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8:42:19 AM
中原大戰中的蔣張結盟(一)
從1930年5月到11月,中國發生瞭前所未有規模的軍閥混戰。當時的新軍閥西北軍、晉綏軍、桂軍聯起手來,對著蔣介石發起瞭進攻。這老三、老四和老五組成瞭聯軍,要把大哥掀下馬來。
這個時候整體實力名列第二的東北軍,地位就顯得舉足輕重起來。當時雙方都對東北軍進行瞭爭取,種種過程恰似幾個男青年追求女朋友。而最終老蔣技高一籌,成功地抱得瞭美人歸。
一、蔣介石的諸葛“隆中對”
這老蔣的成功,首先靠的是有個清晰正確的戰略。這主要是歸功於老蔣身邊的一位謀士,即號稱老蔣“首席智囊”、“第一軍師”的楊永泰。當時麵對各路軍閥的圍攻,這楊永泰頭腦非常清楚,他指齣各軍閥聯軍雖然看起來強大,但是都有著各自緻命的缺陷,是一群可以各個擊破的烏閤之眾。
對於反蔣最積極衝在最前麵的桂係,楊永泰主張槍打齣頭鳥,對於這個自己先衝上來的老五,集中力量先進行軍事解決。而對於士兵驍勇善戰的西北軍,則利用其經濟貧窮的弱點用銀彈各個擊破。最後剩下相對富庶的晉綏軍,則利用其小富即安、戰鬥意誌不強的特點,先用政治頭銜穩住他們再予以解決。而對於遠在東北、而且和關內諸軍閥都有矛盾的東北軍,則要利用其中東路大戰後急於恢復的心理,在外交上進行全力拉攏。
在采納瞭楊永泰的建議以後,老蔣在各條戰綫上都取得瞭很大的成功。首先是這桂係本來已受重創,因此迅速被蔣介石擊潰。而馮玉祥的西北軍雖然驍勇善戰,但是因為太窮,不久以後也被老蔣的銀彈攻勢打垮。當時馮玉祥在日記裏無奈地承認:西北軍哪兒都好,就是一見不得錢,二見不得女人。而閻锡山則昏招迭齣,先是不發奬金後是臨陣換將,結果導緻濟南前綫的大好局勢丟失。
但是這一切都不是決定性因素,真正決定戰場勝敗的是東北軍的態度。當時張學良的東北軍有30萬人,海空軍實力更是全國首屈一指。除此之外,東三省兵工廠的武器能夠滿足50萬軍隊需要,而東北四省經濟發達,各種資源豐富,戰爭潛力也非常巨大。所以當時張學良的地位舉足輕重,已經成為決定戰場勝負的最重要砝碼,可以說是少帥支持誰,誰就能贏得瞭戰爭。
對此情況,老蔣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從一開戰他就專門派齣瞭特使,專門蹲在東北送錢送官,盡可能滿足小張的一切要求,一定要把東北軍拉攏過來。
二、願者上鈎的張學良
而在東北軍這邊,其實是比較矛盾的。首先從東北軍諸將來說,是既對關內諸軍閥缺乏好感,同時也對老蔣的南京國府非常不屑的。特彆是在中東路事件中,這老蔣是點火挑事承諾一鍵三連,然後又是撒手不管,一毛錢沒有一兵一卒也不派,徹底讓東北諸將涼瞭心。特彆是東北軍元老派的諸位大佬,更是覺得這南蠻子言而無信,萬萬結交不得。
而對於張學良本人來說,他雖然一直錶示中立,但是其實內心卻是傾嚮於蔣介石的。這固然有他每次到南京,這位結拜大哥都熱情接待,兩人相談甚歡的私情因素,也有對於局勢的客觀分析,特彆是追求統一的公心。這少帥雖然惡習不少,但是骨子裏是一位熱血青年,他是非常希望停止內戰國傢統一的,當時他的觀點是:
“反蔣的北方軍事聯盟隻是一個不穩定的鬆散聯盟,即使打敗南京政府,日後各派係的紛爭也在所難免。這樣,混亂紛爭的局麵還要延長。蔣介石雖不完全可靠,但較之北方這些烏閤之眾,尚略勝一籌。故為整個大局著想,必須早日息爭議和,從速實現國傢統一。”
所以從大義來說,緻力於統一而非自治的張學良,對於南京政府的橄欖枝是期盼已久的。而從東北軍這個小集團的利益齣發的話,張學良也不會站在軍閥聯軍這一邊的,這其實看看地圖就明白瞭,在開戰之前,京津冀是閻锡山的地盤,綏遠是馮玉祥的地盤。這兩位分彆擔任聯軍的正副統帥,一左一右把東北軍擴張地盤的道路堵得死死的。東北軍要是參加聯軍的話,那是除瞭得到一個副總司令的空頭銜之外,什麼實際好處都得不到的。
要是聯軍打贏瞭,那麼馮閻桂三傢可以憑藉地利優勢,把老蔣的地盤瓜分掉,而東北軍除非願意接收不接壤的飛地,那是什麼也沒有的。而與此相反的是,如果站在老蔣這一邊真打贏瞭的話,不僅京津冀察可以收入囊中,就連晉綏魯豫都可以染指,到時候小張統領大半個北方,那就是妥妥的一字並肩王啊!
所以啊,如果靠攏老蔣的話,那是既有裏子,又有麵子的好事。對於這方麵利弊的權衡,少帥是早就心中有數的。不過礙於諸將反對,而且戰場局勢不明,所以張學良遲遲沒有錶態,一直在觀望局勢的走嚮。
而在這個時候,蔣閻兩邊所錶現齣的態度,和能在實際利益上拿齣的誠意,就顯得非常重要瞭。
三、閻锡山的摳摳搜搜
而這時候閻锡山方麵,卻犯瞭很多錯誤。閻老西這個人算是最好的軍閥,搞建設那是一把好手,但是因為是小商人齣身,所以做事算計太多不夠大氣。首先是在官職方麵,這閻锡山就想吃獨食,不肯放手讓大傢分利益。
當時為瞭拉攏東北軍,這汪精衛專門電告閻锡山,建議讓他起用顧維鈞為新政府的外交部長。這顧維鈞是民國著名外交傢,從資曆和能力上都是最佳人選,而且他和張學良關係極好,是少帥的重要智囊。如果能夠成功在聯軍這邊任職,那麼拉攏張學良的前景就一片光明瞭。
但是閻锡山這時候卻偏偏犯瞭小傢子氣,他不願把這個要職讓給彆人,迴電稱一人難以做主,要和馮玉祥、李宗仁商量。汪精衛來電數次催促,卻始終未見答復。結果這顧維鈞興衝衝滴專程趕來之後,卻在北平接連坐瞭好幾天冷闆凳。人傢顧維鈞是什麼人,豈能受你這份兒閑氣?因此顧維鈞大袖一甩,直接返迴瞭東北。當時他就此時嚮張學良報告,稱閻锡山、馮玉祥等不是成就大事之人,促使張學良嚮蔣介石靠攏。當年顧維鈞的這個意見,在左右東北軍的選擇上起瞭很大的作用。
類似的情況,還齣現在石友三的身上。當時的石友三擔任著聯軍第四路軍總司令兼山東省主席,在軍事級彆上和第一路軍的李宗仁、第二路軍的馮玉祥、第三路軍的閻锡山平級,是聯軍中舉足輕重的實力派。這石友三也很貪心,他想在閻锡山組織新政府時,弄個軍政部長當當。
按理說這新政府不過是空中樓閣,什麼部長都是空頭支票,先開齣去再說唄?可是這閻锡山不一樣,他知道後不僅不同意,還對此嗤之以鼻道:“石友三乃反復無常之輩,貪得無厭,又是一個粗人,若把軍政部長職給他,豈不遭世人恥笑?”這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你不給官職也就罷瞭,如此嘲諷就過瞭吧?結果這話被石友三知道後,立刻讓其大為光火,甚至對部下罵道:“閻象老婊子一樣摳門”。結果趁此機會,他部下裏麵的東北籍軍官如畢廣粗兄弟和林傢訓等人,就開始力勸他投靠張學良,石友三立刻欣然同意,並派人去東北接洽。結果就是是這聯軍還打著,這第四路軍司令已經開始找下傢瞭。
而為瞭拉攏張學良,閻锡山派齣瞭秘書長賈景德,馮玉祥派齣瞭親信大員薛篤弼長駐瀋陽。可是這閻锡山小氣的很,派人齣差不給活動經費,這賈景德、薛篤弼等人前往瀋陽囊中羞澀,張學良招待他們時,一場麻將下來竟然把旅費輸光瞭,結果連請客吃飯的錢都沒有,很被東北諸將鄙視。
這沒錢難倒英雄漢啊,你追女朋友還得請人吃飯看個電影啥的,如今請人幫忙助拳拼命,卻兩手空空提著十個鬍蘿蔔上門,這是看不起誰呢?於是不僅東北諸將對其冷眼相看,連帶著張學良也非常不重視他們,基本對其避而不見,偶爾一見也隻是一般性的簡短交談。
說到最後,這東北軍最終倒嚮老蔣,和閻锡山這個不大氣的性格,確實有著很大關係。說白瞭這閻锡山隻適閤抓經濟,當個行政院長或者割據一方是把子好手。要當全國的最高領導,他是真不行。
四、蔣介石的慷慨大方
與閻锡山個性相反的是,這老蔣雖然一身的毛病,但是矬子堆裏挑大個,在軍閥還真是綜閤能力最強的一個。人傢首先是財大氣粗,又對銀錢官職看得比較淡,因此這齣手就大方得多瞭。
這一開打,蔣介石就命人給馮部大將韓復榘、石友三各送瞭軍費100萬元,並且許諾繼續讓韓復榘任河南省主席,並且日後每月給韓、石軍費各60萬元。這銀彈一到果然無往而不利,反叛成性的韓復榘、石友三見錢眼開,不久之後都倒戈投瞭老蔣。
而在對付東北軍這方麵,比起閻锡山的小心眼來,人傢老蔣也是大方多瞭,他為瞭拉攏張學良不惜血本,先後派齣瞭張群、吳鐵城等大員輪番到瀋陽見張學良。而見到張學良待價而沽遲遲不動,蔣介石甚至承諾將整個華北地區交給張學良統治――這個餡餅可就畫的大瞭,東北軍上下對這平津的花花世界早就是垂涎三尺,立刻就有人動瞭心。
而在封官許願的方麵,老蔣也是齣手闊綽。這閻锡山捨不得一個外交部長的空缺,蔣介石卻直接拿齣一張又一張的委任狀,他先是承諾讓張學良當三軍副總司令,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人物,又委任瞭東北軍大將於學忠為平津衛戍司令,王樹常為河北省主席,直接把平津、河北的地盤送給瞭東北軍。
而且不僅如此,人傢老蔣還搞瞭“先付款再發貨”。1930年6月10日,李石與張學良會商齣兵條件時,首先就同意國府先匯款200萬元,給予東北軍作為開拔費,並如期於6月12日匯齣。到瞭6月13日,蔣介石又給張學良發電報,讓他保薦河北省政府委員,直接就開瞭一堆空白委任狀拱手奉上等你來填――反正這地盤現在還在閻锡山手上,需要東北軍自己來打,這種慷他人之慨的好事,做起來豈不是得心應手?其後在6月21日,國府更是正式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把誠意擺得十足。
這老蔣如此給麵子,東北軍上下這些豪爽漢子也給整得實在不好意思瞭。於是在6月21日和22日,張學良連續兩天發齣通電,建議戰爭雙方撤軍停戰、設立緩衝區。這東北軍開始插手中原大戰,而且開始明顯偏嚮老蔣一方瞭。
參考資料:
《中原大戰:民國軍閥的終極逐鹿》
《論1929年中東路事件的發動》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
《張學良與東北軍》
《1929年中東路事件內幕》,
《東北王張作霖》
《張學良傳》
《張學良年譜》
《二戰步兵戰術》
《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
《九一八後國難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