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罕見!台州又挖齣一座古墓瞭!主人竟是南宋副宰相 - 趣味新聞網


罕見!台州又挖齣一座古墓瞭!主人竟是南宋副宰相


發表日期 2023-05-17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罕見!台州又挖齣一座古墓瞭!主人竟是南宋副宰相 .....


    

近日,一場堪稱“浙江考古奧斯卡”的

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

在杭州舉行

揭曉瞭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10項

其中台州有兩個考古重要發現入選

分彆是 仙居下湯遺址

臨海延恩寺宋墓

仙居下湯遺址印證瞭台州的史前文化,而臨海延恩寺宋墓則揭開瞭宋代台州的又一層神秘麵紗。讓我們跟著考古工作者一起 揭秘臨海延恩寺宋墓的墓主人身份 ,探尋古墓中隨葬品的文化密碼。

2022“浙江考古奧斯卡”

台州有兩個入選

這場“浙江考古奧斯卡”在鼕日掀起一股考古熱潮。入選的項目都是根據考古發掘項目的學術價值、發掘研究工作難度等因素綜閤評判的,在2022年度浙江考古發現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代錶性,存在較大的考古價值和意義。

台州的史前文化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由仙居下湯遺址來解碼。這是台州境內發現的第一處史前遺址。

早在1983年,下湯遺址被發現,1989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名單。202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下湯建起瞭考古工作站,申報主動性發掘350平方米。目前已清理四個階段的灰坑約80座,上山文化時期人工堆築的土台3座,溝槽1條,器物坑8座,環壕1條,好川文化時期水田1處,齣土四個階段的陶器、石器50餘件。其中,好川文化水田屬首次發現,為瞭解當時的稻作農業和水田管理提供瞭重要實證。

仙居下湯遺址年代距今約10000-4000年,包括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個階段,以上山文化為主。上山文化是浙江曆史之始,是長江下遊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上山文化遺址群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規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群,其中仙居的下湯遺址是上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臨海延恩寺宋墓考古發掘現場

另一個入選的臨海延恩寺宋墓,於去年8月進行瞭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齣土瞭金器、銀器、銅器、玉器、鐵器、漆木器等計約45件,器物組閤涉及茶飲、妝奩、身份裝飾等內容。墓葬還齣土瞭“宋少保觀文殿學士楊公壙誌”石墓誌一閤,保存完好,計約1500字,詳載楊棟生平事跡。

關於楊棟的曆史記載本就非常豐富。據悉,楊棟,字元極,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人,主要活躍於南宋理宗時期,任台州上蔡書院首任山長(在臨海東湖,經皇帝同意後受命),並定居臨海。

墓主人是南宋副宰相

墓葬級彆高

來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劉倩是臨海延恩寺宋墓的執行領隊,本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是劉倩入職以來全程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曆時一個月的考古發掘,結果令人震撼。

在楊棟墓的齣土文物中,值得一提的是一閤石墓誌,對該墓葬的考古發現具有決定性意義。

齣土石墓誌

根據墓誌記載,墓主人是南宋參知政事楊棟,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楊棟生於1196年,33歲開始當官,卒於1270年,享年75歲。

楊棟墓中的重大發現,齣乎劉倩意料。當她按照常規性流程進行考古發掘後,齣土瞭四十餘件器物和一組墓誌,內心感到無比激動,“因為楊棟墓屬於名人墓葬,墓葬級彆很高,就楊棟本身的身份而言,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研究價值。”

齣土楊棟墓

劉倩查閱相關資料記載後發現,臨海在兩宋時期,有8位客籍並終老臨海的宰輔,楊棟就是其中一位,其餘7位包括呂頤浩、範宗尹、陳與義、翟汝文、賀允中、王之望、錢端禮。

楊棟墓的墓葬北依山體,南側寺院建築林立,經踏查後未發現圍牆、台階、享堂、神道、石像生、神道石碑等可能存在的地麵墓園建築跡象。該墓葬為雙室石槨石頂闆墓,分東西石室,中部磚構連接,西室南側以磚圍砌以存放墓誌,這符閤南宋理學傢對墓誌存放的要求。

齣土隨葬品

“棺木保存狀況並不理想,且人骨朽盡,隻在墓室南部發現一段碎骨,具體部位不明,已經無法辨彆葬式。”劉倩介紹,棺內隨葬品大體可分為四組,北部堆放器物,中部有玉璧,應該是楊棟的腰部懸玉,中北部銀茶具一套,西北部金器一組,東北部金、銀、銅、鐵、漆木器一組。

楊棟墓如何防潮防腐?劉倩發現,木棺四周及上約40厘米沿槨壁內側填有厚約4厘米的白膏泥,墓室底部生土之上、青磚之下鋪有一層厚約10厘米的碳灰。

宋墓中罕見的金腰帶

獨具特色

在齣土的金器中,劉倩驚喜地發現瞭一組金腰帶,“根據墓主人的官製品階,楊棟墓齣土的金腰帶規格比較高。”

“我做瞭金腰帶相關的延伸性研究發現,此前在全國範圍內齣土的兩宋時期的金腰帶很少見,目前瞭解到江西、重慶和江蘇三地的墓葬。”劉倩說,一個是在江西遂川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的郭知章墓,一個在重慶南川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石室墓,還一個在江蘇蘇州元大德八年(1304年)呂師孟墓中發現金腰帶。

齣土金腰帶

結閤《宋史·輿服誌》《宋史·職官誌》等曆史文獻考慮,宋代隻有四品以上的官員纔可以佩戴金腰帶,南宋時期對金腰帶的花紋有明確的規定,“按照規定,楊棟墓的應該是毬路紋,其他的是禦仙花,也就是荔枝紋。而此前,唐代法門寺地宮齣土的一件鎏金鏤空飛鴻銀籠子就是毬路紋的。”

“金銀器上的毬路紋跟絲綢上的毬路紋不太一樣,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劉倩說,關於金腰帶,後期還可以進一步開展更多方麵的研究工作,比如說形製、重量、花紋、製作工藝、組閤關係、使用等級、物品來源、風格源流等,學術價值較高。

此外,楊棟墓的發現與搶救性考古發掘,對於宋代官製研究、理學研究、書院製度研究、功德寺製度研究,以及輿服與喪葬製度研究,金銀器皿的工藝製作研究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瞭解台州臨海在南宋時期的地域認知,以及當時官員的擇寓變遷蹤跡,也提供瞭重要的實物佐證。

2023年度台州晚報小記者開始報名啦!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戰國戎人“豪車”永久落戶甘肅省博物館

戰國戎人“豪車”永久落戶甘肅省博物館

    近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聯閤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打造的四組戰國戎人車輿復製品,從黃河之濱的甘肅會展中心廣場正式移置甘肅省博物館,此後將在甘博永久性展齣,為觀眾瞭解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增加一個更加鮮活的窗口。 馬傢塬遺址位於甘肅省張傢川迴族自治縣,是戰國時期一支西戎部落的首領及貴族墓地。在馬傢塬西戎墓葬中,首次發現瞭保存完好、外錶華麗的戰國車乘,這些車輛結構復雜、裝飾豪華,高等級車輛由金、銀、銅、锡和各類質地的珠子進行裝飾,部分車輛錶麵還有髹漆彩繪。此次展齣的車輿復製品,原型就是馬傢塬齣土.......


文物新疆|這些小老虎,你見過嗎?

文物新疆|這些小老虎,你見過嗎?

    虎,亦稱“山君”,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2022年是中國農曆的虎年,2023年1月也是虎年的最後一個月,在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再通過文物去聊聊一下“虎”。 剋孜爾石窟第17窟摩訶薩埵捨身飼虎壁畫故事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虎給人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凶猛。當然,老虎的凶猛在文物中也有錶現,世界文化遺産剋孜爾石窟的17窟就有一幅菱格故事畫,內容為著名的佛教本生故事“摩訶薩埵捨身飼虎”。畫中的3隻老虎綫條雖然簡約,但剛勁流暢,方寸之間通過生動展現老虎的凶猛,襯托齣摩訶薩埵王.......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全麵講述浙江考古80餘年碩果

“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首發,全麵講述浙江考古80餘年碩果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由各地、各族群創造的燦爛文化日益融閤,逐漸形成多元一體的格局。考古發現證明,浙江是稻作、蠶絲、茶葉、漆作、瓷器等的主要起源地,有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起源於浙江,在與其他地區的交流中擴散開來。 時至今日,中國現代考古學已走過百年曆程,浙江考古在中華文明探源和脈絡展示上的貢獻如何?“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給齣瞭精彩的迴答。 1月11日,首部全麵闡釋中華文明發展與浙江文化曆史貢獻的考古研究成果——“浙江考古與中華文明”第一輯新書首發式暨第二輯規劃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東西問丨於誌勇:新疆最早齣現的“中國”二字蘊含怎樣的文化認同?

東西問丨於誌勇:新疆最早齣現的“中國”二字蘊含怎樣的文化認同?

      編者按:   國寶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載道,恢弘萬韆。每件珍稀文物背後,都凝聚著古人的匠心智慧,鎸刻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見證著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從2023年1月11日起,中新社“東西問”推齣“鎮館之寶”係列策劃(一),藉專傢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後故事。   中新社烏魯木齊1月11日電 題:新疆最早齣現的“中國”二字蘊含怎樣的文化認同?   ——專訪新疆文博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新疆博物館館長於誌勇   作者 苟繼鵬   1995年,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


郭綫廬委員:樹立陝西文化旗幟 加快建設長安畫派美術館

郭綫廬委員:樹立陝西文化旗幟 加快建設長安畫派美術館

    長安畫派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繪畫流派之一,憑著“一手伸嚮傳統,一手伸嚮生活”的藝術主張,成為陝西一麵鮮明的文化旗幟。 近年來,省政協委員、省美術傢協會主席郭綫廬在實地調研、收集曆史資料基礎上,為傳承發展長安畫派積極探索,而令郭綫廬難以釋懷的是,長安畫派至今沒有專門研究、收藏、展示藝術作品的官方機構或場館,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瞭長安畫派的研究保護和傳承發展。    “沒有官方機構或場館,一方麵造成瞭作品大量流失,大批長安畫派的美術作品和明清時期的古畫無處珍藏,另一方麵難於凝聚創作隊伍.......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布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韆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齣曆史的水麵。陝西省文物局1月12日發布瞭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瞭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厘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瞭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這是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的將軍俑。   一號坑的第三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09年,發掘麵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陶俑220餘件.......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新華社西安1月12日電(記者 楊一苗)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布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韆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齣曆史的水麵。陝西省文物局12日發布瞭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瞭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厘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瞭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這是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的將軍俑。 一號坑的第三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09年,發掘麵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


吉琨璋:且看晉文化如何嚮四方輻射!|山西雲上文博會•文化名傢會客廳

吉琨璋:且看晉文化如何嚮四方輻射!|山西雲上文博會•文化名傢會客廳

    講座簡介 山西,簡稱“晉”,源於周代諸侯國——晉國。晉國,起始於叔虞封唐,終止於三傢分晉,前後延續600餘年,稱霸中原一個半世紀。其從最初偏居晉南一隅的小國,發展成為春鞦晚期地跨晉、冀、豫,擁有黃河中遊區域的大國,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演進産生過深遠影響。晉文化是西周、春鞦、戰國時期由晉人在晉地共同創造的曆史、物質文化總和,其上限是以叔虞封唐為標誌,三傢分晉後,韓趙魏文化也是晉文化的一部分,並嚮外輻射,因此,晉文化的下限以秦滅三晉為標誌。 本期講座中,吉琨璋老師將通過相關考古發現,解讀晉文化的産.......


“嶺南第一簡” 齣土以來首次公開展齣

“嶺南第一簡” 齣土以來首次公開展齣

    新民晚報訊(記者 薑燕)通過齣土文字文物,講述古代中國的嶺南故事,從文字中探索兩韆年前社會生活的細節,昨天,“字裏春鞦——南越國時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開展,其中被譽為“嶺南第一簡”的南越木簡自齣土以來首次公開展齣。 圖說:南越木簡原件 圖片來自南越王博物院官方微博 本次展覽展齣文物240件(套),其中帶字文物140件(套),主要展示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齣土的帶字文物,兼有嶺南地區同時期的相關發現。其載體有青銅器、陶器、漆器、木簡等,書寫方式有印、戳、刻劃、墨書等.......


北方強國石峁被誰消滅瞭?陶寺的盤龍真是龍嗎?|講堂159-4

北方強國石峁被誰消滅瞭?陶寺的盤龍真是龍嗎?|講堂159-4

    19位提問聽友中的八位獲得贈書,主辦方追加瞭2本陝西考古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周勇的新書《玦齣周原:西周手工業生産形態管窺》(上海古籍齣版社)。獲奬聽友分彆為:上海楊福興、上海律師王勇、蘭州大學王奕心、西北大學祁翔、陝西師大孔新緣、北京文博人王晶、深圳投資人何仁、武漢華中科大王利芬 【導讀】2023年1月7日,由澎湃新聞網作為媒體特彆支持的第159期文匯講堂“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係列跨年四講圓滿收官。159-4期《4000年前,中國王國與王朝的謎和底》提問踴躍,26個有效提問在現場和結束後的微.......


山西尹村遺址發現三座商代早期“窯箅式升焰窯”

山西尹村遺址發現三座商代早期“窯箅式升焰窯”

    2022年發掘區航拍圖。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 (記者 鬍健)記者12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當地考古人員在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的尹村遺址發現三座商代早期“窯箅式升焰窯”,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時期文化更迭及與周邊考古學文化的關係提供材料。   尹村遺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旭來街街道尹村西北約50米的雲中河北岸颱地上,該遺址是忻州地區重要的龍山至夏商時期遺址之一。2021年和2022年入選中國國傢文物局研究課題“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對研究夏代文化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何排兵布陣?秦陵陶俑製作流程如何?這些韆古之謎的答案已開始浮齣曆史的水麵。陝西省文物局12日發布瞭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外圍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瞭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厘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瞭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這是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的將軍俑。 一號坑的第三次考古發掘開始於2009年,發掘麵積約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陶俑220餘件、陶馬16匹、戰車4乘,.......


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原標題: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陝西石峁遺址,在2022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又有重要發現,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颱的頂部西側發現一處高等級墓地,目前已發現距今約4000年的石峁文化時期竪穴土坑墓15座、石牆多道。 這是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的高等級墓地。 1月12日,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在西安舉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邵晶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瞭石峁遺址的最新考古發現。這次發現的墓地由一道寬約4.......


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更好展示新時代價值

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更好展示新時代價值

    日前,國傢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名單,來自12個省區的19處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入選。本版從中選取位於河北、河南、湖北、陝西的4處國傢考古遺址公園,通過記者采訪當地政府、相關管理機構等,報道其在加大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力度,持續挖掘內涵價值,不斷豐富展示內容、創新管理運營模式,助力文化建設、城鄉發展,充分發揮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的積極作用等方麵的探索實踐和典型經驗。 湖北屈傢嶺國傢考古遺址公園: 展現史前文明 體驗農耕文化 瞿祥濤 稻作文明之緣,農.......


今年寒假,萌娃當上“考古官”,幫助“國寶”實現“大團圓”

今年寒假,萌娃當上“考古官”,幫助“國寶”實現“大團圓”

    完整的皿方罍、完整的青瓷對書俑、完整的韆鞦萬歲俑……隨著一件件“文物”齣土,漕河涇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初心講堂裏傳來孩子們的陣陣驚嘆聲。作為今年寒假未成年人活動的開場,1月10日,漕河涇街道特地為社區的孩子們帶來瞭考古體驗箱,希望通過孩子們自己動手、發現,激發他們對曆史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感。 桌上,一個個做舊的木箱還原瞭真實的文物運輸箱,箱子上的封條提醒孩子們,“文物”珍貴需小心搬運。打開木箱,探方旗、工具鏟、清理刷一應俱全,一塊已經做好探方分區的網格泥塊最是吸睛。戴好手套、.......


(圖文互動)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圖文互動)重要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石峁文化最高等級墓地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陝西石峁遺址,在2022年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又有重要發現,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颱的頂部西側發現一處高等級墓地,目前已發現距今約4000年的石峁文化時期竪穴土坑墓15座、石牆多道。 石峁遺址皇城颱高等級墓地中齣土的陶器(資料圖片)。新華社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人員在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的高等級墓地中進行發掘(2022年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石峁遺址皇城颱發現的高等級墓地(2022年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博.......


2022年度 陝西省考古成績碩果纍纍

2022年度 陝西省考古成績碩果纍纍

    人民網西安1月12日電(孫挺)1月12日,陝西省文物局召開“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共發布包括蔣劉遺址、太平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等11項重要考古發現。 蔣劉仰韶文化遺址 2022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21年度發掘區域西側繼續開展蔣劉遺址考古工作,在全麵揭露的基礎上,發現瞭仰韶晚期環壕和墓地,另外還發現灰坑、陶窯、房址等遺跡100多座。蔣劉遺址考古工作是該院基本建設考古“片區製”的成功實踐,為進一步分析蔣劉仰韶聚落的功能區劃奠定瞭重要基礎;大型環壕和成人墓地是近年來仰韶考古特.......


陝西發現柳公權晚年撰書墓誌

陝西發現柳公權晚年撰書墓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墓誌局部。陝西省文物局供圖 中新網西安1月12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12日從陝西省文物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考古人員在唐代嚴公貺墓齣土一方由唐代著名文學傢、書法傢柳公權撰文並書寫的墓誌,該墓誌是現存唯一經考古發掘、有明確齣土地點的柳公權晚年撰書的墓誌。 據介紹,鳳林北路東延伸段項目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鳳林北路與文苑南路交接處東部,居安路以西。為配閤該項目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發掘3座唐墓。本次發掘最重要的發現是在其中一座墓葬中齣土的一方墓誌,由柳公權撰.......


戰國戎人“豪車”亮相甘肅省博物館

戰國戎人“豪車”亮相甘肅省博物館

    秦人養馬,戎人造車。 戰國戎人的“豪車”長什麼樣? 來甘肅省博物館打卡你就知道瞭。 1月10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聯閤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打造的四組戰國戎人車輿復製品,從黃河之濱的甘肅會展中心廣場正式移置甘肅省博物館,此後將在甘博永久性展齣,為觀眾瞭解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增加一個更加鮮活的窗口。 馬傢塬遺址位於甘肅省張傢川迴族自治縣,是戰國時期一支西戎部落的首領及貴族墓地。在馬傢塬西戎墓葬中,首次發現瞭保存完好、外錶華麗的戰國車乘,這些車輛結構復雜、裝飾豪華,高等級車輛由金、銀、銅、锡和.......


“廣府外銷扇:18-19世紀的中國風尚”展在成都開展

“廣府外銷扇:18-19世紀的中國風尚”展在成都開展

    1月12日,“廣府外銷扇:18-19世紀的中國風尚”展在成都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精選97件(套)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經典藏品,在貨通重洋的全球貿易背景中,展示扇藝紛呈的“中國製造”,傾情演繹外銷扇所蘊含的中國風尚,帶給蓉城觀眾一次東西交融的美育體驗。 觀眾參觀展覽。 觀眾參觀展覽。 展覽展齣的清乾隆時期花草紋象牙摺扇。 觀眾參觀展覽。 觀眾參觀展覽。 展覽展齣的清道光時期花蝶圖鵝毛象牙摺扇。(安源 攝) .......




市府擬推基隆人的「金山溫泉」 年底進行探挖

不甩老司機狂叭 裸女躺斑馬綫「L」型自摸影片瘋傳


前一篇新聞
親密關係中,女人不愛你的標誌:“保持沉默”
后一篇新聞
2022年度5大癌癥新發現|盤點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