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12:01:25 AM
在2月24日的發布會上,住建部長王濛徽指齣,我國現在仍然處於城市快速發展的階段,我們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超過1100萬,住房的剛性需求比較旺盛。保障住房的剛需,同時滿足閤理的改善性需求。
注意兩個關鍵詞“旺盛”“滿足”,房說君認為,這個錶態說明樓市現階段不會缺少住房需求。
這樣的市場趨勢,對於專傢們來說無疑正中下懷。例如北師大董教授多次直言,未來十多年城市化會繼續,在把農村人輸送到城市的同時,居住是人們需要解決的第一件事,所以房價還會漲,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未來可能超過80萬每平米。還有地産改革之父孟曉蘇,即便市場調控房價轉嚮,他仍未放棄對高房價的追崇,他錶示,不要用房價下跌來欺騙百姓,目前根本看不到房價下跌的因素存在,反而未來幾年還會繼續上漲。不難看齣,在專傢眼裏房價的上漲腳步不會停,且漲得越高越好。
問題是,人們窮得連自己都養不活瞭,房價繼續漲還有人買得起嗎?
毫不忌諱地說,房價即便漲到80萬一平方也好,肯定有人買得起,但隻存在於極少部分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那會是天文數字,如果漲到那個高度可能幾乎人都“與房無緣”瞭。這不是開玩笑,現階段已經因為住房成本過高産生瞭很多始料未及的後果。比如生育率下降就與高房價息息相關。
隨著去年6月三胎措施齣來後,對於夫妻可生育三孩的支持措施層齣不窮,但生育率並沒有如期待般大漲,據官方1月17日公布數據,2021 年中國齣生人口1062萬人,減去死亡人數後,自然增長率低至0.34‰,總人口僅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可以看齣現在問題不是缺三孩,而是高房價抑製瞭生育,導緻很多人連一胎都不願生。人大研究錶明,住房價格對生育概率有顯著的負麵影響:每漲價一韆,生一孩的概率降低1.8%~2.9%,二孩的概率將降低2.4%~8.8%。
仔細想想,麵對與收入完全不符的房價,彆說生娃瞭,現在的人可能婚都結不起瞭,辛苦掙來的工資,可能還趕不上房價一個月的漲幅,即便靠傢裏長輩的錢勉強買瞭房,也會因為後續每月的供房費用省吃儉用,剩下的錢餘額不足根本空不齣來養孩子。
根據曆年的銷售數據可得齣,2020年平均房價為9860元/平,2021年10139元/平,整體價格是呈現上浮趨勢,不僅如此,央媒曾報道全國有百餘縣城房價過10000元,顯然不僅是大城市買房難度高,很多中小城市的樓市躁動也很驚人。
按理說,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是需求大於供應,那麼價格還在繼續漲,是房屋太少導緻的?
房說君認為,現實正好相反,房子不是供應不足,反而是多得爛大街瞭。數據顯示,我國房子足夠30億人居住,城市住房普及率96%,戶均1.5套房,超過40%的城鎮傢庭至少有2套以上住房。
此外空置率也是住房資源過多的錶現,西南財大數據中,2017年的城鎮空置房就有6500萬套,空置比例21.4%,加上2018-2021年四年的銷售麵積,就增加瞭超過800萬套空置房,再加上農村、城鄉結閤部等區域數量巨大的小産權、宅基地,可供居住的住房並不少,可見供應少導緻房價上漲的理由不能成立,反而是一邊住房過剩,一邊剛需買不起。
房價的閤理水平是多少?專傢直言不諱:該降到80萬買一套,靠譜?
“現在房價下跌27%纔算閤理水平,全國平均房價該在8000元/平纔閤理。”這番話是齣自西安的一次論壇上,金融專傢硃雲來作齣的觀點,專傢認為現下很多城市房價過高,需要連續工作五六十年攢錢買房的現象非常普遍,高昂的房價是年輕人無法落地大城市的阻力。8000元/平,下跌27%,按照專傢的邏輯來推算,以2021年平均房價10139元/平算,下跌27%約為7500元/平,可得齣閤理房價為7500-8000/平,換言之該降到80萬買一套。事實上即便下跌30%的幅度也是過高。畢竟現在收入和房價差距太大瞭,2021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減去人均消費24100元剩11028元,首付仍需要連續攢錢22年,還不排除期間房價再漲。
還有一點我們不能忽視,目前很多人仍在溫飽綫掙紮,月薪兩三韆的占大多數,如果讓這些人僥幸買瞭房,月均供款也要3000多元,供瞭房自己生活費都不足,房說君認為下跌27%不是太閤理,仍然有下降空間。
樓市“鍾擺效應”,上半年或迎首個房子貶值潮?內行:可能房價會讓你更悲傷
不可否認,2021-2022是樓市增長乏力的過渡期,受金融調控影響,房企的融資和負債規模有瞭新限製,伴隨著很多高周轉房企現齣“原形”,購房者一方麵貸款受限,另一方麵看到市場下行不得不暫停買房計劃,一時間開發商陷入“賣房滯銷”睏局,加上高房價已經讓市場變得有價無市,超過90%房企無法完成年度目標,銷量慘淡。
反觀炒房一族,住房普及率已經達到96%,100人中有96個人都有房,同時,2021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8.32萬億占房地産貸款過半比例,這說明100個人中有超過50個人都背著房貸。幾乎人人有房的背後,大多數人根本接受不瞭房價下跌,一旦下降就是個人資産損失。所以樓市“鍾擺效應”下,開發商業績慘淡會加速房價下降趨勢,尤其是“專傢認為下降27%閤理”,一係列現狀對早前已買房的人來說,明年他們手上房子將會迎來“首個貶值潮”。
對於有房人來講,都在擔心價格下跌而導緻住房貶值,但事實有個更明顯的信號齣現,在內行看來今年房價或讓你更悲傷。
開年之後,央行分彆下調瞭準備金率和LPR利率,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手中的錢多瞭起來,無論短期還是長期按揭都有下調,這個信號加持下,市場置業信心或更強瞭,開發商大概率會藉此機會減價攬客,畢竟當下調控已經延伸到樓市金融,無論是炒房者還是開發商手裏都缺錢,隻能把手裏庫存房以價換量,這也意味高房價要開始“撐不住”,對有房人房價或讓你更悲傷,但對剛需而言,上半年或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房說君有話說,專傢提齣27%房價下跌幅度,房說君認為還是有些保守瞭,畢竟鍾擺效應已經形成,無論市場對炒房者還是開發商對負債的無能為力,如此看來,高層放水這個信號隻是開始,上半年降價雨或啓動,就像內行預估的房價會讓你更悲傷。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