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9:36:22 PM
引言
古代經濟條件不發達,醫療條件也很落後,人們生育小孩並沒有節製,都認為多子多福。所以我們時常在小說中看見一戶人傢有好幾個後代的情況。
但是即便生齣來,怎麼養活成人是個問題。皇室傢族不必說,大富大貴之傢也不必發愁,對於貧苦人傢,一旦有孩子感染疾病,根本沒錢醫治,隻能白白夭摺。
在《水滸傳》眾多英雄當中,有三個兄弟齣自同一個傢庭。他們就是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他們的名字間隔瞭幾個數字,不禁讓人充滿好奇,阮老大去哪兒瞭呢?其實,看懂瞭他們的名字,就知道老大咋沒瞭。
阮氏三雄的來曆
水泊梁山的石碣村住著這樣三兄弟,他們以打魚為主業,有十分高超的泳技,而且為人仗義,所以在江湖上小有名氣。老大是阮小二,被人稱為立地太歲,老二是阮小五,在江湖人稱短命太郎,老三是阮小七,外號活閻羅。
阮小二早已成傢,但是弟弟們還沒有找到媳婦。阮小二的稱號叫做太歲,古代稱呼皇帝,有太歲爺這個稱呼。可見阮小二不僅在兄弟三人裏麵排行老大,就是齣瞭傢門在外,也是要被尊稱一聲的。
阮小二的箭術精湛,即使在高手如雲的梁山也是毫不遜色。而且在山水環繞的傢鄉,他最擅長的就是耍水,水性特彆好。在梁山負責水軍。
阮小五的功夫比起阮小二可以說十分一般,但是為什麼吳用會看重阮小五,就因為他是阮小二的弟弟嗎?當然不是。阮小五有一項特彆厲害而且陰毒的技能,那就是製毒。
跟敵人打戰,功夫好隻是基本項目,作戰技術和手段也十分重要。而且製毒有輕重,可以根據敵人的情況來製定計劃,阮小五的技能雖然一般情況下用不著,但是在某些需要靠智慧纔能完勝的活動上,就能發生大作用。
活閻羅阮小七,既然是活閻羅,可見他樣貌很是嚇人,否則擔不起這個“美名”。阮小七沒有辜負大傢的期待,滿臉橫肉,眼睛恐怖,模樣嚇人。
相貌凶殘,他的功夫也十分瞭得。阮小七上梁山以後對戰高球,在水中打鬥好比是岸上作戰,非常厲害。在梁山水下功夫他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三個人各有所長,各有韆鞦。你說這三人隻是地地道道的農夫漁民,任誰都不會相信。如果隻是普通人傢,吳用也不會攛掇他們智取生辰綱。
阮氏三雄的名字
既然是親兄弟,那麼真正的阮老大,阮小四,阮小六去哪兒瞭呢?其實大可以就從他們的名字來進行推測。
阮老大,阮小三,阮小四,阮老五,諸位聽著是否覺得難聽?阮老大拗口,阮小三稚嫩,阮小四不吉利,阮小六就像是酒樓端茶送水的服務員,哪裏像江湖上闖蕩的人取的名。
所以,第一個推測就是,這個名字是作者故意安排。他們本是老大,老二,老三,但是這個名字並不能引起人注意,而且讀起來也不好聽。小二,小五,小七聽起來就順耳地多。這是第一個可能。
第二個可能是,他們的名字也的確是他們的排行。根據他們長大後的營生就知道,原生傢庭既不是官府之傢,也不是富貴之傢,隻可能是普通人傢。
先前已經提過,在古代醫療條件很不發達,普通人傢養大幾個孩子很不容易。經常有夭摺的情況,阮老大,阮小三,小四和小六很有可能就是生病去世瞭。
第三個可能是被抓去服兵役。古代戰爭多,一個傢庭但凡有兒子,肯定需要上戶口,在當時遇到戰況緊急,不論三七二十一,連夜挨傢挨戶逮男丁。
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阮小二他們至少也會提一句,可是他們並沒有提及服兵役或者是其他兄弟被抓去做壯丁的事情,所以說這種可能性雖然有,但是不大。
沒有提到服兵役,但是他們提到瞭官軍進剿,這倒是有可能。在原著中阮小二他們說:前些年官軍進剿,我們兄弟幾人免不瞭受那差役之苦,今官軍被打散瞭,我們兄弟卻是少瞭那差役之苦。
但是即便是官軍進剿,也不至於死這麼多弟兄。況且兄弟三人如此齣眾,其他兄弟也會有技藝在身。即使被摺磨得很慘,也不至於連命都保不住。
第四個可能是其他的幾個都是女子,已經齣嫁。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有些道理,但是禁不住仔細推敲。雖然《水滸傳》裏基本講的都是男性,可是女性並不是沒有,比如瓊英等女子。
而且,即使已經齣嫁,難道他們從不管自己兄弟的死活嗎?幾兄弟上梁山,也並未曾給自己的其他兄弟姐妹告知一聲,可見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那麼如此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們的兄弟在年幼便夭摺瞭,隻有這樣纔能解釋得通。否則不可能在原著中一次也沒有被提及,而如果點明他們的兄弟已經不在人世,則顯得多餘。
小結
阮氏三雄的結局在梁山好漢裏麵已經算很好的瞭。他們起初跟隨晁蓋智取生辰綱,後來跟隨宋江被朝廷招安。在徵戰四方的途中立下瞭赫赫戰功。
三人不僅實現瞭從漁夫到宋朝都統製的蛻變,還為人所敬重,後半生的日子自然逍遙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