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4:44:58 AM
現在的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背後的祖國早已是兵強馬壯,國富兵強,但是我們深知這份幸福的來之不易,之所以有眼前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無數先輩的流血犧牲纔換來我們今天的祥和安寜。
中國的曆史階段,從古代和近代開始便有瞭明顯的區分,中國古代可以說是長時間領先於世界的,但是長期的領先導緻瞭後來的驕傲自滿,閉關鎖國的施行逐漸導緻在世界舞台上落伍,之後,麵對的便是無盡屈辱的近代史。
所謂落後就要挨打,近代時期的中國,由於落後的生活狀態,從各個方麵受到列強的屈辱和侵擾,各種主權受損,國內經濟發展緩慢,人民水深火熱,民不聊生,國傢民族危在旦夕。
但是魯迅曾說,中華民族到瞭何時都會有埋頭苦乾之人,拼命硬乾之人,為民請命之人,這個時候也不例外,在這個生死攸關之際,同樣湧現齣一批為民族前途而奮鬥的仁人誌士,譚嗣同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英雄的故事終要奏響最後的樂章。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我們還沒有孩子!他的迴答可謂是真君子,一語道破世道!
變法大背景
其實早在譚嗣同齣現之前,當時的中國封建統治者們就已經開始瞭所謂的師夷長技以製夷,那就是洋務運動,以朝廷中的洋務派為代錶,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創辦瞭一係列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力求改變民族現狀。
不得不說這場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取得瞭一定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傢創造瞭一定的經濟,甚至還創建瞭海軍,但是並沒有取得實際效用,洋務運動所創造的財富大多數被朝中官員中飽私囊,海軍方麵也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
說到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並沒有動搖封建統治的根基,所以也就並不能改變民族危機的現狀,最終,甲午戰爭打破瞭清朝統治著以圖苟安的美夢,我方所謂的新式海軍在日本的堅船利炮之下片甲不留,最終全軍覆沒,同時也宣布瞭洋務運動的失敗。
堅持上書的譚嗣同
和日本戰爭的失利無疑再一次加重瞭我們的民族危機,馬關條約的割地賠款傳到國內之後引起瞭全國人民的不滿,之後消息傳到瞭譚嗣同,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耳中,便更加的義憤填膺。
當時的他們正要和一韆三百多名寒窗苦讀的學生上京趕考,此時恰巧聽聞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便再也無心考試,譚嗣同與梁啓超等人號召一大群滿腔熱血的學生,力求改革體質,變法圖強,改變民族危機現狀。
但是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要想變法,那肯定是要得到皇帝的首肯,於是當時包括譚嗣同,康有為,梁啓超在內的舉人聯閤起來共同撰寫成上萬字的上皇帝書,並且在中國各地宣傳變法,分析中國現狀,很快就得到瞭全國各地人士的響應。
由於各地反應相當強烈,原本拒絕變法的光緒皇帝也認識到瞭目前情況的嚴重性,於是召集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人入京,對其錶達瞭自己改革的決心,並且命令幾人即刻開始變法。不得不說當時的光緒皇帝也是少有的果決。
直接對譚嗣同下令說,有什麼需要變法的地方,可以直接告訴我,我來幫你處理,要是我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你也直接告訴我,我也會很快改正。不得不說這是對譚嗣同等人很大的信任,在如此大力的法人支持之下,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開始瞭。
皇帝之所以無條件支持譚嗣同,除瞭為變法圖強之外,也是看中瞭譚嗣同的個人能力,當初光緒帝對於變法的要求是否定的,但是譚嗣同不甘心,就開始輾轉各地,宣傳維新思想,並且在傢鄉創辦新式學堂傳播新思想。
在譚嗣同等人的宣傳之下,新思想很快傳播到瞭全國各大省份,並且引起瞭廣泛的響應,所以皇帝纔準許譚嗣同全權變法。
落幕與追捕
不得不說當時的維新變法搞得是轟轟烈烈,但是作為支持者的光緒帝並沒有實權,最終,維新運動在觸及到一些頑固派的利益之後也開始被打壓,光緒皇帝被慈溪太後趁閱兵之時將其軟禁,譚嗣同等維新人士也遭到瞭追捕。
麵對守舊派殘忍的屠刀,譚嗣同認為自古以來變法圖存少不瞭流血犧牲,這也是國傢興旺的必由之路,今日就從我譚嗣同開始吧,於是同年24日在瀏陽會館被捕,隻留下瞭我自橫刀嚮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霸氣語言。
當時被捕入獄的譚嗣同並沒有選擇聽從其他維新派人士的建議,去日本苟且偷生,而是選擇直麵死亡於是最終要被押往當時的菜市場斬首。
豪言壯語
押送的路上,譚嗣同的妻子淚流滿麵一路隨行,悲憤地說道,你如今壯誌未酬就要離我而去,可是我們還沒有孩子,你的血脈也無法延續啊!譚嗣同聽到之後,迴答說,在當今這個黑暗的時代,我們的孩子就算齣生也是多一個奴隸罷瞭。
這句話無疑是對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在那個內外交睏,國破傢亡的時代,現狀就是弱肉強食,如果自己的孩子齣生在這個時代,無疑會被這漫無邊際的黑暗吞沒,變成麻木不仁的行屍走肉罷瞭。
隨著時間推移,菜市場上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但並不都是為譚嗣同送行,更多人的眼神中都是充滿瞭冷漠與淡然,很明顯都是來“看熱鬧”的,以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去看待這件事情,由此便更能看齣譚嗣同話語的現實性。
行刑前,譚嗣同高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接著便慷慨就義,麵對如此的鮮血淋灕和已經散去的人群,可見當時的人們因為做慣瞭奴隸而麻木不仁,最終,一係列的維新人士全都被處死,曆時白天的戊戌變法落下帷幕。
譚嗣同用自己的鮮血為中國革命開路,之後,更多一腔熱血的仁人誌士前赴後繼,最終迎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