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8:46:11 PM
小軍隻愛吃媽媽做的麵條。每天中午,他的父親鄭先生都會將麵條送來學校。
盡管來迴奔波至少花上1個小時,但鄭先生卻覺得心裏踏實,“我們辛苦點不算什麼,對孩子來說,能去學校上學,是融入社會的第一步”。
小軍是一名孤獨癥患兒。今年3月,海口市美蘭區特殊教育學校揭牌成立並正式開學,招收瞭包括小軍在內的29名特殊學生,有孤獨癥兒童,也有腦癱患者。學校的創辦,讓這些學生的傢長鬆瞭口氣。
當前,海南已有特殊教育學校17所,在“十三五”期間,實現瞭人口30萬以上的14個市縣全部建有特殊教育學校、全省所有鄉鎮中心學校全部建有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的兩個“全覆蓋”。2021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特殊兒童少年入學率98%,比2016年提高瞭近20%。
特殊教育關係到特殊學生的受教育權與全麵發展權,為更多特殊傢庭送去瞭希望。這些數據的背後,是海南特殊教育的快速發展,但同時麵臨的學位不足、專業教師人纔短缺等掣肘,仍待破解。
點擊視頻查看
照進孩子們內心的一道光
學,一定要上!
送去培訓機構,留在傢照顧……
種種嘗試後,上學成瞭更好的選擇
“小軍查齣患有孤獨癥,是在兩歲半那年。”鄭先生迴憶道,不愛錶達、對外界的刺激沒有反應……小軍的異常錶現讓一傢人深感不安。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醫生的檢查和確診,讓這個傢庭開始直麵現實。聽從醫生的建議,鄭先生決定盡早對孩子進行乾預,“我們帶著孩子去特教培訓機構上訓練課,一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時間長瞭就覺得進步不大”。後來,鄭先生將孩子接迴傢照顧。
和鄭先生有著相同境遇的還有傢住美蘭區靈山鎮的周女士。為瞭照顧患有孤獨癥的孩子小星,周女士一直沒有工作。特教培訓機構一節課動輒數百元的費用,讓一傢人感到吃力,最終小星在上瞭幾次課後也無奈退學。
但不久後,鄭先生和周女士都發現瞭一個新問題:孩子不上學,能學到的東西更有限。這讓兩位傢長意識到――學,一定要上!
對於視障學生而言,盲文讀本為他們開啓瞭新的世界。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攝
可是,去哪上?周女士試著把孩子送去鎮裏的普通小學讀書。可普通學校裏學生眾多,課程內容對孤獨癥兒童來說太過復雜,老師難以單獨照顧小星的學習進度,學習效果仍不理想。傢境較為殷實的鄭先生則選擇再次把孩子送到特教培訓機構學習。
2021年,美蘭區特殊教育學校開始籌備建設。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兩位傢長看到瞭新的曙光,決定給孩子報名上這所學校。
今年春季學校正式開學,小軍進入瞭高年級班學習。鄭先生在旁觀一堂生活語文課時,看到在老師魏麗娜的引導下,小軍讀齣瞭越來越多的漢字:黑闆、窗戶、花朵……
盡管孩子的發音並不標準,但這一幕,仍讓鄭先生流下瞭熱淚:“我的孩子真的可以做到!”
美蘭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劉強原本是一所普通小學的校長,成為這些特殊學生的“大傢長”,他感受到瞭肩上的壓力,“特殊教育學校裏的老師責任更重,要幫助學生培養社交能力,教會他們生活的技能,還要照顧學生的生活,並且和傢長以及治療專傢閤作,改善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狀況等”。
目前,海南除保亭、白沙、瓊中、昌江、三沙5個常住人口不到30萬人的市縣之外,其餘14個市縣共建成瞭17所特殊教育學校,讓更多傢庭看到瞭希望。
“過去他在普通學校就讀時,我常常要放下手頭的工作跑到大街上去找他。”屯昌縣一位特殊學生的傢長這樣感慨道。自從2019年屯昌縣特殊教育學校建成後,他就將孩子轉來讀書,“現在孩子能在教室裏安靜地坐著聽老師講課瞭”。
陵水特殊教育學校老師為特殊兒童送教上門。海南日報記者武威 攝
可喜的改變,也發生在這所學校的其他學生身上――一名因為重度智障隻能接受老師送教上門的學生,已經具備瞭到校就讀的能力;不少學生有瞭團隊閤作意識,會互相提醒著上課、吃飯;還有一些學生有瞭自我鍛煉、追求進步的意願……
送教上門並非屯昌縣獨有。東方市特殊教育學校也有一支送教隊伍,由25名老師組成。
“起初不少傢長意識不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我們的老師一次次拜訪,加上送教上門的確讓孩子有瞭轉變,許多傢長纔認可瞭特殊教育。”東方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陳仕鋒說,看到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簡單的手語、會在本子上寫自己的名字、能打理好自己……傢長們也積極與老師溝通起來。
點擊下圖查看H5
帶你走近海南特殊教育學校
重塑未來的課程
基礎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結閤
幫助學生獲得獨立生存能力
什麼樣的課堂,能打開特殊兒童的心扉?
“和老師一起讀――春雨……”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啓智樓四年級的課堂上,語文老師夏淩淩對著9名特殊學生一字一句地領讀著。台下的學生們是孤獨癥患兒和智障患兒。
學生們迴應夏淩淩的,隻有零散的幾句跟讀。但夏淩淩耐心地再三領讀,直到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跟讀聲漸漸整齊。
這堂課上不隻夏淩淩一位老師。教室當中,還有另一位老師負責維護課堂秩序。“這些孩子情緒不穩定,很可能被外界的一個聲響刺激到瞭,或是他們煩躁瞭,就會大喊大叫,影響其他孩子上課,這時候另一位老師就要立刻安撫他們。”夏淩淩說。
課堂之外,學校還設計瞭康復教室。一些模擬紅綠燈、超市、銀行、盲道等生活場景,成為這裏的教學元素。
在特殊教育學校,模擬盲道等常見的生活場景也成為教學內容。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攝
“讓學生在學校裏提前適應生活場景,當他們有朝一日獨自麵對生活時,希望能給他們帶來幫助。”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辦公室主任洪華山錶示。
特殊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更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在美蘭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康復教室裏,劉強指著一套五顔六色的珠子說,學生能夠按顔色將珠子分類,這堂課就算成功瞭。
此外,與普通學校不同的是,特殊教育學校都會配備感統訓練的器械。通常是老師和傢長閤作,通過平衡木、串珠、彩虹隧道等工具,訓練學生的平衡能力、精細動作能力和肢體協調能力。
針對存在不同障礙的學生,學校開設的課程和使用的教學工具也各有不同。對於不會說話和錶達能力不好的孩子,學校會為他們開設語言訓練課。課上老師用食物或玩具來引導孩子開口說話和錶達。對於視障學生而言,放大鏡、眼鏡、盲文讀本則必不可少。
除瞭夯實基礎教育外,部分特殊教育學校還會開設一些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獨立生存能力。
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老師正引導學生進行感統訓練。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攝
“是上學改變瞭我的人生。”從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後,視障患者阿燦在三亞開起瞭盲人按摩店,到今年已經發展瞭4傢連鎖店。阿燦不僅當老闆,還手把手傳授技藝,給10多名盲人提供瞭就業崗位。
作為省內最早為特殊學生提供職業教育的特教學校,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在啓聰部(聽障)高中開設烹飪專業,初中開設糕點製作、美容、縫紉、計算機職業課程;在啓明部(視障)高中開設中醫康復保健專業,初中開設傢政服務職業課程;在啓智部(智障)高中則開設糕點製作、傢政服務等職業課程。
從這裏走齣的學生,不僅在省內多項技能大賽中創下佳績,不少人還在畢業後找到瞭心儀的工作。
渴望更專業的力量
專業師資匱乏,職業教育不足
誰來守護他們未來的路?
正在籌備中的海口市瓊山區特殊教育學校,要到5月底纔正式開學。但傢住瓊山區的薛先生已多次到校瞭解師資情況。經過考察,他決定將孩子送到這裏讀書,“學校是否有專業的老師,是我最關注的”。
“十三五”期間,海南投入近4億元用於發展特殊教育。海南各個特殊教育學校已開設生活語文、生活數學、溝通交往、音樂律動、運動與保健等基礎課程。為瞭培養與教學需求相適應的教學人纔,省級和所有市縣全部成立瞭特殊教育專傢委員會和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海南師範大學、瓊台師範學院開辦瞭特殊教育本科專業。此外,海南還開展瞭兩輪特殊教育教師全員培訓。
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專業師資力量的缺乏,仍舊是不少特殊教育學校麵臨的睏境。
在屯昌縣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下課後在黑闆上畫畫。 海南日報記者李天平 攝
“我們現在有29名特殊學生,隻有6名老師,其中從高校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老師隻有2名,其餘的4名都是從特教培訓機構轉過來的。”劉強坦言,作為一所剛成立不久的特殊教育學校,對專業師資力量的渴望十分強烈。
即使是成立相對較久的市縣特殊教育學校,人纔匱乏也是一道難題。
“老師的工資不夠高、工作條件不夠好、晉升的空間有限,有些老師來瞭沒多久,就選擇去海口工作。”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市縣特殊教育學校負責人說,每年學校在招聘教師的工作上都要耗費很多精力。
要怎麼破解這一難題?海南日報記者從省教育廳瞭解到,為提升特殊教育辦學質量,海南將在“十四五”期間,加大對特殊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加強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指導並實施辦學水平評估;單列特殊教育教師職稱評定並予以傾斜支持;實施特殊教育名校長名教師培養工程等。
目前,海南僅有少部分特殊教育學校開設瞭職業教育培訓,這讓許多傢長仍感到擔憂。
“我們最擔心的是等我們老瞭,或者不在瞭,孩子該怎麼辦?”一位孤獨癥患者的父親劉先生說,自己的孩子已經過瞭接受義務教育的年齡,“如果能接受職業培訓,那他以後的路會不會好走一些?”
對此,海南正在製定特殊教育“十四五”實施計劃,加快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推動全省每個市縣都建成1所特殊教育幼兒園,或在特殊教育學校增設學前部(幼兒園、班);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增設職教部(班),在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增設特教部(班),實現每個市縣都開設一個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部(班)。此外,海南還將探索麵嚮殘疾學生的“學曆證書+若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養製度,為殘疾學生就業和終身學習發展提供保障。
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的烹飪課上,學生在練習擺盤。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攝
當前,海南尚有5個市縣沒有獨立的特殊教育學校。為瞭進一步普及特殊教育資源,“十四五”期間,海南將在每個市縣(區)都建設特殊教育學校,人口較多的市縣建第二所特殊教育學校,另外還將建設專門的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學校,以此鞏固提升義務教育階段適齡特殊兒童入學率。
種種計劃提上日程,一係列量化指標的齣爐,為海南特殊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明確瞭時間錶和路綫圖。
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特殊學生及傢長均為化名
圖為4月1日齣版的《海南日報》A06版版麵圖
來源:海南日報深讀融媒工作室
總策劃:曹健 羅建力 齊鬆梅
執行總監:許世立
主編:孫婧
記者:劉夢曉
版麵設計:張昕
檢校:招誌雲 王賽
H5文案:許世立
H5攝影:袁琛
H5製作:楊韆懿
視頻文案:許世立
視頻拍攝:袁琛
視頻剪輯:李瑋競
視頻配音:樊學玲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總監:李國棟
內容審核:陳詠棋
責任編輯:唐咪咪 張運桐 陳楚寜
�� 日報妹推薦 (戳下方標題)
覺得內容好看
點個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