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3:10:50 PM
在武漢園博園漢口裏見到98年齣生的鄧姝婷時,她正穿著宋製的漢服,撐一把油紙傘,婷婷裊裊地從初春的薄霧中走齣來。
旁邊有遊玩的小孩子,快跑幾步趕上她,迴過頭來好奇又羨慕地盯著她看。她笑著跟孩子打招呼,然後坦然又悠哉地走開去。
周末,“95後”女孩又開啓瞭她的漢服生活。
工作日,她則是一名從事基因檢測、腫瘤篩查的科研人員。
不論是埋首研究基因還是變身漢服玩傢,鄧姝婷的AB麵都是妥妥的精彩。正如她所說,彆吐槽“95後”年輕人,我們就是這麼特立獨行和熱愛生活。
基因檢測,腫瘤篩查
長發挽起,嚴謹務實
未來的事業方嚮早早在心裏播下瞭種子。初中時,鄧姝婷就不愛讀仙俠,也不愛玄幻,反而喜歡讀《本草綱目》,一讀就是幾個小時。2016年,她考入江西師範大學,果斷選擇瞭自己喜歡的生物專業。大學期間,暑假時間全都“貢獻”給瞭各種植物和病菌。大一時,她跟隨著師兄去往位於內濛古的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研究草原生態學、荒漠化,兩個月迴到武漢傢裏,被傢人調侃“黑瞭八度”;在江西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疾控中心學習緻病菌篩查,比如與霍亂為伴,嚇得傢人都捏把汗,她反過來安慰傢人,“一切都按要求防護好,操麼心呢”……
畢業後,迴到傢鄉武漢,鄧姝婷進入光榖一傢高端醫學專科特檢服務檢驗平台。平時,進入生物實驗室前,得挽起長發,穿上白大褂,帶上口罩、手套。接著,抽血、提取DNA、PCR(簡單說就是用人工技術不斷復製DNA,讓它一變二,二變四,越變越多。自然狀態下提取的DNA樣本濃度一般都比較低,通常要通過PCR擴增後,纔能用於檢測、測序、轉基因等操作),再用測序儀測序……
對於“解碼生命”的說法,鄧姝婷倒覺得沒那麼高大上。基因檢測是基於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等科學理論,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人體基因進行檢測與分析,從而診斷疾病、預測患病風險的一種新興技術。“科技越來越服務大眾,這是趨勢。”她說,通過基因檢測發現風險,繼而進行科學預防和乾預,最終降低患病幾率,讓“治未病”成為可能。實際上,基因檢測離我們並不遙遠,不論是我們常見的無創産前基因檢測(NIPT)還是宮頸癌、卵巢癌等一係列癌癥篩查,甚至這兩年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曆過的核酸檢測,都屬於基因檢測技術。
上班時不能帶手機,這反而戒掉瞭她對手機的依賴度。“可不願意這麼頹著,刷手機太浪費時間。”
在傢、逛街都穿漢服
大大方方傳播傳統文化
下班後,鄧姝婷就變成瞭――“書墨”,這是她給自己起的號。
從高中開始,她就喜歡上瞭漢服,上大學後,進瞭中正漢服社,徹底為漢服著迷。說起自己喜歡的漢服,鄧姝婷滔滔不絕:“漢代沉穩秀麗,唐代大氣艷麗,魏晉瀟灑飄逸,宋清新雅緻,明端莊優雅……”而這些穿越數韆年的華夏衣冠,來源於哪裏,齣自誰之身,這韆年的“謎團”是鄧姝婷最願意一探到底的。“漢服形製各有不同,比較有代錶性的就是漢代女性麯裾(代錶性齣土文物漢馬王堆)唐代坦領和齊胸襦裙。”她專程到湖南省博物館,去一睹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齣土的印花輔彩黃紗錦袍。“印花和彩繪相結閤製成的一傅,是漢代貴族女子一種十分華美的時裝,過去隻存在於古代文獻裏,如今,源自於原型,交領、右衽、直裾式……加上藤本植物的幻化,呈現更多的美艷華服,讓我們可以輕鬆‘穿越’時光,一睹兩韆年前的風情。”
在外遊玩時,鄧姝婷愛穿宋製,修長適體,窄袖衫褥,下身長裙,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平添飄逸之美。
閑暇時,她參加瞭武漢、西安、杭州等地的漢服、華服節,最好看的莫過於和穿著“褒衣博帶”、踏著一雙木屐(類似於現在白領穿的登山鞋)”的“魏晉名士”並肩遊玩,心便留在瞭山水田園之中。
在傢凝神做手工頭飾時,鄧姝婷一下又“穿越”迴瞭女皇武則天統治的武周時期,身穿唐製漢服,淺紅的衫子,纏繞一周在胸前交疊的肉紅的紗帔,仿佛一件披肩衣,“粉胸半掩疑晴雪”。
2020年3月,她拉著傢人一起穿漢服。她穿著宋製漢服,媽媽和奶奶穿上瞭明製漢服,爸爸和弟弟穿著現代裝,一傢人跨越韆百年,拍下一張全傢福。
在她看來,華服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
衣冠服飾,直接成為“華夏”定義的組成部分。
作為衣冠古國,中國的文化與中國的服飾,一嚮密不可分。
深藏身體的深衣,充滿瞭禮法的內涵;輕薄通透的羅衫,傳達瞭含蓄的美感,變化萬端的裙裝,承載著自由的追求……
中國衣冠,展現的是服章之美,更是禮與時尚並存,含蓄與奔放交織的中國精神。
“孩子從小基本沒有讓人操過心。學習、生活都很自律。”鄧姝婷的媽媽說,女兒從小主意就很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大人們也都尊重她、支持她。
嚴謹的事業和飄逸的生活
皆是心之所嚮“做自己”
“三年前,我穿著漢服走在街頭,還有人以為是韓服呢!”鄧姝婷迴憶起來,現在,走在街上,人們都對漢服有瞭一定的認知,看待的眼光也變得欣賞和包容。“得益於很多綫上平台的力推,讓年輕人找到瞭展示自己的舞台,比如抖音、小紅書、拼多多……”漢服慢慢齣圈,漢服文化也逐漸從小眾迴歸到瞭大眾,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以前漢服價格普遍偏高。”鄧姝婷記得,三四年前,單件漢服四五百元起步,一套下來動輒上韆元,“現在平價瞭很多,像拼多多上的漢服旗艦店,100多元也能買到一套質量不錯的。”鄧姝婷說,這幾年綫上平台的漢服多瞭起來,自己在網購漢服時也會用上搞科研的嚴謹作風:“我會細細對比店傢資質,然後款式、設計、做工,實踐齣真知,買瞭好幾次,發現拼多多上買的的確是性價比最高的。”鄧姝婷說,自己最近剛看上瞭池夏旗艦店裏的一件宋製對襟裙,168元就能搞定,準備入手,作為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鄧姝婷說,近一年來她陸續在拼多多的花神記、池夏漢服旗艦店買瞭十幾套漢服,最喜歡其中一套唐製重工刺綉對襟大袖衫訶子裙,入手不到300元,粉粉嫩嫩的顔色,精緻的青梅綉花,散落的金釵,超閤心意。
她還不時邀約“漢服圈”裏的好友一起下單,大傢時常分享好物。“現在,綫上平台推動瞭漢服生産端、設計端去思索如何將原創做得更好,價格打得更親民,我的閨蜜圈、漢服圈都擴容瞭。”
對於外界評價的“95後”的各種標簽,鄧姝婷看得很開――每個年齡層不都被定義過嗎?最後,還得自己定義自己的生活。“我既愛讀《基因的分子生物學》,也愛看《紅樓夢》,既愛神秘的基因解碼,也會在拼多多上買漢服……年輕一代對待生活的方式很多元,工作的時候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業餘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規劃好時間,彆讓自己太頹。”
有趣的是,不管是鄧姝婷熱愛的事業,還是癡迷的漢服,都有很多大佬級的人物存在,而她不崇拜,隻懷揣著尊重和欣賞。
她說,還真沒有啥明星、偶像讓她崇拜。可能這正是“95後”新生代的獨特之處:不盲從、不崇拜,相信自己。(方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