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4:44:53 PM
高祖石敬瑭(公元 892―942 年),唐景福元年 2 月 28日生於太原,沙陀族人。父臬擯雞(又名石紹雍),母何氏,後唐節度使,公元936 年被契丹扶立為帝,後晉建立者,定都汴(今河南省開封市),建年號為"天福",公元 936― 942 年在位,計7年。
石敬瑭和父親石紹雍跟隨硃邪執宜(李剋用之祖父)歸唐後,居住在陰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諸山統稱)石敬瑭齣生的年代是一個天下大亂、興廢爭戰十分劇烈的時代。石敬瑭善騎射,經常隨從晉王李剋用徵伐,有戰功,官至治州刺史。
石敬瑭性格樸實穩重,寡言少語,但見人笑,練武之暇,喜讀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和事跡。沙陀人素來尚武,後唐時,為任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的李剋用的義子李嗣源非常賞識。李嗣源將他招為女婿,倚為心腹,置於帳下,號左射軍。石敬瑭不愧是將門虎子,在他四處徵戰的戎馬生涯中,錶現顯著,衝鋒勇猛,奮不顧身。公元 91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得魏(今河北大名縣),後梁大將劉尋急攻清平(今山東臨清縣東)。莊崇急往馳兵救援,被劉那包圍,石敬瑭以 10 餘騎衝入敵陣地,將李存勖救齣重圍,莊宗高興地對他說
;
"將門齣將,這話不假
!
"並賜給他很多財寶,乾是石敬瑭名震軍中。之後,還多次救李嗣源(明宗)於危難之中。
公元 926年,魏州兵變時,即效節指揮使趙在禮反於魏,派李嗣源前往平亂,李嗣源為亂兵所逼。石敬塘勸他舉兵反,李嗣源然之,石敬瑭率 300 騎為前鋒,攻入大梁。李嗣源經他力勸迴師洛陽為帝,封石敬瑭為保義軍節度使兼六軍副使。當時。諸侯多奉法,而石敬瑭卻以廉政而聞名,故頗受明宗的褒奬,進封開國公。從此,石敬瑭掌握瞭後唐朝廷的軍事大權。公元927年10月,拜為宣武軍節度使。公元928年 4月徙鎮天雄,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5月,拜駙馬都尉。公元932年(長興三年)11 月,為河東節度使。
公元933年,明宗死,閔帝李從厚即位,次年3月,潞王李從珂反於鳳翔,閔帝派大軍攻鳳翔,大軍在鳳翔城下投 降李從珂,唐閔帝隻得自領衛士 50 騎逃到河北,在衛州遇見石敬瑭,要求相助。石敬瑭不作正麵迴答,卻反問
;
∶""聽說陛下已遣康義成西過,戰局如何?陛下又何以至此?閔帝對其哭泣說:"康義成也叛變瞭。"石敬瑭長嘆―口氣後說:"衛州刺史王弘贄乃是精明統達的宿將,我先與他商議一下。"哪知王弘贄和他想的一樣,對石敬瑭推辭說∶"自古天子遭難,還擁有將相,侍衛,傳國玉璽,
使群
下有所瞻仰,當今皇上除有50騎兵外,彆先其他,這難以號召天下。"石敬瑭把王弘贄的話轉迭瞭王弘贄。 閔帝衛士奔洪進勃然大探,指著石敬瑭厲聲責道:"你是明宗的愛婿,與之共享富貴,也應與之共承憂患,今天子濛難,嚮你求救,你卻推三道四,推卸責任,這不是想要附閤叛賊,齣賣天子嗎?
石敬瑭的部將弓箭庫使沙守榮也指責石敬瑭不忠不孝齣賣天子,拔齣佩刀要刺石敬瑭。此時,石敬瑭的親將陳暉在場,上前格住,並一劍刺殺瞭沙守榮,奔洪進自刎,石敬瑭的牙內指揮使劉知遠引兵將閔帝隨從全部殺死,石敬瑭把閔帝一人撇在那裏,揚長而去。後來閔帝被王弘贄父子害死。
李從珂即位 (為末帝),他始終懷疑石敬瑭必反,猜忌益深。唐末帝李從珂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原是唐明宗的左右手(又是養子與女婿),兩人都勇健好鬥,可是他們之間嚮來彼此互忌。末帝於公元 935 年調張敬達將嶽屯代州,牽製石敬瑭。石敬瑭為進―步摸清末帝李從珂的底細,故意上錶說自己久患重病,請求解除兵權。調往彆鎮。薛文遇對末帝說
;
"我看河東移也反,不移也反,隻是早點晚點罷瞭,不如先下手為強,早作打算。"李從珂聽後認為有道理,命石敬瑭移鎮鄆州。
公元 936 年 4 月,末帝調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石敬瑭被猜忌。石敬瑭親信劉知遠勸其起兵奪帝位,二號賣國賊、謀士桑維翰為他策劃,勸他勾結契丹。石敬瑭對諸將說
;
"當初我迴太原時,皇上曾保證我到老不變,現在無故調任,過生日時又和公主說瞭-一通話,這不是明擺著猜忌我嗎
?
我本意不反,而朝廷逼我造反,我豈能束手待死
?
太原地險糧多,我想內檄諸鎮,外求援於契,諸君以為如何
?
"5月,石敬瑭首先發動政治攻勢,上錶指責李從珂即位非法,要他自動下台。石敬瑭公開上錶曰
;
"帝為養子,不應為嗣,請將帝位傳給許王。"(許王李從益,為明宗幼子)末帝撕裂其錶,削其官爵,並派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為太原四麵招討使,率兵 3 萬,築長圍以攻晉陽,石敬瑭和劉知遠親冒矢石,奮力抵抗張敬達的進攻,而太原城裏糧儲日減,兵卒飢疲,石敬瑭坐立不安,急盼契丹救兵。9 月,耶律德光親率5萬騎兵,號稱 30 萬,契丹縱兵追殺,唐軍大敗,步兵死者近萬人,隻有騎兵逃迴晉安寨。唐軍投降瞭韆餘人,石敬瑭下令全部殺死。石敬瑭為瞭解唐軍太原之圍,遣使求救於契丹,拜契丹主當父親、稱臣。約事成之日,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另加歲貢帛。此種認賊作父、賣國求榮的罪行開我國曆史上惡劣之先例,對此行徑,連他的親信劉知遠亦錶示反對,劉知遠說:"稱臣也就可以,當兒子似乎太過分。多送些金帛,契丹兵自然會來,不必許給土地,怕將來大為禍害,追悔莫及。"(原話∶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緻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侮之無及。) 石敬瑭這個賣國賊心想當兒皇帝。不聽劉知遠的勸告,急忙要其謀十桑維翰(洛陽人,後唐進士,長於文詞,詭計多端)寫奏章,送到契丹。契丹主得錶喜齣望外,即以齣兵援之,後唐軍大敗。 11 月,契丹主作冊書,命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史稱兒皇帝),石敬瑭自解衣冠授之(穿上一身契丹服裝)即位於柳林(在今山西太原市東南),改元"天福"。石敬瑭稱帝後就按原先答應條件,把"燕雲十六州"割與契丹,又許歲輸帛 30萬匹。燕雲十六州是北部的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則完全暴露於契丹鐵蹄之下,患害 400 年之久。
當時,後唐雖敗,但優勢仍在。11月,正好前來救援晉安的唐將、盧龍節度使、北平王趙德鈞與其兒子也想學石敬瑭的樣子當皇帝,"欲倚靠契丹取中國,以金帛厚賂契丹主,仍許石敬瑭鎮守河東"。趙德鈞給耶律德光送去好多財寶,請求立其為帝。耶律德光沒有取勝的把握卻答應趙德鈞。石敬瑭聞訊後。十分恐懼,即刻令掌書記桑維翰去見契丹主耶律德光說:"大國舉義兵以救孤危,一戰而唐兵瓦解。奈何又聽信趙氏父子的誕妄之辭,貪毫束之利而棄垂成之功呢
?
假使讓吾得天下,必將竭中國之財以奉大國,豈是小利所能比的
?
"耶律德光迴答說∶"不是我辜負前約,隻是兵傢權謀不得不這樣罷瞭。"桑維翰這個二號賣國賊就仿效申包胥哭秦廷的故事,跪在帳篷前,從早到晚,涕泣不止,哀求契丹主放棄趙德鈞之請。耶律德光沒奈何,隻好從之。拒絕瞭趙德鈞。後來契丹主對石敬瑭說∶ "桑維翰這個人盡忠於你。官宜應以為相。" 石敏瑭在 "父皇帝"指使下。就以桑維翰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同月、晉安寨中的唐將楊光遠、安審琦殺死張敬達舉兵投降。石敬瑭率師南下,一路上,後唐將官紛紛投降。石敬瑭攻人洛陽之後定都汴梁。
石敬糖在位期間。對契丹媚事奉承。公元938 年 (天福三年)10月。契丹冊給石敬瑭徽號為"英武明義皇帝",誇奬他深明"父子大義"。之後,契丹稍不如意就來斥責。對此,石敬瑭總是逆來順受,賠禮道歉,不敢違背父皇帝的特意。而多數藩鎮不服從
;
府庫空竭、民間窮睏,契丹卻貪求無厭。桑維翰勸石敬瑭采取如下舉措:
第一,推誠棄怨以撫藩
;
第二,卑辭厚禮以奉契丹
;
第三,訓卒繕兵以修武備
;
第四,務農桑以實倉原
;
第五,通商賈以豐貨財
;
石敬瑭聽瞭感到有道理,就從之。他為瞭孝敬父皇帝,給契丹進貢的財物不可勝數。除瞭每年按約貢獻金帛 30萬它外。逢時過節、吉凶慶吊都得額外送禮,從中原到契舟,―年到頭,滿載玩好珍異的車子絡繹不絕。
公元 941 年(天福六年)6 月,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上錶石敬瑭論述契丹內部民族矛盾激化,要求乘勢齣兵,抗擊遼國,遼又責備石敬瑭。石敬瑭一麵派人到遼反復解釋契丹使者被殺的事
;
一麵又親到鄴都對安重榮說:"你身為大臣,傢有老母,忿不思難,不忠於君,不孝於親。我靠契丹得天下。你靠我而緻富貴,我不敢忘德。而你卻忘瞭,做齣棄君背親的事。現在我以天下作契丹的臣子,你卻想憑一鎮而抗之,不是癡心妄想嗎
?
還是三用―下。免得後悔。" 安重榮不理他這―套。便聚眾數萬、舉兵造反,後因部將叛變、兵敗被殺。石敬瑭將安重榮首級獻給契丹。
石敬瑭為瞭保住皇位,羈糜人心,他作賊心虛、深怕握有重兵的藩鎮將領會蹈自己的後塵而舉兵反叛;同時又為瞭換取藩鎮的支持; 嚮諸鎮索取"助國錢物",對各地藩鎮極盡姑息之能事,對他們貪縱暴斂、魚肉百姓的行徑放任不管。晉昌節度使趙在禮,積財巨萬,搜颳百姓錢財手法惡毒,令人發指。
石敬瑭好自衿大,窮奢極侈,宮殿都以金玉珠翠為飾。他對遼敢當奴隸,對藩鎮姑息放任,而對百姓卻用刑慘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等刑罰,還有聚毒蛇水中,把人投入,稱為水獄。石數瑭晚年尤猜忌,不喜士人,專任宦官。不久,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收納不願歸附遼的吐榖渾白承福部。公元 941 年4月,遼主遣使問罪於他。石數彎憂愁無計,終因成病。6 月乙醜日死於郯城官中的保昌殿。死時 51歲,11 月葬於顯陵(在今河南宜陽縣西北;一說山西交城縣西北 60 裏處;又一說河南省壽安縣內)。
石敬瑭死後談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