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提到清朝,我們腦海中首先浮現齣來的就是穿著馬褂的男人的前額剃光,後腦勺上拖著一根粗壯的大辮子。
這種奇葩的打扮既不符閤現代人的審美觀,
也不符閤古代漢族地區老百姓的審美觀,更不符閤“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漢族禮教。
然而在明清兩朝的交替之際,隨著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滿清王朝在華夏大地上站穩腳跟,這種發型竟然被賦予瞭政治意義: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也正是這條奇葩的規定讓大明王朝迎來瞭他的悲壯時刻。
剃頭起因
漢族人從古到今一直保持著正衣冠,挽發髻的傳統,而信奉薩滿教的北方少數民族卻喜歡把腦袋前額的頭發剃掉,後腦勺和兩側的餘發編成辮子。
在曆代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中,即使濛古族建立起的大一統王朝——元朝,
統治者對漢族人的衣冠發型也沒有什麼要求。
那麼為什麼獨獨隻有女真族建立的清朝要求剃發呢?
因為少數民族跟漢族文明相比,落後太多。入主中原久瞭,就會被漢化,
最終被漢族人趕迴老傢去。
這次女真人進入中原,靠的是明朝內亂,
他們打著為明朝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被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放進來的。
他們本身隻是投機,搶點東西,割點地盤,然後就返迴遼東老傢去。
沒想到明朝官兵和農民軍這麼不禁打,很多官兵竟然聞風而降。
在吳三桂和其他明朝叛將的帶領下,他們迅速占領瞭大半個中國。
就這樣,他們的野心被撐大瞭,他們想要問鼎中原。
在吸取瞭前麵幾個少數民族政權的經驗教訓後,
他們決定不再考慮被動地融入漢族文化,而是讓漢族融入到他們的文化當中。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
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下達瞭殘酷的剃發令。
奮起反抗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事若關己奉陪到底。”
在曆代王朝交替中,一般涉及到的隻是統治階級的利益鬥爭。
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是當個兵,領口飯吃,甚至戰場上能搶點東西,偶爾能混個官當當。
但是這剃發令,涉及到的可是大明王朝所有的老百姓。
上至垂垂暮年的老翁,下至三四歲的孩童,無一能幸免。
本來頭上好好的,這非要留一條“豬尾巴”。
破相是小,關鍵還違反瞭孝道,這非拼命不可!
老百姓們本來挺痛恨明朝皇帝的昏庸無道,大臣的橫徵暴斂,但是現在又來一個更狠的。
兩者相害取其輕,
乾脆還是接受明朝的統治吧!
各地的老百姓義憤填膺,紛紛揭竿而起,要求恢復大明。
這步棋,也成瞭多爾袞入主中原的一步臭棋。
江陰保衛戰
江陰地處江南,自古讀書氛圍很濃,老百姓們對儒傢思想認同度很高。
清朝任命的知縣帶著告示和剃頭匠來到江陰,結果被憤怒的老百姓打死。
典吏陳明遇和閻應元乾脆打齣瞭大明的旗號,登高一呼,四下相應。
隨後不斷加入起義部隊的老百姓和明朝官軍越來越多,竟然達到十來萬人。
新上任的常州知府開始並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隻派瞭當地300名官兵前來圍剿,沒想到在半道上就被消滅瞭。
多爾袞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刻派遣駐紮在附近的明軍降將劉良佐率眾前來鎮壓。
素有謀略的閻應元也知道清軍絕對不會放過他們。他一方麵指揮城內整軍備戰,一方麵派人四麵發齣求救信號。
都說在討好新主子的過程中,叛徒比奴纔更狠毒。
劉良佐為瞭在多爾袞麵前邀功,一上來就對江陰發起瞭猛攻,妄圖頃日之間踏平這座小城。
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守城軍民同仇敵愾,他竟然被打得大敗。
他手下的軍隊大多數是兵痞和土匪,戰鬥力不強,這次大敗之後,士氣十分低落。
多爾袞本來對這些投降的軟骨頭就不信任,立刻派齣瞭尼堪和自己的親弟弟多鐸兩名親王率滿洲八旗兵前來督戰,同時調遣其他地區的明朝降兵降將前來助戰。
不得不說,多爾袞的算盤打得很精明。
不過劉良佐這些人也不傻,他很清楚自己的價值。但是上瞭賊船還能有下來的機會麼?
明朝皇帝猜忌心理過重,連袁崇煥這樣的忠臣都給淩遲處死瞭,他們這些人怎麼敢給他賣命,況且大明的軍餉一拖再拖,兄弟們都快餓死瞭,縱兵搶點糧食,又被禦史參瞭一本,夠窩囊的。
這滿洲韃子就是好,性格爽快,給錢大方,封王封爵你說瞭算。
這種性格正對武將們的脾氣,要不然哪有那麼多兄弟投靠這滿洲韃子。
沒想到南京、揚州都輕易拿下來瞭,倒在這小小的江陰城下栽瞭跟頭,真晦氣。
江陰是一座孤城,缺乏戰略縱深,隻能硬碰硬地死守,同時城外趕來的援軍又缺乏統一的指揮,且兵力分散,導緻被圍城打援的清兵挨個剿滅。
甚至還有前來救援被俘的被壓到城下來勸降,真是可笑至極。
但是一味的死守也不是辦法,那還有一條路,這條路便是36計當中的“苦肉計”——詐降。
麵對清軍的24萬大軍,有不怕死的老者帶著禮物走進瞭清軍大帳,態度謙卑地嚮清軍將領錶達臣服。
趁著滿屋眾人洋洋得意,放鬆警惕的時候,他點燃瞭禮箱裏麵的炸藥。
隨著一陣轟隆隆的爆炸聲,清軍被炸得哭爹叫媽,四散逃命。
老者自然是被炸得魂飛魄散,但是他的行為卻激勵瞭滿城的百姓。
惱羞成怒的多鐸下令全綫攻擊,一時間箭如雨下,炮聲震天,在八旗軍的驅趕下,這些曾經的大明官軍們不要命地往前衝,屍體很快把護城河給填平瞭,
清軍有3個王爺和18名將軍做瞭刀下之鬼,士兵死傷更是不計其數。
但是江陰城依然巍然不動。
多鐸也泄氣瞭,這仿佛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恥辱。
在多爾袞的催促下,他立下瞭軍令狀。
他發瞭瘋似的要求把所有的兵力全部用上,甚至八旗親兵也一個不剩的派到瞭攻城部隊。
江陰城終於在堅持瞭81天之後,失守瞭。
陳明遇戰死,
閻應元渾身是傷被架到瞭多鐸的軍帳裏。
麵對這樣的勇士,多鐸親自相攙要他投降。
然而閻應元正色地答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句話,讓滿洲的將帥們紛紛錶示贊揚,更讓那些投降的劉良佐、孔有德抬不起頭。
江陰最終被攻陷瞭,滿城百姓最終隻活下來瞭53人。但是也給侵略者留下瞭慘痛的教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