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5:15:52 AM
縱觀世界曆史上所有的末代之君,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無疑是他們之中最特殊,且最幸運的一位。
因為,末代皇帝溥儀一生中,前前後後當過三次皇帝,而且還有一個不錯的結局。
溥儀第一次做皇帝,是他3歲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溥儀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嬰兒,卻被清朝最有權勢的慈禧太後過繼給同治皇帝為嗣,繼承皇位,並由其生父愛新覺羅・載灃齣任攝政王輔佐,成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
溥儀第二次當皇帝,是他11歲時候。那時張勛率領“辮子軍”進入京城,並拉起瞭大氣旗,恭迎溥儀復闢,溥儀也因此再一次坐上瞭“皇帝”的寶座。隻可惜,這次復闢來得快去得也快,沒幾天,張勛的“辮子軍”便被人“抄瞭底”,而溥儀也不得不從“皇帝的寶座”上,再一次退下來。
溥儀第三次當皇帝,是他26歲的時候。那時的溥儀受到瞭日本人的蠱惑,跑到瞭東北當起瞭“僞滿洲國”的“皇帝”。隻不過,這個皇帝和溥儀想得不一樣,他在“僞滿洲國”當得並不是“真正的皇帝”,而是淪為日本人的“傀儡”、“圖章工具”。
且不說溥儀這三次當皇帝,究竟“當”的如何,總之到瞭最後日本侵略者戰敗瞭,“僞滿洲國”沒瞭,他也成瞭戰犯,一切也都成瞭過眼雲煙。
成王敗寇,縱觀人類有史以來,被推翻的君主,都沒有好下場。如宋朝的末代皇帝,與十萬軍民在崖山跳海自盡;明朝的崇禎皇帝硃由檢,在煤山上,留下瞭任賊分解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的遺詔後,在一顆歪脖子樹上用一根繩索,結束瞭自己的生命;再如二世而亡的隋朝,末代皇帝隋煬帝楊廣,被部下宇文化及殘忍殺害,身首異處……
作為清朝末代皇帝,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的溥儀,曆經“三次登基稱帝”的他,不僅沒有像曆史上的末代之君一樣丟掉瞭性命,而且,在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改造的溥儀還得到瞭“特赦”,成為共和國的一位普通的公民。
讓人值得稱道的是,溥儀還不止一次得到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接見與宴請。而且,毛主席在一次接見中,毛主席還嚮溥儀問起瞭關於“傳國玉璽”的事情。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1962年春,69歲的毛主席在中南海頤年堂,專門安排瞭一桌宴席,準備招待一位特殊的客人。
宴席準備完畢後,先是毛主席的好友章士釗、程潛、仇鰲和王孝範四人來到瞭現場。四人剛到,毛主席便迎瞭齣來,喜笑顔開地對他們說到:“今天請你們來,要陪一位客人。”
主席剛說完,他們卻全都愣住瞭,是誰能有這麼大的麵子,竟得到主席這樣的重視?
看著所有人疑惑的錶情,毛主席神秘地說到:“是你們的頂頭上司呢!”
原本大傢就糊塗瞭,現在聽毛主席這麼一說,大傢就更糊塗瞭。那麼問題來瞭,毛主席邀請的那位“特殊的客人”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正當大傢還在為瞭這位“特殊的客人”犯嘀咕時,一位身形清瘦,年齡50多的男子齣現在大傢眼前。毛主席一個跨步迎瞭上,並握住這個人的手和人打起瞭招呼,轉過頭來對四人說到:“不認識吧,他就是宣統皇帝嘛!不是大傢的上司嗎?”
這時,大傢纔恍然大悟,原來是末代皇帝溥儀,可不是大傢的“頂頭上司”麼?
毛主席一邊將溥儀介紹給大傢認識,一邊拉著溥儀往上席上坐。原本溥儀還想要推辭,這個時候主席卻親切地對溥儀說到:“當年我們都是你的百姓嘛,你當然要坐上席嘍!”
毛主席幽默的話語,讓原本緊張到不行的溥儀,一下子感到輕鬆瞭許多。
大傢閑聊瞭一會後,便到瞭開席的時間。可能大傢會以為這樣的宴席,會非常的恢宏纔是。其實,與其說這是一場宴席,還不如這是一頓傢常菜。席中幾乎全是素菜,葷菜幾乎沒有,隻有幾碟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剩下的就是大米飯和饅頭這樣的主食,這都可以說是寒酸瞭。
這頓飯之所以這麼“寒酸”,主要是因為毛主席節儉的生活作風,見不得鋪張浪費。還有就是那時正處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毛主席以率先帶頭“不吃肉”,以身作則。
不過,宴席的菜品雖然“寒酸”,但氛圍卻很好,所有人都吃得十分開心,有說有笑的,就像在傢一樣。要我說,什麼樣的宴席也比不上這樣的。
用席期間,主席為瞭錶示自己對溥儀的關心,還時不時為溥儀夾菜,緩解溥儀緊張的氣氛。
這不,毛主席為溥儀夾起瞭一塊苦瓜,並對溥儀說,苦瓜有人吃不慣,怕它的苦味。而自己不但吃得慣,還從小就愛吃。並對溥儀說,苦瓜對人有好處,能去火明自。而溥儀也算是吃過苦的人,在日軍的手下做當傀儡皇帝,又在蘇聯三個收容所當過囚犯,那些都是苦不堪言的往事。
從一塊小小的苦瓜,到對溥儀過往經曆的關懷,聽著毛主席的話,看著外麵的鵝毛大雪,天氣寒冷,而溥儀的心裏卻暖洋洋。
不經他人苦,不知他人痛。
也許溥儀曾經是萬人敬仰的皇帝,但是卻沒有人知道那高高在上皇位的背後是數不盡的淒涼。溥儀的一生亦是悲劇的一生。生於帝王傢,在自己還在牙牙學語之時,卻被欽定為皇位繼承人,恰巧又趕上瞭亡國的年代。甚至到瞭自己被迫退位時,還隻是個小毛孩,這些他都做不瞭主,卻又不得不陷進這泥潭中去。到瞭後來,在張勛“辮子軍”的支持下,再次復闢的他,當沒幾天皇帝,又被趕下瞭台。最後,自己又受瞭日本人的濛騙,成瞭日本人的“傀儡”。
是啊!自己也是吃過苦的人,過往那苦不堪言的迴憶,敲擊著溥儀的內心。
毛主席的一番話,直接說到瞭溥儀的心坎裏,雖然自己並不愛吃苦瓜,但是溥儀還是高興地吃瞭下去。
宴席過半,毛主席突然嚮溥儀問起瞭“傳國玉璽”的下落:“聽說當年蔣介石還讓戴笠派人偷走瞭你珍藏的傳國玉璽?”
聽到毛主席提起,溥儀沉默瞭一會,遺憾地錶示到,確實有這麼一迴事,不過最終蔣介石也沒有將“傳國玉璽”拿到手,當時中統特務將“傳國玉璽”偷走後,便直接逃到瞭美國,下落不明。
溥儀原以為主席會生氣,結果毛主席非但沒有生氣,而是命人取來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璽,讓在場的所有人一睹國璽的風采。
毛主席一邊小心翼翼地打開印盒,一邊對溥儀和眾人說到:“你的是秦玉璽,我這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璽。”
說完,毛主席嚮大傢介紹說,我們的國璽印璽采用的既不是玉石,也不是金銀,而是用銅鑄造,十分樸素,意為銅牆鐵壁。形狀也沒有采用當時通用的圓形,而是承采用啦傳統的方形,且字體上摒棄瞭慣用的篆書、隸書,轉而采用宋體字,這樣簡單易認,讓人一目瞭然。
說完,在場的人無不爭相恐後的傳閱,這對大傢來說,一生可能也就隻有這麼一次機會可以一睹國璽的風采,自然是迫不及待。
當傳閱到溥儀時,溥儀顫抖地捧著國璽對毛主席興奮地說到:“主席您這顆銅璽,纔是真正的國寶啊。”
毛主席聽後,對溥儀錶示話不能這麼說,新中國成立至今纔十多年,新中國還是個風華正茂的少年,還要經曆風雨和時間的考驗。可傳國玉璽不同,自秦始皇至今曆經二韆多年的風風雨雨,這纔是不名副其實的瑰寶。
聽完毛主席的話,溥儀的臉色也跟著沉瞭下來,溥儀認為是自己說錯瞭話。於是懷著忐忑的心情對毛主席說:“傳國玉璽是在我手上給丟失的,我確實是個韆古罪人。”
其實,這屬於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毛主席絲毫沒有責怪溥儀的意思,微笑著對溥儀錶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丟瞭就丟瞭唄,這也是沒法子的事。
毛主席簡單的一句話,卻透露著對溥儀的關懷,而也簡單的幾句話也如同鼕日裏的暖流一般,在溥儀的內心流淌,溫暖瞭溥儀。
宴席也隨著進入瞭高潮,期間毛主席和溥儀提起瞭他的婚姻問題,並鼓勵溥儀大膽去尋找新的愛人,組建自己的傢庭。
在宴席結束後,毛主席主動和大傢提齣瞭閤影留念,並將溥儀拉到自己的身旁,並對溥儀說說“我們兩人可得照一張像!”旁邊的章士釗也打起趣說:這叫開國元首與末代皇帝。”這張照片,也被溥儀珍藏瞭起來,擺在瞭自己的床頭。
曾經的溥儀是皇帝,他住在深宮大院中,外麵的世界與他無緣。終日環繞在自己身邊的除瞭太監,就是宮女。所以,他不懂得什麼是人情世故,毛主席一次簡單的宴請,暖的是溥儀的心。其實,溥儀的一生充滿瞭悲劇,末代皇帝、亡國之君,一個個頭銜掛在他的頭上,成為所謂的皇帝,他沒有的選擇,也隻是被選擇,這不是溥儀的錯。
毛主席以一代領袖寬宏的胸襟,不計前嫌,對溥儀更是照顧有加,在這裏溥儀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得以遇上毛主席這樣寬宏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