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積極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尋求産業升級 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傳統農村 《時報周刊》土鳳梨創6,000萬産值 花蓮富興旺來大翻身 - 趣味新聞網


積極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尋求産業升級 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傳統農村 《時報周刊》土鳳梨創6,000萬産值 花蓮富興旺來大翻身


發表日期 2015-07-03T10:42:41+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積極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尋求産業升級,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傳統農村,一顆原本酸得沒人要吃的土鳳梨,創造瞭一頁産業翻轉的精采傳奇。換個思維轉個身,看準時機、迎上勢頭,同樣的産品,價值完全不同,花蓮瑞穗鄉 .....


    積極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尋求産業升級,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傳統農村,一顆原本酸得沒人要吃的土鳳梨,創造瞭一頁産業翻轉的精采傳奇。

    換個思維轉個身,看準時機、迎上勢頭,同樣的産品,價值完全不同,花蓮瑞穗鄉富興社區年産值便從過去的800萬至1,000萬元,快速飆升至6,000萬元,上演瞭一齣「土鳳梨大翻身」的産業驚奇!

    花東縱榖台9省道261K,人們或許因為蝴蝶榖、鼓王爭霸戰與溫泉度假村而停留富源社區,對僅隔一條省道的富興社區,可能連花蓮人都很陌生。

    這個人口不到韆人的傳統農村,阿美族人最早定居於現今社區南邊的「拉吉哈桿」部落,有些與隨後進入的客傢人通婚,形成原住民傢裏供奉關公神位的罕見現象。閩南人則多在日據時期糖廠大量種植甘蔗的年代移入,目前人口約各占1/3,每年的拉吉哈桿豐年祭,各族群都會一起舞樂同歡。

    鳳梨牽動貧鄉活路

    村子東邊有條富興溪平行於海岸山脈流過,在沒有堤防的年代,隻要豪雨台風,大水便沖進村子,舊名「溪仔底」的富興村多屬地力不佳的砂礫地,年過7旬的現任村長莊明州迴憶道:「阮阿公那個時代,隻能種番薯、花生等旱作,一世人攏莫法度存錢,連娶某攏艱苦!」

    民國55年,台鳳公司在花蓮玉裏設置鳳梨罐頭加工廠,缺水的富興村正適閤種植鳳梨,台鳳公司以保證收購價無限量收購,一株株土鳳梨遍野成田,連原住民也投入種植行列,富興村民過瞭約莫10餘年的好光景。

    民國70年代,台鳳玉裏廠關廠,人們也因育種技術精進喜歡吃肉軟多汁的「鮮果」,富興村果肉微酸、適閤做為加工原料的土鳳梨,隻能任其腐爛。所幸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市麵喜歡用「旺來」拜拜或餽贈祝賀,尚未成熟便採摘下來的「鳳梨花」成瞭搶手貨,一度不知何去何從的富興村農民,找到瞭新齣路。

    半信半疑地聽瞭友人的勸說,莊明州重新種瞭6分地的土鳳梨,果實小巧、冠芽長而挺、擺放期超過30天的「富興鳳梨花」大受好評,第1年就賣瞭40幾萬。由於土鳳梨花不噴生長激素,催熟的時間從8個月縮短至6個月,成本降低、採收期縮短,村民們陸續跟進,20幾年來,富興村已成為全台鳳梨花的最大産區。

    隨著社區總乾事、鳳梨産銷班班長楊清茂穿梭於聚落東邊的農墾區,蜿蜒交錯的産業道路間,成片茂密的林地綠意幽深,以海岸山脈為背景的鳳梨田,一望無際,「農村人力老化,那些林地是閑置土地參與『平地造林』的成果,一年還有幾萬元的收入。」

    改變找尋農村再生

    楊清茂說:「種植鳳梨不僅仍多靠人力,1株鳳梨苗3元,1甲地需40,000株,光鳳梨苗就需要12萬元的成本;再加上它是重肥的作物,肥料價錢日益高漲,平均1甲地的成本需要30萬,還得等大概2年纔能收成,並不是每戶人傢都能種得來。這些年鳳梨花的收購價波動大,成本增加,賣價卻難以提高,單靠銷售鳳梨花也有潛在風險。」

    他隨手摘下一顆土鳳梨,俐落的削去鳳梨皮,汁液汨汨流下,大口咬下,微酸中帶著甜甜的濃鬱果香,「其實,土鳳梨夏季的果肉水分充足,也是適閤鮮食的,隻不過它一旦碰傷就容易發酵,不利於運送,所以市麵上幾乎買不到,但産地自製自銷便有它的優勢」。

    為瞭讓土鳳梨多元運用,富興社區參與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再生計畫」,運用計畫資源改善增強環境硬體設施,更獲得産業再生與升級的輔導,社區成立「富興客棧」,利用新鮮鳳梨、醃鳳梨推齣風味餐,百分百的鳳梨原汁除瞭自銷,還提供如光復糖廠等地製作鳳梨冰棒,不加酥油的自産鳳梨酥也逐漸打開名聲。

    社區自産自銷初期的産值畢竟有限,楊清茂看到近年強調土鳳梨內餡的鳳梨酥熱銷,主動前往南投「微熱山丘」洽談「契作」的可能性,「我們一直堅持種植的『3號仔』是純正的土鳳梨,做成的鳳梨酥餡,果香濃鬱、果肉縴維口感佳,閤約順利簽訂。」

    顧及其他農民可能的擔心,楊清茂率先種植15公頃,並於民國102年12月成立鳳梨産銷班,21位班員注重生長環境與産物品質的要求,在103年便獲得「吉園圃」標章認證,被農糧署認可為鳳梨産業專區,目前則正在申請「生産履曆」認證。

    自主穩固産業永續

    有瞭契作輸齣的穩定通路,楊清茂的栽種麵積增加到22公頃,全村種植麵積則從鳳梨花時期的40公頃,擴大到150公頃,「盛産期每天平均可運齣兩、三大卡車,微熱山丘80%的原料都來自於富興社區」,年産值也從過去的1,000萬元,飆升到6,000萬元。

    自居民移入以來,富興村就是「道道地地的農村型社區」,楊清茂說:「我們找到産業轉型的機會與初步成果,還需真正落實、厚植産業的升級與多元性。」他進一步成立鳳梨加工廠,「微熱山丘隻收每顆重量達1.5台斤的鳳梨,有瞭自己的加工廠,未達標準的鳳梨一顆都不浪費,也讓我們從原料生産的一級産業、産品加工的二級産業,到三級的成品産齣與銷售,完整布局」。

    鳳梨花産業持續,再增加瞭鳳梨果的穩定銷路,目前返鄉務農的人已超過40人,以當初種鳳梨花相差不多的成本下,創造齣數倍的産值,其關鍵就在於抓住趨勢脈動、勇於改變、勤於學習,而這條産業自主永續、讓遊子歸鄉的農村復興之路,富興村正大步邁進中。

    鳳梨作業機全台惟一

    傳統採收鳳梨均需一簍一簍地從田中背齣,麵對農村人力老化、提升作業效率,楊清茂以其過去的農機經驗,參考農試所設計的「水稻作業機」,自行創造瞭這台專業的「鳳梨作業機」。

    依據鳳梨作物高度、鳳梨田每行的間隔距離,鳳梨作業機齣於實際耕作需求的設計,不僅採收方便,挖溝播種、一次進行多行「催熟」作業,完全難不倒它,也有利於大麵積耕作的需求,西部鳳梨大戶都專程到花蓮來觀摩這部全台惟一的專業機。

    更多相關精采內容,詳見最新齣刊1950期《時報周刊》。本期雜誌好康活動多多。

    1、全通路雜誌均內附超商摺價券,讓讀者激省1026元。

    2、參加時周主辦《HAZZYS》韓劇穿搭網路票選活動,有機會獲得7,500元等值旅遊券或《HAZZYS》限量丹寜包,詳情請參看styletc.樂時尚官網。

    3、預告從下期(1951期)開始,在7-11、全傢超商購買《時報周刊》贈咖啡。

    (訂《時報周刊》送健康暢銷書【溫暖腸道,吃齣排便力】,請洽讀者服務專綫:0800-000-668。)

    (時周精選)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時報周刊》土鳳梨創6,000萬産值 花蓮富興旺來大翻身

《時報周刊》土鳳梨創6,000萬産值 花蓮富興旺來大翻身

   積極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尋求産業升級,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傳統農村,一顆原本酸得沒人要吃的土鳳梨,創造瞭一頁産業翻轉的精采傳奇。換個思維轉個身,看準時機、迎上勢頭,同樣的産品,價值完全不同,花蓮瑞穗鄉富興社區年産值便從過去的800萬至1,000萬元,快速飆升至6,000萬元,上演瞭一齣「土鳳梨大翻身」的産業驚奇!花東縱榖颱9省道261K,人們或許因為蝴蝶榖、鼓王爭霸戰與溫泉度假村而停留富源社區,對僅隔一條省道的富興社區,可能連花蓮人都很陌生。這個人口不到韆人的傳統農村,阿美族人最早定居於現今社區.......


《時報周刊》在外打拚搶錢 蕭敬騰迴傢化身貓奴

《時報周刊》在外打拚搶錢 蕭敬騰迴傢化身貓奴

   蕭敬騰(老蕭)齣道以來,搖滾酷男形象深植人心,良好形象也受到注意,現在大陸、颱灣兩邊賺飽飽,光去年就替自己賺進將近4億多颱幣。但他隻要有空,絕對宅在傢,為的就是陪寵物。他曾說過:「在我的世界,牠們對我來說,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對第1隻養的貓咪灰灰,更是疼到心坎裏。老蕭在外努力工作打拚,為瞭什麼?沒老婆、傢庭要養的他,有一堆毛小孩要顧,他有8個小孩,4隻貓、4隻狗,在這群孩子裏,尤其疼愛貓咪灰灰,除瞭牠是裏頭年紀最大的外,也是他最早養的1隻。據悉,老蕭在外工作奔波,隻要有看到寵物店,一定會停.......


《時報周刊》在外打拚搶錢 蕭敬騰迴傢化身貓奴

《時報周刊》在外打拚搶錢 蕭敬騰迴傢化身貓奴

   蕭敬騰(老蕭)齣道以來,搖滾酷男形象深植人心,良好形象也受到注意,現在大陸、颱灣兩邊賺飽飽,光去年就替自己賺進將近4億多颱幣。但他隻要有空,絕對宅在傢,為的就是陪寵物。他曾說過:「在我的世界,牠們對我來說,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對第1隻養的貓咪灰灰,更是疼到心坎裏。老蕭在外努力工作打拚,為瞭什麼?沒老婆、傢庭要養的他,有一堆毛小孩要顧,他有8個小孩,4隻貓、4隻狗,在這群孩子裏,尤其疼愛貓咪灰灰,除瞭牠是裏頭年紀最大的外,也是他最早養的1隻。據悉,老蕭在外工作奔波,隻要有看到寵物店,一定會停.......


《時報周刊》執意換掉小鬼 開拍前拒簽約 豬哥亮晃點角頭

《時報周刊》執意換掉小鬼 開拍前拒簽約 豬哥亮晃點角頭

   黃鴻升(小鬼)、王陽明主演的電影《角頭》7月上映,內有隱情。據查,這部片原邀約豬哥亮演齣,劇情也配閤豬擅長的黑色幽默喜劇,但直到開拍的前一周,豬不簽約,還要求換掉小鬼,最後放瞭電影公司鴿子。投資拍《角頭》的點睛石公司董事長張威縯,談起此事仍掩不住怒意:「豬哥亮幾乎要毀掉《角頭》這部電影!」「如果你今天知道有部電影有豬哥亮演齣,你要不要投資?」張威縯談起去年《角頭》開拍前的風風雨雨,情緒仍不滿。豬哥亮近幾年演齣的電影《雞排英雄》、《大尾鱸鰻》、《大稻埕》、《大囍門》,雖非擔任主角,但每部片的角色吃.......


《時報周刊》基因解碼 量身訂做癌癥治療

《時報周刊》基因解碼 量身訂做癌癥治療

   癌癥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然而現在即使是晚期癌癥,隨著緻癌途徑的基因不斷被解碼,腫瘤科專傢指齣,未來每個癌癥患者可以找到更符閤自己的標靶藥,讓癌癥治療朝嚮量身訂做。抗癌除瞭透過手術除惡務盡,隨著找到癌細胞的特殊生長因子、特殊蛋白、阻斷腫瘤血管生成等標靶,讓無法手術的患者,若帶有這些特殊標靶,能透過標靶藥物得到治療的機會。颱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鄭安理錶示,標靶治療的典範,是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藥基利剋,由於準確抓住造成骨髓造血細胞的基因突變,因此療效奇佳,原本隻能靠骨髓移植求活命的患者.......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長照安養 醫療當後盾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長照安養 醫療當後盾

   75歲的李奶奶中風後變成植物人,住院1個月,醫院通知應該轉到長期照護機構,但子女認為:「媽媽住在醫院的病房比住在安養中心好,至少在專業醫護人員照料下,比較安心。」李奶奶的傢人知道,住在病房最長隻能住1個月,1個月後得轉到其他醫院,所以到處拜託,就這樣換瞭幾傢醫院,過瞭5個月。從此,友人們再也不敢接李奶奶傢人的電話。在長照法尚未實施前,各大醫院病床一床難求,很多類似李奶奶隻需要「照護」的病患,不願辨理齣院,擔心齣院後不知如何照護,於是透過關係遊走各大醫院,寜願每個月換一傢醫院也不願住到養護機構。其.......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限時醫療不是放棄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限時醫療不是放棄

   上月底,八仙樂園發生史上最大的塵爆意外,造成495人輕重傷,200多人住在加護病房,目前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未脫離險境。令人難過的是,有些傷者來不及跟傢人說再見,就撒手人寰。麵對醫療史上最大規模的爆炸事件,全國上韆名醫護人員投入救援,盡全力搶救傷患。但是,大麵積的病程變化多端且復雜、死亡率高,有些傷患須使用高科技儀器延長生命,身為急重癥專傢不得不老實說:「若醫師研判病情不樂觀,死亡不可避免時,彆讓小孩太辛苦。」該放手就放手,以免父母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記。前陣子,衛福部與醫界討論搶救重傷病患,建議採取「.......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韓國MERS爆發 急診成感染源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韓國MERS爆發 急診成感染源

   南韓的中東呼吸癥候群(MERS)疫情如滾雪球,從5月爆發至今,已有上百人感染,10幾人死亡。韓國官員錶示,MERS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急診是傳染的最大罪魁禍首,將禁止醫院將急診室做為等待住院者的等候室。根據韓國媒體報導,一位感染MERS的患者在確診前,曾在首爾一傢口碑很好的急診室等空床,等瞭兩天半,這段時間裏,急診室進齣的醫護人員、患者及訪客接近900人,其中有55人被感染。坦白說,颱灣曆經2003年SARS風暴之後,各醫院已有一套標準SOP流程,但看到各醫學中心急診天天人滿為患,仍不免讓人憂心,.......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Care比Cure重要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Care比Cure重要

   這幾年,不少醫師感嘆:「在健保製度下,醫療正崩壞。」同樣的場景也曾發生在日本。10幾年前,日本醫師感到醫療正在崩壞,一群醫師開始思索,高齡社會的來臨,不該是醫療崩壞的時刻,而該是「醫療再生」的時代。這群過往在白色巨塔裏的醫師,認為醫師角色,應是Care(照護)病人,而不是Cure(治療)病人。為此,2000年開始,在政府支持下,一群診所醫師推動「在宅醫療」服務,讓虛弱老人在他們的Care下一直到往生。Care跟Cure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Care指的是患者可以在專業團隊照護下,完成在地老化、在地.......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上瞭年紀到底要不要開刀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上瞭年紀到底要不要開刀

   年紀大瞭,到底該不該開刀?這是很多子女會遇到的問題,我也曾因95歲的父親罹患大腸直腸癌是否開刀,麵臨抉擇,最後傢人選擇不做任何治療,讓父親快樂走完他的人生。不做任何治療,不等於放棄治療,而是對病患做整體全麵的考量,因為有些病患的狀況是,開刀與不開刀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差彆,而且得承受開刀的風險,既然差彆不大為何要開刀?但有些病患需要動手術,纔能解決身體上的苦痛。90幾歲的阿公,中風好幾次,且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重慢性病,平常需要人傢照料生活起居,偶爾自己能走幾步路;有一天,在傢裏走路跌倒,造成髖關節.......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大傢一起來補破網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大傢一起來補破網

   門診經常有小病求診的病患,他們不是腦傷後齣現行為異常的患者,也不是因為有腦神經外科上的問題,都是因為骨刺、肌腱發炎、腳扭到、腰痠背痛,甚至是自覺怪怪的(其實沒有問題)而找上門。76歲的阿伯,腰痠背痛一星期,到住傢附近的復健科接受3次物理治療,情況沒有明顯改善,他懷疑診所儀器不夠先進,一大早就從桃園搭車到颱大就醫,認為大醫院可以解決他的問題。阿伯走進診間,還沒坐下,就開始陳述哪裏不舒服;聽完他的問題,我說:「你的腰痠是骨刺引起的,神經沒有問題,吃藥、做物理治療,多運動就會好。」「我沒什麼運動啦,去.......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搶救急診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搶救急診

   前陣子,寒流來襲,各大醫學中心急診室猶如野戰醫院,焦慮的傢屬、無助的病人,沒有病床,隻能睡在長廊走道上,不少病患在走廊上睡瞭1星期。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心中總有無限感慨,我也常接到這類關說,電話那頭急促聲音:「堅叔,我朋友的父親在某某醫院急診室,等瞭一個晚上等不到病床,幫忙喬一下有沒有病床……。」接到這類的電話,我常有很深的無力感,因為我不一定可以幫忙喬到病床,而且從過去在急診室值班的經驗,到醫學中心急診室的病人,有7、8成病患,在地區醫院就能處理,不需要到醫學中心。根據颱灣急診醫學會統計,每年.......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死亡,醫師難以承受之重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死亡,醫師難以承受之重

   每次演講時,我都會拋齣一個問題,當一個病人進入生命末期時,誰最不能接受死亡?病人?傢屬?還是醫師?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傢屬,事實上,全世界的研究發現,最不能接受「死亡」的是醫師。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大多數醫師認為,醫師的職責是隻要病人還有一口氣在,一定搶救到底。然而,搶救到無限上綱真的是最好的嗎?坦白說,一旦麵對生命末期,不可逆的病況,再高的科技,隻是延長病人的死亡過程,讓病人傢屬受更多苦而已。在醫學上,不管是癌癥末期或非癌癥末期,一旦器官麵臨不可逆的衰竭狀態,再加上其他共病癥,這樣的病人,在專傢眼.......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每個人都要有醫師朋友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每個人都要有醫師朋友

   有句話講,一個人一定要跟3種人做好朋友:會計師、律師、醫師;會計師幫你節稅,律師幫你打官司,醫師則可以提供你醫療諮詢及建議。個人認為,有一個醫師朋友尤其重要。為什麼一定要有醫師朋友?理由很簡單,當你或傢人生病時,這個朋友可以提供專業的醫療意見,減少四處找醫師的麻煩。醫師朋友的概念,就是日前嘉義市、颱北市積極要推的「傢庭醫師責任製」,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醫師朋友,成為全傢人的健康守護者。像我不時會接到親朋好友詢問:「某某人咳瞭3星期,還一直咳,會不會肺部有腫瘤?可以找誰?」「我爸爸腦部有腫瘤,到底要.......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稻穗的彎腰哲學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稻穗的彎腰哲學

   愈成熟的麥穗,愈懂得彎腰;愈懂得彎腰,纔會愈成熟。在醫療專業上,醫師愈謙虛,病人就愈有福。以前,在颱大醫院時沒有機會走齣「巨塔」,門診時,總是無法理解,為何病人的病情一直起起伏伏,沒有什麼改善;這些疑惑,幾年前調到颱大雲林分院,跟隨社區醫療人員到病人傢裏訪視,纔找到瞭答案。這是我第一次走齣醫院到病人傢裏訪視。這次經驗學習到,「原來,治療疾病不能隻靠藥物,病人的生活習性、環境也會影響治療效果。」在大醫院的醫師,隻知道看病、開藥,病人到醫院看病隻有一個目的,就是拿藥。拿瞭一堆藥到底有沒有吃?沒有人知.......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簡單的陪伴就是幸福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簡單的陪伴就是幸福

   在多數人印象中,老人傢都很固執、很難溝通,跟他們聊天,常常講不到幾句,就一直嘮嘮叨叨,重復講他的曆史……,我不懂老人心理,但我懂得如何關懷他們,即使隻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也會讓他們覺得很窩心。這幾年,我在金山地區帶著醫療團隊到社區訪視,發現颱灣獨居老人很多,因為缺乏傢人關懷常悶悶不樂,簡單跟他們閑話傢常,他們感受到被尊重,不少老人有感而發地說:「你比兒子還孝順。」在訪視過程中,醫療團隊隻是問:「阿伯,你呷飽嘸?」「身體有叨位無爽快?」「你有按時吃藥?」這些簡單的話語,就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關注,即使身.......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給失能老人一個傢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給失能老人一個傢

   颱灣人口老化速率世界第一,目前不能自行吃飯、穿衣、如廁、沐浴、行動的失能老人,已超過70萬人,且不斷快速增加中。麵對高齡社會的來臨,如何讓老人有個傢,讓他們如願地在地凋零,是當前要解決的課題。日前完成立法的長期照護服務法,不但老人有所依,還可以有所終,透過居傢、社區照護管理模式在地老化、凋零。雖然長照法2年後纔會正式上路,但我認為可先在社區推動機構式照護,提供適切的醫療,讓老人安心、放心。上瞭年紀,大傢都不想離開熟悉環境,一離開住傢附近,很多老人都沒有安全感,甚至會讓病情加重。80歲的林老先生,.......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西裝與背心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西裝與背心

   穿西裝讓我感覺很不自在。最近,因為工作轉換,不得不穿西裝;有一天,朋友問我,多久沒穿西裝瞭?我想瞭一下,距離上一次,是3年前接任颱大金山分院院長時,後來就被棄置在衣櫃裏。這次,擔任颱北市立聯閤醫院總院長一職,終於又把塵封已久的西裝穿上。相較於西裝,我比較喜歡穿金山社區「金健康」背心,雖不如西裝來得體麵,但它有一種親切感,穿著背心在金山走動,比西裝更受民眾歡迎。穿西裝的醫師,就像以前白色巨塔裏的我,看到的常常是「疾病」,不是看到「人」;穿背心的醫師,比較能感受病人身、心、靈的痛。但現在的醫療則是反.......


《時報周刊》堅叔瞭望台-阿嬤粉絲

   演藝人員有死忠粉絲,醫師也有死忠紛絲。我有一群阿嬤級紛絲,以前在颱大金山分院看診時,每周固定從石門搭半小時的車到金山找我看診。有趣的是,這群70、80歲的阿嬤不是因為中風或是腦神經方麵的毛病找我,而是因為「腳頭伕」的問題詢問我意見。門診護士開玩笑說:「神經外科重癥專傢不務正業轉行看骨科。」其實,我能理解阿嬤的心情,退化性關節炎讓她們寸步難行,但一想到開刀心裏就怕,找我看診,隻是想聽聽其他醫師意見,看看有沒有不同的療法。一位80歲阿嬤,因為腰痠背痛不舒服,聽左鄰右捨說:「有地方可以免開刀就治好,1.......


《時報周刊》塑形器擴胸基 新式自體脂肪隆乳 1次大2罩杯

《時報周刊》塑形器擴胸基 新式自體脂肪隆乳 1次大2罩杯

   自體脂肪移植豐胸可1次升級2個罩杯!三軍總醫院日前引進乳房吸引塑形器,可以幫胸小女性把乳房組織空間撐大,再用自體脂肪「灌漿」美胸,一舉突破傳統自體脂肪移植須少量、多次的手術限製。傳統自體脂肪隆乳最大的限製是,1次僅能注射100CC,隻有約50%的吸收率,必須多次注射,纔能讓罩杯升級;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念梓錶示,利用乳房吸引塑形器可製造乳房組織間隙,撐大空間,給脂肪創造良好的生存條件。用房子比喻,房子要擴建必須有足夠空間,想要讓胸部容納更多東西,必須先打「地基」,再灌「水泥」,纔能達到豐胸效.......


《時報周刊》增産報國生3個 公平老爸劉畊宏 給愛一樣多

《時報周刊》增産報國生3個 公平老爸劉畊宏 給愛一樣多

   劉畊宏和王婉霏夫婦從因子宮肌瘤受孕不易,到現在幸運有瞭第3個孩子,熱中增産報國的他,心疼老婆開刀辛苦,不敢確定還會不會再生,但他笑說:「人總是健忘的。」對同時養育3個小孩,他認為一定要給足小孩平等的愛,不能因工作忽略傢庭,所以隻要他齣國工作,絕對都帶著全傢大小!劉畊宏一連生瞭1個兒子和2個女兒,最大的3歲。有瞭孩子後,他更重視陪伴傢人的時間,「很多父親都認為工作很重要,隻要拿錢迴傢就可以,但老婆一定覺得不夠,小孩也是。長久下來,爸爸這角色會跟傢庭疏遠,孩子也沒有能夠學習的對象,所以我盡量減少長時.......


《時報周刊》夏吃嫩薑 消暑祛溼抗菌

《時報周刊》夏吃嫩薑 消暑祛溼抗菌

   熱呼呼的天氣,最快的消暑方法就是躲進冷氣房,或猛灌冷飲、啃冰棒圖個涼快;藥膳專傢林鞦香錶示,吃太多冰冷食物,會讓體內溼氣過重,造成水腫、肥胖,建議民眾,夏天可多吃嫩薑祛溼、消暑。夏天吃嫩薑可以消暑?沒錯。古代民間流傳一句諺語:「鼕吃蘿蔔夏吃薑,不用找醫師開處方。」意思是夏天吃生薑不但可增進食欲,還可以排汗降溫。目前正值嫩薑盛産期,林鞦香建議民眾,可多吃生薑除體內溼氣、消水腫食材中,薑雖扮演配角,但料理若少瞭它,就好像少瞭一味。林鞦香說,料理時加點薑末或是黑白切搭配薑絲,讓原本淡而無味的食物,搖身.......


《時報周刊》夏天不再溼一片 嚮溼腋人說再見

《時報周刊》夏天不再溼一片 嚮溼腋人說再見

   夏天到瞭,氣溫動不動就飆破攝氏37度,不流汗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流汗沒什麼大不瞭,但是腋下溼一片,連舉手都嫌尷尬,那可就讓人感到不好意思瞭。要怎樣不再讓多汗造成睏擾?這個夏天,《時報周刊》要讓你從此脫離「溼腋人」行列。演藝圈最有名的「溼腋人」大概就是「颱灣第一名模」林誌玲,誌玲姊姊每迴齣席活動總是打扮得明艷動人,但艷屢次被拍到腋下溼成一片,連衣服都變色的窘境,讓她完美女神的形象似乎稍稍減分。不隻誌玲姐姐有「腋下多汗」的睏擾,好萊塢大明星強尼戴普和新生代女神魏蔓也都曾被拍到「溼腋人」的照片,每當齣現.......


《時報周刊》夏日休閑係 型女必備吊帶褲

《時報周刊》夏日休閑係 型女必備吊帶褲

   穿膩洋裝,想來點帥氣俏麗的感覺,那就換上吊帶褲吧!它比你想像的更多變,隻要注意材質和相近色係,就能輕鬆穿齣時髦的夏日風格。率性吊帶褲吊帶褲無論長短都很有復古俏麗的情調,較寬鬆的長褲是本季熱門款式,也是適閤更多女孩的單品。除瞭搭配短版襯衫、蕾絲罩衫等嬉皮單品,俐落或華麗的元素也是可嘗試混搭的風格。時髦風範休閑感十足的吊帶褲,也能與都會俐落風單品混搭,同色係是不齣錯的組閤方式,你也能將活力十足的印花點綴其中。(配圖:0123)La Feta 白色立體織花西裝背心/7,580元。Paul & Joe .......


《時報周刊》夏日必備美食 涼麵小學堂

《時報周刊》夏日必備美食 涼麵小學堂

   日本氣象協會拿過去5年的數據,歸納齣一個氣溫和涼麵銷售的公式,認為透過氣溫預測涼麵銷售,可以減少食物浪費,自然減少40%的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或許吃涼麵不需要這麼冠冕堂皇,可是你絕對不能不知道有關涼麵的知識!本期請到美食名傢柯俊年,除瞭解析颱式傳統涼麵的元素外,還要教你在傢做炸醬涼麵與日式蕎麥冷麵。今夏,就用吃涼麵來救地球吧!颱式傳統涼麵使用的麵條為含有鹼的油麵(鹼水麵),本身其實已經熟瞭,如果再經過煮或燙,就會變得軟爛。因此,食用前隻要用加有冰塊的飲用水清洗,將因怕麵條粘黏而拌上的油分與錶麵.......


《時報周刊》多色錶帶超好搭 夏日必備繽紛錶

《時報周刊》多色錶帶超好搭 夏日必備繽紛錶

   天梭(Tissot)秉持著創新、傳統的品牌理念,帶來一款時尚簡約錶款──Quickster Lugano時捷係列腕錶,搭配多款春夏純色係列錶帶,讓穿搭更多變化。不管是率性寬版九分丹寜褲、增添女人氣息的牛仔裙及連身洋裝,或仿舊效果與海洋風格的丹寜單品,甚至是異材質結閤的波希米亞丹寜品項,Quickster Lugano時捷係列腕錶都能搭。Tissot Quickster Lugano時捷係列腕錶,這迴選擇在配色上大做文章,透過海軍藍、紳士灰、橄欖綠、熱情桃紅與經典的玫瑰金等多款純色及條紋設計錶帶,.......


《時報周刊》大巨蛋爭議延燒 謹慎布局營建股

《時報周刊》大巨蛋爭議延燒 謹慎布局營建股

   大巨蛋遭勒令停工,遠雄股價開盤重挫逾6%,雖然隔天市府同意部分復工,但股價也沒太大起色。其他重量級營建股,如F-鼎固、冠德、皇翔等,第一季錶現也都不如預期;此外,和旺建設前董座因涉嫌炒股遭檢調收押,種種原因皆讓營建股近期陷入低潮。1945期《時報周刊》一套原價75元,特價59元。到全傢、萊爾富、OK便利商店購買,加送唉呦燕麥粥,全通路雜誌均內附超商摺價券,讓讀者激省1187元。全新《時報周刊》好康多多A不完,更多贈奬好康活動請詳見「styletc.樂時尚」。P.S.由「颱灣的良心」林傑樑醫師遺孀.......


《時報周刊》大愷、杜詩梅 沒比賽也著痧

《時報周刊》大愷、杜詩梅 沒比賽也著痧

   本屆伊林運動會主持大任由大愷、杜詩梅及李培毓擔綱,一開場,3人活力四射,比艷陽還要熱情。連2屆主持伊林運動會的大愷說,「有些藝人跟原本想像的有點落差,運動會讓大傢呈現最自然的一麵。」今年和去年不同的是有實況轉播,他笑稱,「大傢聽到『要錄影囉』,電池就像被打開一樣,對鏡頭相當敏感。」大愷和杜詩梅除瞭要在舞颱上主持,還要到操場上串場,為瞭讓電視機前觀眾更清楚明星動作,他們貼身訪問,原以為主持完開場後,就能躲掉太陽的他們,最後大中暑,主持到一半,杜詩梅就跟大愷說「頭有點暈」,過沒多久,2人就一起到後颱.......


《時報周刊》太平村自救會領袖 張新福娶媳婦 半桌死敵成座上賓

《時報周刊》太平村自救會領袖 張新福娶媳婦 半桌死敵成座上賓

   誰傢娶媳婦,可以請到將近半桌的新舊環保局長同聚一堂?答案是林口太平村自救會領袖張新福。八裏焚化廠內日前舉辦瞭一場婚禮,現場雖然沒有黨政重要人物,也沒有企業界大老闆,卻齣現瞭總共4位地方縣市的前後任環保局長。包括現任的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新北市環保局長劉和然、嘉義縣環保局長顔旭明都是座上賓;就連曾是颱北縣環保局長,現任颱北市副市長鄧傢基都趕赴祝賀。這場婚禮的主角是張復傑,他的父親張新福(外號阿福),是國內知名的環保鬥士,也是太平村自救會創會會長。民國82年,颱北縣政府在八裏、林口鄉交界處,設置「下.......


《時報周刊》女友怨不如毛小孩 光良月花25萬救愛狗

《時報周刊》女友怨不如毛小孩 光良月花25萬救愛狗

   光良在5月2日推齣新專輯《那些未完成的》,同日也是《迴憶裏的瘋狂》巡迴演唱會颱北場,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的他,狗兒子小High這時竟然生病,經醫院檢查後,發現是急性椎間盤壓迫神經,需要開刀及日後復健,讓這陣子除瞭忙錶演,還要忙唱片宣傳、跑通告的他蠟燭多頭燒,「外齣工作心都會懸在那,幸好目前病情有好轉。」小High的醫療費光是1個月就花掉將近25萬元左右,日後的治療,是經朋友介紹選擇中西閤併的療法,每天得針灸做電療,光是1次療程就要3韆元。小High是光良來颱灣齣道,發完第1張唱片後,到動物收容所領養.......


《時報周刊》女神卡卡愛犬進軍時尚圈

《時報周刊》女神卡卡愛犬進軍時尚圈

   紐約頂尖設計品牌Coach推齣全新廣告企畫,以「COACH PUPS」為題拍攝一係列明星犬照片,本月Lady Gaga的愛犬Asia Kinney小姐粉墨登場。這隻法國鬥牛犬在廣告中優雅展示Coach的Edie及Rucksack係列手袋款式,吸睛度不下主人。Lady Gaga連聲稱贊Asia Kinney的錶現:「我對Asia小姐深感自豪!牠在鏡頭麵前錶現自然,而且能夠由著名的Steven Meisel拍攝Asia小姐的Coach寵物狗廣告企畫,實在令我倆興奮莫名!我真的很高興能看著我最好的朋友.......


《時報周刊》威天宮關老爺欽點 桃園市議員蘇傢明擲筊勝齣變爐主

《時報周刊》威天宮關老爺欽點 桃園市議員蘇傢明擲筊勝齣變爐主

   擁有全颱灣最高關聖帝君金身的桃園威天宮,上月底舉行第一任爐主擲筊大賽,在近百位參賽者角逐情況下,被朋友偷偷報名參賽的前桃園市長(改製前)蘇傢明抱持姑且一試的心態與會。祝禱時,蘇不求自身仕途,而是祈求帝君賜雨以解大桃園旱象,抱持善念的他最終擲筊勝齣,成為威天宮開廟以來第一任爐主!蘇傢明對於宗教活動嚮來齣錢齣力不落人後。談到3月底友人主動為他報名桃園威天宮首任爐主擲筊比賽過程,蘇傢明笑著說,以前從未參加過類似活動,但任市長時也無暇擔綱爐主,對於結果並沒有信心,萬萬沒想到,連續兩個聖筊,竟然讓他擊敗各.......


《時報周刊》娛圈揭祕 緊盯徒弟言行 老蕭:網路發言要負責

《時報周刊》娛圈揭祕 緊盯徒弟言行 老蕭:網路發言要負責

   社群媒體影響力極大,公眾人物隻要在粉絲專頁有動作,立刻被粉絲關注、媒體轉載。在網路這塊,蕭敬騰(老蕭)自律甚嚴,在「阿帕契女王」李蒨蓉齣事前,他就已要求《最美和聲》的學員,在網路上發言要負起責任,嚮來自律的他也把這種正嚮態度傳達齣去,令人佩服。蕭敬騰近日飛往大陸工作,除瞭辦演唱會、上節目《奔跑吧兄弟》,也蟬連第3次《最美和聲》節目導師,他在前2季的節目裏,錶現稱職,製作單位認為,他最能體現節目精神,不僅親自幫參賽學員編麯,也大方上颱陪選手飆歌,對每個人的評論也十分中肯,節目效果非常好。而他先前連.......


《時報周刊》婚前難忍性行為 李妍憬嚮上帝道歉

《時報周刊》婚前難忍性行為 李妍憬嚮上帝道歉

   演藝圈幾乎人人瘋算命,李妍憬日前上中天《麻辣同學會》,透露被仙姑算齣是「天庭仙女」投胎,必須修3世感情纔能迴到天上,且下凡非自願,是被踢下來的。她還曾去觀落陰,看到自己的前世是小妾,因長年被關在傢中,最後鬱鬱寡歡而死。她近年受洗成基督徒,鮮少算命,還自爆無法堅守不能婚前性行為的戒律,為此嚮上帝道歉很多次!颱灣人迷信,從乩童問事到觀落陰,或星座、塔羅牌,樣樣都風靡。李妍憬老實說,在成為基督徒前超愛算命,幾乎逢廟必拜,還有仙姑說,她是從天庭下凡的仙女:「天上的仙女都要跳舞,但我都不跳,隻喜歡趴在天颱.......


《時報周刊》婚前難忍性行為 李妍憬嚮上帝道歉

《時報周刊》婚前難忍性行為 李妍憬嚮上帝道歉

   演藝圈幾乎人人瘋算命,李妍憬日前上中天《麻辣同學會》,透露被仙姑算齣是「天庭仙女」投胎,必須修3世感情纔能迴到天上,且下凡非自願,是被踢下來的。她還曾去觀落陰,看到自己的前世是小妾,因長年被關在傢中,最後鬱鬱寡歡而死。她近年受洗成基督徒,鮮少算命,還自爆無法堅守不能婚前性行為的戒律,為此嚮上帝道歉很多次!颱灣人迷信,從乩童問事到觀落陰,或星座、塔羅牌,樣樣都風靡。李妍憬老實說,在成為基督徒前超愛算命,幾乎逢廟必拜,還有仙姑說,她是從天庭下凡的仙女:「天上的仙女都要跳舞,但我都不跳,隻喜歡趴在天颱.......


《時報周刊》婚後隻見老公3次 72小時橫掃香港 Janet不玩會死

《時報周刊》婚後隻見老公3次 72小時橫掃香港 Janet不玩會死

   「讀萬捲書,不如行萬裏路」,Janet的人生指標完全照著這句話行走,今年2月纔結婚的她,婚後隻和老公見3次麵,就各忙各的過生活瞭!即使忙到沒時間和老公相處,她也要秉持著「不玩會死」的最高宗旨,這迴她到眾人都熟悉的香港,玩齣新花招,秀齣她旅遊達人的功力。香港一直是颱灣旅客的旅遊選擇之一,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次訪港,去年過夜旅客更首次超過80萬人次,Janet的香港之旅,讓香港除瞭「買東西、吃東西」之外,也有瞭點人情味。從颱灣到香港隻需要1個多小時的航程,香港市區內交通發達,可以利用地鐵、電車、纜車.......


《時報周刊》孤兒變大老闆 冠德建設董事長 馬玉山:痛苦是更上層樓的養分

《時報周刊》孤兒變大老闆 冠德建設董事長 馬玉山:痛苦是更上層樓的養分

   齣生於1936年的山東,在那戰亂年代裏,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是標準大時代底下的小人物。他6歲那年,祖父自覺大限將至,不忍將父母雙亡的他留在世上受苦,決定帶他自盡;那晚祖父過世,馬玉山的脖子則留下一條大時代的傷痕。戰爭的洗禮迫使他提早成熟、獨立,但他從不曾絕望喪誌,他說:「痛苦都是日後更上層樓的養分。」《築慣以德-馬玉山的奮鬥故事》作者:馬玉山齣版社:遠見天下文化齣版時間:2015/7/20定價:420元「我們小時候覺得好奇,他脖子那條淡淡的痕跡打哪兒來的?」馬玉山的女兒馬銘嬭說,他總是模糊以對,.......


《時報周刊》孤兒變大老闆 冠德建設董事長 馬玉山:痛苦是更上層樓的養分

《時報周刊》孤兒變大老闆 冠德建設董事長 馬玉山:痛苦是更上層樓的養分

   齣生於1936年的山東,在那戰亂年代裏,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是標準大時代底下的小人物。他6歲那年,祖父自覺大限將至,不忍將父母雙亡的他留在世上受苦,決定帶他自盡;那晚祖父過世,馬玉山的脖子則留下一條大時代的傷痕。戰爭的洗禮迫使他提早成熟、獨立,但他從不曾絕望喪誌,他說:「痛苦都是日後更上層樓的養分。」《築慣以德-馬玉山的奮鬥故事》作者:馬玉山齣版社:遠見天下文化齣版時間:2015/7/20定價:420元「我們小時候覺得好奇,他脖子那條淡淡的痕跡打哪兒來的?」馬玉山的女兒馬銘嬭說,他總是模糊以對,.......


《時報周刊》孫怡 極簡下的龜毛

《時報周刊》孫怡 極簡下的龜毛

   平頭短發,再配上一抹紅唇,太電集團韆金孫怡打破一般人對名媛的印象,現在一躍成為風格傢飾店老闆娘,中性俐落,獨樹一格的裝扮,讓人印象深刻。Sunset經營者 孫怡 Leslie Sun主打風格:極簡中性穿搭風格:綫條簡單、用色乾淨,但重視質感衣服沒有繁復的細節,甚至常常一隻皮夾放在褲袋裏就齣門上街,孫怡的穿衣哲學其實就是一個「懶」字。「我喜歡衣櫥一打開,就看見一排排像製服的衣服」,黑白灰成瞭她身上的招牌色,襯衫、T恤、牛仔褲、西裝褲就是單品鐵四角。「我希望每件衣服可以不用花太多腦筋就能互相搭配。」.......


《時報周刊》學園祭特展 獨傢揭祕 小丸子沒長高還縮水

《時報周刊》學園祭特展 獨傢揭祕 小丸子沒長高還縮水

   櫻桃小丸子帶著爺爺友藏、好友小玉來颱灣參加運動會瞭!「櫻桃小丸子學園祭─25周年特展」即日起在華山文創園區展齣,除呈現經典動畫場景,會場內還陳列作者櫻桃子的親筆手稿與動畫腳本!動畫監督高木淳偷洩露小丸子的祕密,25年來小丸子沒長高,還縮水瞭,且劉海多瞭2片!「劈哩啪啦~劈哩啪啦~叭叭叭啦叭~。」《櫻桃小丸子》陪伴颱灣觀眾多年,大小朋友聽到熟悉的片頭音樂響起,便知道動畫播齣時間到瞭。今年適逢《櫻桃小丸子》動畫播齣25周年,時藝多媒體與代理商東友企業為服務粉絲,連手打造「櫻桃小丸子學園祭─25周年特.......




百香果鳳梨酥

樂在工作-選你所愛 做最好的自己


前一篇新聞
《時報周刊》迴憶塵爆夜 現場馬偕醫師:燒爛的皮膚像脫掉的手套
后一篇新聞
《時報周刊》土鳳梨創6,000萬産值 花蓮富興旺來大翻身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