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1/2022, 5:59:58 PM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齣“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強調“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自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起全球製造業“燈塔工廠”項目,遴選“數字化製造”和“全球化4.0”的示範者起,至今,全球共有來自22個行業的90傢工廠獲此殊榮,其中有31座位於中國,占比超過1/3,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隨著全球“燈塔網絡”的建立,一批“燈塔工廠”脫穎而齣,成為“數字化製造”和“全球化4.0”的示範者,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路人 ,展現瞭如何從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等趨勢中挖掘齣新的經濟價值,在製造業企業的創新變革中發揮“指路明燈”的作用。
如何成為一座“燈塔工廠”
“燈塔工廠”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入選“燈塔工廠”的企業,在大規模采用新技術方麵走在世界前沿,改進傳統企業的生産係統,革新製造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在業務流程、管理係統、工業互聯網和數據係統等方麵都有深入創新,並持續推進精益改善,打造快速反映市場需求、創新運營模式、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
數據顯示,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升級後,總體生産設備作業率從60%提升到將近90%,生産周期縮短瞭近80%,生産效率及産品質量均大幅提升。依托智能數字化賦能産業鏈,美的微波爐順德廠區訂單交付周期縮短56%、渠道庫存下降40%、産品品質指標提升15%、內部綜閤效率提升28%。藉助數字化賦能的柔性製造係統,中信戴卡鋁車輪六號工廠的最小生産批量從300件降到1件,一條生産綫可同時生産多種不同樣式的輪轂,“韆輪韆樣”成為可能。
那麼,要想成為一座“燈塔工廠”,製造業企業究竟需要做哪些,具體怎麼做?成為“燈塔工廠”,需要對産業有明確的價值創造,在降低製造成本、提升生産效率、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方麵,需集成至少5個達到世界級領先的技術,並搭建可擴展的物聯網架構,進而支撐規模化的復製推廣,此外還需要有匹配的數字化管理模式、人纔隊伍和企業文化,為技術創新和業務轉型提供基礎和保障。
要想成為“燈塔工廠”,可以著力從四個方麵入手。
一是 推進全價值鏈數字化 ,大規模且前瞻性地采用新技術,逐步實現從研發、采購、製造、物流、供應鏈到客戶服務的數字化。
二是 實現有效製造 ,以改進成效為目的推進新技術,緻力於提升如製造成本、生産效率、能耗水平、上市速度等關鍵運營指標。
三是 使技術可推廣復製 ,幫助其他工廠進行生産、管理、研發的轉型升級,從産品輸齣轉嚮技術和能力的輸齣,助力産業鏈智能化。
四是 堅持低碳可持續發展 ,構建綠色增長的新引擎,這是企業麵嚮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問題與挑戰中布局未來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企業不斷創新變革,一些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打造“燈塔工廠”,但也麵臨著諸多難題與挑戰。
先從外部環境齣發 。一看 全球局勢 。世界麵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宏觀經濟秩序加速變革,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有所抬頭,市場環境不穩定,全球供應鏈存在著斷鏈的風險。二看 國內形勢 。中國經濟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疊加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大部分企業經曆瞭用工短缺、原材料短缺、復工復産慢等睏境。
再從製造業本身齣發 。企業內部往往存在係統孤島、重機械輕數據、數據標準不統一、軟件化水平低等現象,這使得傳統工業設備的數字化改造難度增大,互聯互通的壁壘難以打破,推廣復用的成本較高,此外部分企業重視數據采集和匯聚,卻忽視數據深度挖掘,未能從戰略層麵用大數據促進組織能力、管理模式等的創新變革。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朝著數字化的方嚮努力,在新技術和新模式競相湧現的當下,組織、業務、産品和價值鏈愈發復雜,很難準確剖析齣正確的轉型升級突破口,特彆是對中小製造企業而言,麵臨著人纔短缺、經驗不足、資源匱乏、方法欠缺等問題,需要藉鑒成功的方法與案例。
但任何力量都抵擋不住大勢所趨。在問題與挑戰中布局未來,纔能更加彰顯實力。不僅是企業,許多地方也瞄準瞭“燈塔工廠”這一目標,競相布局、加快構建智能製造的新生態。
上海力爭打造世界一流水平“智造之城”。《上海市建設100+智能工廠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齣實施“10030”工程,即3年推動建設100傢智能工廠,打造10傢標杆性智能工廠,培育10傢行業一流水平的智能製造係統集成商,搭建10個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
打造以“未來工廠”為引領、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為主體的智能製造群體,是浙江推進智能製造的重要抓手。浙江已經製定“未來工廠”建設導則和評價標準,截至2021年底,纍計認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423傢,“未來工廠”61傢,企業生産效率提高47.8%,能源利用率提高16.3%,運營成本降低20.4%。
再看江蘇。《南京市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3)》部署瞭智能製造新模式新標杆培育工程,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的製造能力,打造全球“燈塔工廠”。這一方案還明確提齣“到2023年,南京全市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70%”的目標。
提供有效的製度供給保障
製造業企業發展麵臨的多數問題,可以由市場解決,但也需要公共部門提供行之有效的製度供給。具體就支持企業打造“燈塔工廠”而言,公共部門可在以下方麵重點發力。
第一, 完善支持激勵政策 。通過技術改造貸款貼息、産業引導基金投資等方式,加大財政資金的奬補力度,也可以考慮進行針對性支持,一方麵針對具有明顯龍頭企業的産業集群,支持龍頭企業充分帶動産業鏈中小企業“上雲用雲”協同轉型,另一方麵針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産業集群,鼓勵集群企業“抱團”轉型,同時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從需求端拉動技術發展,幫助新技術和新産品進入市場,將數字化和市場化有機結閤。
第二, 推動數據標準的製定和推廣 。加強標準建設和認證認可,引導全行業使用統一化的標準體係,助力數據的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完善數據要素市場,打破信息孤島。
第三, 部署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鞏固對互聯網基礎設施與服務的支持保障,加快部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推動建設更多的數字車間和智能工廠。
第四, 開展標杆建設 。製定標杆企業示範名單,利用試點示範,培育工業互聯網平台,並通過已入選的“燈塔工廠”的燈塔作用,引領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同時,增大技術研發的資助力度,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第五, 結閤社會保障體係 。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更多的高端人纔,就此,政府可以通過再就業技能培訓、提供公益性崗位等進行統籌規劃,切實發揮社會保障體係的作用。
在有效的製度供給保障和支持下,我國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發展態勢良好。工信部數據顯示,在供給能力方麵,智能製造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43傢。
在支撐體係上,我國構建瞭國際先行的標準體係,發布國傢標準285項,主導製定國際標準28項,培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70餘個。
在推廣應用成效上,試點示範項目生産效率平均提高45%,産品研製周期平均縮短35%,産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湧現齣離散型智能製造、流程型智能製造、網絡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
製造業如何加速邁嚮數字化
製造業的技術創新將繼續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锡在全球“燈塔工廠”網絡項目中的最新研究錶明,到2025年,第四次工業革命預計將創造高達3.7萬億美元的價值。其中“燈塔工廠”作為領跑者,將在産業變革中占據先機。而建設“燈塔工廠”的關鍵在於數字化轉型,我國製造業如何加速邁嚮數字化?
首先, 加大數字工業裝備的創新運用 。主動學習運用數字技術,吸收藉鑒新興數字技術的創新成果,推廣數字機床、數字控製器、工業網絡設備等的使用,深化5G等技術的現場應用,優化工業網絡布局,提升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能力。
其次, 推進企業數據的匯集公開和共享流通 。建立企業數據發展統籌規劃,加快構建企業大數據中心,推進信息係統的整閤互聯,實時匯集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倉儲物流、市場營銷等環節的數據,助力遠程運維、質量管控、協同設計、精益管理等,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
第三, 推進産學研的聯閤攻關 。加強對員工數字化、信息化等相關理論和實踐培訓,提升員工的數字素養和勞動生産率,培育融閤性數字化人纔,並積極吸納高等院校、研究所專傢等相關領域高端人纔,加強研發資源的閤作共享,以新的技術工藝助力進步。
第四, 注重産品和服務的數字化發展 。最大程度地發揮數據潛能,優化生産流程和組織形式,從“提供産品”嚮“産品+服務”轉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定製化需求,從而改善運營體係和服務模式,提升企業生産效率和經濟效益。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當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技術深度融閤,而 “燈塔工廠”作為指路明燈,正照亮著一批批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 。這不僅有利於轉變製造業生産方式、優化産業資源配置、推進綠色發展,也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更是推進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共同需求。
作者:硃剋力博士,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CiNE)首席研究員、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