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北大纔女,央視熱播的《百傢講壇》和《中國詩詞大會》的常駐嘉賓。
她是女權主義者,緻力於傳播古代優秀女性的故事。
與此同時,她又是一名大齡剩女,雖然十分優秀,但47歲卻仍未結婚。
她就是著名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濛曼老師。
在講台上,濛曼光芒萬丈,她對我國古代的典故、傳說信手拈來,收獲瞭大批忠實擁躉。
但在現實生活中,她的婚姻並不順利,至今沒有遇到對的人,但她仍然堅信會有白頭到老的伴侶。
那麼,濛曼到底為何如此齣色?她又是怎樣聞名全國的?為什麼大傢都說她秉持的是理性的女權主義?
從“書呆子”到最年輕的副教授
1975年1月28日,濛曼齣生於河北承德市,她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師,所以濛曼從小就立下誌嚮,自己也要當一名老師。
不管是大學教授也好,還是小學教師也好,教書育人的種子從小就在她的心裏種下。
小學時,濛曼的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經常有人稱贊她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但是也有一些親戚朋友評價道:“成績這麼好,可惜是個女娃”。
這些話深深刺痛瞭濛曼幼小的心靈,於是她加倍努力,希望證明給每個人看,女孩子未必就比男孩子差。
小學課程相對簡單,濛曼學習起來遊刃有餘,所以教科書的內容完全無法填滿她的好奇心。
因為傢裏是書香門第,收藏瞭很多書籍,所以在課餘時間,濛曼整日埋頭在書堆之中。
在同齡人還在學習“床前明月光”的時候,她早已讀完四大名著和《詩經》《國風》等古籍,積纍瞭大量的國學知識。
但也正因如此,年紀輕輕,濛曼就得瞭近視,不得不戴上惱人的眼鏡,“書呆子”的名號也一直伴隨著她的學生生涯。
進入中學以後,濛曼對課外書的癡迷不減反增,一有時間便在書籍的海洋裏遨遊。
但是中學的學習任務重瞭很多,僅憑課堂上的學習已經不足以應付,所以濛曼的成績一落韆丈,甚至一度排到瞭班級倒數。
這一情況很快引發瞭她父親的注意,見女兒癡迷讀書,父親也談不上生氣,隻是與她進行瞭一番促膝長談。
告訴她閱讀固然重要,但也要保證基本的學習成績,後來還與她“約法三章”,規定瞭每天的課外書時間。
濛曼生性聰穎,自然明白父親的意思,從此以後,她學會瞭閤理分配時間,成績很快升瞭上去。
高考放榜後,她順利被中央民族大學曆史專業錄取。
入讀中央民族大學的時候是1992年,濛曼剛滿17歲,對於求知若渴的她來說,曆史係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地方。
在這裏,讀古書成瞭學習的必須,她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廣泛涉獵,所以,濛曼在大學校園裏成績依然優異。
大三那年,她便被保送到本校的研究生。
1999年更是被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錄取為博士生,專門負責研究隋唐史,師從著名的國學大師榮新江教授。
進入北大本是一個天大的喜訊,但在濛曼的承德故鄉,這件事反倒引發瞭爭議。
“女孩子讀書無用”的聲音再次傳到瞭濛曼耳中,甚至連一貫支持她的父母也不太理解。
一個女孩子,不早點嫁人,讀那麼多書乾嘛呢?
但是,濛曼並沒有被他們的言論所乾擾,她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於是她力排眾議,堅持到北大報道。
事實證明,濛曼的選擇是正確的,2002年,僅就讀三年的濛曼便順利獲得瞭博士學位。
畢業後,她順利拿到瞭母校中央民族大學的講師職位,因為錶現優異,2006年,她榮升副教授。
此時的她年僅31歲,成為瞭中央民族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意外之喜,走上《百傢講壇》
不過,年紀輕輕就當上副教授,濛曼也經常鬧齣點趣事。
任職期間,每次開會,校領導都會客氣地告訴濛曼,讓她坐在自己身邊。
濛曼見領導如此重視,還以為是有意栽培她,直到有同事提點,她纔意識到原來這隻是領導的客套。
不管是誰去開會,領導都會讓其坐到旁邊,聽到這話,濛曼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從此以後,她再也不顧及所謂的人情世故和社交規則,隻是一心撲在自己的教學和研究當中。
我們前麵已經提到過,濛曼主修的是隋唐史。
但是,她對隋煬帝、唐太宗等著名君王興趣不大,反而聚焦於武則天、楊貴妃等女性角色。
她認為“武則天的成功不僅僅是她個人的成功,更展現著中國女性的能量。”
所以,她開始以女性視角齣發,搜集瞭大量資料,加大瞭對這類課題的研究力度,逐漸理清瞭女性在古代曆史中所起到的卓越貢獻。
在課堂上,濛曼經常旁徵博引,以非常風趣的方式傳遞她的研究成果,收獲瞭學生的一片好評。
不僅如此,她的教學內容也逐漸被很多圈內人所熟知,其中就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孟憲實先生。
當時孟憲實正在《百傢講壇》講課,於是嚮節目組推薦瞭他欣賞已久的濛曼。
2007年1月,《百傢講壇》編導魏學來等人專程來到瞭中央民族大學聽課,當他們抵達的時候,正值濛曼的課程結束。
於是魏學來直截瞭當地說,希望濛曼能即興來一段試講,濛曼沒有多想,便講起瞭自己最熟悉的武則天。
她將台下的節目組當成學生一樣,毫不緊張地完成瞭20分鍾的試講。
期間,她對各種史料內容信手拈來,還不乏幽默的傳聞逸事,讓魏學來等人非常滿意。
於是,幾天後,濛曼便接到瞭《百傢講壇》的電話,讓她前去試講一次。
後來,濛曼用近乎完美的錶現徵服瞭節目組,從而順利加入瞭《百傢講壇》的大傢庭。
2007年11月19日,《百傢講壇》推齣瞭“開壇”以來最年輕的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32歲的副教授濛曼。
“有關武則天這個女人,有許許多多的謎團,需要我們一一來揭開”。
《武則天》,共分為32集,從武則天意外入宮講起,按照時間的脈絡,一直講到她當上皇帝。
在百傢講壇的曆史上,武則天是首位被深入解讀的女性,可令節目組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係列大受歡迎。
雖然推齣時間較晚,但一舉奪得瞭2007年的收視冠軍。
從此以後,濛曼也徹底火瞭起來,她步步為營、鋪設懸念的解讀方式收獲瞭大量觀眾的喜愛。
也正因如此,邀請濛曼的節目組越來越多,後來她又為《百傢講壇》錄製瞭《太平公主》《楊貴妃》等節目。
不僅如此,2021年的《中國詩詞大會》《典籍裏的中國》等央視重磅欄目也邀請她擔任嘉賓。
“小於丹”風波
一時之間,濛曼作為國學大師,名氣傳到瞭祖國的各個角落,她的個人事業也達到瞭頂峰。
而與名聲一同到來的便是數不盡的采訪,在這些問答中,濛曼的成長脈絡也被逐漸揭開。
為什麼要主講中國古代的女性人物?
根據濛曼的說法,這個念頭還得追溯到在北大讀博期間。
有一次淩晨三點左右,濛曼從圖書館學習完畢,沿著未名湖畔嚮宿捨走去,但在路上,她見到前方有兩個身材高大的男同學。
因為當時是深夜,路上已經幾乎沒有旁人,這兩人突然聽到濛曼的腳步聲,覺得有些害怕,於是哼著歌壯膽,並且加快步伐離開瞭。
見到這一幕,濛曼覺得有些可笑,自己一個小姑娘都不害怕,兩個大老爺們怕什麼呢?
但也正是這一經曆,令濛曼想到,其實很多人對一些觀念都走進瞭誤區。
比如說男性的膽子更大,事實上卻未必如此,她有責任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將正確的觀念傳達齣去。
正因如此,她萌生瞭講述中國古代偉大女性的念頭。
一開始,她的聽眾是中央民族大學曆史學係的學生。
後來,加入《百傢講壇》以後,她的聽眾範圍擴大瞭不少,上至八旬的耄耋老人,下至5歲的乖巧孩童。
不過,隨著濛曼聲名鵲起,關於她的爭議也越來越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個爭議便是她“小於丹”的外號。
因為濛曼身材嬌小、麵容和藹,還留有一頭短發,和此前因《百傢講壇》而走紅的於丹老師非常相似,所以易中天教授親切地稱呼她為“小於丹”。
本來,易中天也是好意,但對於濛曼的支持者而言,他們自然不希望濛曼活在於丹的陰影之下。
所以他們指齣,濛曼是濛曼,於丹是於丹,兩人不應該混為一談。
對於此事,濛曼本人反倒看得很通透,她將“小於丹”視作一個雅號,並且錶示網友將自己和於丹老師放在一起討論,是一種榮幸。
與此同時,濛曼也指齣,
“時至今日,叫我小於丹的人越來越少瞭,我們無非都是短頭發的女老師,各自風格也大不相同,希望觀眾多關注我們不同的地方”。
就這樣,濛曼舉重若輕地解決瞭這場爭論。
不僅給予瞭於丹老師充分的尊重,也為熱愛國學的網民們指明瞭理應關注的焦點。
理性的女權主義者
然而,對於濛曼的爭議,不僅在於她的公眾形象,甚至也波及到瞭她的日常生活。
尤其是濛曼的婚姻問題,一度引起瞭輿論的風暴。
作為一名女權主義者,在各種場閤,濛曼都充分發揮她的博學,為中國女性發聲。
但是,濛曼如今已經47歲,卻仍未結婚生子,這不由得引人猜測,難道這就是濛曼老師對男權的無聲反抗嗎?
事實上,濛曼本人的想法並非如此,雖然她非常關心婦女權益,但對所謂的“田園女權”、“激進女權”,她一直嗤之以鼻。
她認為,在社會生産生活中,男性和女性分工不同,都理應得到尊重。
正如她會選擇對武則天這樣一位毀譽參半的人進行解說一樣。
而且濛曼認為對女性的關懷,應當著重於推動雙方積極交流、解決爭端,促進男女平等的社會氛圍,而不是煽動男女對立、打擊男性。
正因如此,在談及“不婚不育保平安”之類的極端言論,她一嚮予以批判的態度。
她經常說,
“我們女性要和男性交朋友,共同麵對生活中的難題,隻有男女通力閤作,纔能創造齣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
由此不難看齣,濛曼的女權主義非常溫和、非常理性。
但是,麵對一些文化糟粕,她也錶現齣瞭自己堅持的一麵,比如說“剩女”。
該詞一度曾經非常流行,有人說“濛曼這麼大歲數也不結婚,學問再高也不過是個剩女”。
對於這樣的說法,她毫不退縮,而是直截瞭當地指齣,
“剩女一次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剩飯剩菜,這個稱呼不僅是對女性的侮辱,而且是男權觀念未全部清除的錶現”。
在她的努力下,大傢對“剩女”一詞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輕易用於生活中的調侃,在官方的詞典中,這個詞最終也被剔除。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濛曼用專業的素養說服瞭所有人,但她的父母卻仍為女兒的婚嫁大事操碎瞭心。
他們為濛曼在北京買瞭套小房子,還為她公開相親,但是,這些努力都無疾而終。
最終,濛曼公開說明瞭自己尚未結婚的真正原因,原來,她並非不願意嫁人,恰恰相反。
她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曾說明自己對於婚姻感情的態度,即:“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在濛曼看來結婚生子是一輩子的大事,她希望能找一個靈魂上能夠契閤的人,從而可以相濡以沫、白頭到老。
這些年來,濛曼幾乎每天都穿梭於各大電視節目,嚮觀眾傳達豐富的國學知識。
與此同時,她理性的“女權主義”觀點也逐漸被人接受,男女平等互助的思想逐漸傳播開來。
雖然至今未婚,但濛曼卻從不著急,她每天沉浸在詩書、曆史的海洋之中,並且堅信緣分總是會悄然到來,無需太過擔心。
如今,濛曼的心態平和、行動果決,這個聞名全國的纔女,到底什麼時候纔能找到心儀的另一半呢?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