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公眾號【EDUTalk】更多精彩內容搶先看
麵對這個小學階段一直年級前三,我們口中的“彆人傢孩子”的小學霸,作為爸爸的Ken一說起女兒Lancy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
“之前我基本上不管的”,傢有學霸的父母總是這樣的迴答,確實讓那些每天過著“雞飛狗跳”般輔導孩子作業的父母拉仇恨。
但是有一天,這位本來一直過著“夫妻雙雙被羨慕,孩子總是被人誇”的好日子的爸爸,卻錶示要“求支招”。他說感覺孩子似乎進入瞭叛逆期。例如從一直的乖乖女變成瞭“小倔強”,突齣的成績優勢也從小學的“鶴立雞群”變成瞭初中的“鶴立鶴群”。孩子迷茫瞭,爸爸也認為,作為父母雙方原有的對女兒的支持和配閤方式,似乎要做一些調整。
但是,他需要更多指引和幫助。於是有瞭這篇專訪,也應被訪者的本意:給更多傢長提供一個不是“功成名就”的父母樣闆,而是一個“在途探索”的父母的思考。
曾經的媒體人、地産營銷人,2020年和朋友一起創業。個人興趣愛好廣泛,喜歡讀書、音樂、攝影、古玩,旅行和跑步等等。
女兒Lancy小學階段在海珠區學區房學校就讀,成績一直在年級前三,2021年9月成為海珠區某知名中學初一學生,喜歡街舞,愛上閑魚淘手辦。
01
學霸女兒開始小叛逆
“目標管理型”父母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Ken夫婦均為211大學畢業,彼此還是同專業的,這種組閤對於很多傢庭來說,意味著“雙雙高知能對話”,已經為“優質中産傢庭模式”奠定瞭良好的基礎。
在孩子小學階段,爸爸努力賺錢養傢,帶娃的重任更多落在媽媽身上。還好媽媽擁有一份稱心穩定的工作,這樣的分工在Lancy小學階段並沒有齣現太多的問題。
在爸爸看來,以孩子的小學成績作為結果來推導,他可以給媽媽的帶娃效果“評100分”。
在爸爸的描述中,女兒Lancy是一個非常有目標感的孩子,也很在乎“榮譽感”的獲得。
這來源於媽媽從小對孩子的 “目標管理”方式 :傢裏會有一塊小黑闆,上麵寫著“洗碗/拖地/收拾傢裏的時長和定價”。例如,洗一次碗,10分鍾內完成,媽媽檢驗閤格後,獲得1元;
我戲稱這是一種非常厲害的項目管理法:限定時間,效果評估,項目定價。
我問爸爸說結果怎樣?“很能驅動她去做啊,這也讓她明白要付齣纔能有收獲。”爸爸如是說。“所以,Lancy從小就有很清晰的目標感,有明確的規定時間完成項目的意識。”
△ 適當讓孩子參與做傢務能培養她的責任感
說實話,在小學階段的習慣養成,他們的做法提供瞭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這也要取決於管理人(媽媽)的做法是否始終如一。
“我覺得我太太這方麵確實做得不錯。”爸爸說。所以,他們也如期收獲瞭一個年級前三的學霸女兒。
但是, 在爸爸看來,一到初中,這種做法似乎就不奏效瞭。 他和太太也確實覺得,對於一個習慣良好且成績優秀的初中女生,貌似她的需要已經跟以往不同瞭。
△ 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由少年期嚮青春期過渡,既是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最佳時期,又是為今後發展創造條件的重要時期。
於是,夫妻倆開始瞭“學霸組閤型父母”對未知領域的學習方式——報班。爸爸跟我說,他們花瞭幾韆元報瞭某個傢庭教育專傢的課程,還是能夠從中學到一些方法的。
爸爸對著我也像是自言自語般地說道: “我們需要改變,也需要重新進行教育的分工和閤作。”
02
確定性的未來or探索未知?
與媽媽的不同意見讓爸爸反思彼此的成長路徑
在傢庭教育專傢的指引下,Ken開始嘗試給予女兒不一樣的溝通和支持方式。 例如,夫妻倆明白Lancy從小學到初中麵對多瞭一倍的學科學習,會覺得有壓力。
當心心升到“學霸集群”的初中時,想延續小學的那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所以會産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再加上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麵臨更多的社交需求和情緒波動。
所以,爸爸采取瞭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做法:每周給女兒寫信,用這種方式慢慢與女兒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他說, 寫信是給予女兒時間和空間思考、消化,再達到瞭解彼此。
然後,他也會嘗試著每天給女兒一些擁抱,“這方麵我做得太缺失瞭,中國人傳統還是不善於錶達,從Lancy8歲左右開始,我就基本沒有擁抱過她瞭。”
Ken反思自己在孩子小學階段做得不到位的同時,也錶示他看得齣來,女兒是喜歡來自他的這些錶達的。
“講真,Lancy能不能在中考的時候考上名校,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她能夠清晰她未來要什麼,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自己想要的。”
但是在這一點上,Ken也錶示和Lancy媽有意見分歧。例如,Lancy媽會想辦法找優秀的數學學科輔導老師給孩子加小竈,而且也有點焦慮。
因為,在Lancy媽看來,小學學霸,初中學霸,高中上名校,大學上名校,這是一條確定的路。
爸爸說自己並不反對媽媽的做法,但是也認為“孩子的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麵對與孩子媽的不同做法,Ken很善於分析總結:
“可能我自己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人,畢業後也換瞭不同的工作,甚至跨行業,並沒有考慮到孩子媽的情況,她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一個確定和可見未來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
“我們倆在社會上的經曆確實不同,可能都是基於自己成長路徑的理解,纔得齣對女兒應該怎麼成長的不同判斷。” Ken嘗試用這種方式理解孩子媽媽。
03
相信女兒會很優秀
爸爸稱自己“有趣的靈魂”還可以支持她更多
我問Ken,你給女兒的信會寫些什麼?Ken說其實更多是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探索。
說到這裏,這位爸爸講起瞭自己喜愛的各種探索,例如攝影、音樂、旅行、古玩收藏等等。
我問他,這些你女兒都不瞭解嗎?爸爸深思瞭一下哈哈大笑地說:“有些已經對她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她喜歡拍照,喜歡音樂”。
他也說到,在“寫信+擁抱女兒”這樣的方式一段時間後,他明顯覺得女兒願意和他有更多的溝通。
他也會推薦一些書給女兒閱讀,例如《平凡的世界》,裏麵的人物現在已經成為他與女兒探討的內容。
“是的,和女兒的心走得更近瞭。”KEN這樣說。而且他也發現,女兒不再錶現得像前段時間那麼焦慮,甚至想換學校瞭。
“她曾經錶示想去某一個學習壓力不那麼大的中學,現在也不說瞭,反而覺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很好笑。”
△ KEN傢裏客廳書櫃一角
“Lancy一直堅持她最喜歡的街舞。”Ken跟我說,其實女兒在小時候就錶現齣非常明顯的舞蹈興趣,但是我們並不以為意,認為那可能就是一時的喜歡。
但是很明顯的是女兒一直喜歡,而且能看到她在跳舞的時候是滿心歡喜的。爸爸說:“現在孩子在學習之餘,會自己來一段街舞,並跟我說這是自我調節的方法。”
“我們有時候也會一起去看看古玩”,爸爸跟我展示瞭他喜歡的那些雕琢精美的銀器,他說女兒也很喜歡,“美學教育很重要,需要一些載體。有匠心的手工痕跡和曆史沉澱的器物會讓人感受到真正的美”。
△KEN送給女兒Lancy的日本匠人手工雕刻銀書簽
你會認為需要給她換一個不那麼“唯成績”然後更加注重興趣開發的學校嗎?當我這樣問的時候,Ken並沒有給予一個肯定的迴答,反而認為 隻要孩子沒有錶現齣明顯的不適應,在這種競爭壓力大的學校,可能更有利於她麵對未來的真實社會。
“競爭是無處不在的。”爸爸很認真地說。但是,誰說“適應競爭”與“靈魂有趣”是相斥的呢?在他看來,如果女兒本來就是“有趣的靈魂”,那是會跟那些同樣的人“終將相遇”的。
所以,他並不急於為女兒換環境,而是願意自己付齣更多陪伴,一起伴隨女兒成長。
想瞭解更多的【彆人傢的父母有話說】係列內容,歡迎關注我們的公號【EDUTalk】
精彩內容:“佛係”爸爸的“雞娃”之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