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節目叫“迴憶”。
比如90後心中的《小神龍俱樂部》《非常六加一》《康熙來瞭》……點亮某階段的時光,迴想起來就很溫暖。
比迴憶更高級的,叫“啓濛”。
它不僅是迴憶,還是你與這個世界某個部位的第一次觸電。
最近就有一檔啓濛節目重迴視綫。
橫跨40年,主持人從38歲到78歲,共播齣96迴……
且還在繼續。
《超級變變變》
欽ちゃんの仮裝大賞
你一定看過。
日本國民綜藝,中國集體迴憶。
但你一定想不到,這節目竟然還在播齣。
1979年12月31日,《超級變變變》第一迴在日本NTV播齣。
2019年,40周年之際,節目第96迴播齣。
隨後,b站up主@吸血鬼的牙齒上傳瞭最新視頻——
包含1-96集,史上最全閤集。
什麼概念?
打開第一集,根本沒法看……
彈幕打卡團集體霸屏。
關掉彈幕呢?
迴憶又一下子湧上心頭。
根本不用Sir多說,看圖片你都懂。
從小鮮肉變老臘肉的尬聊主持人(萩本欽一)——
40年不變的打分牌——
奇形怪狀的評委——
當然,還有沙雕的主角們——
以及。
真正的主角們——
咳咳。
打住。
不過,大傢現在迴看,肯定會跟Sir一樣疑惑。
這節目,到底是怎麼想齣來的?!
80年代,正值日本經濟騰飛的年代。
物質提升,娛樂也必須升級。
為提高國民創造力,NTV被要求製作一檔創意無下限的綜藝節目。
門檻不要太高,最好全員都能參與進來,要的就是彰顯群眾智慧。
《超級變變變》,應運而生。
結果是,人們從天南海北飛至東京,開始絞盡腦汁,汗流浹背,一本正經地(有小孩在候場時甚至緊張到吐瞭)做一件看起來很沙雕的事。
——不限人數,不限道具,真人錶演一個生活場景。
2-3分鍾。
由此,讓全世界兒童在吃飯時間集體耳聾,大人們恨不得砸電視的沙雕鼻祖誕生——
△模仿啤酒泡泡的瘋狂洗頭人
△走著走著臉就掛不住瞭的小紅帽
△一個被彈來彈去的籃球(腦袋)
△一個用頭發製造爆炒效果的失心瘋女孩
哈哈哈哈哈哈。
論腦洞,高手在民間。
但。
介紹這些可愛的參賽選手前,Sir想先@兩個人。
從設計上說,他們是節目的配角,甚至群演。
但從效果上看。
他們不可或缺。
首先,兔女郎。
各位直男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吧——
這套製服一齣場,立刻進入緊綳狀態,想要偷瞄,但又要觀察同在飯桌上的爸媽,最後隻能假裝錯過,淡定扒飯。
節目開始時,她們是介紹賽製、曝光奬金數額的財神姐姐。
黑衣白領,緊身誘惑。
節目進行中,主持人和參賽選手都嗨到失控時,她們是站在一旁保持端莊,撐場麵的天使姐姐。
含情脈脈,楚楚動人。
遇到睏難時,她們伸齣援手;選手勝齣時,她們是一路小跑衝上來“掛牌”的勝利女神;錶演失誤時,她們是及時齣現,錶達安慰的知心姐姐。
發現瞭嗎?
兔女郎,絕非花瓶。
她們存在,不僅是為瞭讓節目更好看。
更重要的:維持節目的溫馨、有序。
打消瞭參賽者的尷尬和緊張情緒,在日本的高壓環境下——
兔女郎,可謂娛樂綜藝的“定海神針”。
第二類,黑衣人。
美國電影裏,黑衣人是衝鋒在前,保衛地球,颯爽英姿的特警。
而《超級變變變》中,黑衣人卻是在觀眾視綫之外,為完成一個節目犧牲存在感的螺絲釘式人物。
下麵這個動圖,充分展現瞭黑衣人的作用。
△黑衣人是參賽團隊的“特效組”,人數上甚至占大多數
黑衣人,未必都穿黑衣。
他們隻是不被鏡頭框到,不被觀眾看見。
換個角度,你纔能看到他們的“演技”。
有時,一個看上去簡單的操作,背後卻需要大量黑衣人。
錶演完畢,他們從幕後衝著跑齣來,觀眾不禁贊嘆:“啊......”
不僅是節目,各行各業不都是這樣?
大部分人的努力,並不會被擺在台麵上稱頌。
但成功與否,他們都是最大功臣。
如果說兔女郎姐姐是我們對“善良”的啓濛。
那黑衣人,就是我們和“勤懇”的初次見麵。
有黑衣人&兔女郎,選手們就可以盡情發揮瞭。
《超級變變變》之所以比各種達人秀生命力更強。
Sir認為是它的整體性:
它不單是一個個作品的“拼湊”。
而是由一個個“預謀”和“意外”共同編織的短故事集。
在主持人的把控下,選手和節目組碰撞齣短暫的失控,但不會收不迴來。
辛辣的話語,有溫存做底,不會顯得尷尬,甚至彆有一番滋味。
一句話——
取勝之道,不在技巧,不在設計,在於真實的人情味。
比如2017年,第94迴。
在各方通力閤作下,大傢愣是把一場“意外”,扭轉成讓觀眾喜極而泣的“驚喜”。
那年誕生瞭一個滿分作品,你知道怎麼來的嗎?
先上場的是一位男士的錶演,名為《騎射》。
隻見他頭戴草帽,身穿戰袍,胯下有紙馬,手中有弓箭。
臉上,還特地畫瞭小醜扮相。
對著鏡頭,眼睛眨兩下,嘴裏吹兩下,再騎著馬溜兩圈。
然後。
沒有然後。
或許是舟車勞頓,狀態不佳,他演著演著,竟演到瞭觀眾視綫範圍之外。
角落裏,不顧主持人提示,默默努力瞭一陣......
最後,這個錶演不齣所料地,不閤格。
尷尬?這還沒完。
下一個節目,伴隨著動感的音樂,帷幕拉開,一頂轎子開始在觀眾麵前跳……
《瘋狂抬神轎》。
跳瞭3分鍾,跳不動瞭......
評委當場給齣0分(滿分20分,15分閤格)。
就在即將失語的瞬間,主持人萩本欽一,這個時年76歲的日本著名喜劇演員,突然一伸手,指嚮幕後的《騎射》錶演者。
“你們倆一塊上,說不定是好作品啊”
這時,較年輕的香取慎吾使勁握瞭握話筒,迴頭望一眼,或許還在糾結這個提議的復雜性,和可行性。
但萩本欽一當機立斷:就這麼整!
此時,距他首次主持《超級變變變》已經過瞭38年,他在自己經驗範圍內賭瞭一把。
誰也沒踩點,誰也沒在心裏數拍子,選手試拉瞭兩下弓就直接上瞭。
結果……
硬是錶演齣瞭一種高級的電影感——
神轎落地,騎兵轉身,定格,做鬼臉那一刻,突然,某種詭譎而熟悉的東西,在觀眾心底被喚醒。
恰好呼應瞭這個“雜交”作品的名字《日本傳統文化》。
觀眾掌聲如雷。
評委徹底摺服。
0+0=100,滿分!
孩子都眼前一亮:大變樣瞭!
類似的佳話幾乎每集都有,次次都格外暖心。
有人16歲開始連續參加,因為這個錶演類節目讓他“更自信”。
他甚至在節目裏找到瞭自己一生摯愛。
沒錯,二人都是《超級變變變》的選手,他叫三井勝彥,他妻子叫大橋勝美。
他們大多是生活中的老友、夥伴。
有深夜一起喝大瞭的酒友、有一個公司的同事、一傢老小。
也有萍水相逢的路人。
沒有錶演經驗,但在節目上卻很少拘謹,把自己最真實的,甚至不太雅觀的一麵呈現齣來。
把自己最大尺度的錶演留在這個台上。
這些,在Sir眼中。
就是我們為什麼始終忘不掉《超級變變變》的原因。
它不僅是我們的綜藝啓濛,創意啓濛,Cosplay啓濛,觀察生活的啓濛,甚至性啓濛(誤)……
最重要,它讓我們看到——
人間百態,眾生百相。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