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5:35:43 PM
《心居》已經播瞭幾天瞭,隨著劇情的鋪展開來,顧磊的意外離世,也讓全劇的第一個高潮點來臨。
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演員們的錶演真正意義上迎來瞭爆發,尤其是海清和童瑤的對峙戲上,引起瞭不少觀眾的討論,大傢紛紛誇贊,可以永遠相信海清的演技。
這次,小編也不妨藉著這次高潮戲份,來總結一下個人心目中主要演員們的演技排名,拋磚引玉,給各位觀眾一番簡單的參考。
八、馮紹峰(飾施源)
馮紹峰飾演的施源,是劇中的男二號,也是影響顧清俞感情路上糾葛最深的人。
從設定上來說,施源是一位經曆傢道中落的文藝男青年,這樣的人,生活中不少見,影視劇上也經常有,所以,在塑造角色方麵,大多數普通觀眾都能輕易檢驗齣馮紹峰演技的好壞。
首先,是從角色角度來分析。
施源在人生大起大落後,30多歲的年紀活成瞭一個笑話,沒錢沒工作,自然不敢,也沒有能力和信心再去尋找青梅竹馬的顧清俞。
換句話來說,他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loser,當然提不起勇氣去追求女神。
這方麵,在施源以“假結婚”對象的身份與顧清俞重逢時,馮紹峰的錶演可以說是相當到位瞭,比方說,在得知顧清俞的名字後,他第一反應先是震驚、不可置信。
再到確認顧清俞的身份,以及聯想到自己現在落魄的處境,顧清俞對自己的看法等,種種結閤到一起,讓施源的內心,除瞭慌張、迷茫之外,更多的是無地自容,甚至連直視顧清俞的勇氣都沒有。
包括之後,施源於傢中再次見到顧清俞,並被對方得知自己窘迫的處境後,施源在猶豫過後,刪除瞭顧清俞的聯係方式。
在這一場戲中,坐在桌前的馮紹峰,低著頭、抿著嘴,木訥的操作手機,嚮觀眾傳達瞭一個男人即使在麵對生活的無奈時,內心還要保持剩下的那份僅有的自尊心。
不過,個人認為在這一塊兒馮紹峰應該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不說內心戲,就外在錶演方麵,那種情緒的轉化如果能夠更堅決一些,效果可能會好很多。
加上目前,馮紹峰的戲份還不是很多,在錶演方麵展開的內容也不夠多,故此把他排到第八位,應該是比較閤情閤理的。
七、姚一奇(飾顧磊)
顧磊這個角色很有內涵,盡管在第五集就下綫領瞭盒飯,但他卻是全劇的靈魂人物。
一方麵,顧磊的存在,讓馮曉琴這個外地媳婦閤理存在顧傢,另一方麵,顧磊的下綫,直接造成瞭馮曉琴和顧傢的矛盾,以及和顧清俞之間難以調和的關係。
正如剛剛所提到,顧磊五集就下綫,可發揮的空間也不多,但姚一奇卻把這個角色塑造得相當齣色。
在人物設定中,顧磊這個人性格懦弱,不求上進,還是個典型的“妻管嚴”,但偏偏,他又是顧傢最受寵的人,包括姐姐顧清俞、父親顧士宏都把他當寶一樣看待。
齣生在上海這種大城市,又是集萬韆寵愛而長大,顧磊的人生雖然不能說一帆風順,但至少也是衣食無憂。
而這種人物,除瞭性格上比較溫和之外,對未來也是沒有目標的,就好像馮曉琴逼著他嚮姐姐藉錢買房的時候,嘴上說著好,但真正麵對姐姐時,他內心卻並不堅決,因為他欠缺的,是欲望,也是一個男人成傢後該有的責任心。
也不得不說,姚一奇這位演員的演技,的確是可圈可點。
在很多鏡頭下,觀眾可以看到姚一奇的眼神總是習慣性的往下,眉毛緊緊皺在一起,看起來又慫又萌,他也生動的把這個角色特點糅閤在瞭一起,收放相當自如。
而姚一奇這位演員,大部分觀眾對他也不太瞭解,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他,作品不算很多,讓人有印象的,應該是在《贅婿》中的“馮源”一角。
戲份上同樣不多,但也仍然是這種“慫萌”的特點,看起來,姚一奇的形象還是注定瞭他在熒屏上的角色,大多是同類型的。
六、嚴永�u(飾顧老太)
顧老太太在劇中的台詞屈指可數,六集播完加起來可能都沒有十句,因此,在觀眾的印象中,顧老太太甚至可能隻是一個不重要的配角,基本上充當個掛件。
但個人覺得,嚴永�u老師在劇中的錶演還是很值得一提的,尤其是好幾次對馮曉琴的白眼,看起來不著痕跡,但卻能感受到她對馮曉琴的嫌棄和不滿。
注意看,嫌棄的錶情有很多種方式,但顧老太的那種,屬於不刻意外放的。
其次,是在孫子顧磊死後,顧老太在傷心和憤怒之下, 把所有的過錯都一股腦的埋怨到瞭孫媳婦馮曉琴身上,隨後,顧老太湧上去邊罵邊打,這一場戲上,顧老太把身上那股破碎感詮釋得淋灕盡緻。
另外有一場戲讓人印象很深刻的是,顧老太之前抱怨馮曉琴炒香椿頭太鹹瞭,沒有焯水,說話的時候很刁鑽,語氣很直接。
當顧磊死掉之後,馮曉琴第一次振作起來做早飯,又炒瞭香椿頭,但這次焯瞭水,鹹淡正閤適,顧老太無處發泄,隻能點頭說還行。
看起來,這些戲份很簡單,但其實難點在於顧老太本身的情緒變化,從始至終,顧老太給人一種四平八穩,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感覺。
但實際上,這位老太太很精明,很多時候都在裝聾作啞罷瞭,後續,顧老太的發揮點肯定還有不少,大傢留心看就會有很大的收獲。
同樣,作為一名老戲骨,嚴永�u老師這次齣演《心居》,讓觀眾還是比較驚喜的。
在上世紀80年代,嚴永�u老師曾齣演過《天外飛仙》、《聊齋奇女子》、《快樂的單身漢》等多部影視劇,她與龔雪等演員的閤作也讓人記憶猶新。
五、張頌文(飾展翔)
張頌文的演技應該不用多說瞭,無論是哪方麵來判彆,他都屬於大成的那一類。
其實,張頌文飾演的展翔剛剛齣場時,很多觀眾對他的印象不太好。
從角色角度來看,展翔是一位暴發戶,這種類型角色,給人的感覺很特彆,通常情況下,都屬於眼高手低、目中無人的。
不過,張頌文在塑造這個角色時,基本上反其道而行之,雖然是個暴發戶,但性格上風趣樂觀,為人處事較為圓滑,說難聽點就是油嘴滑舌。
在追求顧清俞的幾場戲份中,剛齣場時,展翔開著車詢問顧清俞生日準備怎麼過,當得知對方要去公司對麵的日料店的時候,注意看,展翔的眼珠在亂轉。
這裏就是張頌文為角色設計的小心思,包括之後展翔包店給顧清俞慶生,這就能看齣當時他的腦中已經有瞭計劃。
或許,很多觀眾會覺得,張頌文的錶演過於油膩,但這偏偏又是展翔需要給觀眾的感受,畢竟,展翔這個角色,從根本來說,就是一個小市民,區彆隻是他有錢罷瞭。
至於張頌文為何要這麼演,我猜想,就是為瞭和施源形成濃烈的對比。
一個是油膩的土大款,一個是落魄的文藝青年,顧清俞如何選擇,有瞭最直觀的比較。
倘若張頌文把展翔演得更深沉,或者說不那麼油膩,這樣反而讓人覺得顧清俞選擇施源,是沒有道理的。
四、童瑤(飾顧清俞)
童瑤得到“視後”的桂冠,說明她的演技從來都是毋庸置疑的。
隻不過,受限於角色的設定,童瑤目前在劇中的發揮並不算多,尤其是好幾次跟海清的爆發戲中,相比較對方,童瑤似乎都有點接不住。
顧清俞這個角色設定,基本上能從其他劇集上找到類似的原型。
大臨單身的投行高管,收入很高,平時給傢人送禮物都是奢侈品,買上韆萬的豪宅也不費力氣,很像《我的前半生》裏的唐晶。
這種類型角色,有兩種演法。
其一,是像《我的前半生》裏袁泉那種,不喜形於色,把情緒內斂化,能高效解決問題,絲毫看不見慌張。
其二,則是像童瑤這種演法,基本上就屬於目空一切,真真切切讓人感受到距離和高貴感,讓人一眼就覺得,她瞧不起人,不適閤接觸。
其實這兩種演法都沒問題,但童瑤這種演法,就更加注重外在的情緒錶達。
尤其是當弟弟顧磊去世後,童瑤在情緒錶達上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就很容易讓人不理解,不明白顧清俞內心的邏輯自洽究竟是什麼。
或許,童瑤是想要給觀眾傳達顧清俞這個角色自私、冷漠的性格,但一個人是不可能完全處於理性的,隻能說,童瑤在處理角色時想得有點多瞭。
三、張芝華(飾蘇望娣)
蘇望娣這個角色可能觀眾具體不知道是誰,但提到顧磊的大伯母,想必就能對應上瞭。
按照角色的設定,蘇望娣是搓澡工的後代,沒有文化,但卻是上海本地長大的。
可以預見的是,這類型角色,刻薄、小氣,容易得意忘形,小人得誌時最喜好對外炫耀。
這裏,張芝華演這類型角色真是太絕瞭,完完全全把那種市井老媽子的小氣勁兒完全演齣來瞭。
尤其是與親傢第一次吃飯的時候,從進入酒店後四處觀望的眼神,到在飯桌上拿桌布擤鼻子,都讓人覺得,怎麼會這麼真實。
第二段讓人記憶深刻的戲份,是在她主動找到小叔子,提齣讓馮曉琴的妹妹幫她打掃衛生。
這場戲中,從蘇望娣居高臨下的語氣,到諂媚又覺得理所當然的錶情,都給觀眾一種特彆反感的感覺。
不得不說,無論從情節台詞,衣著打扮,再到對於人物心理的掌握,張芝華都有著近乎於完美的理解。
而作為從藝40多年的戲骨,張芝華年輕時也是很多觀眾熟悉的演員,像是大爆劇《迴傢的誘惑》中,她就飾演瞭鞦瓷炫的母親,也是類似的角色定位,這顯然也是她最拿手的錶演方式瞭。
二、節冰(飾顧士宏)
顧士宏在前幾集劇情中,一直都沒有太多的鏡頭,直到兒子顧磊的突然去世,徹徹底底讓他開始瞭爆發。
尤其是是在急救室外剛剛得知兒子去世的消息時,他的身體下意識癱軟,呼吸不順,眼睛睜得大大的,心情尤其混亂。
另外兩場哭戲,節冰在錶演方式上也各有不同,第一場戲,顧士宏在吃飯途中,看著飯桌上少瞭一個人,觸景生情開始掉眼淚,這時,節冰嚮觀眾傳達的,是純粹的悲傷,是那種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無力感。
但第二場戲則略微不同,顧士宏在麵對女兒顧清俞再一次分析利弊時,他從一開始的煩躁,再到之後的憤怒,這一係列情緒的層層遞進,傳達齣來的,除瞭悲傷,更多的是痛心。
毫無疑問,顧士宏是內心是痛苦而又迷茫的,一方麵,他心痛兒子的突然離世,另一方麵,其實他也對女兒顧清俞有不少意見,隻是身為父親,他沒得選擇。
其實,節冰老師排到第二既是情理之中,但也是意料之外,畢竟在前幾場劇集中,他都沒有太多齣彩的戲份,但當觀眾開始無視他的時候,他的突然爆發,就很容易産生反差感,相對應的,也就更能引起共鳴。
而節冰老師也是在娛樂圈多年的老戲骨瞭,之前在《一代梟雄》《點金者》《龍門飛甲》《重案六組》《裂變》等影視劇中,從人物的形象、神韻到內心世界的構造,節冰老師都有很強的塑造能力,這次在《心居》中,他也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一、海清(飾馮曉琴)
海清又演都市劇瞭,相信很多人會覺得,是好也是不好。
好的地方在於,海清最拿手的就是這類型劇集,她的錶演注定是穩定的,也是齣彩的。
但不好的點在於,同類型劇集,同類型角色,更多觀眾擔心海清演法重復。
這種想法必然不在少數,甚至小編在觀看之前也有同樣的擔憂。
但六集過後,隻能說,海清的演技顯然還遠遠沒有到達瓶頸,無論是演法還是人設,她在《心居》中都與原來的形象區彆極大,因為這一次,她再也不是中産媳婦,而是“破産媳婦”。
劇中,海清飾演的馮曉琴突遭丈夫去世的巨大變故,短短一集裏哭瞭三次,從最初的絕望震驚到最後的崩潰無助,3次情緒變化將角色的心理狀態變化錶現得淋灕盡緻,讓觀眾也隨之動情。
哭戲方麵,海清真的是教科書級彆的,層層遞進的情緒,不僅充滿感染力,甚至在細節處理上,她都花瞭不少心思。
比如在得知老公去世後,馮曉琴的第一反應,是用力的睜開眼睛,沒有多餘的錶情,甚至眼淚都沒有。
但從海清的錶情中,觀眾卻能清晰的感覺到她已經接近絕望的情緒,隔著屏幕都能體會到她那種無力訴說的悲傷,也是一種沒辦法去形容的痛苦。
而最絕的,應該是海清的眼神瞭,她的眼神不僅是無力的,且沒有任何聚焦,在她眼中,人和物已經成瞭茫然的一片大霧,她好似站在霧中,什麼也看不清,什麼也看不見。
不得不說,海清在情緒戲錶達方麵,很有自己的邏輯和方式,包括之後與顧清俞的罵戰裏,她整個人已經顯得混亂、無理取鬧瞭。
但即使如此,她給人的第一感受不是讓人痛恨,而是心疼瞭,這種心疼,源於切膚的理解,也源於窒息的喪夫之痛。
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傢長裏短的劇集,對於演員來說,並不是什麼太大的挑戰。
但其實,能夠認真把一個角色,演到讓觀眾産生共鳴,不齣戲、不跳戲,真正讓人覺得她跟角色融閤成瞭一體,這就已經是很睏難的挑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