖,年底將發射

我國正製造“愛因斯坦探針”,將描繪銀河係黑洞地圖,年底將發射

    愛因斯坦探針,一看這個名字就知道是研究高等物理學方麵使用的儀器,用來驗證愛因斯坦的某一物理學理論用的。實際上它是一種用來探測引力波和高能射綫的衛星的稱呼,其全名為“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全名為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簡稱GECAM,是一種麵嚮未來時域天文觀測和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科學探測衛星。 據中科院國傢空間科學中心4月初的消息,我國的愛因斯坦探針.......


地球2.0找到瞭?這是真的?我該怎麼辦?

地球2.0找到瞭?這是真的?我該怎麼辦?

    如果有一場大災難襲擊瞭我們所在的星球,那麼我們最好在宇宙中的某一處有個地球備份計劃。不論我們是否是因為某些事物破壞瞭我們原有的傢園而需要為我們自身這一物種找到新的傢園,或僅僅是因為我們不顧一切地在其他星球尋找到生命跡象,其他星球一直是人類魅力的來源。 但是我們已經找到瞭我們在尋找的東西瞭嗎?今天我們要迴答這個非凡的問題:我們發現地球2.0瞭嗎? “地球2.0”概念通常指的是一個已經與地球相似的外星世界,而不是一個經過一些調整就可以與地球相似的世界。 雖然我們太陽係內的行星,例如金星和火星,.......


ISS等待拆解,俄或將建造新艙段與中國空間站對接,中俄加強閤作

ISS等待拆解,俄或將建造新艙段與中國空間站對接,中俄加強閤作

    國際空間站(ISS)有結果瞭嗎?在經過一個月的苦等後,我們終於等來瞭噩耗,俄羅斯航天局在4月2日宣布終止與西方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閤作,終止閤作的時間還沒確定下來,現在,ISS進入等待拆解的狀態。 4月3日,俄羅斯航天局長羅戈津錶示,俄羅斯退齣,國際空間站將分崩離析,俄羅斯不光擁有世界上最強的聯盟號載人飛船,俄羅斯還負責國際空間站的所有機動操作,是國際空間站的引擎係統。 現在,地球軌道上的空間站就兩個,一個是國際空間站,還有一個是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空間站,2021年,已經有17國成功入駐瞭中國空.......


我們可以人造重力嗎?這是老觀念,但卻是新想法

我們可以人造重力嗎?這是老觀念,但卻是新想法

    人工重力:舊思維的新詮釋 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利用人工重力進行長時間的空間任務正重新得到認真的研究。這裏展示的是麻省理工學院人車實驗室的實驗工作。(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人車實驗室) 在往返遙遠火星的長途跋涉中,讓宇航員保持最佳狀態可能需要便攜式重力。長期的太空旅行者需要對抗肌肉萎縮、骨質流失、心血管失調和平衡失調等衰弱效應――人類在微重力環境下的反應。 幾十年來,人工重力研究一直是一個時斷時續的命題。但在過去幾年裏,在NASA的新月、火星和其他探索任務的推動下,人工重力研究現在正在.......


陳根:堅決支持動態清零與精準防控政策

陳根:堅決支持動態清零與精準防控政策

    文/陳根 我們國傢疫情防控政策製定的是非常好的,我們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製定瞭動態清零與精準防控政策的疫情防控政策。這個政策的核心就在於動態與精準,我們基於大數據的技術手段就能有效實現,這個是西方國傢無法做到的,因為太過去講究個人數據隱私權。 但是現在在執行過程中,可能一些地方與人員沒有理解到位,忘記瞭關鍵的動態與精準,而隻是采取瞭清零與防控,這個似乎與我們的政策總體上齣現的偏差。我想我們的科學傢們是否可以基於科學的層麵,進行適度的糾偏,是否有這個糾偏的可能性。而我們國傢的疫苗接種率,從.......


智慧生命緣何選擇地球?因為地球是顆神奇的星球,匯聚瞭太多巧閤

智慧生命緣何選擇地球?因為地球是顆神奇的星球,匯聚瞭太多巧閤

    地球從一顆熔岩星球冷卻為一顆宜居行星,又逐漸孕育齣生命的過程是自然演變的結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又很像是智慧生命主動選擇瞭地球,因為地球這顆行星實在是匯聚瞭太多的巧閤。 現在就讓我們以智慧生命的視角來審視一下地球這顆有趣的行星。當智慧生命的種子在浩渺的宇宙中尋找著自己的居所,一個分布極其規律的星係映入瞭它的眼簾,這就是銀河係。銀河係的中心區域是非常明亮的,因為這裏有著一個星係級的黑洞,黑洞強大的引力吸引瞭大量的恒星圍繞其運行,進而構成瞭銀河係的中心,也就是銀心。銀心很耀眼,卻並不適閤智慧生命.......


神舟十三號即將返航,首次嘗試高難度技術

神舟十三號即將返航,首次嘗試高難度技術

    原標題:神舟十三號即將返航,首次嘗試高難度技術 轉眼間,距離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返迴地球已有半年時間,神舟十三號已在軌運行5個月。根據預定的為期6個月的任務,翟誌剛,王亞平等三名宇航員將於2022年4月中旬返迴。據相關報道,本次神舟十三號飛船將首次采用快速返迴方案,這是一項從未嘗試過的飛船返迴技術。過去需要一天返迴,而“快速返迴方案”隻需要幾個小時就能返迴地球。 飛船返迴主要分為過製動離軌、自由下降、再入大氣層和著陸四個階段,通俗來講就是飛船脫離飛行軌道,不斷下降再入大氣層,最後安全著陸的過程.......


現實版《毒液》!會動的黏液機器人能進入你的身體

現實版《毒液》!會動的黏液機器人能進入你的身體

    你玩過「史萊姆」玩具嗎?這種用膠水和硼砂製成的玩具,是一種介於固體和液體間的黏液狀物質,有一定的流動性,但並不會黏在手上或其他物品上。 圖片來自:Insider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一團深色史萊姆狀的黏液,進入你的身體,並在你身體裏來迴遊走……你想到瞭什麼?是這個嗎? 電影《毒液》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電影《毒液》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其實上麵的場景形容的是這個――可變形的磁性黏液機器人。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這項成果,是由強釹磁鐵、硼砂和聚乙烯醇等材料混閤製成的,基於非牛頓流體.......


太陽背麵的地球軌道上會有什麼星

太陽背麵的地球軌道上會有什麼星

    一些玄幻小說中描繪過這樣一種場景:在太陽背麵的地球軌道上還有一顆行星,由於那顆行星一直被太陽擋住,故地球人一直沒有發現它。有人還進一步把那顆星稱為“反地球”,甚至進一步暢想那顆“反地球”上有著高度發達的文明。 如果太陽背麵的地球軌道上真的還有一顆星球,它的公轉周期的確是和地球的公轉周期一樣,這算是這個“反地球”之說的唯一理論依據瞭。然而那不可能是一顆行星,更不可能孕育齣文明。 太陽和地球是兩個大質量的天體,如果再加上一個天體,三者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運動就是天體的三體問題。天體的三體問題沒有精確.......


美國多地紅光漫天,是極端天氣發作前兆?分析:太陽打瞭個噴嚏

美國多地紅光漫天,是極端天氣發作前兆?分析:太陽打瞭個噴嚏

    當地時間3月31日晚,一些不尋常的景象正在美國西部-西北部的多個州齣現――有懷俄明州網友在深邃的夜空中除瞭捕捉滿天星辰,更是捕捉到紅光漫天的奇特景象,在遠方的地平綫附近,更是可以觀察到一些黃綠色的光帶已經齣現。 像是美國濛大拿州,也有網友在嚮北的天空中拍下瞭滿天星辰、紅色和綠色光芒交織的奇特畫麵,看上去仿佛已經不在地球上!那有的網友要問瞭:這種漫天紅光的景象是什麼現象?是不是極端天氣發作的前兆?實際上,這些照亮夜空的紅色和綠色光輝,正是一次大規模的極光活動。 通常認為,極光是太空(太陽.......


SpaceX的BN7在一天之內通過瞭快速氣動測試和滿載低溫壓力測試

SpaceX的BN7在一天之內通過瞭快速氣動測試和滿載低溫壓力測試

    今天,SpaceX的首個升級版33引擎超重型助推器已經通過瞭關鍵測試,這預示著認證過程將順利進行,這麼早就嘗試這項測試似乎並不是SpaceX的最初計劃,相反,在3月24日第三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拆除超重型助推器BN4之前不久,SpaceX將一個大型結構試驗颱從星艦工地的一個儲存場運送到瞭軌道發射場OLS,技術人員在那裏集中精力修改附近的地麵係統,以支持BN7超重型助推器的錶麵結構試驗。 截至3月31日,所有可用證據錶明SpaceX正在準備該結構,以驗證BN7助推器的機械強度,並在投入大量時間和.......


CRISPR和HIV:人類血液革新揭示瞭治愈的潛在途徑

CRISPR和HIV:人類血液革新揭示瞭治愈的潛在途徑

    Northwestern Medicine 的科學傢們正在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新進展來發現可能導緻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的更持久治療和新治療策略的新生物學。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艾滋病毒的流行被忽視瞭,但它對人類健康構成瞭嚴重且持續的威脅,僅去年一年就估計有 150 萬新感染病例。 40 多年來,藥物開發人員和研究團隊一直在尋找治療 HIV 的方法和新的治療方法,但受限於他們對病毒如何在人體中建立感染的理解。這種隻有 12 種蛋白質、基因組隻有 SARS-C.......


興文竟有這麼神奇的地方!

興文竟有這麼神奇的地方!

    據說 在遙遠的故鄉 隱藏著快樂起源的秘密 今天是公元2573年4月5日 在先輩離開它1000年之後 父親帶著我 即將開啓一段未知的探索之旅 通過時空傳送器 我們曆經韆難萬險 終於迴到瞭這顆星球 飛船緩緩降落 這是一片被時間凝固的海洋 黑色的海浪瞬間把我們吞沒 迷失瞭方嚮 我們受到某種信號的指引 進入瞭神秘的地心世界 嚮深處尋去 這裏到處光怪陸離 我們一路探索 不斷找尋 終於 . . . 在地心的最深處 我們發現瞭先輩留下的痕跡 這是一個時間記錄器 反復演.......


人類究竟多渺小?已飛232億公裏探測器拍的照片,為何讓人害怕?

人類究竟多渺小?已飛232億公裏探測器拍的照片,為何讓人害怕?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這話經典的颱詞齣自於《銀河英雄傳說》,卻道齣瞭不少人的夢想。但是這個“星辰大海”到底有多廣闊?其實它已經遠遠超過瞭人類的想象力,相比之下,人類實在渺小得有點不堪。 或許一些人並不認可這個觀點,但我們可以從一些探測器迴望地球來看:人類究竟有多渺小? 暗淡藍點 1972年12月7日,阿波羅17號在距離地球29,000公裏的地方,朝著地球拍下瞭一張十分震撼的照片,並把這張照片命名為:藍色彈珠。 由於距離比較近,這張照片上的陸地和海洋還清晰可見。 1968年12月24日,.......




一張大口宛如外星生物 人類祖先可能長這樣

「暗物質」研究先驅天文學傢魯賓辭世 享壽88歲

世界最佳海灘 巴西桑喬灣海灘拔頭籌

弱國化石,逃不脫科學殖民主義的陰影

宜蘭亮點特展 蘭陽博物館登場


前一篇新聞
身為五帝的堯舜禪位是禮讓還是篡位
后一篇新聞
沙洲日記|人人為沙洲,紅色初心永不忘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