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3:01:51 PM
在俄烏兩國都享有盛名的詩人謝甫琴科的一首詩,或許可以錶達不少當地人現在的心情:“通往傢鄉的道路,長滿瞭荊棘……看來,我要永遠地,永遠地和她分離……讓我哪怕能再望一眼我那些苦難的人民和我的烏剋蘭吧!”
隨著俄烏之間衝突愈演愈烈,烏剋蘭局勢惡化到陷入槍炮相嚮的境地。在連日的交火中,俄烏雙方除瞭互相指責,各自公布“戰果”之外,境外媒體也在不斷發布真假莫測,撲朔迷離的消息。在炮火和爆炸聲中,全球都在關注這一自二戰以來歐洲罕見的軍事衝突。
盡管局勢瞬息萬變,走勢不明,但在這背後卻有一個早已十分清晰的問題:平民的命運走嚮何方?在戰火尚未擴大時,接觸綫上的摩擦便早已影響到瞭很多平民的生活。有些人承受著傢人分離之苦,有些人感受到生活物資和基礎設施的匱乏。許多孩子不得不在槍炮的威脅中提心吊膽地上學,大量老人則忍受著生存睏境。眼下,越來越多的平民捲入其中,承受著不同的苦難與“鄉愁”。
逃難人群。圖源:GJ
兩側平民都在撤離
在烏剋蘭東部接觸綫上,兩側的平民都在撤離。以盧甘斯剋地區為例,在稍早開始撤離行動的接觸綫東側,已有超過6萬人撤入俄羅斯境內;而在西側,烏剋蘭政府也在交火升級後迅速宣布全麵撤離。在昔日傢鄉徹底淪為戰區後,沒有人知道自己何時纔能返迴故土。
由於主要城市附近都發生爆炸和襲擊,烏剋蘭各地都在采取緊急措施。
24日清晨,首都基輔上空傳來爆炸聲和戰鬥機的轟鳴聲,隨後防空警報響起。民眾在驚慌中開啓瞭緊張不安的一天。許多人開車嚮西撤離,擁擠在高速公路的西嚮一側。由於航空管製,一些人選擇在尚能通行的火車站等待嚮西的列車。夜晚,全程宵禁,街頭空無一人。
火車站擠滿瞭準備逃離的民眾。圖源:GJ
多國使館已撤到西部城市利沃夫,卻並沒有給當地人帶來多少安全感。在少量依舊營業的商店、藥店、加油站和自動取款機前,人們排起長隊,且不得不接受很多物資開始定量配給的現實。在防空警報聲中,城市實行燈火管製,夜晚到處一片漆黑。
在哈爾科夫,地鐵站擠滿瞭避難的人群,人們相互交流情況或給傢人打電話報平安。很多人在深夜聽到爆炸聲後匆忙避難,隻能攜帶最基本的隨身物品,卻要麵對不知還要持續多久的地下生活。還有一些人在響應總統澤連斯基的呼籲,排隊為受傷士兵獻血。
“在俄羅斯,我有不少朋友。過去他們經常到我傢附近的村莊看望自己的祖父祖母。在俄羅斯,我還有些親戚。但東部衝突爆發後,我們失去瞭聯係。”一名烏剋蘭軍人的言語中流露著無奈。
迷茫的民眾。圖源:GJ
經濟製裁影響幾何
在俄羅斯,雖然社會總體平靜,但人們承受的壓力正在其他方麵錶現齣來。俄羅斯股市連日暴跌。當地時間24日,俄羅斯RTS指數盤中跌幅一度達到50%。俄羅斯盧布匯率也大幅跳水。如果說金融市場的衝擊是暫時的,那麼西方多國不斷升級的製裁則會對俄羅斯人未來的生活造成更嚴重的影響。盡管最終結果可能還要看俄羅斯的應對措施,但對俄羅斯的普通人而言,在西方國傢聲稱的“毀滅性製裁”預期下,未來的日子恐怕將遭遇挑戰。
24日,俄總統普京與俄商界人士進行會談。普京錶示,俄羅斯各界應團結一緻應對西方一係列製裁,政府會提供更多支持。俄工業傢和企業傢聯盟主席亞曆山大・索金說:“考慮到各種各樣的限製,目前的地緣政治形勢導緻俄企業將不得不在艱難的條件下工作。但我想強調的是,不僅是俄羅斯,整體經濟都已經學會瞭如何度過危機。而且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企業已學會瞭適應危機現象,學會瞭解決發展問題。”
平民傷亡如影隨形
在戰火中,傷亡總是與苦難如影隨形。盡管現代各類精準武器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平民傷亡,卻始終難以真正杜絕。
根據烏剋蘭衛生部公布的數據,僅24日一天的衝突中,烏方有總計57人死亡和169人受傷,其中包括非戰鬥人員和靠近前綫的醫務人員。俄方則錶示,烏軍方使用導彈襲擊瞭在亞速海水域的俄民用貨輪,造成相關人員傷亡。俄官方還稱在邊境地區也齣現瞭平民受傷的情況。
其他間接因素導緻的平民潛在傷亡也不可忽視。
聯閤國難民署錶示對迅速惡化的烏剋蘭局勢嚴重關切,已準備好在必要和可能時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難民署指齣,已有超過十萬人因避難而流離失所,情況混亂且發展迅速,難民安置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焦點問題。該組織呼籲周邊國傢政府閤作以便於安置難民,並保證人道主義工作的實施,同時應盡可能保護平民生命和民用基礎設施的安全。
世衛組織總乾事譚德塞也錶達瞭對烏剋蘭人民健康的“嚴重關切”。他指齣,衛生係統必須繼續發生作用,為人們提供健康護理,各方應保證衛生設施、工作人員,病患以及物資的運輸,並稱將持續監測。此外,世衛組織已撥款350萬美元應急資金用於購買和運送緊急醫療物品。
避難的烏剋蘭人。圖源:GJ
局勢認知並不相同
盡管承受著不同層麵擔憂,但俄烏民眾對於局勢的認識並不相同。
一份民意調查顯示,在是否使用武力的問題上,約有半數受訪的俄羅斯人支持,超過七成烏剋蘭人反對;在雙方是否為同一民族的認識上,超過六成俄羅斯人贊同,近七成烏剋蘭人反對。而俄羅斯輿論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73%的俄羅斯人支持普京總統的相關決定。民調也許隻能反映齣一部分問題,卻可以揭示齣俄烏問題的深刻性和復雜性:從本質上說,這是現代國際法理,與曆史地緣傳統之間的衝突,雙方在觀念上的巨大差距也是衝突根源之一。
俄烏兩國究竟該如何相處?一個意味深長的畫麵是北京鼕奧會上的那一幕:2月16日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決賽後,獲得銀牌的烏剋蘭選手阿布拉緬科和獲得銅牌的俄羅斯奧委會運動員布羅夫擊掌慶祝,布羅夫還從後麵擁抱瞭阿布拉緬科。在俄烏衝突加劇的大背景下,這一幕成為瞭鼕奧會曆史上的經典一刻。
眼下,交火依然在持續,平民恐將承受更多苦難。在俄烏兩國都享有盛名的詩人謝甫琴科的一首詩,或許可以錶達不少當地人現在的心情:“通往傢鄉的道路,長滿瞭荊棘……看來,我要永遠地,永遠地和她分離……讓我哪怕能再望一眼我那些苦難的人民和我的烏剋蘭吧!”
齣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吳辛燁 編輯 深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