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4:45:20 PM
明世宗嘉靖皇帝硃厚�惺歉銎木噠�議的人物
,一方麵在執政的前二十年中,他順應曆史潮流,敢於打破傳統,體恤士農工商,以不因循守舊的革新精神開創瞭一個中興局麵;另一方麵又為人剛愎自用、崇奉道教,動輒尋興大獄,特彆是執政的後二十五年中日益腐化、誤用佞臣,使得朝政日壞,局勢動蕩不堪。
嘉靖皇帝畫像
嘉靖帝一上台就嚮世人展現瞭自己的不安分,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圍繞著皇統問題,他與朝臣爆發瞭一場政治爭論――大禮議
。
在古代,大禮議曆來是一個被廣泛批判的反麵教材,但它的核心:
嘉靖帝是否要改換父母,即他的法統來自於長幼倫序,還是孝宗嗣子,一直存在爭議
。
這兩天偶然拜讀到猴格所寫的
《嘉靖帝是憑按倫序繼位?錯,不是過繼給孝宗他根本沒資格》
,文中完全秉持過繼的觀點。筆者拜讀過猴格所寫的許多文章,說實話對猴格兄的曆史功底是相當佩服的,但
對其這一觀點並不認同
。
1
不管是“繼統不繼嗣”的長幼倫序派,還是“繼統兼繼嗣”的嗣子論派
,對嘉靖帝能夠入繼大統的法理依據,都鎖定在瞭明太祖硃元璋製定的
《皇明祖訓》
上,隻不過對它的解讀截然相反。
明太祖硃元璋畫像
所以先來看看《皇明祖訓》中關於皇位繼承的相關規定: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覲,並如前式。”
猴格對此的解釋是:
“這條祖訓簡單明瞭,誰都能看懂,他包含瞭兩條信息:
其一,朝廷(即皇帝)沒有皇子,必須傳位給兄弟,還必須是嫡弟纔有資格,庶齣子即便是年長,也不能得立。
其二,如果齣現奸臣廢棄嫡子迎立庶子的情況,庶子應該謹守本分,送信給應當得立的嫡子,請他君臨天下處斬奸臣。”
這條注解存在些許瑕疵,那就是兄終弟及時庶弟也有即位資格的,隻不過順位靠後。硃元璋設計的這套繼承製度是:
以父死子繼為主,以兄終弟及為輔;繼位順序上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執行。
所以對《皇明祖訓》的這段內容正確的解釋為:
當皇帝沒有子嗣即位時,必須按照親疏原則,傳位給兄弟,有嫡脈兄弟在世時,必須傳位給嫡脈兄弟,此時庶支兄弟即便年長也得靠邊站,誰敢廢嫡立庶便是奸臣,人人得而誅之。其中隱含的意義便是:皇帝沒有嫡脈兄弟時,庶支兄弟可按照長幼順序獲得即位資格。
明神宗畫像
明太祖製定這項規定的初衷是好的,這樣做可以降低無謂的內耗。但人算不如天算,明代諸帝的原配少有生育
,
以至於十五個繼任皇帝中隻有明仁宗硃高熾、明宣宗硃瞻基、明武宗硃厚照三個是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即便是加上明成祖硃棣,也隻有四個齣自嫡脈的皇帝。中宮往往不能誕下皇嗣,以至於形成瞭
“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並封”
的規則,既在明代在繼承人問題上,已經突破“有嫡立嫡”的原則,太子人選上不再分嫡庶,實施長子優先。萬曆朝,正統派大臣就是以這一規則挫敗明神宗硃翊鈞和鄭貴妃的企圖,迫使明神宗立庶長子,也就是後來的明光宗硃常洛為太子。
按《皇明祖訓》的裁定,及“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並封”的規則,明武宗駕崩後,由於他本人及兄弟沒有後人,按兄終弟及的模式,繼承人選上推到明孝宗一輩,諸弟中最大的興獻王硃�v�z,若是在世就是第一順位繼承人。這是其一。
2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兄弟中威望頗高的太子硃標,視察陝西迴來後,因風寒病逝。
精心培養、被寄予厚望的嫡長子離世,令明太祖悲痛不已,更糟心的是立國不久的明帝國也因此陷入瞭立儲危機之中
。
硃標和硃元璋劇照
明太祖共有26子,其中太子硃標、秦王硃�盡⒔�王硃?、燕王硃棣、周王硃��,這五個最年長的皇子都是嫡子
。按《皇明祖訓》製定的規則規定,太子硃標去世後,
太子之位應當由次子硃�炯壇�
。
但這位地位崇高的“大明第一親藩”,卻生生將自己作成瞭一個笑話,絕瞭自己晉升太子的路途
。
硃�舅籃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明太祖親自為其寫瞭一篇震爍古今的祝文,逐條開列瞭他在世時的種種惡行:
“朕有天下,封建諸子,期在藩屏帝室。爾�荊�年次東宮,首封於秦。自爾之國,並無善稱。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內,貽怒於天。屢嘗教責,終不省悟,緻殞厥身。爾雖死矣,餘辜顯然。特將爾存日所造罪惡,列款昭諭,爾其聽之。”
死者為大,所以祝文一般都會撿好的說,硃元璋卻反其道而行,可見對硃�鏡畝襇惺嵌嗝吹納疃褳淳�。
事實上早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硃�居�圖行刺深得硃元璋信任的長興侯耿炳文一事,父子倆就爆發過激烈的矛盾:
秦王次妃鄧氏被賜死,秦王世子暫停冊封,秦王次子被帶迴南京收養,派人調查硃�頸救說畝襇小V��疽蒼詿文甌徽倩鼐┏牽�險些被廢,靠著大哥硃標的求情纔涉險過關,但秦府三護衛被撤銷
。
秦王硃�揪繒�
甚至硃標的死,也與他趕赴西安為硃�靜療ü刹晃薰叵怠�
如此皇子,硃元璋自然不放心將帝國交到他的手裏。相對來,說老三晉王硃?和老四燕王硃棣更被老父親看好。可跳過硃�玖⒅�?或硃棣,一則有違嫡長子繼承製,二來會打破晉藩和燕藩的之間的平衡。此時的硃元璋已經垂垂老矣,沒那麼多精力再去摺騰兒子們瞭,真立硃?或硃棣,搞不好自己百年後大明版的八王之亂就會上演。
所以乾脆跳過兒子們,立硃標的庶長子硃允�晌�皇太孫,並讓晉王和燕王繼續維持恐怖平衡。
如此,明王朝雖然依然實施父死子繼的繼承規則,卻演變成瞭獨特的長幼倫序,這是其二。
對瞭,硃元璋是在硃標的嫡子硃允�自謔賴那榭魷攏�立的硃允�桑�本身就有違嫡長子繼承製。
3
按照上麵兩點,嘉靖皇帝以長幼倫序的原則繼位,完全是符閤明朝的繼承法則的。可能有人又要強調這隻是孤例瞭,所以下麵我們從明皇室的小宗――諸王的繼位情況中找找看,是不是沿用瞭長幼倫序的繼承法則?
翻閱明代親王、郡王的世係,可以看到除世子(親王的法定繼承人)、長子(郡王的法定繼承人)外,還有好多是以世孫、長孫的名義繼位的,甚至還齣現瞭世曾孫繼位的怪象。
明代親王、郡王數量過多,在此我們就以太祖係的藩王為例,且隻計算嘉靖帝繼位前的。
蜀王硃椿劇照
開府成都的蜀藩,是第一個齣現長幼倫序規則選定繼承人的藩王
。
永樂七年(1409年),第一代蜀王硃椿的嫡長子,世子硃悅�熱ナ潰�在華陽王硃悅�d等多個兒子在世的情況下,學老父親的做法,立硃悅�鵲牡粘ぷ又煊��治�世孫。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硃椿薨逝,襲封硃友�忠允浪鐧納矸菹�封蜀王。
代藩則發生過兩次。第一次發生在代簡王硃桂時期
。
永樂十六年(1418年)代世子硃遜��去世,廣靈王硃遜?(字打不齣)等在世,卻立硃遜��之子硃仕�飾�世孫。
第二次發生在第三代王代惠王硃成煉去世後
。弘治二年(1489)硃成煉去世,他在世時沒有立世子,本來應當由庶長子武邑王硃聰�i嗣位,可這位也不是一個省心的主。先是因酗酒被革爵,而後又得以恢復,在為硃成煉居喪期間又故態萌發,再次被革爵,雖然在惠王妃的求情下又一次得以復位,但與王位算是徹底無緣瞭。為此朝廷命硃成煉次子樂昌王硃聰涓代理王府事務,坐上這個位置,很有可能被扶正,但他當瞭10年的代理都沒能獲得這一機會。弘治十二年(1499年),硃聰�i去世,朝廷迅速冊封他的兒子硃俊杖為代王,作為叔叔的硃聰涓隻能灰溜溜的離開王府繼續做他的樂昌王。
正統二年(1437年),
寜藩第一代王寜獻王的世子硃盤��去世
,
臨川王硃盤燁、宜春王硃盤�鰲⑿虜�王硃盤炷、信豐王硃盤?等四個兒子在世,同樣立硃盤��的嫡長子硃奠培為世孫。
天順六年(1462年),
伊藩第二代王伊簡王硃�J炔薨逝
。
天順八年(1464),其庶長子洛陽王硃勉�^沒等待襲封也去世瞭,朝廷放著硃�J炔的次子光陽王硃勉坍不立,而以硃勉�^的嫡長子硃��釩為第三代伊王。
嘉靖皇帝畫像
晉藩發生在第五任王晉莊王硃鍾鉉時期,且齣現瞭奇葩的世曾孫
。硃鍾鉉生於宣德三年(1428年),正統七年(1442年)襲封晉王,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薨逝,在王位六十一年,享年七十五歲,為諸代晉王之最。在位期間熬死瞭兒子和孫子,最後由曾孫硃知烊嗣位。嫡長子硃奇源於天順三年(1459年)被封為世子,薨逝於弘治十四年(1501年);硃奇源嫡長子硃錶榮於成化十四年(1479年)被封為世孫。薨逝於弘治六年(1493年);硃錶榮庶次子硃知烊於弘治十一年(1498年)被封為世曾孫。
晉藩的這個現象不是孤例,很多藩王、郡王的世孫、長孫,在老王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冊封瞭。
周藩發生在第六代王周惠王硃同?時期
。
弘治十年(1497年)世子硃安潢去世,硃同?放著義寜王硃安�宓仁�幾個兒子不立,直接以硃安潢庶長子硃睦?為世孫。
發生在秦藩的這次大小宗世係交替,則更能說明嘉靖帝是以長幼倫序的繼承法則繼承帝位的。
弘治十一年(1498年),秦藩第七代王秦簡王硃誠泳薨逝,他的傢庭情況與明武宗類似,本人無子,且是獨子,隻能從叔叔輩中選擇人選延續秦藩傳承。
弘治十三年(1500年),朝廷冊封,硃誠泳三叔、秦康王庶子硃公銘的庶長孫,臨潼王硃秉�芪�秦王。若按照大宗不能絕嗣的“繼統兼繼嗣”原則,硃秉�茉諢竦貌岱餷氨匭胂裙�繼到秦簡王硃誠泳名下,成為他的嗣子,但事實上卻沒有這麼操作。
嘉靖皇帝劇照
硃秉�蓯芊夂螅�祖父臨潼惠簡王硃公銘被追封為秦康王,父親臨潼和僖王硃誠�穎蛔販饢�秦莊王。
也就是說朝廷默認之前的秦藩大宗硃誠泳一係絕嗣瞭,小臨潼王係入主成為新的大宗。
上麵隻是藩王的情況,實際上對郡王的繼位規則更加嚴苛,郡王絕嗣後,朝廷甚至不允許遠支親屬繼位,直接讓這一係郡王除國。
小結:
綜上,明朝的繼承製度雖然與其他王朝相同,同樣也是以“父死子繼”為主,“兄終弟及”為輔,但有自己的創新,實施的是“繼統不繼嗣”,允許大宗絕嗣,讓小宗以長幼倫序的方式入主成為新的大宗。所以嘉靖皇帝根本不需要以認明孝宗為爹的方式來獲取繼統資格,因為按繼承規則,他本就是第一順位繼承人。秦藩第七代王秦簡王硃誠泳,與第八代王秦昭王硃秉�苤�間的轉換,可以說就是嘉靖帝繼統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