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1:05:18 PM
高考誌願填報是每年高考學子和傢長的頭等大事,而且近幾年明顯可以看到,考生傢長越來越看重專業。讓考生傢長自己根據分數挑幾個學校,一般難度不大。 但上大學讀哪一個專業,這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一件事,也是考生傢長比較犯難、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 。
熱門專業年年都會吸引大批考生填報,而且很多高校為瞭讓考生報考,硬是把很多本來冷門的專業包裝得非常高大上。
什麼專業是熱門的?所謂熱門專業就是報考的人數較多的專業。我們知道,無論是高校的錄取分數綫,還是各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綫, 並不是高校預先“製定”齣來的,而是考生“報”齣來的 。
填報某專業的考生越多,專業受到追捧,分數綫就高,形成熱門專業;相反,填報某專業的考生越少,專業受到冷落,分數綫就低,形成冷門專業。
在大環境的浮躁下,很多高校無法獨善其身,經常推齣一些花裏鬍哨的專業,吸引考生報考,隻看名字,比較唬人,比如智能XX、XX科技、智慧XX,典型的比如金融科技、智能感知、智慧照明、智能儀器、綠色化工……
當然,並不是說這些專業不好,不讓大傢報考。而是說 這些專業名字帶有一定程度的包裝,甚至包裝過度,讓考生傢長乍看之下,感覺高大上 ,但上麵這些專業的本質還是自動化、機械工程、電氣、儀器、化工等。
不管是由於名字好聽,還是真的熱門。由於不同時期的所謂熱門專業常常反映齣暫時性的時代特徵,因此熱門專業雖然分數綫很高,但是未必一定是最好的專業。比如曾經熱得不得瞭的生物學專業,分數綫非常高,但是就業情況並不理想。
但是很多傢長考生容易忽略這一點,不知道專業背後的實質是什麼,隻會被狂拽炫酷吊炸天的好聽的專業名字所震撼,仿佛拿到瞭財富密碼,一勞永逸。
想搞清楚這些專業的實質,
對專業名字的包裝,還體現在以下方麵:
★ 第一:大類招生 分為實驗班類和專業大類兩種。
學校實行大類招生的優點很明顯,對考生而言,缺點也很明顯:把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打包在一起,不報也得報。還可以明顯提升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有效防止冷門專業把投檔分拉低。
比如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及儀器、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 包裝成“工科試驗班”。 你想學機械,對不起, 不能單獨報,隻能報工科試驗班,將來進入大學後好好學習纔有可能分流到機械,不然隻能被分到材料專業。
★ 第二:給冷門專業包裝好聽的名字。
越來越多的學校把冷門專業,或者比較普通的專業加上信息、互聯網+、新型、新興、綠色之類的前後綴,比如綠色化工與生物醫藥。
一定程度上起到瞭“迷惑”作用,但本質上還是化工、材料、地球物理、測繪、遙感等傳統工科,比如某些學校的招生計劃。
精英、培優、試驗、綠色......
這個學校做得更加“完美”
・ 智能製造機器人 即 機械 ;
・ 電子信息與地球復閤培養 即 資源與環境學院 ;
・ 電氣信息(頭一次看到) 即 電氣工程 ;
・ 人工智能 即 自動化 ;
・ 即便是 材化 ,也叫新材料、新能源與電子化學...
這波操作實屬驚呆瞭,各個專業名字如果不是本校學生絲毫分不清。反正動輒就是”+”,全部改得緊跟社會潮流。不得不說招生部門的對專業包裝的大智慧。
但是請注意,絕對不是對這些學校有成見,也不是譏諷,麵臨睏境時要允許學校做齣應對方法,也相信這些學校是為瞭學生好,改進教學理念,盡可能讓傳統學科和熱門行業掛鈎,讓學生的競爭力越來越強,上麵列舉的好多專業本身也是不錯的。
但對於考生傢長來講,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考生首先看到的就是專業名稱。一般來說,專業名稱是對一個專業所學習和研究的內容的高度概括,因此專業名稱當然是考生必須瞭解的最重要的信息。
但是由於上麵這些“迷惑性”的因素存在,還有一些名稱十分相似的專業,對於初次涉及誌願填報的考生和傢長來說,僅僅從字麵意思去理解專業,很難準確把握其內涵。
這裏隻是提醒考生,如果你確定想學或者不想學某個具體的專業,麵臨這種情況時就要撥雲見日,剝去包裝和修飾語,找到最核心的專業, 因為畢業證和學位證上隻會寫最樸素最原始教育部規定的那些看起來不怎麼高大上的專業名字 。
怎麼看清楚?去看它的 培養方案、主要課程 。名字可以隨意包裝,但主要課程是不會有本質的變化的。主要看關鍵詞,各種形容詞和修飾語都盡量忽略,直接找到核心的關鍵名詞。比如XX實驗班(生工高精尖班),生工就是核心詞語,本質就是生物工程嘛。
以往的誌願填報中,的確有考生因此填錯瞭專業,給入學後的學習或畢業求職造成麻煩。所以填報時一定要琢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