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11:32:09 AM
你做事情不是隻需要好齣10%,而是要創造齣10倍的價值。
美國財富雜誌《福布斯》(Forbes)當地時間5日公布2022年全球億萬富豪榜,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特斯拉首席執行官 埃隆・馬斯剋以2190億美元淨資産,取代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成為全球首富 。
《福布斯》稱,戰爭、新冠疫情和股市暴跌對全球億萬富翁造成衝擊,使2022年隻有2668人登上全球億萬富豪榜,比2021年減少87人。
此外,2022年上榜者的財富總額為12.7萬億美元,比2021年減少4000億美元。
《福布斯》還稱,此次榜單使用2022年3月11日的股價和匯率來計算淨資産。 在過去一年中,馬斯剋的財富增加瞭68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去年的兩個月內集中拋售瞭大量處於波動中的、價值超16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份,並因此可能創造齣瞭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個人年度稅單。
埃隆・馬斯剋的朋友們評價他是個目標極其明確的人,他習慣從工程師的視角看世界。
Adeo Ressi,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室友說,他也是一個瘋狂的創業者,大學時候,兩人曾經開瞭一個夜總會,每次警察打來電話,總是馬斯剋故作冷靜地迴應。
他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常常思考,這個世界麵臨的真正問題是什麼,哪些會影響到人類的未來。
他看好互聯網,可持續能源和空間探索。
後來他依約進入瞭這三個領域,並依次扔下PayPal,Tesla Motors和SpaceX三個重磅炸彈。
商業、科學理論、應用層麵麵麵俱到,馬斯剋也許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對自己不瞭解的事情沒有心理障礙。
對於他而言,隨時隨地都在學習,都在跨界。
到底是什麼成就瞭馬斯剋?
一種危機感
小時候,人們常會問我,長大要做什麼,我其實也不知道。
後來我想,搞發明應該會很酷吧,因為科幻小說傢亞瑟・剋拉剋(《2001太空漫遊》作者)曾說過,「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
想想看,三百年前的人類,如果看到今天我們可以飛行、可以遠距溝通、可以使用網路、可以馬上找到世界各地的資訊,他們一定會說,這是魔法。
要是我能夠發明齣很先進的科技,不就像是在變魔法嗎?
我一直有種存在的危機感,很想找齣生命的意義何在、萬物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最後得齣的結論是,如果我們有辦法讓全世界的知識愈來愈進步,讓人類意識的規模與範疇日益擴展,那麼,我們將更有能力問齣對的問題,讓智慧、精神得到更多的啓迪。
所以,我決定攻讀物理和商業。
因為要達成這樣遠大的目標,就必須瞭解宇宙如何運行、經濟如何運作,而且還要找到最厲害的人纔團隊,一起發明東西。
最開始,我隻想接近技術的誕生地
我不確定是否該上大學。
當初我從南非到北美,隻是因為覺得很多尖端科技都是在北美誕生發展的,我瞭解到的每一項新技術,似乎都是從那裏發源的。
17歲的時候,我獨自去瞭北美,也沒有上大學的明確計劃,隻是想接近技術的誕生地而已。
其實我考慮過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滑鐵盧大學讀計算機工程,另一個是去皇後大學。
我去瞭滑鐵盧大學後,發現那邊女孩子並不多,就覺得沒那麼有意思。
所以我就去瞭皇後大學,在那裏遇到瞭我的妻子。
我學的科目範圍很廣泛,包括電子商務、工程學和數學。
有人從皇後大學轉學去瞭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反映說那邊很不錯。
所以我就想申請沃頓,但我沒有錢,要拿到奬學金纔能去,我覺得自己拿不到奬學金。
不過我還是申請瞭,而他們居然給瞭我奬學金。
在沃頓,兩年的商學課程,我一年就完成瞭。
因為我沒有綠卡,所以我隻能留在學校,不然他們會把我驅逐齣境。
之所以去讀那個博士學位,是因為我覺得斯坦福有好多頂級實驗室,可以免費使用,這樣我就可以開發電動汽車技術瞭。
我喜歡物理。我畢業後可以去華爾街,也可以從事技術工程工作。
最後我決定投身科學事業,所以就多花瞭一年,拿到瞭物理學的學位。
之後我去瞭斯坦福大學,我想在那裏學習如何研製能用於電動汽車的先進電容器,這也會涉及一些基礎物理學,所以這差不多是一個結閤瞭物理學和材料學的項目。
但是後來我退學瞭,開瞭自己的公司。
創業,我承受瞭很多傷害
後來,我發現,朋友對我所做的任何事情的批評和黃金一樣有價值。
通常你的朋友知道什麼是錯的,但他們不想告訴你,因為他們不想傷害你,這並不意味著你的朋友是對的,但是很多時候他們的批評卻是最誠懇的。
這是真的。當你談到你的想法時,那些最接近你的人通常都想鼓勵你。他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讓你失望。
但這些人也是一個寶貴的資源: 他們可以深入地告訴你,你的弱點在哪裏,你需要改進什麼。
當然,當你聽到這些批評,關於你或你創造的東西並不完美時,這是很痛苦的。
但是,任何有智慧的人都能明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反饋――這是一個改善的機會。
你必須嘗試那些會錯誤的方法。然後你的目標就是盡量少地犯錯。
當你第一次創業的時候,你很可能,一切的事情都很好,你的幸福指數很高。
然後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幸福會不斷下降,然後你會經曆一整個世界的傷害。
如果你進入任何一個現有的市場,麵對那些強大的競爭對手,你的産品或服務必須要比他們好得多。
它不能隻是有一點點的優勢,因為當你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時,你總是會購買值得你信賴的品牌,除非這個産品有很大的差異性。
所以,你不能稍微好一點,而是要好得多。
你必須有個創新思維,而不是(創造)更好的同一性。
你做事情不是隻需要好齣10%,而是要創造齣10倍的價值。
想想iPod是如何取代隨身聽的,或者iPhone是如何取代黑莓的,又或者iPad是如何取代Palm Pilot的?
再漂亮的PPT都比不上
拿齣實際産品有說服力
1995年,我來到加州(進入斯坦福大學念博士),想要找齣提高電動車能量密度的方法,例如,有沒有更好的電容器可以當作電池的替代。
但那時,互聯網興起,我麵臨瞭兩個抉擇:
繼續研究成功機率不大的電容器技術,或者投身網絡事業。
最後,我選擇輟學,參與網絡創業,其中一傢就是PayPal。
創立PayPal最重要的領悟,來自於它的誕生過程。
我們原先打算,用PayPal來提供整閤性的金融服務,這是個很大、很復雜的係統。
結果,每次在跟彆人介紹這套係統時,大傢都沒什麼興趣。
等到我們再介紹,係統裏麵有個電子郵件付款的小功能,所有人都變得好有興趣。
於是,我們決定把重點放在電子郵件付款,PayPal果然一炮而紅。
但是,當初要不是注意到瞭彆人的反應,做齣改變,我們或許不會這麼成功。
所以,搜集迴饋很重要,要用它來修正你先前的假設。
PayPal成功後,我開始想,眼前有哪些問題,最可能影響人類的未來?
我認為,地球麵臨的最大問題是可持續能源,也就是如何用可持續的方式,生産和消費能源。
如果不能在二十一世紀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災難臨頭。而另一個可能影響人類生存的大問題,是如何移居到其他星球。
第一個問題,促使我成立瞭特斯拉和SolarCity(美國最大的屋頂太陽能係統供應商)。
第二個問題,則讓我創立瞭太空科技公司SpaceX。
2002年,為瞭解決太空運輸問題,我成立瞭SpaceX。
當時跟我談過的人,都勸我不要做,有個朋友還特彆去找瞭火箭爆炸的影片給我看。
他其實也沒錯,我從來沒做過實體的産品,所以一開始真的很睏難,火箭發射連續失敗瞭三次,非常煎熬。
但我們從每次失敗中學習,終於在2008年的第四次發射成功,讓獵鷹一號進入地球軌道,那時我已經用光瞭所有資金,幸好成功瞭。
之後,我們的運輸火箭從獵鷹一號做到瞭獵鷹九號,又開發齣飛龍號太空船。
但是,想要讓人類移居其他星球,還有更多目標要達成。
所以,我希望你們也來加入SpaceX或其他太空探索公司。
這不是看衰地球,事實上,我對地球的未來還滿樂觀的,我認為有99%的機率,人類還可以安居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就算地球隻有1%的未來風險,也足以刺激我們提早準備,做好「星球備份」。
2003年,為瞭證明電動車的潛力,我創立特斯拉公司。
以往很多人都認為,電動車速度太慢、跑不遠、外型又醜,跟高爾夫球車沒兩樣。
為瞭改變人們的印象,我們開發齣瞭特斯拉Roadster,一款速度快、跑得遠、造型拉風的電動跑車。
所以,想要開公司,你必須實實在在地做齣産品原型。
因為,再怎麼精彩的紙上作業、PowerPoint報告,都比不上拿齣實際産品有說服力。
Roadster麵世後,又有人說,「就算做得齣昂貴的限量跑車,你們有本事做真正的量産汽車嗎?」
沒問題,我們就推齣四門房車Model S,證明給大傢看。
這就是我一路走來的創業曆程。
科學的方法
對於搞清楚真相真的很有效
・ 提齣一個問題。
・ 盡可能收集多的證據。
・ 根據證據製定公理,並嘗試為每個公理設定一個可能性的概率值。
・ 根據有效性得齣結論,以便確定:這些公理是否正確,是否相關,是否必然導緻這個結論,以及有多大概率?
・ 試圖推翻結論。尋求彆人的反駁,進一步幫助打破你的結論。
・ 如果沒有人可以使你的結論無效,那麼你可能是對的,但你並不一定是對的。
這就是科學的方法,而這對於搞清楚棘手的事情真的很有幫助。
但是大多數人不會使用它,他們更願意一廂情願,他們無視反駁,他們根據彆人正在做什麼和沒有做齣什麼的結果來形成結論。
這樣的推理就會導緻「這是真的,因為我說的是真的」,但不是因為它客觀上是真實的。
我天生擅長工程學,這是我從父親那裏繼承來的天賦,對彆人來說很難的事對我來說很容易。
曾有一段時間,我以為事情如此簡單明瞭,每個人一定都知道這些。
比如房子裏的電綫是怎麼工作的,以及斷路器的工作原理,什麼是交流電和直流電、安培和伏特是什麼,如何混閤燃料和氧化劑以製造炸藥。
我以為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知識,但實際上不是這樣。
而對於這些人我的建議是,想要明白事物的本質,應該讀一讀書,偶爾也可以逛逛 Reddit,因為我就是靠書本長大的。
物理學為我提供瞭研究框架
想理解那些反直覺的新事物,我覺得物理學提供瞭一個最理想的研究框架。
比如說,量子力學就是違背直覺的,現實世界似乎並不是那樣運轉,而事實就是,並可以通過實驗高度精確地驗證。
物理學之所以能夠在這些反直覺領域取得進展,就是因為它將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實質,再往上推。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方法,事實上也是瞭解新事物、探索未知領域的唯一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非常善用類推方法,我們做彆人正在做的事情,做些微小調整。
類推提供瞭捷徑,不需要大量思考,這在日常生活中沒什麼問題。
我們不可能萬事都用物理學第一原理,那需要太多計算。
但第一原理對於瞭解新事物極其重要。
現在,物理課的教學方式不對。
我們通常讓學生背各種枯燥的公式,卻沒有傳遞公式的基本含義。
這些公式在現實中代錶什麼呢?一個公式所能描述的美妙現實世界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物理的美妙和神奇沒有通過課堂來傳遞。
另外,我覺得我們的教學應該以問題為重點,而不是以工具為重點。
比方說,我們想瞭解內燃機的工作原理,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拆開,把每個零部件都研究一下,然後再組裝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什麼工具呢?我們需要螺絲刀,扳手,以及其他各類工具。
當你把內燃機拆開再組裝起來的時候,你就知道這些工具的作用瞭。
但如果反過來,讓你先去上一堂關於螺絲刀和扳手的課,那效果就很差瞭,你很難記住。
我們大腦的進化方式是記住跟我們相關的事物,所以一定要建立相關性,不然記憶的過程會很痛苦,也很睏難,因為看上去太抽象而無關緊要。
所以必須有相關性和重要性,要理解事物的原因,纔能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識。
我創立SpaceX的初衷不是為瞭創業。
2001年,我跟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提到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登陸火星?因為既然在1969年就登陸瞭月球,那現在也應該快登陸火星瞭。
我訪問瞭NASA的官網,想看看有沒有登陸火星的時間錶,但什麼也沒找到。
後來我瞭解到,NASA已經放棄登陸火星瞭。
所以我想搞一個公益性質的項目,將一個小型溫室送上火星錶麵,起到一個錶率作用。
如果成功的話,這將是地球生命去過的最遠的地方,也是我們認知範圍內生命首次齣現在火星。
所以我們就有瞭把綠色植物送上紅色火星錶麵的宏偉計劃,我想這應該能激起公眾的興趣,從而促使NASA增加預算,那樣我們就能延續阿波羅之夢瞭。
這就是最早的想法。
我甚至還去瞭三趟俄羅斯,我想買一些用過的ICMB(洲際彈道導彈),用於火星任務。
生意確實談成瞭。但我這時意識到,之前的想法是錯的。
我們之所以沒去火星,不是因為不想去,而是因為認為沒有能力去。
大傢都覺得沒有成功的可能,於是就放棄瞭。
所以我決心創立一傢公司,減少太空旅行的開支,同時改進火箭技術,因為火箭技術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根本沒取得什麼進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火箭技術還退步瞭,因為將物質送入軌道需要花費的成本更高瞭。
這就是我創立SpaceX的初衷,不過在公司剛創立的時候,我覺得公司的存活幾率隻有10%。
物理學原理就是最有用的,隻要好好研究下物理學原理就能發覺它是最有價值的。
另外我覺得量子力學也很有趣,量子力學現象總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但卻都是真實的。
量子力學很難學,因為量子力學極其違背直覺。
你在其他很多領域都可以用直覺,但對於量子力學,你不能用慣常的思維方式來推斷,因為你的直覺是無效的,所以量子力學很難。
此外,量子力學還結閤瞭大量高等數學和統計學的內容。
我覺得應該盡可能廣泛涉獵各個科目。
很多創新發明都是跨學科的成果。
我們的知識儲備越來越龐大,所以必須能夠融會貫通。
有人精通一個領域,而不瞭解其他領域,如果你能把不同領域的知識結閤在一起,就有機會創造齣超常成果,這裏有大把的創新機會。
所以我鼓勵大傢盡可能廣泛地學習各個科目。
對於工科學生,我建議去學一點經濟學,學點文學,或者其他領域。
我建議,在有興趣的前提下,大傢可以學習每個領域的基礎知識,然後思考一下如何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匯貫通。這樣很容易産生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