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公眾號
迴復 “1” 抽取 簽名書
作者 / 劉潤 責編 / 明嬌
本文首發於2004年1 月8日。
今天被考研的國傢綫刷屏瞭。據說這個分數綫高到讓考研和不考研的同學,都沉默瞭。有人說,孔子報教育專業,可能都隻能被調劑。
怎麼可能。
是考研的分數綫難瞭嗎?當然不是。考研題,其實很簡單。隻是考研的人數變多瞭。任何時候,分數綫體現的隻是供需關係,而不是難易程度。
難易從來不是,也永遠不是問題。你在供需關係中,相對於彆人的位置,纔是問題。
有小朋友問我,那以後還要不要選擇考研啊。我說,這不是“選擇”的問題。這是“選擇權”的問題。不管是考研,還是工作,你是不是排在隊伍的最前麵,是關鍵。
分享一篇18年前寫給大學生的文章。希望能對同學們有些啓發。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努力,就是為瞭有選擇權,而不是成為選項。
以下正文。
今天(2004年1月8日)兩個南大的學生來看我。一個數學係大三、一個法語係大三。雖然很忙,但還是抽空和他們聊瞭一會兒。說瞭幾個觀點:
— 1 —
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需要找像微軟、聯閤利華、四大這樣的公司嗎?對一個優秀的人來說,不見得。這不是因為我已經在這樣的公司,所以這麼說。我們暫且把這類公司叫做“大外企”。讓我來分析一下一畢業就進入這樣公司的優缺點,謹代錶個人觀點,供參考。
優點:
大外企通常都有這樣的共性:
a) 待遇好、b) 製度嚴謹、規範、c)人際關係相對簡單、d)工作環境優越、e)同事們都很優秀。
對與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進入一傢大外企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很好的選擇。在這裏工作兩年,你可以很快的學會一些大公司的思維方式(專業、敬業、規範、閤作、激情)。
你的待遇也會很快給你舒適的生活,給你相對於其他同齡人的優越感。你的經驗值會不斷提升,會逐漸明白一傢大外企的運作方式、規則、限製、盈利模式、成長曆程、發展方嚮、優秀人纔標準等等一些對你個人成熟非常有用的東西。你會從彆的優秀的人身上學會很多東西、並且因為彆人的優秀,而不斷鞭策自己,往更高的目標奮進。
缺點:
大外企的優點正好也是它的缺點。
這裏的待遇好,會讓你漸漸的覺得,我就應該值這個價錢。 可是作為一個螺絲釘的你一旦不幸離開瞭這傢公司,你會發現,以你的能力根本沒有辦法找到同樣的薪水的工作。
你會越來越錯誤的高估自己。這裏由於是一傢已經成功的公司,你會認為業務就應該是這樣運轉的,嚴謹規範的商務運作、繁復積極的部門閤作。
你會認為一些小公司的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的社會道德感不夠。無比復雜、險惡的商業社會於是會在你眼裏變得簡單起來。
人際關係的簡單也會使你變得越來越天真,不懂得與道德不良的人互利共存。工作環境的優越,會使你産生強烈的依賴感,很難迴到沒有免費純淨水的辦公室工作,你認為這一切的便利都理所當然。
同事們都很優秀,會讓你錯誤的估計這個社會的執行能力,當你齣去之後,你會深惡痛絕很多人不上勁、不賣力、不聰明。 當你發現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的時候,你會很難接受。
最終,你會越來越懶,越來越膽小,再也不能走齣去,優秀的人也隻能在公司內部尋求職位上的縱嚮發展。
你會一輩子待在這傢大外企嗎?如果會的話,一畢業就進入會是一個好的選擇。當然,也要這傢公司願意你一輩子待在這裏。如果你認為你不能一輩子待在這裏,那當你離開的時候,後果是可怕的。
所以,我的個人觀點是,不要太在乎你的第一份工作的環境、薪水等等條件。
關注一下發揮的空間,關注一下具體做的事情是不是能更好的鍛煉一個人的綜閤能力。
甚至主動去挑選一傢不成熟的公司。
那麼,你在這樣的一傢公司鍛煉兩年所能學到的東西,將會讓你受益終生。你會瞭解到真實的中國商業社會是怎樣的復雜、真實的人際關係是怎樣的勾心鬥角、真實的業務目標是怎樣的殘酷無情。
然後如果這個時候你有機會進入“大外企”,你會比很多人有資曆、競爭力,進去之後,你也會比很多人走得更遠。當有一天你必須離開的時候,你學到的是你以前失敗的補充,你會更有信心尋求新的機會。不要太在乎剛畢業的前幾年的薪水。
到你35歲你後,你會覺得當年的那點薪水少的好笑。如果你為瞭這點好笑的薪水而放棄瞭更為重要的東西,那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的觀點是,第一份工作,不一定要進入一傢“大外企”。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僅供參考。
— 2 —
誰給你實踐機會
我很同情他們。他說,他把大公司的電話一個一個打過去,問有沒有假期實習的機會,結果都是冷冰冰的迴答:沒有。不等說完就掛瞭電話。幾乎每個如此。
誰在給你實踐機會?有一個大公司的實習背景固然好,如果沒有怎麼辦?自己給自己創造實踐機會。
這位師弟想進四大(谘詢公司)。不知道怎樣能把自己和彆人區分開來。
我給瞭如下一個建議。
找一個現在熱門的話題,比如,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事件。你就去設計一套調查錶,很專業的那種。題目與題目之間要互相關聯、防止隨意填寫。然後,招上一批同學,到大街小巷作調查,要覆蓋閤適人群,達到可信采樣率,比如1000人。迴來之後,你就開始做一係列的分析,比如“大學生、工人、下崗工人等不同職業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差異”,“在校學生、工作3年之內、3-10年、10年以上的人對這問題的看法差異”,“成年(18歲以上)男性、女性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差異”,“發現:36-40歲人群的看法與眾不同”,“分析:為什麼大學生和不是大學生的同齡人看法差異巨大”等等一係列的專題。因為你的數據是可信的、分析是科學的,所以很多人會相信結論是可靠的。把這篇調查發錶在南方周末、或是雜誌上,一定會引來關注。這個實踐,無疑會對你進四大這樣的谘詢公司有莫大的幫助,因為他們做的也就是基於調查數據說話。
比如我一直在說的,給民工小學講課。首先你要有能力找到民工小學,彆人還要願意讓你去講。講齣效果來,這個活動變成一個學校級彆的活動,你就成立一個“愛心社”,擴大做公益事業的範圍,你的能力會越來越強,社會關係也會越來越廣,視野越來越開闊,想法也越來越多。
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這樣的機會還很多。關鍵是,跳齣固定的模式,化被動為“主動”。
“主動”這是一個無比神奇的詞。你隻要真正的領會瞭其中真諦,你會覺得機會無限!
— 3 —
齣國讀書,學校排名
這是兩個很簡單、並且相關的問題。現在很多人都會很清楚,很多齣國讀書的人隻是去買文憑。
那一張“海歸”的文憑,能有多大用?齣國的人太多瞭。在國內都混不好的人,齣國多半混不好。迴來之後,缺瞭幾年國內經驗,就更混不好瞭。但是,如果你齣國讀的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那又不一樣瞭。因為,去的人都是精英,迴來還是精英,你一定能有好的發展。
我的意思很明確瞭,齣不齣國,你是不是名牌大學,都不算什麼,你永遠要從上往下數一數,你排名第幾。
我上南京大學的時候,我的係60個人,現在這個係160個人。我上大學的時候,全校老師學生勤雜加起來不到1萬人,現在一個年級就快1萬人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61-160的人,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就不能算是南京大學的。或者換種說法,現在的大學已經從“精英教育”,變成瞭“普及教育”。請麵對這個現實,不要認為,“大學生”這個頭銜還有多少光環。
你永遠都應該從上往下數。不管在多少年前、不管在多少年後,中國的前1000名(打個比方,當然不是指成績)永遠都會有好工作。大學生擴招,從原來的幾十萬但現在的幾百萬,但是前1000名永遠不用擔心,因為開口是在下麵,不是在上麵。齣國讀書不錯,考上一個好大學不錯,但是現在齣國讀書、好大學的標準都降低瞭,你也不能再用降低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瞭。數一數自己和全國第一(不是指成績)有多大差距?然後,以這個差距為標準吧!
嚮這個目標努力,不要認為就業形勢差瞭(就業形勢從來不曾差過!),而是大學的標準降低瞭,或者認為用人單位的要求提高瞭。 如果說中國每年有1000個崗位(實際上這個數量每年在增加),那麼這個標準從來沒有提高過,隻是認為自己達標的人越來越多瞭。
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你可以選擇,做奮進的勇者,還是還在自滿的大學生。
《劉潤:一個人心中,應該有三種“對錯觀”》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自主性的不同》
劉潤視頻號
我們上綫瞭劉潤視頻號,每期1分鍾,和你一起學習、探討商業世界。
”
↑↑↑
關注劉潤,看透本質
花半秒就看透事物本質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
命運注定是截然不同
打開“微信/發現/搜一搜”搜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