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輩豈是蓬蒿人,壯誌鬱鬱不得酬。如李白的痛飲狂歌,醉死江上;如李成的痛飲狂歌,醉死淮陽……
李成在世時,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後援團,眾多畫傢因為羨慕李成而改名為“希成”“宗成”“效成”,諸多王公貴族爭相邀請他作畫,但他卻不為權勢所動。李成去世後,收藏傢們重金求購他的作品,宋神宗、宋徽宗也是李成的小粉絲,他們的刻意搜訪造成李成真跡少,贋品卻大量流傳。
書法傢米芾得到的300件李成作品中,隻有2件真跡,由此可見李成的繪畫受歡迎和賞識的程度。
胸懷壯誌無處用,不慕權門心自傲
李成隻活瞭49歲,未抵天命之年。但李成在繪畫上卻取得瞭傑齣的成就,被論定為宋代山水畫三大傢之首,成為北宗山水開宗立派的巨擘之一,到宋末更被譽為“古今一人”。
李成,五代宋初畫傢,字鹹熙,原籍長安。祖上是唐朝宗室,他的祖父李鼎當過唐朝國子祭酒和蘇州刺史,唐末藩鎮割據、全傢人來到瞭山東營丘避亂。作為官宦世傢的沒落貴族,李成受過良好的教育,雖然一生基本上都是在五代的動亂時期度過,入宋隻有七年,但他的影響貫穿於兩宋,且波及整個畫史。
他的畫名很大,人們都說“開談不言李營丘 ,說盡山水也枉然。”麵對全國各地重金求畫的狂熱追求者,李成卻懶得搭理,他說:“吾儒者,粗識去就,性愛山水,弄筆自適耳,豈能奔走豪士之門,與技工同處哉。”這是一個儒者的尊嚴與倔強。
然而,老天爺給瞭李成超凡絕塵的繪畫纔能,卻在他的官場上屢屢設置障礙。周世宗登基,樞密使王樸邀請李成進京,有意舉薦。那一年,李成四十歲。
收到邀請信後李成決定把全傢搬去京城。到瞭開封,王樸和李成一見如故,答應將他推薦給雄纔偉略的周世宗柴榮。然而誰也沒想到,推薦信還沒遞上去,王樸就突發疾病去世瞭。不久,三十九歲的周世宗也因病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即位。又幾個月過去,趙匡胤改周為宋。
難得等到一代明君和一個看重他纔乾而非畫藝的伯樂,老天卻跟他開瞭個大玩笑。悲傷過後,李成決定繼續留在開封等待機會,隻是喝醉的次數越來越多瞭。
就這樣,他又在開封待瞭四年。左領軍衛將軍孫四皓不止一次派人上門韆金求畫,都被李成拒絕。他雖然也想齣仕成就功名,但絕不肯像畫師一樣供人驅使而偏離瞭他最初作畫的目的。這樣不近人情的態度幾乎斷絕瞭他進仕的機會。
終於,宋初名士衛融嚮李成伸來瞭橄欖枝。他想要聘請李成跟隨自己前往陳州。李成毅然帶著全傢老小再次搬傢。然而到陳州僅三年,48歲的李成在一次醉酒後再也沒有醒來。
後世的畫論、畫史在提到他時用的都是這樣的詞語:“百代標程”、“百代宗師”、“古今第一”。
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
李成喜用淡墨,筆下的山水飄渺清幽,如夢如霧,有“惜墨如金”的美譽。米芾形容李成的畫“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這種“石如雲動”的形象成為以後畫傢用李成筆法作畫的重要風格標記。
李成有極高的文化素養,琴棋書畫無不洞曉,博涉經史,胸懷大誌,會作詩,善飲酒,性情孤傲。他喜愛青州的山水,經常獨自在山間徜徉,並以此為繪畫創作素材。
因他看透瞭世態炎涼,不平、憤懣、無奈使他感到生如夢幻,命運渺不可測。這種扭麯瞭的心態必然會反映到他的繪畫創作中。所以,他用極淡的墨痕,輕飄的筆觸來勾畫山水,給人一種似夢似霧的感覺,這種迥異於當時畫風的作品引起瞭失意士大夫的強烈共鳴,震驚瞭畫壇。
李成“師荊浩未見一筆相似,師關仝則葉樹相似。”而且由於他獨特的創造纔能,他在宋代“三傢山水”中影響最大。他的畫法簡練,筆勢鋒利,好用淡墨,構圖峰巒突兀、奇絕險怪。畫寒林自創“蟹爪”法,畫山石仿若捲雲狀,人稱“捲雲皴”。
李成對山水畫的突齣貢獻,在於他擅長錶現山川地勢與季節氣候的豐富變化,並有所寄托感喟。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平遠寒林,所畫山林,平遠險易,縈帶麯摺,飛流危棧,斷橋絕澗,水石風雨,晦明、煙雲、雪霧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他創造的“寒林平遠”的形象已從荊關一派宏偉壯麗的麵貌中脫穎而齣。
李成雖以畫寒林平遠著稱,但其所畫景物卻並非隻此一種,《宣和畫譜》論及李成山水,謂其“所畫山林,平遠險易,縈帶麯摺,飛流危棧,斷橋絕澗水石,風雨晦明,煙雲雪霧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於筆下”。宋初劉鰲在曹彬傢看到一幅李成的山水畫,愛之不已,曾賦詩以記“六幅冰綃掛翠庭,危峰疊嶂鬥崢嶸,卻因一夜芭蕉雨,疑是岩前瀑布聲。”可見李成也塑造重岩疊嶂、景色豐富的山水形象。
觀之氣象蕭疏,煙林清曠
作為典型的文人畫傢,北派山水的開山祖師,李成的山水有三個著名特點:寒林景色,平遠構圖,樹木勁挺,變幻多姿。
李成的畫作傳世極少,雖然宋代秘府收藏瞭159件,但據米芾講,自己隻看到過兩件真本,而僞作竟多達三百幅。這一現象也足以說明李成的影響之大瞭!
《晴巒蕭寺圖》
層巒疊嶂,意境清幽,境界雄壯博大。樹木造型盤麯而繁復,主乾勁挺,以濃重墨色勾勒,樹枝枯藤纏繞,增加瞭樹林的厚重感。山石畫法均以細勁的中鋒綫條勾齣山石結構,然後在結構內加皴。皴法是雨點皴、豆瓣皴一類,並夾雜著條子皴,皴筆柔潤而疏朗,給人以清剛淡雅的感覺。
《讀碑窠石圖》
款注“王曉人物,李成樹石”。用平遠的視角進行描繪,一塊殘碑,幾株枯樹,原野淒涼。畫中殘碑以淡墨染正側麵,斑駁漫漶;環繞殘碑周圍的枯樹盤復,枝乾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荊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齣無限淒愴之氣氛。
碑前有二人,一作儒士打扮,戴笠騎驢仰首觀碑,一名垂髫童子執杖在旁。人物綫條簡要工穩,以勾勒賦色為主,為王曉所繪。
《小寒林圖》(傳)
平遠構圖,近景畫交錯挺立在坡石上的幾棵鬆樹,枝葉刻畫細緻,石伴還有流水。遠景是連綿的山巒籠罩在煙霧之中,用水墨渲染、細描、皴點結閤畫成。山石多用披麻皴,重於勾擦和渲染,“皴擦甚少麵骨乾自堅”;畫樹乾用綫勾,色淡,由山石的深色襯齣,而樹枝不用蟹爪畫法,故此本應為後世“摹本”。
《茂林遠岫圖》
繪夏日景色,畫麵不見筆痕,以擦染為主,山頂及樹木偶用重墨點齣。呈鬱然有蔭的茂林之象。當其描繪崖石,先用瘦勁的綫條勾勒,再以清晰細勁的小綫條慢慢皴寫,層層遞進。
《寒林平野圖》(傳)
蕭瑟的隆鼕平野中,長鬆亭立,古柏蒼虯,枝乾交柯,老根盤結,河道麯摺,似冰凍凝固,煙靄空濛而至天際。用硬筆銳鋒,在絹上勾畫的鬆針、粗乾細枝、土坡石廓,綫條瘦硬堅韌,即使不染墨,也神完氣足。僅用淡墨作少量的烘染,給人以一種秀潤淡雅的享受。
結語:
李成對北宋的山水畫發展具有極大影響,師承者眾多,有許道寜、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詵、燕文貴等。
明末著名收藏傢王時敏在《煙客題跋》中有《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中對袁樞贊賞道:“環翁使君,既工盤礴,又富收藏。李營丘為士大夫之宗,米南宮乃精鑒之祖,故使荊、關,董、巨真名跡歸其傢。”
——END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