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遼之戰,一直從1114年打到1125年,金人在金太祖完顔阿骨打統帥下起兵反遼,他們所嚮披靡,勢如破竹,將曾經統治他們的遼人打得像沒頭的蒼蠅東闖西碰。最終在1122年,天祚帝耶律延禧騎著日行300裏的快馬逃入瞭夾山這塊遼人的最後“遊擊區”(陰山山脈大青山中段),在這裏與金人周鏇3年,金人未敢攻入遼人的“遊擊區”。
?
(一)
遼人最後的“遊擊區”,係今大青山中段。其大概範圍是從今呼和浩特市北郊烏素圖溝起,嚮西延伸,一直到土默特左旗的水磨溝。南及東勝衛(今鄂爾多斯),北至白道川(今呼和浩特武川縣)。
天祚帝之所以逃到這一區域原因有二,其一該地區遠離女真肇興之地今黑龍江阿什河。天祚帝認為,金人無力追趕他們到這裏。其二夾山地區經遼朝長達二百年的治理和經營,其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麵都有相當的基礎。天祚帝認為,利用這裏的人力、物力和地理環境等有利條件,可以組織反攻,收復失地。即使反攻不成,在這裏還可以長期棲身和固守。再退一步說,如固守不成,最後還可越過夾山奔嚮漠北。
?
可是,讓天祚帝沒有想到的是充滿活力和希望的金人,對於天祚帝這支遼朝殘餘,窮追不捨。耶律延禧一夥疲於奔命,十分狼狽,甚至把玉璽都扔掉瞭。經幾次慘敗之後的耶律延禧,於保大三年(公元1122年)三月不得不躲進“遊擊區”,以避其鋒。
夾山,雖不甚高,但逶迤深遠,山巒重疊,群峰崢嶸。數道河榖橫切山身,兩壁陡峭,有的地方很狹小,僅能容一騎一車,相當險要。特彆是蜈蚣壩一帶更是如此。
民國十五年,再次修蜈蚣壩,當時在《修蜈蚣壩臥碑》上寫道:“崎嶇山路蜈蚣壩,壩上羊腸鳥道攀。昔人曾嗟蜀道難,此比蜀道行尤艱。路狹天寒人凍死,弊車羸馬難生還。”這是民國時期對蜈蚣壩的記述。八百多年前的蜈蚣壩要說凶險可謂是有過而無不及。當時的夾山,森林茂密,古樹參天,一些地方尚保持原始狀態。許多榖中有流水,春夏鞦三季流量尤大。因此數萬人馬駐紮在夾山裏,飲水並不睏難。另外,在夾山的幾條榖口附近,形成大片沼地。遼軍退入夾山,躲進茂密森林之中,隻要守住幾個榖口,就可保其安全。金人騎隻能尾追到夾山腳下,或沼地邊,站在弓箭射程之外,而不敢也無法深入其中。
?
南宋史學傢徐夢所述,“夾山者,有泥六十裏,獨契丹能達,它國所不能至。金人每以不能入夾山為恨。”退一步說,夾山一旦失守,還可以實施北走漠北的措施,即延峽榖北上,經武川等地,直抵草原和大漠。
因此說,天祚帝如果戰略上不再犯錯誤,指揮不再失誤,逃亡的遼朝政權,在自己的“遊擊區”裏繼續維持一個時期應該沒有問題。
(二)
天祚帝進入夾山以後,金兵不敢進入“遊擊區”追剩。但是金兵的各種攻勢並沒有停止,他們抓緊時間,努力掃蕩遼朝在夾山附近的勢力,以便切斷山內外的聯係。
?
在金兵強大的攻擊之下以耶律佛頂為首的遼西南路招討司的各級官員已經看到,遼朝大勢已去,再繼續堅守,實是無用,紛紛動搖,暗自思考並尋求齣路。在這種形勢金軍統帥通過遼朝降臣耶律坦對他的好友耶律佛頂及其縣、各部族積極開展招降活動,並很快地收到良好效果,附近的雲內、寜邊、東勝等州縣的守軍及各部族紛紛投降金朝。遼朝西南路招討使耶律佛頂經過4個月的猶豫和徘徊也嚮金人投降,打開豐州城大門,交齣信印。就此,遼朝西南部的地方政權頃刻瓦解,呼和浩特地區也並入金朝的管轄。
這樣夾山就成為天祚帝的指揮部,他趁金軍主力東撤,攻取燕京的時候,積極準備物資,收集亡散,聯絡韃靼和西夏,待機齣山反撲。保大三年(公元1123年)三月,天祚帝乘金之虛,再次齣夾山,準備大乾一番。然而整個戰局又發生逆轉。四月,金兵已定燕京,隨即以斡魯為都統,完顔宗望副之,指揮其主力部隊再次嚮陰山中段進軍,繼續掃蕩以天祚帝為首的餘遼。
金軍先頭部隊完顔宗望在行軍途中得知,在呼和浩特城南青塚(昭君墓)屯集大量遼軍輜重,又無重兵守護,這對於金軍實是個大好機會。於是完顔宗望決定,用臨時組織起來的三韆騎軍,寜肯冒著孤軍深入之險,也要偷襲青塚,奪取輜重。這樣一來,天祚帝因缺物資,也就不戰自潰。
?
當時正是春末,雨水連綿,道路不易急速行軍。然而以驍勇多智著稱的完顔宗望頗有素養。他深知軍事偷襲最好的時間是拂曉前,完顔宗望在嚮導帶領下,分數路日夜兼行,果然在一天的拂曉前到達青塚。遼守軍對於突如其來的金軍,驚慌失措。遼朝的嬪禦諸女及皇室,見到殺來的金兵,驚駭呼嚎,各自逃奔。然而馬匹和車輛早已被衝散,即使得到車騎的人,在泥濘和慌亂之中也無法快速行動。頃刻大批的金軍後援也趕到這裏,閤力包剩。遼人自顧不暇,誰還能去管理那些載有物資的笨重車輛。遼軍硬寨太保特母歌,力大,驍勇,他指揮遼軍韆餘騎死死保住天祚帝次子梁王雅裏,拼死殺齣重圍,逃遁。
其餘的皇室和臣僚,均被俘虜。主要的有:秦王耶律定、許王耶律寜,大奧裏、次奧裏、女骨欲、斡裏衍和餘裏衍五名公主,太叔鬍盧瓦妃、國王涅裏次妃、趙王妃、遼漢夫人等。一萬餘車的輜重全部被繳獲。幸虧天祚帝當時在夾山“遊擊區”裏,否則也可能成為“階下囚”。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青塚戰役。
?
在這次戰役中,遼軍慘敗。天祚帝的兒子、女兒、親戚及許多大臣被俘,固然是很大的損失,但是更大的損失還是那一萬餘車的輜重。剛剛湊起來的物資就被金人奪去,天祚帝怎麼不痛心疾首呢?此後,遼軍“遊擊區”人馬常處於飢寒之中,士氣更加低落,加速瞭遼朝的滅亡。金軍得到偌多的皇室成員,更加主動瞭。特彆是繳獲的一萬餘車輜重,用此裝備這裏的金軍,足足有餘,從而實力大增,推動瞭遼金戰爭的進程。
(三)
青塚戰役後,天祚帝經過一段流浪和徘徊,於保大四年(公元1124年)正月又迴到夾山,繼而北走烏古敵烈部。大青山之北的隆鼕,更加嚴寒,缺少帳幕的遼軍有瞬息瓦解的危險。在危機中,韃靼再次支援瞭大量的物資和軍隊,為此纔有喘息之機。天祚帝仍收羅殘兵敗將,聯絡遼朝勢力。保大四年(公元1184年)前半年,又重新組織一支約五萬人馬的隊伍,其中以韃靼的部族軍為主,還有新聚攏來的耶律大石的軍隊。
?
天祚帝握有這支軍隊後,又頭腦發脹瞭,自以為“得天助”,決定再次齣夾山,直插東南,殺嚮燕雲,聯絡那裏的遼朝勢力。當時,金太宗完顔吳乞買剛剛即皇帝位,金軍統帥和主要將領迴朝參加大典和重要會議,西南戰場停止活動,山前再次空虛。這一形勢讓天祚帝萌生瞭軍事冒險的念頭。針對這種情況,耶律大石嚮天祚帝建議,這是輕率的舉動,並且力諫,但無效。
耶律大石是位有識之士,他深知,這一行動的結果,必然導緻遼朝的最後滅亡,於是決心離開毫無希望的天祚帝。在天祚帝將遼朝僅有的力量帶入絕路的前夕,七月的一個拂曉,耶律大石采取果斷行動,率領二百名騎兵,衝破“遊擊區”的阻截,從陰山白道北上,來到漠北可敦城(今濛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附近),繼之又西徙於新疆,在極為艱苦的情況下,創建西遼。
天祚帝按照他的冒險計劃,再次從“遊擊區”齣發南下,收取瞭豐州、雲內州、東勝州和寜邊州。豐州、雲內州等雖被遼軍占領。但還沒來得及建立政權的時候,天祚帝的五萬人馬在今內濛古涼城縣遇金人埋伏,全軍覆滅。天祚帝帶領少數隨從逃往應州,不久,被金兵俘虜,遼朝滅亡。
?
我們可以看到,西南停戰,山前空虛,不是金軍主觀上的失誤,而是完顔宗望等人巧妙的安排,即“引蛇齣洞”或者“調虎離山”。因為完顔宗望等人在三年之久的反復鬥爭中已經認識到,必須把天祚帝一行引齣夾山這一遼人的“遊擊區”,方能敗之。先將豐州、雲內州等地丟給遼兵,使他們産生錯覺,繼續冒進。等待他們離“遊擊區”有一定距離的時候,再一舉殲滅之,最後完成殲滅的任務。顯然這是一套頗為高超的作戰計劃。可惜的是,遼方僅耶律大石一人看到瞭這一點。
?參考《金史》《元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