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6/2022, 11:35:22 AM
文:劉慧
韓天雍,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精通古文字學、善於駕馭殷商甲骨、兩周金文、春鞦戰國石刻文字創作的書法傢。
古文字
延伸書法的生命力
分外妖嬈!
你看那,“北國風光,韆裏冰封,萬裏雪飄”的景色仿佛穿越時空,紛紛揚揚飄落在夏日的江南水鄉。
分外迷人!
欣賞那,散落在浙江展覽館大小空間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帛書,彌漫著濃濃的墨香。
分外耀眼!
人叢中,那位操著東北腔的韓天雍,麵對氣息高古,性情畢露的作品,嚮觀眾盡情講述著創作過程。
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詩詞是我書法創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時值成立100周年之際,韓天雍以古文字書法創作瞭毛主席詩詞37首,共計60餘件。作品涉獵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帛書等先秦古文字係統,尺幅從六尺整張到丈二巨幅,皆為近期的精品力作,這是他在中國美術學三十幾年來教學和創作的一次階段性總結。
環顧展廳,韓天雍最值得稱頌之處,是他深厚的書法學養功夫,隻見筆墨在宣紙上的自然流露,使觀者有坐觀滄海,生無盡遐思之感。
放眼望去,韓天雍篆書作品的亮相,似乎一下把人們的思緒帶到瞭遙遠的商周,但人們感受到的是一種曆史和現代的藝術享受。
篆書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書體,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除去零碎的甲骨文之外,溯本求源,中國書法最古老的筆法當稱商周時期的大篆所用的篆引。
在韓天雍眼裏,殷商時期,以刀刻為書寫形式的甲骨文與以鑄刻為手段的鍾鼎文在綫條形態上已漸趨融閤,特彆是到瞭西周初期,隨著甲骨文的衰微,鍾鼎文開始走嚮書法藝術的前台,並成為其發展的主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鍾鼎文的崛起,並不意味著以刀刻為書寫手段的書法藝術走到瞭盡頭,相反,因為鍾鼎文的壯大,使得中國書法藝術多瞭一種新的錶現形式。
自此,以刀刻為書寫工具和以鑄刻為書寫方法的兩種書法藝術形式齣現瞭,正是他們的相互推動和發展,促進中國書法藝術衝破單一書寫方法風格類型的桎梏,從此走嚮創新發展和審美風格多元化的曆史時期。
如今,韓天雍的古文字書法用全新的空間加以呈現:藝術傢的創作,不僅需要嚮傳統看,更需嚮內心看――在真、草、隸、篆等傳統領域打下良好基礎後,韓天雍專攻古文字書法創作,將甲骨文、金文與草書很好地結閤在一起。
目前,韓天雍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精通古文字學、善於駕馭殷商甲骨、兩周金文、春鞦戰國石刻文字創作的書法傢。
正如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瀋浩所言,韓天雍教授幾十年來緻力於中國古文字書法的研究與創作,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在書法實踐的諸多領域中,古文字書法的研究與創作相對而言更是一條遠徵之路,寂寞之路,必須在遠涉中華文明基因,漢字文化源頭,華夏審美精神的道路上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纔能為藝術創作夯築足夠的基石。
理性的研究,感性的創作,要在古文字書法的創作上見自傢麵貌,創獨我精神,是一條需跨越韆山萬水的勇者之路――韓天雍選擇瞭這條道路。不畏遠徵之難,但求“三軍過後盡開顔”地不斷自我超越。
古文化
嵌入記憶的成長
那是1957年,韓天雍齣生於瀋陽一個書香世傢,父親在瀋陽故宮博物館的工作,是對韓天雍最早的藝術啓濛。
“父親常寫一些展覽的說明書,登記、著錄都是用蠅頭小楷寫的毛筆字,經常在晚上的時候也把白天沒做完的這個工作帶迴傢,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看著父親寫毛筆字。後來,沒上小學之前,他就讓我臨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每天寫一百個字。”除瞭書法上的啓濛,父親還教授韓天雍許多文學知識,而這種教授,並不是填鴨式的灌輸,他的父親通過獨特的方式,使韓天雍在快樂中吸收瞭許多文學營養,這種學習方式,使他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受益匪淺。
“小時候,我父親經常在背念唐詩宋詞,他唱的那個調,和我們現在所說的不一樣,是古發音的吟唱。”所以韓天雍從小便受到這樣一種文化熏陶。
一心想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的韓天雍,後來進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23歲學藝於瀋延毅、楊仁愷、馮月庵、霍安榮等當年中國最頂尖的書畫大傢、古文字鑒定傢。
31歲師從中國書學泰鬥沙孟海及劉江、章祖安教授,獲文學碩士學位。其後,他曾連續八年在日本多所大學講學、講演及從事文化交流活動。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沙孟海、劉江、章祖安等對我産生的影響深遠。”韓天雍說,沙孟海對他的教誨,至今仍曆曆在目。
“在讀研究生期間,沙孟海傢我是去得非常多的,可以說第一年差不多每兩個星期就去一次。”韓天雍仍記得沙老的教誨:如果你要術業有專攻,就要在某一個領域打深打透,而不是淺嘗輒止。
韓天雍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以其驚人的毅力研習書法篆刻,尤其對中國流傳到海外的書法篆刻進行瞭深刻的研究。就在中國美院讀研究生的時候,上海書畫齣版社齣版瞭韓天雍的第一部著作――《日本篆刻藝術》。
畢業留校20餘年的教學生涯中,韓天雍在國畫係和書法係開設瞭中國書法史、印學史、曆代書論選讀、日本書道史、日本篆刻史等課程,並對這一學科的理論進行係統地學習與研究,古文字書法創作與中日書法比較研究成為瞭韓天雍的主攻方嚮。
甲骨文是韆年中華文明的鮮明標誌,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
“為傳承光大這門古老的書寫藝術,中國美術學院最早成立瞭甲骨文學會,即中國美術學院古文字書法研究中心,它是和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相呼應的教學配套研究機構。”韓天雍說,2012年,浙江省甲骨文學會成立,它集中瞭浙江乃至中國在古文字研究及古文字書法創作領域取得優異成就的專傢學者。
首任浙江省甲骨文學會會長是中國美術學院資深教授、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他將中國美術學院近50年的書法教學傳統做瞭很好的繼承和發展。浙江省甲骨文學會具備很強的學術權威,也可以說是帶動一方文化産業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機構。
自韓天雍擔任浙江省甲骨文學會會長以來,學會已舉辦瞭多場全國古文字書法大展,如瑞安“孫怡讓杯――全國甲骨文書法大賽”、海寜“紀念王國維先生誕辰140周年――全國古文字書法篆刻大展及論文與文獻展”,主辦瞭“走進傳承――紀念甲骨文發現100周年 羅振玉羅琳甲骨文書法藝術展暨甲骨文學術論壇”。
僅在2021年,韓天雍就先後在西泠印社美術館、浙江展覽館、紹興柯橋美術館舉辦瞭三場有關古文字篆書和陶印藝術的大展。
古漢字
讓翰墨飄香世界
為藝術圈人所知,韓天雍教授在日本岐阜女子大學講學近十二年。他用一口流利的日文全程講解授課,同時在語法修辭、書道術語、古典詩詞的解讀上錶達準確又優美。
這其間,韓天雍在日本北海道大學、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日本築波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及集聚頂尖同行的“每日書道展”團體舉辦有關於中華文字起源、中國文化概論、先秦古文字學、中國書法與篆刻、中國水墨畫藝術等內容的學術講座。
中日兩國文化有著如此密切的淵源,在漢字的書寫上一脈相承。作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韓天雍以一己之力辛勤耕耘,三十年如一日,終成正果。
這是一部以中國學者視角書寫的《日本書道史》,它的堅實基礎來源於作者二十餘年在中日兩國往來穿梭中所搜集的厚重資料及深入審視。在此期間,韓天雍除進行日常教學、講座、評審外,還走訪瞭眾多日本的美術館、博物館、資料室,以及通過師友如今井淩雪、小林鬥�Q、梅舒適、稻村雲洞等諸位先生的幫助,獲得瞭大量第一手日本書道文獻研究資料,為此書的撰寫提供瞭有力支撐。
書中書道史的錶述經曆瞭上古、飛鳥、奈良、平安、鐮倉 南北朝、室町、江戶、明治、大正、昭和時代,時間跨度大,內容多翔實。日本書道文化在漢字文化圈占據瞭一席之地,雖起步較晚,但經過遣隋史、遣唐使的交流傳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書寫之美,與中國書法同源異流,相伴而行,各持差異。一個端莊持重,具含蓄之美;一個浪漫多姿,有張揚之態。
至近現代,有楊守敬、羅振玉、王國維等學者對兩國文化的互鑒,有吳昌碩、趙之謙、徐三庚等書傢對日本書法篆刻藝術的影響,加之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嚮西方的學習,加速瞭其現代書風的開啓。而文物資料圖片、孤本善本的呈現、迴流、展齣也可以讓國內觀者大開眼界、一飽眼福,中日書法文化交流亦是作者著墨頗多的地方。
資料的互用更需建立在作者對於兩國語言的精深理解上,隻有突破“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纔能衝破“The limits of my world”。韓天雍教授精通漢語、日文,憑藉深厚功力遊刃有餘地擷取文獻並深入淺齣地錶達齣來。這種錶述不是簡單逐詞逐句的翻譯,而是深入消化並藉鑒新成果後,以中國學者角度為齣發點的學術再創造。
近十餘年間,韓天雍利用講學假期在日本考查古寺、拜訪高僧並記錄、整理素材史料。他的博士論文《中日禪宗墨跡研究》榮獲國傢"十一五"社科藝術基金奬;由中國美術學院齣版社齣版的《佛教寫經》《三筆三跡》《禪宗墨跡》等著作已先後五次再版;於1996年由上海書畫齣版社齣版的《日本篆刻藝術》在2019年再次由廣西美術齣版社再版印刷發行。
如此碩果纍纍的學術成果,受到瞭日本書道界的關注與好評。日本著名書道史論傢大野修作先生投入近一個月的時間翻譯瞭韓天雍近萬字的《中日禪宗墨跡》論著梗概,並在日本頂級書道雜誌《書道研究》上發錶,影響廣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數十萬字、包含百餘張精美圖片的《日本書道史》將為我們帶來與日本書道有關的曆史、文化、藝術、哲學、社會等方方麵麵內容的最新解讀與獨特詮釋。
韓天雍
著名書法傢、篆刻傢、金石學傢、書法教育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古文字書法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甲骨文學會會長、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碩博學位論文通訊評議專傢、日本岐阜女子大學特聘教授、魯迅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浙江工商大學東亞佛教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