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9:15:32 AM
開篇: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産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
如何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推動産業嚮中高端邁進?作為製造業大市,佛山産業轉型升級與企業實踐,有著生動實踐與樣本意義。
本周起,南都記者以順德北�蛭�首站齣發,走訪佛山五區製造業企業與科研院所,聚焦實體經濟如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企業創新力度、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以及推動新興産業從落地生根到全産業鏈茁壯成長。
我們將聚焦數字經濟+實體經濟發展的實踐者,從龍頭企業、到“腰部”企業,以及眾多中小微企業,乃至總部生態圈,看他們如何以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破題外部因素帶來的各種瓶頸和挑戰,實現“新賽道”上加速跑、傳統産業煥新機,書寫數智化轉型之“佛山答捲”。
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決定未來經濟勝負的關鍵一仗。
這是製造業企業的“必答題”而不是“選擇題”。佛山龍頭企業已先行先試齣一條發展路徑,並起到積極示範和帶動作用。但是,更多中小企業一方麵要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另一方麵仍舊需要“砸錢”於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數智化轉型之“佛山答捲”的第一篇,南都記者走進佛山順德製造業的“腰部”企業,探營這些企業的一綫實踐,更具代錶性和樣本意義。
後續,我們還將陸續推齣數字産業化的佛山實踐、科研院所“最強大腦”賦能製造業等係列深讀報道,敬請持續關注。
創業之初,德爾瑪就麵臨一個現實問題,同樣是傢電企業,如果作為行業“新人”選擇做電飯煲,就要麵臨“美的生産電飯煲的成本可能比其他企業的售價還要低”的挑戰。
樂普集團創業的“第一桶金”,就是以一個小小的水泵電機實現瞭國産替代,賣齣去的成本不僅比進口電機便宜一半,還“很有得賺”。
敏卓機電發現采購迴來的零部件在放大鏡下有很多毛刺之後,下決心自己製作精密模具,在“砸錢”投入改造後,企業幫助客戶降低瞭成本從而提升瞭自身的競爭力。“客戶要替代我可能要找10傢供應商,但是我一傢就可以替代10傢。因為不管是客戶成本還是我的成本,都在降低。”
成本,一個製造業企業繞不開的關鍵詞,也像是一把“雙刃劍”。除瞭規模效應,成本壓力更來自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資源和土地成本等,而且,數智化轉型更是個“砸錢”的事兒。
“砸錢”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如何幫製造業應對成本壓力,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本期南都記者走訪的企業,都是2000年後創業的“新人”。有5年産值翻20倍的“黑馬”,有從“小作坊”成長為行業唯一,也有以互聯網+切入“新賽道”被央媒聚焦調研的“網紅”企業。
敏卓機電
“新賽道”
不斷創新
提前切入“新賽道”
科技創新是産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命根子。
麵對龍頭企業“售價比其他企業成本價還有優勢”的現狀,德爾瑪從進入製造業“賽道”之初就想明白瞭錯位發展的路徑:小型化、多功能、無綫化和便於收納的小傢電。
如今,德爾瑪已有多款人氣小傢電,打造瞭諸多行業“爆款”。
擺在德爾瑪國內營銷總經理李軍衛麵前的兩款小水壺,就是其中之二。其中一個水壺的樣子很像一個小型加濕器,另一款可以通過摺疊收納變成一個巴掌大的“圓餅”。前者外形的靈感來源於德爾瑪創業時的當傢産品――加濕器。集閤燒水+保溫+便攜的功能,還可以根據需求調溫。
後者的靈感來源於酒店電熱水壺問題的新聞,當時公司決定開發一款旅行者可以隨身攜帶的電熱水壺。
這兩個水壺是德爾瑪平均每年40-60個新品的縮影。除瞭水壺,德爾瑪的“爆款”還有例如電子除濕盒、毛球修剪器、智能沐足盆、小型筋膜槍等等,從得到市場反饋到立項、研發、銷售,這個反應周期最短隻要3個月。
德爾瑪的毛球修剪器
平均每個月就有5-6款新品上綫,德爾瑪研發團隊的靈感不是在辦公室“憋”齣來的,多數來源於幾大電商銷售平台用戶需求。比如收集同類産品中的各類“差評”,從而分析用戶需求,找到新産品的研發契機。
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是使用者,也是産品設計的參與者。
“一款新産品,經過分析個性化需求,極大縮短産品研發周期,進一步提高公司産品的技術水平和利潤水平。”李軍衛介紹。
研發投入超4%
規模增長的支撐點在於創新
支撐德爾瑪規模增長的“秘訣”在於創新,2021年半年報顯示,德爾瑪在研發創新領域投入占到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瞭4%,這已經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對於樂普集團和敏卓機電來說,同樣如此。
創業前,彭東琨在江門打工,彼時就已經接觸到美的、格力、海爾等行業龍頭企業。“當時中央空調天花機的這個泵都是進口的,我主動找到當時美的集團一位供應鏈負責人,提齣想做這個電機進入美的供應鏈。”彭東琨得到的迴復是,歡迎加入供應鏈但關鍵是必須保障品質,“我說品質沒問題,價錢我也能做到降低一半”。
當時的進口水泵電機大約150塊錢,降低一半隻要約75元。
於是,彭東琨開始創業,憑藉更低成本和品質保障,創業第一年就成功賣瞭5萬台電機。如今,在占據市場80%的份額後,企業還不斷地以創新研發對産品升級。“未來這個市場份額還會更高,因為要一直創新,做到讓彆人追不上。”
樂普集團的生産車間
“國産替代”的成本優勢是第一步,未來如何走?在空調天花機排水泵電機領域80%的份額後,這傢企業還在不斷創新,嚮數字化、自主研發、國際閤作全麵發力。比如在烤箱用電機領域,樂普也占據瞭海外市場巨大份額。在前十名烤箱生産企業中,約70%都使用這傢企業生産的電機。
“我們保持每年一兩個新品研發的投入,隻要企業的資金鏈不斷,有多少錢投多少錢研發。”來順德北�蛞丫�20多年的“新順德人”廣東敏卓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意想直言,企業研發投入占到公司銷售額超過4%。“占到利潤的比重則更大,例如去年公司研發投入超過4000萬,已經占我們産值7%-8%。我們基本是賺瞭多少錢,就投入到研發中去。”
主動權
零部件有“毛刺”
創業伊始,這傢企業決定自己做模具
敏卓機電對於研發創新和數智化轉型的投入,不僅體現在報錶數字中,更體現在企業核心競爭力中。
春節後北�蛄醬籩竊炱笠檔旎�的現場,這傢創業纔不過五年的企業備受關注,5年産值翻20倍,新基地將打造兩個“黑燈工廠”。
從“拿來”到“自己做”,讓邱意想印象最深刻的是核心零部件。曾經,采購迴來的某個零部件放在放大鏡下,邱意想發現它們竟然有很多毛刺,這種零部件放在機器上很可能“卡殼”,敏卓機電決定自己開發模具。“我們做的模具放到放大鏡下,基本上沒毛刺。”在邱意想看來,這個主動齣擊的動作,雖讓企業付齣一定成本,換迴來的結果是標準化、精益化――也就是競爭力。核心模具、核心零部件盡可能實現自製或自主可控。
敏卓機電車間
提前布局自動化生産綫
初創企業打開國際市場
2017年纔創業的敏卓機電,如今年産能達到1.5億台電機,其廠房麵積達到約3萬平方米,“拳頭”産品覆蓋罩極電機、同步電機、步進電機等。這個在順德北�蛄閔⒄伊宋辶�七八傢生産場地、在105國道旁“不太起眼”的廠傢,已經成為日韓龍頭企業緊密閤作夥伴。
“我們打動國際閤作夥伴的産品是同步電機。”邱意想介紹,在與國際閤作夥伴的閤作中,夥伴看重的不僅是敏卓機電的産品,還有通過自動化生産綫看到企業的學習能力和無限潛力。“他們在全球以及國內走訪過很多供應商,我們打動他的是一條自己主導研發的全自動生産綫。雖然隻是一條綫,但國際閤作企業看到的是現場管理、反應速度和能力。”
樂普集團“聰明的電機”,幾秒鍾可以還原一個魔方
這樣的危機感與前瞻性,也存在彭東琨的思考中。
電機從最初的“通電就能轉”到現在如何打造“聰明的電機”,是樂普集團在同類産品占據市場80%份額後,不斷開闢“新賽道”的“法寶”。
在國傢“雙碳”目標中,樂普還瞄準瞭節能電機的市場。
三年前,樂普已經邁嚮國際化市場,引入韓資企業閤作,通過改造後的伺服電機,其用電量可降低40%-50%。
數字化
數智化轉型新基地
同樣人力 産值可增60%-70%
在敏卓機電,每一個品類的電機都有樣闆間。相比同行同類産品至少需要1.5萬平方米的空間來說,敏卓零部件車間隻需約700平方米。
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決定未來企業勝負的關鍵一仗。如今佛山企業的“砸錢”轉型升級,正迎來政策紅利。
過去一年,佛山齣台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政策25條,設立總規模300億元、首期100億元的廣東(佛山)製造業轉型發展基金,培育省級標杆示範項目9個,打造市級示範工廠22傢、示範車間64個。
在順德,2021年美的微波爐順德工廠入選全球“燈塔工廠”,總規模300億元的廣東(佛山)製造業轉型發展基金落戶順德,為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順德區第十四次黨代會提齣,製造業是立區之本,科技創新是動力之源。“六大倍增計劃”之一,就是實施數字化示範工廠倍增計劃: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韆方百計支持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力爭數字化示範工廠超100傢。
2022年佛山政府工作報告提齣,未來五年,佛山製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規模居全國前列,規模以上工業80%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今年,佛山將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閤發展。加快推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敏卓微特電機
搶抓數智化轉型的政策紅利,樂普集團和敏卓機電的新基地開始如火如荼建設中。
如今,樂普集團支架組件的生産車間,原來的生産綫,三個人一天時間完成2000件,改造後一個人控製兩台機器,一天可完成6000件。盡管新基地還在建設中,但樂普有多條生産綫已瞭數字化改造。彭東琨算瞭一筆賬,在新基地數字車間,會比現在節省50%的人力,相當於在現有人力基礎上,産值增加60%-70%。”
對於企業的數智化轉型來說,提質降本隻是課題之一,更重要的是如何持續擁有“加速度”。
敏卓機電的目標是,每年要替代20%-30%的人工。事實上,敏卓需求的産技術工人總的人數沒變,但是産值將增加30%-40%。
抱團發展
佛山順德産業“生態鏈”
數智化轉型不僅是企業的單打獨鬥,還是一個區域生態鏈上的抱團發展。
順德北�蠐卸啊�20億元樓”豐明中心,多傢來自國內國際機器人龍頭企業將辦公室落在這裏。在高樓林立的北�蛐魯搶錚�豐明中心找準差異化定位,成為眾多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總部經濟的良好典範。
豐明中心
廣東便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就是豐明中心企業孵化的受益者。從自2016年7月入駐豐明以後,便捷神逐漸融入瞭北�蛐魯喬�北部片區經濟圈。企業從最初10多人團隊到現在160多人團隊,租賃辦公用地麵積從數十平方米到現在800多平方米,並在2017年3月正式在新三闆掛牌。便捷神的“鄰居”廣東榮博科技有限公司同樣抓住瞭數字化的發展風口。團隊從十幾人到目前50多人,擁有包括智慧園區軟件實施、開發、機房建設、功能室建設、綜閤布綫、LED屏建設、視頻監控、WiFi覆蓋、門禁道閘係統等多個服務闆塊的軟硬件建設和整體交付能力。為政府、教育、醫療、金融、證券、電信、電力、企業、公安等眾多行業和用戶提供全麵、係統、完善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這樣一個包容、務實的創業生態中,順德北�蚧褂型甌傅募業綺�業上下遊供應鏈條。“基本供應鏈都在周邊10公裏範圍內,不單是做電機的,做任何産品都是一樣,因為這裏供應鏈體係是成熟的。”
這種生態鏈,根植佛山這個製造業大區的沃土。
作為“新北�蛉恕保�邱意想直言,龍頭企業給自己帶來的收獲,一個是抗壓的能力,一個是學習成長的平台。
“這些年我們是跟著美的、海爾這樣的大企業共同成長。”彭東琨直言,這種成長一方麵體現在龍頭企業的産品品類越來越多,作為供應商的産品品類也在增加。但更重要的是,大企業對於供應商的品質要求和成本控製都在不斷提高,於是倒逼供應商要走創新、精益化管理之路。
數智化轉型,龍頭企業引領,對於佛企來說,是壓力更是動力。
采寫:南都記者 路漫漫 實習生 陳映萍
攝影:南都記者 鄭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