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3.1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應對氣候變化 注定將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的全球行動 | 圖源:ipcc.ch導 讀2月28日 如何在極端的未來求存?中國作者解讀IPCC最新報告 - 趣味新聞網


3.1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應對氣候變化 注定將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的全球行動 | 圖源:ipcc.ch導 讀2月28日 如何在極端的未來求存?中國作者解讀IPCC最新報告


發表日期 3/2/2022, 4:32:19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3.1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應對氣候變化,注定將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的全球行動 | 圖源:ipcc.ch導 讀2月28日,IPCC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報告。報告在決策者摘…… .....


    

3.1 知識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應對氣候變化,注定將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的全球行動 | 圖源:ipcc.ch

導 讀

2月28日,IPCC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報告。報告在決策者摘要的關鍵結論指齣,“人類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正在廣泛地影響自然和人類社會,導緻損失和破壞,並帶來嚴峻的、不可逆轉的風險,包括威脅生命安全、破壞糧食生産、破壞自然和減少經濟增長”。報告的兩位中國作者受《知識分子》邀請解讀這一報告,他們指齣:即使我們采取適應舉措,也無法避免所有的損失,盡快減排將是避免災難性後果的唯一途徑。

撰文 | 薑彤 羅勇

責編 | 馮灝

●  ●  ●

剛剛過去的2021年,全球各地的氣候災害破紀錄地接踵而至。隨著科學證據的不斷增加,科學傢警告說,如果全球升溫持續,這些災害可能不會再是“百年一遇”的罕見現象,而是會更頻繁地衝擊各個國傢、各個地區。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氣候變化是關乎人類存續的迫切危機。

2月28日,IPCC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報告:影響、適應和脆弱性。

從我們孩子那裏藉來的星球。作者:Alisa Singer. 本圖為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報告封麵。圖源:IPCC。

報告有幾個關鍵的科學結論:

第一, 氣候變化威脅到人類福祉和地球健康,這一結論是非常明確的。

氣候變化對生態係統和人類係統産生瞭廣泛而嚴重的影響,極端事件正在超過某些生態和人類係統的恢復力,導緻不可逆轉的影響,大量物種和33億人口暴露在高度脆弱的環境中。許多物種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正在達到極限,降低瞭大自然為我們提供賴以生存環境的能力;野生動物、農業和人類疾病的發生頻率和傳播加強;乾旱對農業和水力發電廠的能源生産産生瞭負麵影響;城市人口麵臨更高的熱應力風險和空氣質量下降問題,戶外工作時長的縮短進一步導緻瞭收入減少。

第二, 報告中確定的127個關鍵風險將變得廣泛、普遍且不可逆轉。

隨著變暖的加劇,預計氣候變化的影響將加劇,並與世界人口不斷增長、消費不可持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嚴重不平等、持續貧睏、土地退化、土地利用變化造成的生物多樣性喪失、海洋汙染、過度捕撈等其他社會和環境挑戰相互作用加劇風險,而這些風險和影響對貧窮和脆弱人群的影響最大。將全球變暖幅度限製在1.5℃,可以大大減少對人類和生態係統的損失和破壞。

第三, 如果人類和自然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氣候變化的風險和影響可以在一定程度內減少。

當前減少氣候風險(適應)行動的規模和範圍在全球有所增加,然而其與應對當前變暖水平所需的適應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並且現有適應方案的有效性隨著變暖降低。為瞭避免損失不斷增加,在迅速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需要加速行動甚至采取緊急行動來適應氣候變化。在保護和恢復自然的同時,社會轉型對剋服適應的局限性、建立恢復力、將氣候風險降低到可容忍的水平以及保證包容、公平和公正的發展至關重要。而氣候、自然和人類之間牢固而相互依存的關係是實現這些目標的基礎。

時隔八年,這一份有關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的重磅報告側重於解決方案,強調瞭公正轉型,反映瞭立即行動以應對氣候風險的重要性,對於各國製定(氣候和非氣候的)公共政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知識分子》特邀兩位中國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和災害風險管理研究院教授、第16章 “區域和行業關鍵風險” 編審 薑彤 和清華大學地球係統科學係教授、第10章 “亞洲” 主要作者協調人 羅勇 ,以 問答形式就一些重要問題為讀者做齣專業解讀。

薑彤

羅勇

這份報告首先言及 “影響”,目前影響公眾的極端事件中,有多少可以歸因於氣候變化?

科學研究已經檢測到生態係統發生瞭許多變化,並將這些觀測到的變化主要或部分歸因於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隻有少量研究定量估計瞭生態變化中可歸因於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的比例,或者人類活動導緻的氣候變化使生態變化的可能性增加。

例如:1984年至2015年,美國西部野火燃燒麵積增加瞭900%,其中一半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導緻的。2017年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極端火災年份,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導緻燃燒麵積比常年增加瞭7至11倍。

大多數歸因研究錶明,氣候變化是主要原因,而其他未被量化的因素隻貢獻一小部分。例如:由於海平麵上升淹沒瞭最後的棲息地,氣候變化導緻一種哺乳動物(澳大利亞大堡礁和托雷斯海峽的荊棘礁)物種滅絕;氣候變化導緻4000個動植物種類樣本中有一半嚮高海拔或嚮極地移動;1700年至2007年,人類活動導緻的氣候變化造成北方、溫帶和熱帶生態係統19個地點的主要植被帶(生物群落)發生緯嚮或高海拔變化;1945年至2007年間,非洲和北美的三個區域,人類活動導緻的氣候變化引起的乾旱造成樹木損失高達20%。

“自2014年對氣候變化影響的全麵評估以來,氣候風險正齣現得更快,將來會變得更快,也更為嚴重”,如何理解這樣的判斷?

首先,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隨處可見。全球的持續變暖已經造成瞭廣泛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是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通過歸因分析,現在可以更確定地說,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加劇瞭極端天氣氣候災害。

第二,人們對未來近期的氣候變化可能影響比較清晰。簡而言之:在相同的溫度水平下,預計會齣現更大的問題。

幸運的是,風險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取決於全球變暖的程度。例如,在過去幾十年中,由於較好的早期預警係統,災害造成的死亡率在下降。同樣,由於貧睏的減少和更好的醫療體係,人們對於氣候危害的脆弱性在下降。良性發展所麵臨的風險將會減少,人們也能更好地應對全球持續變暖所帶來的問題。

但評估報告也清楚地錶明,全球達到一定的溫升閾值下某些風險是無法避免。盡管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的認知逐漸深化,持續溫升使人類社會麵臨著適應氣候變化的極限,也就是說在氣候變暖逐漸加劇的情況下,人類社會可能會無法有效地應對即將到來的一些變化。如果氣溫上升太多,一些生態係統根本無法生存。同樣,某些地方,人類的生活也將變得越來越睏難。報告還聲明即使在較低的溫升水平下,仍可能存在較大風險且齣現的時間可能比預期時間要更早。

氣候變化産生的影響,預計將在未來什麼時候發生?

氣候變化的影響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段,我們正在經曆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

未來20年,氣候變化將導緻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風險大幅增加。 由於曆史時期溫室氣體排放及其未來的趨勢使得一些風險已經不可避免。很難將氣候變化的災難性影響與特定的時間段聯係起來,因為它們取決於全球變暖的程度以及社會對全球變暖的脆弱程度。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社會脆弱性維持較高程度,到本世紀中葉,某些影響可能會變得嚴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預測的準確性會有所降低,可能齣現很多新的、不可預見的情況,比如新冠疫情的蔓延。在製定預測評估模型的時候,報告如何將這些不確定性因素納入考慮?

2019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已經突齣瞭區域之內和區域之間帶來影響差異的一些因素。

氣候風險不僅僅與氣候變化有關,還與變化的社會生態環境有關。氣候和社會生態環境變化會共同影響後果的普遍程度、不可逆性、閾值、級聯效應、可能性、風險的時間特徵以及係統響應的能力。考慮氣候災害的暴露度、係統的脆弱性和適應能力間的相互作用,不同全球升溫背景下的氣候風險被評估和用於指示氣候風險隨著全球變暖而變得嚴重的程度。

一般而言,暴雨、洪水等極端事件最受到人們的關注。氣候學者是如何理解極端事件的?

極端事件影響的變化(例如,河流洪水造成的損失、熱帶氣鏇造成的流離失所、海洋熱浪造成的珊瑚礁死亡)不僅取決於極端天氣頻次和強度的變化,還可能取決於這些事件的暴露度和脆弱性的變化。

將觀測到的影響指標變化歸因於氣候變化,方法是通過對比觀測到的係統狀態與理論基準狀態, 將氣候變化的貢獻與其他驅動因素的貢獻分離。 理論基準狀態假定保持穩定的氣候,其他驅動因素隨時間變化。與 “氣候係統變化歸因” 相比,這是 “影響歸因” 的關鍵步驟。

通常使用經驗或動力影響模型來模擬 “無氣候變化” 基準狀態,然後將其與觀測到的受氣候變化影響的係統狀態進行比較。在排除氣候變化以外驅動因素的偏遠地區,所需的 “無氣候變化基準狀態” 也可以通過比研究時段更早期的觀測數據進行近似計算。

基於 “多重證據” 方法,氣候變化對自然和人類係統的變化起到顯著的貢獻 。該方法沒有構建 “無氣候變化” 基準期,而是基於古氣候資料、實驗室或野外試驗等數據以及個彆長期觀測記錄,無法被其他驅動所解釋的大尺度時空格局,來辨識觀測到的變化是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觀測到的極端天氣事件影響歸因是基於影響與事件本身密切關係的認知,且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使極端天氣事件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大。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人類活動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強度的增加會直接帶來相關經濟損失的增加(例如颶風引發的洪水損失)。

本次報告中強調的脆弱地區,主要分布在哪裏?涉及多少人?

該報告將各國分為五類氣候變化脆弱性等級,從非常高到非常低。 超過33億人生活在被列為高或非常高脆弱性等級的國傢,這些國傢主要位於東非、中非和西非、南亞、一些太平洋島嶼和中美洲。

在世界上的每個國傢,都可以識彆脆弱群體,通常包括婦女、兒童、低收入傢庭、土著、其他少數民族和小規模生産者,極端天氣事件復閤形成級聯效應風險,影響到更多的人口,但對脆弱群體的影響更大,並且最無力應對的人受到的打擊最大。

過去十年(2010-2020年)因洪水、乾旱和風暴造成的死亡率的全球數據顯示,高度脆弱國傢,尤其是非洲、亞洲、小島嶼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死亡人數相比脆弱性極低國傢的死亡人數要高齣15倍。這種差異不能僅用緻災因子的發生頻次或強度來解釋。

本報告還確定 “影響熱點”,這些熱點不僅是由脆弱性造成的,而且是由氣候事件本身的危險性和暴露度共同造成的。

發達國傢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很大而且越來越大,它們不應該至少按比例為自己造成的影響買單嗎?

氣候變化是一種全球性威脅,因此需要全世界在避免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減少不斷升級的氣候風險方麵公平地發揮作用。 有證據錶明,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邊緣化程度最高、對其原因責任最小的貧睏和最不發達傢庭、社區和國傢,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麵獲得的財政支持相對較少。

2009年,發達國傢承諾到2020年每年籌集1000億美元,以幫助發展中國傢應對氣候變化。但是,這筆資金無法涵蓋我們麵臨的所有氣候變化影響。發展中國傢適應氣候變化的預計成本與這差異很大,到2030年約為1270億美元/年,到2050年約為3000億美元/年。

為什麼科學傢敦促要早減排,早適應?

最新的案例研究和全球分析結果指齣, 適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收益大於所付齣的成本,尤其在避免損失方麵。 後期投入的適應成本將比設計階段納入適應和恢復措施需投入的成本更高。例如,美國農業部的研究錶明,在廢水處理廠的設計階段應對氣候風險,並相應地調整設計,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投入1美元的效益可以高達5-12美元。

同時,早減排、早適應所帶來的保護生命、改善公眾健康和維護文化認同等方麵的收益更加不容忽視。

關於適應的有效性,目前有什麼科學證據?

目前,全球各地關於適應案例的文獻指數增長,在評估區域和部門的適應有效性方麵取得瞭長足的進展。 全球尺度適應措施的評估結果顯示,目前的適應措施尚不足以應對更高的氣候變暖水平。 但是,在當前的溫升水平下,已經在很多地區和部門中觀測到適應措施的不足。如果沒有當前的適應努力,如今受到的影響會是更為嚴峻。

為什麼說今天看來有效的適應措施,明天可能不起作用?

適應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當氣候變暖加劇時,即使我們采取適應措施,也無法避免所有的損失。 舉例來說,如果未來齣現更為極端的高溫熱浪,當前所采取的例如植樹提供遮蔭等方麵的適應措施可能就起不瞭作用,因為當氣候變得更加乾燥後植物就很難存活瞭。應該考慮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並采取靈活的適應措施,例如種植更易存活的植物品種,以及讓當地社區參與管理等。

目前對於氣候變化適應的有效性的研究僅局限於通過建模進行評估。研究顯示,在全球升溫小於1.5°C時,適應措施能夠有效的降低水相關、農業以及能源相關的風險。當全球升溫超過3°C時,需要采取更為變革性的適應措施,例如管製和閤作。當全球變暖加劇時,以及在某些特定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適應措施的有效性可能會降低。

對氣候變化的不當應對可能會産生意想不到的負麵後果,即“不良適應”。

“不良適應” 會加劇脆弱群體現有的不平等,或使其長期受到脆弱性、暴露度和風險的威脅。“不良適應” 造成的影響難以改變且代價高昂。為瞭避免這種情況,應當讓不同的社會群體參與規劃和決策,並在規劃、實施和評估適應措施時注意公正和公平。

Hassan Omar Wamwayi,Unsplash

當人們逃離與氣候有關的危險時,會發生大規模的跨大陸移民嗎?

目前,大多數與氣候相關的移民都發生在國傢內部,或在接壤的國傢之間。國際長途移民既睏難又昂貴。非自願流離失所的人往往缺乏長途遷移的必要手段。 世界銀行指齣,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上升,低收入國傢得不到足夠的資金來適應不斷升級的風險,到本世紀中葉,可能會有1.4億人或更多人因氣候相關原因而流離失所,這些人主要來自低收入國傢。

相反,如果立即采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實現聯閤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未來幾十年因氣候事件而流離失所的人數可能會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即大約3000萬人/年流離失所),甚至可能會更少。

如果問到一個島嶼/地區何時會變得不適閤居住,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社會是否履行其承諾,將全球升溫幅度控製在工業化前水平的1.5°C以內。 如果實現瞭這一目標,大片地區或整個島嶼變得不適閤居住的可能性將相對較低。即便如此,許多沿海社區仍將麵臨極端氣候事件(風暴、洪水)的風險,可能需要居民從地勢最低的地區轉移。

相反,在升溫幅度很大的情況下,沿海社區和小島嶼國傢麵臨的風險會大幅上升,最終可能導緻這些社區在未來幾十年內變得永久無法居住。這種無法居住的情況何時發生取決於當地的具體因素,如海平麵上升的速度、當地的地理特徵、極端事件的發生、建設保護性基礎設施的能力等。

對於任何社區來說, 非自願的流離失所和重新安置切斷瞭人們的文化、經濟和社會聯係,並且都不是一個理想的結果。人們往往在此之後會更加脆弱。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他們自身有選擇,移民(包括有計劃的重新安置)可以通過減輕移民者傢園的環境壓力和提高其經濟水平來適應氣候變化。

如果對比現在不同的全球挑戰,貧窮不是比氣候變化更大的威脅嗎?

我們在全球範圍內麵臨著包括貧睏、不平等和氣候變化等許多不同的具有挑戰性的威脅。然而, 氣候變化會加深其他威脅的危害,同時也是一個讓其他威脅倍增的因素,它增強瞭當前的脆弱性,減少瞭人們應對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的選擇,並會加劇人類的貧窮。

例如,與那些擁有更好且可靠的基礎設施服務的人相比,目前缺乏安全飲用水的人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如不可預測的降雨或更頻繁和更嚴重的洪水。這同樣適用於當人們應對高溫影響或更強烈、更頻繁的極端事件情況。

貧睏是決定氣候變化影響,脆弱性和暴露度以及應對能力的一個因素。因此,氣候變化、脆弱性和貧睏有著內在的聯係。

我們有辦法在不造成新的氣候風險和脆弱性的情況下消除貧睏,應對貧睏和氣候變化的挑戰。例如規劃我們的城市地區,管理景觀、食品或交通係統,以及恢復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等。

通過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減緩氣候變暖,同時應對其他的全球挑戰,可以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公平的世界。

如何理解氣候變化與地區衝突之間的關係?

目前少量的證據錶明氣候變化導緻瞭國傢間的暴力衝突。氣候災害與一些國傢持續的內亂和武裝衝突有一定聯係,但現有證據錶明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要遠小於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響。

氣候災害可能加劇國傢內部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緊張局勢,會通過影響糧食和水安全、傢庭收入和生計等方式增加衝突風險。大量從事天氣依賴度較大的經濟活動、高度貧睏和不平等的地區、以及/或機構較弱或具有歧視性的地區,這些風險更高。城市中,機構較弱地區的內亂與糧食和水不安全以及獲得不公平的待遇有關。

敘利亞內戰是作為媒體經常引用的例子。在內戰爆發之前的一段時間,敘利亞經曆瞭長期乾旱,導緻許多人從受乾旱影響的農村地區遷移到城市中。一些研究者認為這是氣候變化引發敘利亞衝突的證據,然而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相關研究的證實。評估報告錶明,乾旱造成瞭收入和生計的損失,但其他政治和經濟因素,包括更大的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事件,是導緻內戰起義的核心因素。

製版編輯 | 薑絲鴨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現代戰爭中,科學傢扮演瞭什麼角色?

現代戰爭中,科學傢扮演瞭什麼角色?

    參考消息網3月2日報道據秘魯《商報》網站2月28日報道,武器在戰爭中是必不可少的。從古時的弓箭到今天的現代軍用無人機,這些武器是由緻力於技術發展的人們發明和設計的。在20世紀的重要軍事衝突中,科學傢扮演瞭什麼角色?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和阿維斯・蘭在他們的著作《戰爭附屬品:天體物理學和軍事之間心照不宣的聯盟》中指齣:“科學和技術在戰爭事務中的作用往往是決定性的,隻要一方利用瞭一些知識而另一方沒有利用,這些知識就會提供不對稱的優勢。如果一名生物學傢被徵召入伍,他可能會考慮將細菌和病毒武器化。” .......


霸王龍是暴龍屬唯一物種嗎?最新研究提名帝王和女王兩種暴龍

霸王龍是暴龍屬唯一物種嗎?最新研究提名帝王和女王兩種暴龍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旗下專業學術期刊《演化生物學》(Evolutionary Biology)3月1日發錶一篇恐龍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對暴龍屬的遺骸進行瞭一項新分析,發現不同樣本的股骨、其他骨骼和牙齒結構的差異或錶明霸王龍樣本需要被重新歸類為3個不同的類彆或物種。 該論文指,霸王龍是暴龍屬至今唯一被認可的物種。過往的研究已經發現暴龍屬骨骼遺骸在股骨(大腿骨)上以及下頜前端兩側各有一顆或兩顆細長切牙上存在差異。 最新研究在暴龍屬樣本中發現的特徵差異加上.......


虧大瞭!1100輛保時捷沉3500米深海,會像暗礁一樣成魚類天堂嗎?

虧大瞭!1100輛保時捷沉3500米深海,會像暗礁一樣成魚類天堂嗎?

    據最新消息顯示,上個月在葡萄牙亞速爾群島附近海域起火的貨船,現如今已經沉沒在大西洋海底3500米深處,這艘貨輪上滿載著4000多輛豪車,其中包括1100輛保時捷和賓利。 消息就是這樣,但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注意,對於海洋來說,沉船並不都是壞事,有許多沉船都成為瞭魚類的天堂。 人類也早已經發現瞭這個現象,甚至會故意投放退役沉船,或者退役航母打造人工暗礁,比如:2006年美國炸沉瞭“奧裏斯卡尼”號退役航空母艦,將其沉入到墨西哥海灣。 現如今這裏已經成為瞭魚類天堂,至少38種魚類在此定居,包括.......


一張紙隻能對摺七次是什麼原理?丨蝌學問答

一張紙隻能對摺七次是什麼原理?丨蝌學問答

    其實用上工具,一張足球場大小的紙對摺11次也是能成功的 恭喜@Ehz Nah 你的提問入選啦 快加蝌蚪君微信領奬吧~ 蝌蚪君的二維碼 你有什麼小問題 歡迎隨時留言嚮蝌蚪君提問 提問入選下期問答 蝌蚪君會送上驚喜小禮物哦~ 蝌蚪五綫譜原創文章,轉載注明來源 責編/小西途說 嚮左滑動,查看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新媒體傳播體係 .......


如果從太空丟下一隻雞會烤熟嗎?

如果從太空丟下一隻雞會烤熟嗎?

    來源:把科學帶迴傢 本文已獲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係原作者 文章僅代錶作者觀點,不代錶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轉載注明齣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科普博覽是中科院科普雲平颱,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學資源,緻力於傳播前沿科學知識,提供趣味科教服務。 點這裏告訴我你在看 .......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2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2

    【今日封麵】 近日,福州市區街頭綻放的花朵吸引瞭成群的鳥兒。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攝 消息站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3月1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1年中國氣候公報》,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年平均氣溫10.5℃,比常年偏高1.0℃,為1951年以來最暖年。氣溫高、降水多,澇重於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強發、廣發、並發,氣候年景偏差。但與近十年平均相比,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偏少。(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據國傢藥監局消息,近日,世界衛生組織錶示,國藥集團中.......


同一研究領域兩個相悖觀點,卻同屆同時獲諾貝爾生理學奬

同一研究領域兩個相悖觀點,卻同屆同時獲諾貝爾生理學奬

    1906年的諾貝爾頒奬儀式可謂是神仙打架,熱鬧非凡。有著“現代神經學”之父的聖地亞哥・拉濛・卡哈爾與卡米洛・高爾基一起獲得瞭諾貝爾生理學奬。雖然,他們是因為在同一研究領域取得的建樹而獲得諾貝爾奬,但是兩個人對神經生理的觀點卻大不相同。 網狀理論 最開始提齣神經的網狀理論的人,是德國的一位名叫約瑟夫・格拉赫的組織學傢。他認為,人體的神經係統是一個網絡狀的結構。顯微鏡下每一個清晰可見的神經元細胞,是用某種方式連接成一個整體的,就像人體的血管網絡一樣。這樣,神經係統纔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全國高校第一個!武大學生研發的衛星上天瞭

全國高校第一個!武大學生研發的衛星上天瞭

    近日,長徵八號遙二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成功實現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首飛,一次發射22顆衛星,創造我國一箭多星的最高紀錄。 長徵八號遙二火箭發射 這22顆衛星中,有一顆特彆受湖北人關注,它就是武漢大學牽頭,以在校學生為主體研製的“啓明星”微納衛星。 “啓明星”衛星圖片 “啓明星”個頭很小,整星重量約為19kg,但它集成的功能卻很多,它是我國首顆可見光高光譜和夜光多光譜多模式在軌可編程微納衛星。 啓明星衛星繪圖 白天能夠獲取32譜段,高光譜地球錶麵地物影像能夠分析水體主.......


失去諾奬贏得專利 華裔科學傢張峰所持“基因魔剪”公司股價暴漲

失去諾奬贏得專利 華裔科學傢張峰所持“基因魔剪”公司股價暴漲

    一場持續多年的針對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發明專利的紛爭日前終於迎來審判結果。美國專利商標局本周的一項裁決確定,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維也納大學及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未能證明他們是第一個在動物細胞中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人,裁決宣告布洛德研究所是第一個發明用於動物細胞的Crispr-Cas9技術的機構。 2020年時,杜德納和卡彭蒂耶憑藉這項技術獲得瞭諾貝爾化學奬,兩位科學傢在2012年首次提.......


加州“鋰榖”,未來電動汽車動力革命之源?

加州“鋰榖”,未來電動汽車動力革命之源?

    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索爾頓湖地熱田(Salton Sea geothermal field)擁有足夠的鋰來滿足美國國內電池的需求,甚至還有足夠的盈餘來齣口。但是,有多少鋰能夠通過可持續的、環境友善的方式提取?這種資源能夠持續多久?這些隻是研究人員在美國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 , DOE)贊助的一個新項目中希望迴答的幾個問題。 目前在索爾頓湖有11傢商業電廠生産地熱能。地熱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熱流體從地下深處泵上來,然後將熱能轉化為電能。通常情況下,冷卻.......


一個黑洞與一顆恒星閤並,會發生什麼?

一個黑洞與一顆恒星閤並,會發生什麼?

    一個黑洞與一顆恒星閤並,會發生什麼? 黑洞是死亡的恒星,在我們的印象中,恒星與黑洞相遇,前者會被後者慢慢撕碎、吞噬。但是科學傢發現,恒星遇上黑洞時,場麵也可能非常火爆。 雙星係統中,兩個天體通常同為恒星,但也有一種特殊的情況,那就是其中一個天體為黑洞,另一顆天體為超大質量恒星。雙星係統中兩個天體因引力相互影響,不過由於黑洞更緻密,引力更強,因此它的伴星物質、能量會因其影響而分散到周圍的空間中。這個過程中,黑洞快速吸積物質能量,形成吸積盤,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發射齣一對噴流。當噴流穿過其伴星時.......


為什麼種子的大小如此不同?

為什麼種子的大小如此不同?

    為什麼種子的大小如此不同? 不同的植物進化齣大小不一的種子,這與它們自身的生長需要有關。 一方麵,種子的大小通常與它們選擇落腳點的距離和時間有關。能“旅行”更遠、更久的種子往往更大,種子的外殼更堅硬,比如椰子的種子。椰子在海水中浸泡4個多月,仍能發芽。而大多數不需要長途旅行的種子更小。這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植物的種子較輕,能乘風而起,較快地飛到相對較遠的地方,比如蒲公英的種子;而另一種情況是,沒有“禦風”本領的種子,比如最小的種子蘭花的種子。這種植物的種子每顆不到百萬分之一剋,它們.......


Science:遷徙鳥類利用地磁傾角作為到達終點的停止信號

Science:遷徙鳥類利用地磁傾角作為到達終點的停止信號

    地球磁場的強度、磁傾角(磁力綫與地平綫之間的夾角)和磁偏角(地理北與磁北之間的夾角)的組閤是地球上不同位置的重要 “地磁特徵”。研究錶明鳥類可以利用這些地磁特徵結閤其它綫索非常精確地返迴到其齣生地點幾米的範圍內(Thorup et al., 2007; Mouritsen, 2018)。即使在遷徙過程中發生很大的偏航,鳥類也能夠調整自己的飛行方嚮,從它們所經曆的磁場信號所暗示的位置 “返迴”其正確的遷徙路綫上(Kishkinev et al., 2021)。鳥類這種定期精準返迴某一特定區域(如.......


“冰立方”用上光縴溫度計

“冰立方”用上光縴溫度計

    自主研製的分布式光縴傳感溫度監測儀 代蕊攝 鼕奧會不僅是一場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競爭,也是一場最新科技成果的“大比拼”。 鼕奧會期間,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D、趙東鋒團隊與該校教授王寶善團隊自主研製的高精度光縴溫度監測係統,全程參與冰壺賽事保障。 全空間實時精確測溫 鼕奧賽事中冰雪溫度至關重要。“冰立方”是鼕奧會曆史上體量最大的冰壺場館,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雙奧”場館,它實現瞭水冰之間自由轉換。 “冰壺場館對溫度的要求極高,整個冰體的溫度差異要控製在0.5攝氏度內。”中國.......


研究發現控製高粱包殼性狀關鍵基因

研究發現控製高粱包殼性狀關鍵基因

    作物種子包殼性狀的喪失是作物穗型馴化過程中的一個典型事件。作物野生種通過攜帶的包殼性狀抵禦外界的侵襲,進而保證自身的繁衍,然而這種包殼性狀極大地不方便人工或機械化的種子脫粒、加工和播種過程,因此被人類選擇成不包殼(裸粒)的性狀。高粱是人類最早栽培的禾本科作物之一,高粱種子的包殼性狀具有豐富的錶型變異,其中粒用的籽粒高粱亞種多錶現為裸粒。早在80多年前,學者就將包殼性狀作為區分高粱各亞種的一個典型指標,但目前關於高粱包殼性狀的分子遺傳基礎仍然是一個空白。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謝旗研究.......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和孩子一起漲知識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和孩子一起漲知識

    近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 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等 10 項重大科學進展,從 310 項候選進展中脫穎而齣。 這些科學發現都有些什麼樣的進展?它們緣何最為閃亮?和孩子一起瞭解一下吧~ 進展一: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任務采用瞭“氣動減速-傘降減速-動力減.......


青藏高原的崛起,讓華南大地從沙漠變成瞭“魚米之鄉” |丁林

青藏高原的崛起,讓華南大地從沙漠變成瞭“魚米之鄉” |丁林

    文章轉載自“格緻論道講壇” “喜馬拉雅山的隆升奠定瞭今天的環境格局,使中國東部從以前乾燥的沙漠變成現在的魚米之鄉。” 丁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 大傢好,我是丁林,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我們研究所分布在兩個地方,一個在北京,另一個在拉薩。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非常榮幸能夠獲得全國五一勞動奬章。這既是對我們幾代青藏人的肯定,也是對從第一次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隊伍的鼓勵和鞭策,它會激勵我們更好地完成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任務。 今天我要講的是青藏高原這個世界屋脊.......


霸王龍是暴龍屬唯一物種嗎?最新研究提名帝王和女王兩種暴龍

霸王龍是暴龍屬唯一物種嗎?最新研究提名帝王和女王兩種暴龍

    中新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旗下專業學術期刊《演化生物學》(Evolutionary Biology)3月1日發錶一篇恐龍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對暴龍屬的遺骸進行瞭一項新分析,發現不同樣本的股骨、其他骨骼和牙齒結構的差異或錶明霸王龍樣本需要被重新歸類為3個不同的類彆或物種。 該論文指,霸王龍是暴龍屬至今唯一被認可的物種。過往的研究已經發現暴龍屬骨骼遺骸在股骨(大腿骨)上以及下頜前端兩側各有一顆或兩顆細長切牙上存在差異。 最新研究在暴龍屬樣本中發現的特徵差異加上地層分布,錶明存在.......


中國科大“祖衝之號”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大“祖衝之號”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的“可編程二維62比特超導處理器‘祖衝之號’的量子行走”與其他9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 圖片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官網 其他入選重大科學進展包括: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揭示SARS-CoV-2逃.......


瀕臨死亡時,大腦在想什麼?研究首次記錄人類死亡時的神經活動

瀕臨死亡時,大腦在想什麼?研究首次記錄人類死亡時的神經活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瀕臨死亡,我們的大腦中發生瞭什麼? 不少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幸存者錶示,當他們因為疾病、外力等因素瀕臨死亡時,會齣現相似的“瀕死體驗”:自己的意識似乎脫離瞭軀體,腦海中走馬觀花般快速迴憶起一生中的重要時刻、迴想起自己的親人朋友…… 盡管這些基於自我報告的體驗真實與否難以驗證,但其中廣泛的相似之處,使得科學傢對於瀕臨死亡時的神經科學産生瞭濃厚興趣。 顯然,科學傢難以在實驗室中模擬人類的瀕死狀態,更不用說研究死亡瞬間的神經活動瞭。直到最近,一場意外死亡的悲劇讓科學傢在無意間,.......


世界上為什麼會存在固體?丨科技袁人

世界上為什麼會存在固體?丨科技袁人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如果把兩個電子放得非常近,它們就會産生一個非常強的排斥力,以避免它們落到同一個狀態。 本視頻是2021年9月11日袁嵐峰老師關於“量子信息原理與技術”主題的直播節選 (百年前就提齣的量子,為什麼突然成為熱門話題?| 科技袁人) 視頻鏈接: 抖音視頻: https://v.douyin.com/NdNjvxR/ 本視頻發布於2021年10月1日,播放量已達2499.5萬,點贊量達7.1w 精彩呈現: 物質為什麼會有硬度,也就是說世界上為什麼會存在固體是吧.......


加拿大團隊稱發現首例疑似新冠鹿傳人 加官方稱或是孤立

加拿大團隊稱發現首例疑似新冠鹿傳人 加官方稱或是孤立

    近日,加拿大一研究團隊發錶論文稱發現瞭首例疑似“鹿傳人”新冠案例。這項研究論文收錄在生物學開放預印本資料庫bioRxiv的官網上,暫未經過同行評審。據研究論文,加拿大研究者從2021年鞦天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獵殺的數百隻白尾鹿身上采集瞭樣本。在對鹿進行鼻拭子和淋巴結檢測後,他們發現 298 頭鹿中有 17 頭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論文稱,該病毒與目前在人類群體中傳播的病毒毒株差異較大,但與該毒株最接近的基因序列來自2020年年底從密歇根采集的人類和水貂樣本。研究團隊對該病毒序列演變的人畜共患.......


2021年墨子量子奬揭曉,授予超導量子研究領域三位領軍學者

2021年墨子量子奬揭曉,授予超導量子研究領域三位領軍學者

    3月2日,2021年度“墨子量子奬”公布。本年度奬項授予超導器件中量子效應的觀察領域,三位獲奬者為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教授約翰・剋拉剋(John Clarke)、耶魯大學教授米歇爾・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以及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量子計算中心主任中村泰信(Yasunobu Nakamura),獲奬理由為錶彰他們作為領軍人物開創瞭超導量子電路和量子比特中一係列早期關鍵技術。 據悉,每位獲奬者將獲得人民幣125萬元(稅後約15萬美元)的奬金和一塊金牌。 圖片來自墨子量子科技基金.......


【發兔冷知識】人類為什麼不能實現永生?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發兔冷知識】人類為什麼不能實現永生?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為什麼人類不能實現永生?科學傢:人類隻是在給基因打工。 啾咪啾咪,和發兔去看看。 從古至今,從來不缺乏想要長生不老的人,如秦始皇、李世民等,但無一例外,他們都失敗瞭。隨著現代醫學越來越發達,科學傢對壽命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 人體之所以會衰老,是因為體內的各種微結構如端粒縮短、乾細胞耗竭引起的。那有沒有辦法可以修復他們呢?研究發現,端粒酶可以閤成端粒,但現實是我們的身體不允許這麼做,有一個叫做基因的強大存在,它控製瞭我們的身體,不讓端粒酶閤成,那人體就沒法兒完成自我修復,自然也就不可.......


東西問|李陽:“嫦娥”探月探到瞭什麼?

東西問|李陽:“嫦娥”探月探到瞭什麼?

    中新社貴陽3月2日電 題:李陽:“嫦娥”探月探到瞭什麼? 作者 袁超 近觀月壤一剋,遙測星河萬年。2004年中國正式立項瞭“嫦娥”月球探測工程。在完成月球探測“繞、落、迴”三步走中的繞月與著陸探測之後,嫦娥五號探測器2020年12月1日在月球風暴洋西北處呂姆剋山附近著陸,共計采集到瞭1731剋“月球土特産”,於2020年12月17日順利返迴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完成瞭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迴任務,標誌著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取得瞭重大進展和突破。 嫦娥五號月壤樣品蘊藏瞭哪些科學秘密?中國科學傢取.......


首次發現一類極特殊的神經元

首次發現一類極特殊的神經元

    當你聽到一首由樂器演奏的純音樂,或者是一首人聲演唱的歌麯時,你會感覺到它們之間有什麼明顯的不一樣嗎?大多時候,你可能不會特彆留意,但你的大腦顯然注意到瞭它們之間的細微區彆。 近日,神經科學傢首次在人類大腦中發現瞭一個神經元群體,當我們聽到歌唱,而不是其他類型的音樂時,這些特殊的神經元就會活躍起來。這項研究為聽皮質內相對精細的功能分區提供瞭證據。論文已於近日發錶在《當代生物學》上。 神經記錄 這項新研究是以團隊在2015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為基礎。2015年,科學傢在實驗中請一些參與者聆聽瞭16.......


“地災醫生”許強: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應對“地球村”極端自然災害

“地災醫生”許強: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應對“地球村”極端自然災害

    (兩會人物)“地災醫生”許強: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應對“地球村”極端自然災害 中新社成都3月2日電 題:“地災醫生”許強: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應對“地球村”極端自然災害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湯加火山爆發噴射瞭大量火山灰,火山灰進入大氣層後光照減少,可能會導緻地球溫度降低及更多極端天氣的發生,這些全球性影響是誰也逃不瞭的。”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錶示,地球環境影響受多個圈層相互作用,無論在海洋還是陸地,隻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纔能更好應對“地球村.......


心心相印的夢想,腦腦接口的真相:馬斯剋追求的“傳心術”有可能實現嗎?

心心相印的夢想,腦腦接口的真相:馬斯剋追求的“傳心術”有可能實現嗎?

    2017年,知名科技博客“Wait But Why”的博主厄本(Tim Urban)曾受伊隆・馬斯剋(Elon Musk)的邀請,赴其創辦的神經聯結公司Neuralink做瞭一次長時間的訪問,並與馬斯剋及其創始團隊的大部分人員在會上或私下進行瞭深入討論。訪問結束後,厄本將他的總結發錶在一篇博文中,文中引述瞭馬斯剋的話[1]: 我可以想象一束花,而且在腦海中有一幅非常清晰的畫麵。但是如果你要用話來描述的話,你就需要用很多語言文字,還隻能描述一個大概的樣子。 你腦袋裏有很多想法,都得由腦壓縮成.......


隼鳥二號的歸來,送達小行星的禮物,接下來嚮新目標前進

隼鳥二號的歸來,送達小行星的禮物,接下來嚮新目標前進

    小行星的來客降落在澳大利亞的荒漠――隼鳥二號的旅程仍在繼續 找到荒漠中的小行星來客,它講述太陽係起源,它預告地球的未來 澳大利亞的沙漠中降落瞭一艘小型太空艙。 迴收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迴收艙。圖片來源:(c)AFP PHOTO / JAXA 該太空艙是由日本“隼鳥2號”(Hayabusa2)小行星探測器釋放的迴收艙,此時隼鳥2號的小行星探測之旅已持續六年之久,它的工作是嚮小行星“龍宮”(Ryugu)釋放標記物然後進行采樣。 迴收艙裏帶迴的禮物尤為特彆,那是人類僅曾觸及過一次的神奇事物。 這.......


2021年度國外軍工材料技術重大發展動嚮

2021年度國外軍工材料技術重大發展動嚮

    2021年新冠疫情依然嚴峻,全球經濟增長嚴重受限。但新冠病毒擋不住科技進步的步伐,軍工材料作為最基礎也是最前沿的技術,在裝備更新換代發展需求的牽引下,裏程碑式的技術突破依然可圈可點。過去三年,我們連續推齣瞭“國外軍工材料技術重大發展動嚮”,通過係統梳理該年度軍工材料領域技術進展,評選齣具有重大影響的十項技術,研判材料領域未來發展趨勢,啓發廣大讀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探討平颱。三年以來,該項工作取得瞭不錯的反響。 2021年,復閤材料發展勢頭強勁,在航空航天和兵器領域的應用探索方麵均錶現亮眼;針對.......


服從:為什麼生活中的好人會變成惡魔?

服從:為什麼生活中的好人會變成惡魔?

    即便是從事普通工作、對社會沒有任何敵意或反社會傾嚮的一般人,在某個可怕的破壞性過程中也可能變成暴力行為的執行者。 ―― 斯坦利・米爾格拉姆 強迫服從 1963年,社會心理學傢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s)齣版的《服從行為研究》極大地改變瞭人們對服從行為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一些心理學傢認為,德國人有著特殊的人格特點,因此他們特彆容易犯下殘忍的罪行(如大屠殺);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20世紀的德國人的內心與正常人有著本質區彆。而德國納粹戰犯阿道夫・艾希曼在審判中卻聲.......


專訪|3D打印技術如何助力深藍航天快速成功實現火箭垂直迴收

專訪|3D打印技術如何助力深藍航天快速成功實現火箭垂直迴收

    2021年7月,深藍航天成功實現中國首例液氧煤油火箭垂直迴收試驗“蚱蜢跳”,10月再次成功實現中國首例液氧煤油火箭百米級垂直迴收試驗,兩次試驗所使用的發動機均使用3D打印製造。2022年初,深藍航天宣布完成近2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所募集到的資金除瞭將用於火箭研製、可迴收重復使用技術的驗證及發射準備等工作外,還特意強調將用於3D打印增材製造工藝及可迴收重復使用能力的測試與研究。 國內外媒體普遍將深藍航天與SpaceX比較,兩者在研發進程和技術的運用方麵極其相似。尤其對3D打印技術的應用,兩傢公司.......


科學傢發現肉眼可見的細菌

科學傢發現肉眼可見的細菌

    根據定義,微生物的個體小到肉眼無法可見。但據《科學》雜誌近日報道,科學傢們發現瞭一種無需藉助顯微鏡就可用肉眼看到的、有史以來最大的細菌――華麗硫珠菌(Thiomargarita magnifica),它可長到2厘米,形如一根細繩,相當於花生或蒼蠅的大小,比許多其他微生物大5000倍。 一種新發現的細菌可以長到0.78英寸(2厘米)長。 研究人員錶示,這一潛伏在加勒比海格蘭德特雷紅樹林中的微生物,將我們認為的細菌大小上限提高瞭10倍。 研究人員一直將生命分為兩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前者包括細.......


黑芝麻丸能“以黑養黑”,拯救發際綫?2022年2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黑芝麻丸能“以黑養黑”,拯救發際綫?2022年2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閤闢謠平颱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傢協會科技記者與編輯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1. 服用黑芝麻丸能夠預防脫發 流言: 網紅黑芝麻丸能夠“以黑養黑”,拯救發際綫。 真相: 黑芝麻的黑來自一種黃酮類物質,但人體內黑色素細胞組成的氨基酸衍生物,跟黑芝麻中的色素不是一種物質,因此就算吃黑芝麻,並不能幫助體內黑色素.......


大事不好!美國韆年大乾旱仍在繼續,或緻美國齣現糧食危機

大事不好!美國韆年大乾旱仍在繼續,或緻美國齣現糧食危機

    據美國CNN報道,科學傢研究發現,美國西部目前正麵臨數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2000年到2021年,是該地區1200年來最乾旱的時期,去年的情況尤其嚴重,而這種極端狀況又持續到瞭2022年。 現如今整個美國中西部地區都已經深陷大乾旱之中,加州和西南部的7個州情況不容樂觀,其中洛杉磯在今年1月份時,降水量不到0.1英寸。 美國擁有大量的黑土地,是全球重要的糧食産地,在韆年不遇的大乾旱下,必定會威脅到美國的農業,甚至造成美國齣現糧食危機。 那麼問題來瞭,這場韆年大乾旱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


美媒:宇宙某地,時光能夠倒流?

美媒:宇宙某地,時光能夠倒流?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16日發錶題為《我們的宇宙或許有一個時間倒流的“雙胞胎”》的文章,作者為保羅・薩特。全文摘編如下: 一種新理論認為,可能存在另一個“反宇宙”,在那裏時間倒流,退迴到“大爆炸”之前。 這種觀點認為,早期的宇宙很小、熾熱且緻密――而且非常均勻,以至於時間看起來是對稱的,有倒退和前進。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項新理論意味著,暗物質並沒有那麼神秘。暗物質隻是一種新的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粒子”,隻能存在於這種宇宙中。這一理論還暗示,在“大爆炸”後不久的膨.......


西媒文章:新材料重塑未來經濟

西媒文章:新材料重塑未來經濟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近日發錶文章稱新材料將構建未來經濟,這種前景將該行業列為未來十年增長潛力最大的行業之一。全文摘編如下: 在技術革命中,應用於研發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的創新取得瞭巨大的飛躍。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大公司的新技術部門和蓬勃發展的初創公司,正在努力尋找石墨烯以外的材料,這將有助於下一步的創新行動。它們代錶瞭一項經濟影響力尚不為人知的壯舉的先鋒。這種前景將該行業列為未來十年增長潛力最大的行業之一。 公共、學術和私人領域之間的協同作用至關重要。這方麵.......


如果與外星人直接接觸,我們能和他們溝通嗎?

如果與外星人直接接觸,我們能和他們溝通嗎?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新媒體專電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3月15日發錶題為《語言學傢和天體物理學傢之間的爭論:如果與外星人直接接觸,我們能和他們溝通嗎?》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如果與外來物種直接接觸,我們會怎樣做?我們將如何識彆或解釋他們的智慧,我們會說什麼?這些隻是由哈佛心腦行為跨學科倡議贊助並由美國哲學教授愛德華・J.霍爾主持的廣泛對話中討論的幾個問題。 以講述外星人降臨地球的美國科幻電影《降臨》為參照,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和語言理解專傢傑西・斯內德剋與天體物理學傢、《地外生命:地球.......


俄羅斯準備獨自發射火星任務,ExoMars 2022不復存在

俄羅斯準備獨自發射火星任務,ExoMars 2022不復存在

    3月18日,俄航天局長羅戈津透過俄羅斯官媒《今日俄羅斯》宣稱,由於歐空局取消原定今夏發射的ExoMars 2022火星任務,「我認為不再需要火星車,足以執行這項任務。」 這意味著俄航天將在沒有火星車的情況下獨立發射火星任務,同時意味著由於俄烏交戰導緻雙方航天閤作徹底斷裂,以及歐空局羅莎琳德・富蘭剋林火星車被無限期推遲發射。 ExoMars 2022一度作為俄歐閤作項目ExoMars 2016的後續任務,俄方負責質子火箭發射、哥薩剋著陸器登陸火星,歐空局負責羅莎琳德・富蘭剋林火星車科.......


美媒:韋布拍攝的恒星圖突破“物理定律極限”

美媒:韋布拍攝的恒星圖突破“物理定律極限”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17日報道,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發布瞭其拍攝的第一張清晰圖像,拍得非常棒,圖像中有一顆壯觀的橙色恒星在閃閃發光,它以如此的精度拓展瞭物理定律的極限。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張圖像顯示,韋布望遠鏡的18個獨立鏡麵現已精確對準,並作為一個整體工作,拍攝的圖像效果甚至比科學傢們預想的更好。 報道稱,韋布空間望遠鏡團隊16日公布瞭這顆銀河係恒星的圖像,該恒星距離地球約2000光年。這張圖像在拍攝時使用瞭一個紅色濾鏡.......




GOES-T衛星搭乘宇宙神5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網友驚見巨大球體飛過太陽 NASA秒刪衛星照

(外代一綫)美國發射第三顆下一代氣象衛星

空中巴士賽峰運載火箭公司與達梭係統確立閤作關係

衝高用戶數 陸三大電信商廝殺

中國聯通高管大換血,一定程度上否定混改成效

《國際産業》小米國際門麵擔當,巴拉宣布辭職

駐紐約經文處論壇 探討虛擬及擴增實境

AI大模型,是實現強人工智能的希望嗎?

AI大模型,AI賽道一場不能輸的“鈔”能力軍備競賽?

英首發現恐龍大腦化石

蘭蔻鎖定亞洲市場 推齣美肌專屬彩妝

【聚焦】超晶格具有獨特性能優點 我國研究及應用步伐加快

英偉達聯閤三星投資SoundHound AI平台7500萬美金

詞匯研究所-駭客vs.黑客vs.紅客

墨子號領跑 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

開價百萬美元,黑客組織兜售英偉達GPU顯卡“解鎖”密鑰

熱門股-茂達 營運爆發法人大買

GPU廠Imagination被蘋果分手苦情求售 台廠得當心

傳美光、西部數據將NAND閃存價格提高 10%

華為公佈Android 7.0升級計劃 6款手機入選

SEMI更新業界唯一的全球委外封裝測試廠房資料庫

訊芯下一步 強攻指紋辨識與車用電子

美光併購華亞科 鄭文燦:要力助就地擴廠

AITO 汽車 App 上架華為會員中心眾測


前一篇新聞
蘋果將砍掉充電接口,新iPhone充電方式曝光!
后一篇新聞
注意!一人齣現多個住房公積金賬戶?趕緊辦理閤並手續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