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1:59:59 PM
朝鮮最早的政權是商朝人建立的嗎?
所以,關於他們自己,也就是朝鮮(國傢)的起源,他們的學者不管是北邊還是南邊的,都不會承認和彆的民族有關係,寜肯信神話傳說(檀君朝鮮),也不認咱當祖先。
而他們極力否認的那個起源說,其實流傳更久也更廣,這就是――商朝王室建立的箕子朝鮮。
所以,朝鮮最早的政權真是這個商朝宗室箕子建立的嗎?
“朝鮮”一詞最早齣現在我國的先秦古籍《山海經》中:“東海之內,北海之隅yú,有國名朝鮮。”――《山海經》・海內經
可見,中土和朝鮮的交流還是非常早的。
朝鮮就不多做介紹瞭,咱們先重點說說箕子。
箕子是商朝宗室,姓子,叫胥馀。
(“箕子者,紂親戚也。”――《史記》・捲三十八 司馬遷(西漢)
“賜(商朝先祖契)姓子氏。”――《史記》・捲三 司馬遷(西漢)
“司馬彪曰‘箕子名胥馀’”――《史記索隱》・捲三十八 司馬遷 著(西漢)/ 司馬貞 注(唐)/ 引 司馬彪(西晉))
之所以叫箕子,是因為他的封國叫箕,他的爵位是子爵。
(“馬融曰:‘箕,國名也。子,爵也。’”――《史記集解》・捲三十八 司馬遷 著(西漢)/ 裴�S 注(南朝宋)/ 引 馬融(東漢))
考慮到五等爵是西周時候纔有的,所以箕子這個名字很可能也是西周之後纔有人這麼叫的。
他有可能是紂王的叔叔,也就是商朝第28代國君文丁的兒子,和《封神演義》裏挖心那個比乾是親哥倆。
(“馬融、王肅以箕子為紂之諸父。”――《史記索隱》・捲三十八 司馬遷 著(西漢)/ 司馬貞 注(唐)/ 引 馬融(東漢)&王肅(三國))
也有說他是紂王兄弟的。
(“服虔、杜預以為紂之庶兄。”――《史記索隱》・捲三十八 司馬遷 著(西漢)/ 司馬貞 注(唐)/ 引 服虔(東漢)&杜預(西晉)
“帝乙(紂王他爹)有二妃…庶妃生箕子…”――《太平禦覽》・捲八十三 李�P等(北宋)/ 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西晉))
總之,就是商朝宗室,和皇帝是親戚,而且位高權重,官至三公之一的太師。
(“孔安國曰:‘太師,三公,箕子也。’”――《史記集解》・捲三十八 司馬遷 著(西漢)/ 裴�S 注(南朝宋)/ 引 孔安國(西漢))
紂王執政時,看到君主荒淫無度,作為叔叔也好,作為大臣也好,箕子得勸啊。但紂王不聽。這時候就有人跟箕子說,要不你跑吧。箕子就說,咱作為臣子的,如果因為君王不聽勸就甩手而去,這不是賣直取名嗎,咱不能那麼乾。他就沒走,但也成瞭奴隸。
(“”紂為淫�u,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於民,吾不忍為也。”乃被發詳狂而為奴。――《史記》・捲三十八 司馬遷(西漢))
怎麼感覺箕子老哥這話,像是在諷刺明朝的士大夫們呢。
看到箕子勸不動,比乾又上瞭。然後也就有瞭咱們在《封神演義》裏看到的名場麵,紂王管他要七竅玲瓏心的橋段。
看到紂王的倆叔叔都勸不動,還一死一瘋,紂王的哥哥微子一瞅,得,咱潤吧。就跑瞭。
後來商滅,微子被周成王封在瞭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瞭宋國。
微子跑瞭,箕子囚瞭,比乾死瞭,這三個人被孔子稱為“三仁”。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乾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論語》・微子篇 )
怎麼跑瞭的這個還能成仁呢?因為微子的弟弟,宋國的第二任國君,也是紂王的另一個哥哥微仲,是孔子的直係祖先(第十五世祖)。
咱們說迴箕子。
(周)武王滅商後,就來找箕子詢問政事,箕子就跟武王一頓嘮。
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就差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瞭。
武王聽完,就跟箕子說,你也彆當我臣子瞭,我把朝鮮封給你,你上那邊耍耍去。
(“武王既剋殷,訪問箕子。
……
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史記》・捲三十八 司馬遷(西漢)
“武王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箕子。”――《尚書大傳》 伏生(西漢))
箕子也就這麼去瞭朝鮮。
然後這個箕子朝鮮從公元前1126年一直傳到瞭公元前195年,也就是劉邦死的這年。共傳瞭41代931年。
這一年,漢朝的異姓王燕王盧綰wǎn齣逃匈奴,他手下一個叫衛滿的將領一看老大都跑瞭,咱也跑吧。就帶著人跑到瞭朝鮮,趕走瞭箕子朝鮮的王室,自立為王,建都平壤。
(“燕人衛滿避地朝鮮,因王其國。”――《後漢書》・捲八十五 範曄(南朝宋)
“朝鮮王滿,燕人。……漢興屬燕,燕王盧綰反入匈奴,滿亡命東走,渡�炙�(大同江)……王之,都王險(平壤)”)
再之後,就是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派兵滅掉瞭衛滿朝鮮,設立瞭“漢四郡”,將朝鮮半島的大部分區域正式納入到中原王朝的版圖。
倆原因,一個是到瞭近代民族主義意識開始覺醒;另一方麵,近代朝鮮也一直都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排華這種事也算是當時的一種頂層設計吧。
即便到瞭二戰後,半島分瞭南北,兩邊也非常有默契的一起否認箕子朝鮮。北邊的大胖,還曾經下令把平壤附近的箕子陵拆瞭。
也就成瞭現在這個寜肯相信神話(檀君朝鮮),也不相信史料(箕子朝鮮)的局麵。
那這種懷疑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還真有點。
首先,早期記載箕子的文獻,像《論語》、《尚書》、《竹書紀年》這些書裏,提到箕子的時候並沒有說過他去朝鮮的事。
而最早記載箕子朝鮮的史料,無論是《史記》還是《尚書大傳》都是西漢時期成書的。所以,半島人就懷疑,箕子朝鮮的故事是漢朝人杜撰的,目的是為瞭給漢武帝齣兵半島找法理依據。
那這麼說箕子朝鮮是編的瞭?
也不是。
首先,記載箕子朝鮮的史料不光咱們有,人傢朝鮮也有。
朝鮮最早的兩部史書《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都有關於箕子朝鮮的記載。
而且越往後,他們記在越詳細,也越寫越神。到最後甚至認為箕子對朝鮮的教化功績比孔子還牛。
還有,古代朝鮮人自己也是極其認同箕子朝鮮起源論的。比如李成桂(李氏朝鮮)在廢掉王氏高麗政權後馬上想到的是先找大明冊封,硃元璋就讓他們用朝鮮這個名字當國號。然後他們有一個叫權近的重臣在齣使大明的時候就高興的錶示,硃元璋賜國號的行為,就像當年周武王封箕子在朝鮮一樣。可見他們的認同程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有考古佐證。
1992年,在河北唐山遷安市的夏官營鎮挖齣瞭幾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其中一件銅簋guǐ(圖),底下就刻有“箕”這個字。但唐山遷安這個地方是商朝的另一個宗室孤竹國的所在地,帶有箕子標記的東西齣現在這裏,說明箕子的勢力範圍曾經到過這裏。
加上一些史料的佐證,如《隋書》中說:“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隋書》・捲六十七 魏徵(唐)
《舊唐書》說:“遼東之地,周為箕子之國…”――《舊唐書》・捲六十一 劉�d(後晉)
《宋史》說:“高麗,本曰高句驪。禹彆九州,屬冀州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之玄菟郡也。”――《宋史》・捲四百八十七 脫脫(元)
隻不過在戰國時期,因為中原局勢的變化,就一直被迫嚮東遷,最終徹底退到瞭半島。
當然以上隻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傢積極留言討論。
喜歡一定要點贊點關注,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