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6/2022, 5:23:34 PM
“寒門難齣貴子”,這一句話以前是反著說的,但是因為時代在發展,很多生活在城市裏的學生因為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豐富的見識,所以更容易有更好地發展,反倒是那些農村地區的學生發展卻受限。
但是這句話是片麵的, 一個學生如何發展,與傢庭經濟條件息息相關,但若是傢庭中有良好的教育觀念, 其實更會讓學生收獲更多,對於學習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一個農村傢庭能走齣研究生已經不是稀奇的事瞭,但是一下子走齣三個, 還有一個哈佛大學的博士,這的確值得佩服,接下來,筆者就帶大傢一起來瞭解這個不平凡的農村傢庭。
父愛如山,農民繼父將3個繼女培養成研究生,評論區卻一片質疑
在湖南某地的一個農村,生活著李享知一傢, 他與現在的妻子是重組傢庭,這位父親原本有兩兒一女三個孩子,加上妻子帶來的三個繼女和他自己的哥哥, 一共9口人 。
被人們熟知,是因為在這個普通的農村傢庭裏,這個樸實無華的繼父, 憑藉自己多年的努力,將三個繼女培養成瞭高材生,三個人的最低學曆都是研究生級彆。
大女兒是 中科院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二女兒大學就讀於 武漢大學外語係 ,後來齣國留學,成為瞭林肯大學學前教育碩士研究生,如今還是 哈佛大學的博士 ,而最小的女兒也是 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生。
一傢走齣三個研究生,而且還都是繼女, 正在普通傢庭裏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卻憑藉李享知和妻子的努力實現瞭,如今因為他多年來的勞苦行為,李享知還被評為瞭“湖南好人”。
網友們對於這位偉大的父親,感到敬佩不已, 不僅能將三個繼女視如己齣,還靠自己的雙手將 她們 送齣大山,去學習知識, 探索外麵的世界,真是父愛如山。
可以評論區卻同時存在著質疑的聲音: 那他自己的三個孩子呢?為什麼不培養? 也不過是平平無奇罷瞭,三個女孩還是基因強大,還有人說: 基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學生一朝成纔,離不開傢長正確的教育觀念,以及學生自己的讀書信念
在筆者看來,這些人的質疑真的是為瞭“杠而杠”,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在這個普通的農村傢庭中,要供六個孩子讀書的確不容易,但是這個繼父始終都在咬牙堅持。
基因很重要?沒有真正瞭解就不要鬍說,當初妻子來到這個傢庭的時候,隻帶瞭小女兒來, 後來是因為女孩們的親生父親好吃懶做,癡迷賭錢,不僅不讓兩個孩子讀書,還不給她們飯吃,所以兩個女兒纔來投奔繼父。
而關於親生的三個孩子,為什麼沒有學有所成,是因為她們自己的選擇不同, 他們在初中時學習成績就不好,所以纔選擇瞭放棄學習, 學生們的學習雖然需要傢長的督促和指引,但是也需要學生自己有堅定的讀書信念。
曾經有很多人勸這位繼父放棄供學生讀書,都被他說走瞭, “我就是做牛做馬,也要供她們讀好書”,這是李享知的原話, 妻子身體不好,他身為一名農技員,硬是通過承包稻田將孩子們送入瞭理想的大學。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傢長應該成為學生發展路上的“標杆”
傢長對於學生的學習都有自己的規劃, 李享知也是一位“老牌高中生”,文化程度要比同齡人高一些,在他們傢, 學生隻要是上瞭高中,就不再允許他們放學迴來做傢務或是乾農活, 學習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情。
傢長也應該學會言傳身教,做學生心目中的“標杆”, 李父曾是文書,村主任, 52歲瞭還參加鄉村招考, 他關心時政,更對孩子們的學習和工作做過細緻的規劃。就連大女兒考事業單位時的麵試題他都能壓中。
學生在前進的路上有瞭自己的目標,傢長也支持,那麼他們的動力就會更足, 在遇到睏難的時候纔會勇於剋服,真正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付齣更多努力。
筆者寄語:承認彆人很厲害應該不是一件很睏難的事,麵對這樣偉大的父愛,為什麼還會有人去質疑呢? 人們應該從這位繼父的身上學到優秀的教育經驗,在學生學習的路上給齣更有利的建議,因為,傢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滲透得更加深入,擁有正確三觀的傢長纔是學生學習的好榜樣。
今日話題: 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