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又在看《哈利波特》,我問她這是讀的第幾遍啊,她調皮地伸齣四個指頭。“行啊,你看吧,隻要你喜歡。”我這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到你一直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大傢好,我是豆豆的媽媽。2018年5月,我8歲的女兒豆豆不幸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去年11月,豆豆停藥。三年多的時間,我們傢經曆瞭天上地下的冰火兩重天,現在浴火重生瞭。今年的11月5日,是豆豆停藥一周年的日子。我想在這裏,給大傢講述我們重生的故事,給正在重生中的傢庭一個希望,和一個可以看得見的未來。
分彆攝於2019、2020、2021
豆豆連續三年參與拍照活動
豆豆從小很活潑,愛蹦跳,也能安靜下來看書。我們經常帶她外齣參觀玩耍,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公園,都經常去。那時沒有“雞娃”“內捲”這樣的詞,但經曆過的人都瞭解,作為上海傢庭,肯定要當“雞娃”“雞媽”的。
豆豆在幼兒園時,我們開始瞭英語和數學的學習,閱讀更是從小就堅持,我隻要在傢都會盡量陪她多閱讀,每晚用卡片教豆豆認字、用認識的字編故事。
傢裏氛圍也比較民主,我們一直把豆豆當成一個大人來對待,不僅僅是一個小孩子,有事會和她商量,讓她發錶意見,聽她的見解。
可能也正因為這些,豆豆從小的理解能力、錶達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較好。升入小學後,她自己搞定學習和作業,作業中有不會或者不理解的,會想辦法搞懂、學明白,把一個難題做齣來瞭,她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豆豆平時基本不用我們操心,有點兒“彆人傢的孩子”的感覺。傢裏有這樣的一個孩子,我們感覺這樣的生活真是美好啊。
這麼小的孩子,這麼好的孩子,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的孩子,天天上竄下跳的孩子,誰能想到會經曆白血病呢?
感覺像做瞭一個夢,現在還時常感覺不真實。
豆豆生病前參加科學實驗活動
2018年5月初,豆豆發燒瞭一次,輸液後退燒。有時感覺肚子疼,帶她去醫院看過幾次,醫生檢查一番也查不齣什麼來。做B超,顯示脾髒稍大,但也無其他異樣,醫生讓隨時觀察即可。
5月下旬的一個周末,豆豆感覺左腿膝蓋疼,晚上疼痛加劇,豆豆疼得哭鬧不止,帶她去醫院,做X光片,顯示有一點兒積液,沒其他大問題。
可是如此疼痛,可能不僅是積液的問題。醫生讓我們做瞭核磁共振後,讓我們掛血液科的號,隨之又做瞭骨穿,一紙檢查報告,確診豆豆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低危。
豆豆的癥狀和大多數白血病患兒長期發燒、白細胞高、血小闆低的癥狀不一樣,脾髒腫大是初期癥狀,引起我們重視的是膝蓋疼痛。
我們住院時,有另一位確診白血病的男孩,他容易骨摺,也一直當作骨摺去治。一樣的病有不一樣的初期癥狀,除瞭醫生專業診斷外,我們做父母的要多麼的細緻,纔能於癥狀初期發現端倪。
5月31日,豆豆確診,6月1日入院治療。短短兩天,我們的世界變瞭天。
剛住院時的豆豆
事情已發生,傷心痛苦、悲痛欲絕,都無法避免,“寢食難安”四字就是那時的真實寫照。但人遇事總要往好處去想、去努力。
都已經到榖底瞭,肯定要想辦法爬齣去、站起來。生命的能量不能消耗在焦慮恐懼上,尤其是對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上。
我給自己說,不能倒下去,一定要堅持住,我和傢人的堅定和堅持、堅強和樂觀會給豆豆信心和能量,讓她堅信一定可以把病治好。
豆豆在傢學做飯
我和豆豆爸爸、豆豆奶奶互相打氣、鼓勵,並做好傢庭分工,盡量讓生活有序。此時,傢人之間的團結、安慰和鼓勵,對每個人來講都特彆的重要,是彼此內心力量的一個最有力的支撐。
隻有內心力量還不夠,更需要專業的指導和支持。
豆豆初入院治療時,我們被生活的這一棒子打得很懵,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怎麼做,有點像熱鍋上的螞蟻,忍不住讓自己處於一個忙碌的狀態——總想為孩子做點兒什麼,也隻有這樣纔能讓自己內心的摺磨稍微輕一點兒。
我們在其他病友的指導下加入瞭病友群。群裏的人同病相憐,抱團打氣,一群人在群裏互幫互助。病友群也是很給我們力量的一個團體。
恰在此時,『嚮日葵兒童』的誌願者送來瞭一本關於白血病治療護理的書,書中以漫畫的形式通俗易懂的科普瞭白血病的相關知識和治療指導。
有瞭這樣一個科學的、專業的指導,我們心裏有底瞭:調整心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麵對此事。聽專業醫生的話,認真配閤治療,科學照顧豆豆。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我們和豆豆約定,一定要打敗病魔小怪獸!爸爸媽媽會一直陪伴著她。
我們要和豆豆要打一場無冕之戰,我們要勝利,要打勝仗!
父女倆一起剃光頭
化療後,豆豆頭發一把把的掉,很快成為瞭小光頭。豆豆爸爸就剃瞭光頭,陪著她,從外形和精神上支持她。
豆豆爸爸以前抽煙,豆豆生病後,把煙也戒瞭,還每天抽時間和豆豆一起寫毛筆字,父女倆一起屏心靜氣的練習。
豆豆爸爸性格幽默,脾氣溫和,豆豆有什麼話也很願意和爸爸交流。我自己脾氣急,有時多采用書信的方式和豆豆做深一些的溝通。
豆豆媽媽記錄的和豆豆剛入院時的對話
我們堅強、樂觀的精神無形中影響到瞭豆豆,帶給她內心的力量。治療中的各種不適和疼痛她都堅強地走瞭過來,她在醫院治療期間還寫瞭一首小詩。
水它沒有固定形狀,但摸得到。它沒有固定顔色,但看得到。它可以從天上降落到地上,也可以從地上上升到天上。它可以變得滾燙,也可以變得冰涼。它可以讓我們生病,也可以讓我們健康。它無處不在,它不能沒有。它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一起觀察。
豆豆寫的詩
剛看到這首詩時,我們大為驚訝。
一個病痛中的八歲的孩子,每天看到最多的是醫護人員、病友,還有病房裏輸不完的液體、大部分人臉上藏不住的焦慮和痛苦,但她卻還有這樣細膩的觀察和純淨的感受,把我們最常見的水寫得充滿童趣又有哲理。
這真是一顆寶貴的赤子之心啊。
這首詩猶如一針強心劑,我和豆豆爸爸內心一下生齣無窮的力量。這點兒病算什麼,孩子有無限的能量戰勝它。
一件事情,當你樂觀麵對,當你對它充滿正嚮的嚮往,當你相信自己能把這件事辦好,當你相信美好會到來時,你就真的能辦好,好的結果也真的會到來。
豆豆生病期間去看畫展
2019年8月,豆豆已經完成瞭結療,進入維持階段,正好也快要到一個新的學年開始,豆豆要迴歸正常生活,要迴到學校瞭。
迴到學校和同學一起上課,一起玩耍,是豆豆特彆期待的一件事情。在她迴學校前,我們傢長要為她做好前期準備。
第一件事就是豆豆休學瞭一年,三年級一學年都在醫院和傢裏度過,現在去學校,是要接著讀三年級還是跟著原班讀四年級?
除瞭我和豆豆爸爸的想法,還要找專業的人瞭解——我找到豆豆的班主任,谘詢她的建議。
通過班主任的建議,還有我對豆豆在學習上的瞭解,我們決定讓豆豆跟著原班的老師和同學,直接讀四年級。這樣相當於跳過瞭三年級,但對於愛閱讀的豆豆來講,三年級的課程也完全OK的。
我看書學習,豆豆和爸爸一起練習書法
另外一件事是在治療期間,因為用藥的副作用,豆豆變胖瞭,從以前的一個苗條的小姑娘變成瞭一個“小胖妹”,但她在同學的記憶裏還是以前的樣子,突然迴班的她換瞭一個樣子,會不會有同學取笑她?會不會有人不理解她的病疏遠她?
麵對這種情況怎麼辦?我能為她做什麼?我要怎麼做?我得提前為她“脫敏”。
遇到事情想辦法,把精力集中在解決事情上,不浪費在無為的焦慮中,這纔是最重要的。
我又找到班主任,找到校長。校長讓我到學校做一次演講。
豆豆和媽媽做演講
2019年9月,新學年開始,我以豆豆的疾病為例,普及瞭白血病的相關知識,講康復期的白血病患兒與其他小朋友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並通過有趣的互動遊戲,讓同學們體會到瞭“被孤立”和“被歧視”的感覺。
那時還沒有疫情,外齣不用人人都戴口罩,但豆豆在學校期間需要戴口罩,我給同學們講,是因為康復期的患兒抵抗力相對較低,戴口罩是為瞭保護自己,防止被外界的病毒傳染。這個過程中,他們正在重建自己的免疫係統。全世界有眾多已經康復的白血病患者,在免疫係統重建後,就和常人一樣瞭。
豆豆開始瞭“朝八晚五”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生活也要迴歸到正常瞭。
2020年11月27日,醫生說可以停掉維持的口服藥瞭。豆豆結束瞭治療!
緊接著是2021年元旦,又是一個新的一年開始。
不過兩年半的時間,治療期間所經曆的種種,咬牙走過來,現在迴頭看,有時感覺像是很遙遠的事情瞭。豆豆經此一事,心智也較同齡人成熟,多瞭一些對生命的感悟和敬畏。
人生沒有白過的,不是嗎?這也是一段很珍貴的經曆。
豆豆是2018年的6月1日入院治療的,恰值六一兒童節。以前她每年盼望的節日一下變瞭味兒,她說她害怕過這個節日瞭,後來的每個兒童節我們就買一個小蛋糕慶祝一下,說這是屬於她自己的重生的一個節日。
後來『嚮日葵兒童』組織我們每年拍照留念,也是特彆寶貴的一個記憶。
2019年,2021年,豆豆和媽媽的閤影
我們對豆豆也沒有以前那麼要求嚴格瞭,在她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在學習之餘,有她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挺好。她愛讀書,愛寫作,愛做美食,尤其愛做手工,經曆疾病之後對生活還有這麼多的熱愛,這種狀態不是挺好的嗎?
現在豆豆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九點半睡覺,奶奶一日三餐給她做營養餐,我和豆豆爸爸每天正常上班、下班,夏天吹進來的風還是那麼燥熱,鼕日照進來的陽光還是那麼溫暖。
傢裏有書香、墨香,還有豆豆奶奶做飯的飯香,這樣的尋常日子就是最幸福的時光啊。
采訪後記采訪豆豆時,豆豆說:“我很強,我知道。”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力量,像大石頭下的小草一樣,壓不住。豆豆媽媽在采訪時,也多次說“真實感纔能給人力量”。豆豆媽媽爽快利索中滿滿的堅強樂觀,就如她的人生處事原則——麵對嚴肅、悲觀的事情,要用樂觀的態度去麵對。希望豆豆和她的爸爸媽媽帶給你希望,帶給你力量。
口述|豆豆媽媽
記者|王芳
責編|依伊
排版|淩霄
校對|欣玥
#嚮日葵兒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