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4/2022, 1:07:19 PM
薛仁貴是唐初名將,他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
薛仁貴(614年~683年)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薛禮少年時,傢境不好,以種田為業。薛禮準備改葬已經去世的父母,以改變自己的運勢。妻子柳氏說:
“有超群纔能的人,關健是要遇到好的機會纔能有所發展。現在禦駕親徵遼東,選求猛將,這是十分難得的時機,君何不求功名使自己顯赫?然後榮歸故裏,再風風光光地改葬父母也不晚。”
所以說,“做買賣不著是一時,討老婆不著是一世”。討個好老婆,就是一生一世的幸福。薛禮的老婆柳氏就見識非凡,竟然能夠正確指導薛禮的人生。
薛仁貴聽瞭老婆的話,就到將軍張世貴那裏應募,隨唐軍齣徵高麗。於是,薛仁貴開始他風風火火的人生。他的主要事跡如下:
第一、“白袍將軍”重圍之中救戰友,一戰成名,贏得聖心眷顧。
薛仁貴第一次齣徵安地,就從亂軍之中救齣唐將劉君印,並且斬瞭敵軍將領,把敵將的首級係在馬鞍上,賊軍無不畏服。這個過程是不是有點酷似關雲長萬軍之中斬顔良?
薛仁貴喜歡穿白色的袍子打仗。這樣就在萬軍之中更加突齣。其實這也更容易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但是,薛仁貴勇猛無敵啊,就故意使自己顯眼。這樣一方麵能夠吸引敵人的火力,以更多地斬將殺敵;一方麵,自己的立功錶現也容易被大傢發現,不至於被埋沒。
每次打仗,薛仁貴白袍長戟雕弓,大聲呼叫,飛馳而齣,所嚮披靡;後麵的唐軍藉勢發動攻擊,敵軍就往往被殺得四散崩潰。終於有一天,薛仁貴的英勇善戰被皇帝發現瞭。
唐太宗李世民喜歡禦駕親徵,他看到瞭薛仁貴的勇猛精進,就提拔薛仁貴擔任瞭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都尉,令他鎮守北門。後來,唐太宗又對薛仁貴說:
“朕的舊將都已年老體衰,想提拔勇猛精進的人在外統兵,沒有一個人像你這樣符閤。朕不高興得到遼東,而高興得到你這位勇將。”
太宗又提拔薛仁貴擔任瞭右軍中郎將。
第二、臨危不懼,救駕有功。
有一次,唐高宗夜宿萬年宮。突然趕上山洪暴發,大水很快衝到瞭玄武門,宿衛的士兵都已散走瞭。薛仁貴說:“天子有難,我們怎麼能怕死呢?”他登到高處大聲呼喊,叫醒瞭宮內的人,天子也急忙登上高處,不一會大水就淹沒瞭天子的寢宮。天子說:“有賴於卿,我纔幸免於難。我現在知道瞭誰是忠臣。”於是,賜給薛仁貴禦馬一匹。
第三、對少數民族用兵,主張師齣有名,並且以德服人,收服泥熟部落。
唐朝大將蘇定方討伐突厥沙鉢羅可汗賀魯。薛仁貴上疏道:
“臣聽說師齣無名,事情肯定不會成功;證明瞭他們是盜賊,敵人纔能心服。現在有泥熟不事奉賀魯,被他打敗。賀魯像對待奴隸一樣捆綁其妻子兒女。王師如果從賀魯部得到他們的傢小,再轉還給他們,並加以優待,百姓就知道瞭賀魯的暴虐和陛下的仁德,從而歸化。”
天子采納瞭薛仁貴的意見,遣還瞭泥熟部的傢屬,泥熟就請求幫助唐軍作戰,並以死效忠。
顯慶三年,薛仁貴在貴端城大敗高麗軍隊,斬首3000有餘。次年,薛仁貴與梁建方、契芯何力打敗高麗大將溫沙多門。
橫山大戰,薛仁貴單騎衝入敵陣,左右開弓,敵人應弦而落,大敗敵軍。
不久,薛仁貴又與辛文陵閤作,在黑山大敗契丹,俘獲契丹王阿蔔固,解送到洛陽。這一年,薛仁貴拜官左武衛將軍,封河南縣男爵。
第四、兩軍陣前大顯身手,錶演瞭“三箭定天山”的經典好戲。
薛仁貴擔任鐵勒道行軍總管,徵討九姓鐵勒部落聯盟。他們派齣鐵騎幾十人挑戰薛仁貴。薛仁貴連發三箭,射殺三人。鐵勒都無比震驚感到恐懼,紛紛來降。薛仁貴怕留下後患,把他們坑殺瞭。軍中當時有歌謠唱道: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九姓鐵勒從此衰落。
第五、用兵如神,大破高麗,威震遼海。
高麗泉男生要求依附唐朝,但是他的弟弟泉建生卻反對歸附唐朝,引起大戰。
薛仁貴屢敗泉建生部,斬首五韆多,連剋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薛仁貴力排眾議,乘勝率領二韆士兵攻打餘城,大敗敵軍,斬首萬餘,攻剋餘城。接著薛仁貴又會閤唐朝名將李�e,連剋四十餘城。朝廷命令薛仁貴和劉仁軌鎮守平壤。薛仁貴官拜本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檢校安東都護。
第六、神威退敵,不戰而屈人之兵。
薛仁貴帶兵齣擊突厥的元珍。突厥人問道:“唐朝帶兵的大將是誰?”薛仁貴說:“是薛仁貴!”突厥人不信,薛仁貴就當場脫下頭盔讓他們看。突厥人一看真的是薛仁貴,個個大驚失色,下馬四麵圍住薛仁貴下拜。爾後,突厥人就豕突狼奔要逃跑。薛仁貴乘勢發動總攻。一戰斬殺突厥萬餘人,俘獲人口三萬多,牛羊馬匹不計其數。
薛仁貴於高宗永淳二年去世,享年70歲,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葬於老傢。薛仁貴曾經錶演一箭穿透五層鎧甲,其勇武可見一斑。單論武功修為而言,薛仁貴是當世第一。
薛仁貴也不是百戰百勝的,他在西徵吐蕃時,由於大將郭待封違抗軍令,被二十萬吐蕃軍隊包圍而慘敗。薛仁貴隻得退兵,駐紮在大非川,又被四十萬吐蕃軍隊圍攻,慘遭失敗,隻得議和。薛仁貴因此被貶為庶民。
《唐朝賢將傳序》評價曰:
李大亮宿衛之忠,裴行儉、蘇定方術略之奇,秦叔寶、薛仁貴、李嗣業搏戰之勇,高崇文紀律之嚴,王忠嗣執守之固,李抱真訓練之精,張萬福樂善之篤,李光顔、�迥甭侵�決,皆凜然有賢將之風。
能夠和老前輩秦瓊相提並論,薛仁貴也不虛此生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