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楚漢相爭到漢初這段曆史的時候,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曾經的我一樣,對很多問題都感到疑惑,比如:1、劉邦真的是白手起傢嗎?2、劉邦為什麼一輩子都對呂雉敬而遠之?3、為什麼劉邦在臨死之前還想著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4、劉邦死後,為什麼呂雉能夠順利掌握權柄?其實,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地把這幾個問題串聯起來,就不難發現,其實曆史並沒有錶麵那麼簡單。這些獨立的事件關聯到一起,就能讓人很自然地想到呂雉的傢族不是一個簡單的傢族。
呂氏傢族因為後來的“諸呂之亂”,被軍功集團給血洗滅族瞭,所以漢朝的史書記載中,關於呂傢和呂傢人的描述模糊和缺少瞭很多
,再加上,在劉邦立國的過程中,張良、蕭何、韓信、酈食其、樊噲、曹參等人錶現錶現實在太過亮眼,所以站在台前搶走瞭足夠多的光芒。
種種原因,人們對呂氏傢族沒有什麼很深的概念,
隻知道呂雉最後權傾朝野,牛得一塌糊塗,卻根本不知道她背後的呂傢是個什麼模樣。
本文將從曆史的一些蛛絲馬跡入手,順藤摸瓜地和大傢一起去分析一下呂傢的實力到底有多恐怖。明白瞭這一點,漢初的很多曆史疑點也就迎刃而解瞭。
劉邦為什麼想臨死換太子?
在說到呂雉和戚夫人的後宮鬥爭時,聰明的人都看齣來瞭,她們的關鍵矛盾就在於太子之爭。錶麵上看是戚夫人為瞭鞏固自己的地位,也為瞭保障自己和兒子劉如意的安全,所以憑藉自己深受寵愛,所以不停地給劉邦吹枕邊風,於是劉邦就真的同意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瞭。
但是,大傢再仔細想想,不覺得這個邏輯很荒謬嗎?劉邦是什麼人?那是人精,是滑不溜鞦的老油條,他喜歡美女固然沒錯,但是在曆史上,大傢可曾見過他為瞭一個女人去做過一次風險極大的事情?所以大傢不要太高估戚夫人的魅力瞭,也不要太低估劉邦的智商瞭。
劉邦之所以想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絕對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嚴格來說,不管戚夫人作死不作死,劉邦都會有想換太子的想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劉盈的性格原因;一個是劉盈的身世原因。
挨個來,先說劉盈的性格原因,劉盈的性格比較柔弱,這
從他後來看瞭母後呂雉把戚夫人製成人彘後,便被嚇得一病不起、憂懼而死,可以略見一斑。無論是作為一個父親還是一個皇帝,劉邦肯定不喜歡劉盈這種性格。
子不類父,劉邦不喜歡;而且當時大漢王朝還有很多異姓王和諸侯王,性格太柔弱,劉邦不放心。
劉邦一想到自己當年身無分文照樣喝美酒、睡美人,吹起牛來可以神龍附體、斬殺白蛇,狂起興來可以往讀書人的帽子裏撒尿,可以高唱“大風起兮雲飛揚!”,湧上血來可以衝鋒陷陣、殺伐果斷……再迴頭看看劉盈那畏畏縮縮的樣子,劉邦總覺得這根本就不應該是自己的兒子,不像自己的種啊。
但是,這其實也怪不得劉盈。因為劉盈從小就沒有得到過劉邦的父愛,缺點陽剛之氣很正常。
從齣生開始,劉邦這個父親就一天到晚在外麵瞎混,三天兩頭見不到人。再大一點,劉邦有成瞭通緝犯,躲在芒碭山裏不齣來瞭。就這樣過瞭好幾年,在彭城之戰後兵荒馬亂的逃跑過程中,他和姐姐終於見到父親瞭,結果還沒得及享受見到父親的喜悅,就被劉邦無情地踹下瞭馬車。夏侯嬰叔叔於心不忍,將他們救瞭迴來,但又被他爸踹瞭下去。最後是夏侯嬰叔叔不惜頂撞滿臉嫌棄的父親,纔算救瞭他們一命。然後,他們就得他媽媽被抓走瞭,曾經是他唯一的依靠的媽媽又與他分彆三年多,關鍵是還要憂心她的安全。再後來,她媽總算是迴來瞭,但好像是變瞭一個人一樣。因為呂雉被劉邦這麼刺激之後,感覺到女人還是要靠自己,男人實在靠不住,所以呂雉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拉攏功臣、處理政務上,也沒有多少時間在乎劉盈的感受……可想而知,劉盈這種孩子性格能剛硬到哪裏去?
再來說說劉盈的身世原因。
劉盈也是劉邦的親生兒子沒錯,但一來他的性格和劉邦不對路,更讓劉邦感覺不順眼的是他母親是呂雉。一想起呂雉和她背後的呂傢,劉邦就有一種頭皮發麻的感覺,那種力量太恐怖瞭,如果讓劉盈最後繼位瞭,呂傢的勢力勢必會更上一層樓,那對劉姓王室來說將是災難性的威脅。
上述兩點原因,其實劉邦內心裏更忌憚的是第二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隻不過是一個幌子,是一個突破口,戚夫人的提議其實不過是讓劉邦順水推舟而已。
而且,劉邦這個人命好又命不好,命好是他最後當瞭皇帝;命不好是他其實沒過幾天安穩日子,當瞭皇帝之後也基本上在四處叛亂。他手裏的權力並不穩定,他生命也即將走嚮盡頭,所以他想急著解決他內心所有憂慮的問題,廢太子這事得盡早試試!
結果,這次試探證實劉邦的猜想,也牢固瞭他內心的恐懼。
劉邦為什麼會害怕呂雉傢族?
首先介紹一下曆史的錶麵情況,因為劉邦立國後第五個月,燕國的臧荼就宣布造反瞭,然後就是韓王信的造反,然後是匈奴的白登山之圍,英布最後也反瞭,還要收拾韓信、張敖、彭越等,劉邦真沒機會消停下來。
所以劉邦主外,呂雉主內,這是漢初的主要政治格局。
呂雉在不斷的實踐中飛速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並搭建瞭更加深厚的政治背景。呂雉也趁機樹立瞭自己很高的政治威望。威望這個東西,說起來很虛,但沒這個東西是很難辦事。簡單來說,就是大傢都服呂雉,都願意給她麵子,聽她話,這個就細思極恐瞭。
劉邦很聰明,知道自己長期不在傢,權力都落到呂雉手裏瞭,這個事不能這樣,但目前又隻能這樣。所以經常會去試試呂雉的反應(要是劉邦有那個實力絕對會毫不猶豫地把呂雉擼掉),比如公開討論一下換太子的話題,看看曾經的老兄弟和一些實力派大臣有多少人支持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挑戰呂雉?
結果,朝中的元老們幾乎全都旗幟鮮明的站在劉盈身邊。這打臉很明顯啦,劉邦很尷尬!當然,那些大臣都是說一些
“太子是國之本,不可亂動”
之類的話,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齣,這都是劉盈是沛縣人,他媽是呂雉所決定的。
漢初的功臣宿將大多起於淮泗,很多都與呂雉相識,比如蕭何、曹參等人就和劉邦一起參加過呂太公的生日宴。又比如夏侯嬰如果不是因為呂雉的關係和從小看著這倆孩子長大,會拼瞭老命地也要護住這倆孩子?
中國幾韆年的政治中,鄉土之情,這個因素一直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拉幫結派很多時候就是從老鄉開始的。劉邦和那些功臣宿將也多是老鄉,但是他活不久瞭呀!這些功臣宿將認老鄉隻能認呂雉呀,認新的主子也隻能認劉盈啊。
劉邦一想到這些,就心亂如麻,而且這些都還是錶麵,呂雉她娘傢的實力還一直沒有擺到賬麵上來。劉邦其實擔心不是劉盈這個生性柔弱的人該不該坐上皇位,而是擔心自己打下的江山是姓劉還是姓呂。
如果劉邦還年輕,經過長時間和呂雉博弈,慢慢地培植自己的心腹,或許劉邦並不會對呂雉感到畏懼,畢竟劉邦一直不缺“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氣概。但是劉邦知道自己耗不過呂雉,最讓劉邦心裏感到難受的是,他也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去反抗呂雉。所幸,呂雉從來也沒有讓劉邦太明顯地難堪。
劉邦和呂雉其實是有一種默契的,那是一種基於自身實力的自我認識。可以說,自從劉邦娶瞭呂雉之後,到後來慢慢得到呂傢的資助,逐漸走上爭霸天下的道路。劉邦也逐步地意識到瞭他和呂雉名義上是夫妻,但是他並沒有和呂雉、呂傢平等對話的資格和信心。
所以,我們會看到曆史上劉邦對呂雉很冷漠的一麵,不管不顧,不理不睬。很多人疑問,呂雉究竟做錯瞭什麼?其實呂雉不光沒做錯,相反她做得很好,但這並不能消除劉邦因“自卑”而先天性地反感呂雉。像極瞭我們當下很多入贅富傢女的年輕小夥,一方麵要靠對方的資源吃飯,一方麵又想證明自己是靠本事吃飯,進而瞧不起人傢“富二代”。
劉邦在骨子裏怕呂雉,怕呂傢的實力,但又不得不依賴他們。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劉邦雖然不顧呂雉的死活,但是呂雉迴到他身邊,他也不敢拿呂雉怎麼樣!所以大傢就不要去想:劉邦擔心這擔心那,為什麼不快刀斬亂麻地把呂雉弄下台?
這種源自骨子裏的畏懼,是因為兩人實力上的天生不對等,也是兩人不撕破臉皮的最後一層保護紙。
呂傢的實力究竟有多大?
很多朋友可能覺得,除瞭上述說的呂傢和那些功勛老臣的鄉情關係,和呂雉長期參政所建立的政治威信外,也並沒有感覺到呂傢勢力有多大,不過就是呂雉當瞭皇後,然後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纔讓人覺得呂傢很牛而已
。但如果真要是這麼簡單,劉邦就沒必要害怕呂雉瞭,把她的皇後之位給擼掉就行瞭。畢竟“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氣概和勇氣,劉邦還是有的。
劉邦之所以既對呂雉忌憚,又不敢對呂雉下手,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劉邦比較清醒,這一路走來,他清楚他的皇位是怎麼來的,誰齣力最多,誰對他的支持最大。無知者纔無畏,劉邦知道自己老丈人傢有多大勢力,所以纔不敢輕舉妄動。
那麼,呂傢的勢力到底有多大呢?前文也說瞭,因為呂傢最後的結局,導緻很多資料被刻意銷毀和掩蓋瞭,所以我們隻能通過曆史留下的一些蛛絲馬跡去順藤摸瓜瞭,
但即便是蛛絲馬跡,也足夠震撼嚇人瞭。
比如說,劉邦在芒碭山“落草為寇”,集聚瞭好些人,這些人的裝備和後勤是誰給他提供的?呂雉為何要三番五次地去深山老林裏探親?是誰在迴城後到處給劉邦宣揚“真命天子”的形象?而且,後來呂雉因受劉邦造反的牽連而鋃鐺入獄,為何背此大罪卻能安然無恙?(凡是涉及到造反還能周鏇的人都牛)
如果大傢覺得這還說明不瞭什麼問題,我們再來看看下麵這些曆史的零碎信息。
漢初封侯時的陽都侯丁復,封瞭7800戶,排在他前麵的是蕭何,他排名功臣第五;麯成侯蠱逢,封瞭4000戶(陳平被封5000戶)等人都是從屬於呂澤的大將。還有劉邦的親信——被封瞭4600戶的靳歙還有最後密謀造反的陳豨等很多重量級人物都和呂澤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個呂澤不是彆人,正是劉邦的大舅子。窺一斑而知全豹,可以想象,呂傢的勢力有多大。
以呂後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錶》
是時呂後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史記·項羽本紀》。
呂後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史記·高祖本紀》
呂後兄周呂侯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漢書·高帝紀》
上麵引用部分是曆史留給我們關於呂澤的一些碎片記載,但是從零碎信息裏,我們依然可以發現很多呂傢瞭不起的地方。
第一、呂澤在劉邦的隊列中是“客從”身份。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呂澤不歸劉邦管,人傢跟你在一起不是從屬關係,而是閤作關係。他是劉邦的股東,而不是劉邦的員工。這一點在現在很好理解,比如你要成為一傢公司的原始股東,你得有原始股本的注入纔行,就像酈食其和王陵那樣帶著隊伍加入革命纔行。從劉邦最後封侯的情況來看,能以“客從”身份封侯的就12個人,其中包括
呂澤、呂釋之
兩兄弟。
第二、呂澤在劉邦被封為漢王的時候就被劉邦封侯瞭(入漢為侯);後來劉邦反攻關中的時候又有呂澤(還定三秦);然後,呂澤又單獨領兵齣去開闢根據地瞭(將兵先入
碭
)。
這個“碭”重點說一下,那是人傢老呂傢的老傢,他們是碭郡單父縣的,因為避仇纔搬到沛縣的。能惹上要舉傢搬遷來避禍的仇傢,也說明呂傢不簡單,呂傢是碭郡的名門望族是無疑的。最後,碭縣子弟因功勞巨大被劉邦封侯的多達23人,這些人幾乎都和呂傢有關係。可見,呂傢不光革命資曆深、威望高,而且有很多功勛卓越的嫡係人馬。
第三、大傢還記得我說過,劉邦剛剛起義的時候,挺丟人的,老受委屈、吃敗仗。
比如雍齒就覺得劉邦太沒齣息,然後叛變瞭。劉邦恨得牙癢癢,使勁打雍齒,打就是打不贏,老本都快打沒瞭。但是,當時打誰都輸的劉邦卻能順利地拿下碭地,並以不到3000的人收編碭郡子弟兵五六韆。這其中沒有呂傢的功勞?誰信呢?
第四、彭城之戰後,劉邦被項羽追得跟喪傢之犬一樣,是呂澤幫他擋住瞭項羽,後來又是呂澤發兵幫他東山再起的。
這裏麵的信息含量很多,特彆是大傢去查看《史記》等相關史料的時候,就會發現裏麵的措辭很是講究。基本可以發現,劉邦走投無路的時候是去投奔瞭(注意是投奔)自己這個大舅哥,然後呂澤幫他擋住瞭項羽,並發兵幫助他重新爭霸天下。
《侯者年錶》中說呂澤“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
,什麼概念呢?“佐定天下”這樣的評價一般隻會用在“漢初三傑”那樣的人身上。
這些曆史細節,都充分錶明呂傢勢力大,不僅僅因為他們是皇親國戚,人傢不光是有身份,地位、威望、實力、人纔、資格、功勞等,人傢要啥有啥。當然有些人說,不就一個呂澤嗎?這能說明什麼?獨木難支!那好,我們再來看看呂澤的弟弟呂釋之的功勞簿:
以呂後兄初起以客從,擊三秦。漢王入漢,而釋之還豐沛,奉衛呂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釋之為建成侯。
大部分都跟他哥哥呂澤一樣,但中間有一句話是重點——
“奉衛呂宣王、太上皇”。大傢看明白瞭嗎?呂宣王
排在
太上皇
前麵瞭,另外結閤彭城之戰後,劉邦的父親和老婆都被抓走瞭,但是他嶽父卻安然無恙,大傢應該能明白呂傢和劉傢根本不在一個層麵上。這也說明
呂傢集團並非是完全從屬劉邦的!關鍵時刻,呂傢的利益比劉邦的利益重要多瞭。
雖然曆史因為某些原因,並沒有明確記載呂傢的功勞和勢力,但是通過上述的分析,我相信大傢都能看得齣呂傢的勢力有多大瞭,也能想清楚為什麼從來不磨嘰的劉邦,唯獨在對付呂雉的時候會這麼瞻前顧後瞭,為什麼呂傢幫瞭他這麼大的忙,他依然要“忘恩負義”地想廢太子,擼呂後瞭。
一切都是因為呂傢的存在讓劉邦沒有安全感。
感言
曆史的畫麵因為很多原因,一定會齣現斷篇的情況,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曆史往往是不連貫的。但是曆史的邏輯一定是連貫的
。我們能夠把一些瑣碎的曆史點串聯起來,找到它們的來龍去脈,那麼我們對曆史認識就一定會清晰很多、全麵很多。
按照“二八定律”來理解一些事情其實也是很有效的。比如,大傢可以發現,幾乎百分之八十的噴子都是一些不學無術、或者自作聰明、或者膚淺刻薄的人,這些人總喜歡把自己的想法淩駕在彆人的錶達之上,以錶現自己的水平,結果反而貽笑大方瞭。有人說我黑劉邦、黑呂雉,我幾乎不願意去反駁,有什麼意義呢?看熱鬧的人的邏輯就是見風就是雨,我又何必去糾正他們內心裏的“樂趣”呢?
再迴到呂傢這個話題上來,不能因為曆史上沒有明顯關於他們的記載,我們就可以忽略他們在漢初政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且曆史也並沒有完全抹去他們的痕跡,隻是我們認真地去思考而已。比如,張良在劉邦建國之後,就不問世事瞭,劉邦找他好幾次,他都不吭聲。為什麼劉邦要廢太子的時候,張良受呂傢所托,卻主動現身去勸說劉邦?張良都得買賬的呂傢得多牛?為什麼一直鄙視劉邦的商山四皓一直不肯入朝,卻被呂傢請到朝堂之上勸阻劉邦呢?是劉盈真的有值得托付的能力嗎?是劉邦真的不買張良的賬卻買商山四皓的賬嗎?其實,是劉邦通過呂傢這一連串的行為,發現呂傢還是那個自己動不瞭的呂傢而已,所以,就坡下驢地讓這些人好好輔佐太子劉盈。
如果說曆史有真相,那麼曆史的真相就是存在大傢的理解和思考之中,在淺薄的人眼裏,曆史都一樣,但是在深刻的人眼裏,曆史各不一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