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9:48:58 PM
不要怠慢當下,永遠心懷希望。
各位在傢學習的孩子:
首先該祝你們在傢健康、學習快樂吧!截至目前,本輪疫情已經波及全國多個省份,越來越多的孩子迴到傢裏學習。疫情無情而深刻地告知我們,地球真是個村,人類真是個命運共同體。
我們參與的綫上學習,正讓我們成為一場學習革命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它不會絕後,但肯定空前。你在上課時間坐在傢裏,點擊鼠標,這個意義,不亞於猿人直立行走的第一步,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齣的一小步。
成韆上萬的孩子、一根根有形無形的網綫鏈接著世界,傳送和汲取著營養,這樣的場景想想就讓人激動。“沒有圍牆”的學校念叨瞭多少年,竟然一下子實現瞭。
足不齣戶就能上學,古人想都不敢想啊,他們求學之艱,看看《送東陽馬生序》中,“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榖中,窮鼕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一把辛酸淚啊。
而現在你舒適地端坐傢中,想學點啥東東,想見哪個大佬,不管藏在哪個犄角旮旯裏,甚至不管天上人間,敲幾下鍵盤,秒秒鍾就來報到。宋濂老先生泉下有知,不禁要老淚縱橫,提筆(也可能敲鍵盤)寫一篇《送21世紀學子序》。
但是,請你們誠實地告訴我,你們快樂嗎,學得好嗎,除瞭能夠多睡一會,多吃一點零食,偷偷玩一會兒?
我知道你們的父母並不那麼快樂,也不放心。疫情讓他們生活受堵,工作受阻,有些還因此生計艱難。而你們的錶現又加劇瞭他們的焦慮,乃至抓狂。
也許你們傢裏正在雞飛狗跳,正在爆發冷戰。傢長的心理是百味雜陳的,拔涼拔涼的。他們最多的感嘆是:我本有心嚮明月,明月無奈照溝渠!他們嘮叨最多的是:不自覺!
我們老師常開玩笑地說,堅持綫上教學,倒是有望培養真正的人纔。
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場“費厄潑賴”(Fairplay):“雙減”關停瞭90%的培訓機構,疫情又基本上讓“吃小竈”“偷跑”者休矣,大傢在同一起跑綫上“裸奔”,那些還需要像奴隸一樣看管的學習者就齣局瞭。脫穎而齣的肯定是“自覺”者。
自覺,就是自我覺察,覺醒。首先要覺察學習。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真的是你以為的學習嗎?
很多孩子不管不顧地躺平,很多傢長感嘆“皇帝不急太監急”,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人並不清楚為什麼要學習,以為就是為瞭考個好分數,找份好工作,讓父母臉上有光。
有一本書《貧窮的本質》告訴你,教育的缺失會帶來常識、眼界和人格缺失,而且惡性循環。教育缺失是貧窮的根源,不僅物質,還在於精神,而且還會代際傳承。阿Q、祥林嫂,孔乙己(滿口“之乎者也”,知道茴香豆的“茴”字四個寫法就是有學問麼),這些人死瞭都不知道怎麼死的,難怪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龍應台說: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彆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榖愛淩的媽媽說:
“你並不必須上斯坦福,你上什麼學校都行,隻要你自己喜歡就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你一輩子都不放棄學習。”
她們都是被學習重塑瞭自己,改變瞭命運。一般人在學習裏光看到分數、地位,她們看到瞭真相。
現在的你們個個聰明伶俐,學習能力伯仲之間,差異在於有意練習。就像一個四肢發達、天賦齣眾的人,姑且叫博爾特二世吧,如果一直躺著打遊戲,跑100米估計連小腳老太也賽不過。
而練習的前提是意願。“我要學”和“要我學”帶來的差異是絕大的。 一點點鑿,一寸寸,假以時日,飛躍必來,突破隨之。所以首先要解決的是動力的問題,這是“自覺”的前提。
覺察、覺醒之後,剩下的問題纔是學習。而這個,恰恰是在綫教學最拿手的。在綫上,你以為還是老師教、你學嗎?你可以提前學,帶著問題去解決,學習可以是翻轉的;你的學習進程被記錄,形成關乎知識能力的“畫像”,你不僅拿到“診斷報告單”,還有學習建議。換句話說,你擁有瞭一個強大的私人教練。這個強大,是大數據、智能學習的強大。
一句話,隻要你想學,剩下的就交給技術吧。換句話,隻有你想學,剩下的纔可以交給技術。
有一本書你們肯定喜歡看,題目就很棒――《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就連比爾・蓋茨閱讀後都忍不住驚嘆,“這是一個驚人的、真正鼓舞人心的故事,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作者塔拉・韋斯特弗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17歲前從未上過學,通過自學考取大學,從此一路開掛,包括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4年獲劍橋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2018年齣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019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她卻有一個“廢銅爛鐵鑄成的童年”,沒有學校,沒有醫院,有的隻是起重機的轟鳴、父親的暴怒、母親的懦弱。她也一度自卑、崩潰、自我懷疑,“內心裏像有什麼東西腐爛瞭,惡臭熏天”……
歸根到底,是她的“自覺”救瞭自己。
比起她,我們都是幸運兒,也是不幸者。無論我們看瞭多少勵誌人物,讀瞭多少勵誌書籍,卻依然是一個旁觀者,“看看心動、想想激動、其實不動”者。在海倫・凱勒、力剋・鬍哲這些殘疾卻高大的身影之下,我們感覺自己好廢柴啊。 其實廢柴和棟梁之間,隻差一把利斧,就像廢鐵和鋼之間差一叢烈焰。必須是自己動的刀,燒的火。
鬍適說,救齣自己的唯一法子,就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也許,你該躬身入局瞭!這是你的時代,這是你的人生,如果你不願意交給彆人的話。
無論是天生麗質,還是天生殘疾,還是大器晚成,厚積薄發,都是靠著“自覺”登臨瞭人生之巔。自覺,顧名思義,自我覺醒。一個人自我覺醒瞭,就開悟瞭,離圓滿不遠瞭。
蘇霍姆林斯基所說:
“我深信,隻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孩子們,每天叫醒你的是鬧鍾,還是某個讓你興奮的念想?
是不是常有一個偉大的念頭,讓你一想起來就心潮澎湃,就兩眼放光,就精神抖擻地沉浸到學習的世界中。
對,自覺,就像一盞始終點亮的燈、催促的戰友、不竭的能量。這是內心的覺醒。
你要飛往你的山,你先要找到自己的山。
這個山就是目標、使命。俗話說,一心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的人,上帝都會給他讓路。人生最美妙之處在於,我們在年輕時代找到瞭自己的使命。而越是大的使命越能激發大的能量,獲得大的加持。如同馬剋思所講:“如果我們選擇瞭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
你看看《覺醒年代》裏的那些年輕人,物質貧乏,衣著樸素,但是眼含星子,行動帶風,就是一段段行走的錦綉山河。比起他們和那個時代,我們幾乎處處勝齣,唯有一樣差距:格局。可以利己,但不能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越是滄海橫流,越能夠激發弄潮兒的英雄本色。
找到自己的偉大使命吧,在這個疫情肆虐、戰火燃燒的時代,在我們的科技還被掐脖子的時代。也許,有一些偉大的種子已經在你們心中悄悄播撒下來,隨著春風、隨著學習一點點地萌發,並抽枝散葉。
這不是打雞血,而是遍攬成敗得失(包括我們自己的),得齣的一點教訓。
我們活得比你們久,比不上羊村老村長的智慧,但好歹還有一點點見識。我們也隻是一個自己飛不高的鳥,但是我們無比期待你們更能高飛。因為你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因為你們恰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在綫學習。
在綫學習,你以為就是上課+玩耍嗎?你以為課堂就是在課堂上嗎?
在綫學習,把海量的時間還給瞭我們,我們擁有瞭更多的自由,像鳥兒飛嚮更茂密的森林,像魚兒躍嚮更廣闊的海麵。時間就像一個框,你可以投入珍饈美饌,也可以填塞臭魚爛蝦,就有一個時間規劃的問題。
你想一想,你要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要擴大知識麵,要發展興趣,要陶冶情操,該如何規劃?如果你坐在那裏無所事事,或者手忙腳亂,拿起這個,又抓起那個,這是犯瞭選擇睏難癥,說到底就是缺少規劃。
規劃的好處就好比打摺季來臨,聰明的主婦提前列齣所需,分門彆類地放入購物籃,隻等時間一到,秒殺。當你精心規劃,你能邊角料都能用好,這就是拓展生命的寬度。喬布斯是規劃時間的高手,幾十歲的生命,活齣瞭彆人幾輩子。有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提到“要事第一”的原則,大傢可以看看。
好的規劃絕不是掛在牆上的。你們都是有個性的,不希望彆人管自己,但是自己又管不住自己,就做瞭時間的奴隸。
也不提殘忍的“頭懸梁、錐刺股”瞭,就講你們熟悉的榖愛淩吧。
她高中以後,功課量加大很多,怎麼做到訓練、學習、休息“三不誤”呢?她說自己會特彆專心做一件事,做作業時就不玩手機,不去想彆的東西,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再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滑雪。“這樣我能滑到最好的成績,也能在學校得到最好的成績。”
最終,榖愛淩不僅提前一年高中畢業,還在大學入學考試中拿到瞭接近滿分的成績,被斯坦福大學錄取。要專注,先看看你的桌子,是不是夠乾淨整潔,再試著把玩具、零食挪開。
孩子們,現在是“驚蟄”之後,莊稼最重要的時節,也是你們的時節,每一天的生長抵得上日後的無數。“到瞭驚蟄節,鋤頭不停歇”,隻不過,農民的勞作在地裏,你們的田地就是那一方屏幕。你們的筆杆就是鋤頭,漢字、數字、字母就是不同的種子。
孩子們,學習很遼闊,正如春天很盛大。大好的年華,要學的不僅僅是書本的知識,本上的知識就像標本,隻是為瞭引導我們到生活中去認識鮮活。懷特海說:忘記瞭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東西纔是教育。
這是個一個多麼有生機的世界,學習讓你好奇,敏感,多情,跟世界共情,你活瞭一次生命,好像活瞭很多次。疫情捆縛瞭我們的雙腳,但是心靈的疆域無限地遼闊。我們的心靈是不受限的,在綫學習讓你思接韆載,神遊萬仞,偃仰嘯歌,你在綫上,也在你自由的世界裏,你就是你的王。
人的自由在於心靈的自由,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律就是管理自我,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綫學習,傢長不在身邊,老師不能從屏幕那邊把教鞭伸過來,我們該如何更好地管理自我?王者榮耀無法給你帶來人生的榮耀,放飛自我可能就迷失迴傢之路。這是我們的一生之課。
春天真是明媚啊,“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瞭花趕趟兒。”而剛過去的鼕奧會,真是年輕人的盛會,一下子湧現齣瞭這麼多各國的年輕人,在冰雪賽場上,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鉚足勁兒憋大招。個個顔值高,動作帥,情商高,我見猶憐啊!他們很多都是十八九歲,比我們大不瞭多少,我們看到瞭他們的光鮮亮麗,卻忘記瞭當初他們的奮不顧身。
春天是明媚的,也是殘忍的。你看到花開瞭,你看到花謝瞭,你看到有的花結瞭果子,你也看到有人兩手空空。餘世存在《時間之書》裏說:“年輕人,你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年輕人,我不想祝你一切順利。因為不可能,還因為,王陽明的弟子曾疑惑:老師啊,您所講的道理自己都懂,但是,真正遇到事情時卻發現用不上,怎麼辦?王陽明可是大師,清代名臣曾國藩,日本的稻盛和夫都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王老師很誠實地說:“其實這種情況我也常有,無事時內心平靜,一遇到問題就內心慌亂,不知所措。說白瞭,就是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王陽明的解決之法,就是在“事上磨”。一個人唯有在“事上磨”多瞭,內心纔會擁有強大力量。這一點上,唐僧師徒取經團隊講的是一個道理:明明孫悟空一個筋鬥雲的事情,偏要九九八十一難,這不是逗你玩,而是實實在在的磨,磨的結果,成佛的成佛,成羅漢的成羅漢,就連最拉胯的八戒,也成瞭淨壇使者。
疫情這個事情,我們沒得選擇,就像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就先到瞭。這個時代,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我們的選擇就很重要,你一直抱怨,這個問題那個藉口,就被它套牢瞭。
我們不去惹事,但也不怕事。你當作是一件磨自己的事情,慢慢地“磨”,磨自己的脾氣、性格,磨自己的方法,磨自己的心性。以後某一天,你忽然發現,自己厲害瞭,就像打怪升級瞭。
你們未來的路上還有很多的不確定。你要做的是不要怠慢當下,永遠心懷希望。馬丁・路德說:
“即便世界明天就要毀滅,我仍然要種下一棵小蘋果樹。”
比如疫情這件事,以前人都沒有過,等你真正專注地處理瞭這件事,你發現自己又成長瞭。
所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多年之後,你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經曆瞭一個特殊的年代。幸運的是,我沒有被它打敗,相反是它成就瞭我。就像路上的磚頭,有人被它絆倒,有人用它來踮腳。
你的選擇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也許當疫散花開,重返教室,你發現周邊已經悄然發生瞭變化,自然的景物變瞭,同學變瞭,你在他們中的形象也變瞭。無論如何,你必須承認:是你讓自己發生瞭這樣的變化。
而如果通知復學後,你的傢長熱淚盈眶,激動地說:“終於等到你!”“神獸終於要歸籠瞭”“喜大普奔!”……我會為你默哀1分鍾。
最後,祝大傢在綫學習快樂,點擊鼠標的同時,也點擊春天,鏈接知識的同時,也鏈接未來!
江蘇省常州市朝陽中學殷濤
來源 | 新校長傳媒(new_xiaozhang)
作者 | 殷濤 江蘇省常州市朝陽中學校長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