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工程新聞學概論筆記課後題及答案簡介:
本文為節選,題庫總共題目190+,包含答案解析,可模擬考試。
馬工程新聞學概論筆記課後題及答案摘錄:
新聞媒體:
一、概念題
1.三網融閤[北大2016年研]
馬工程新聞學概論筆記課後題及答案:
三網融閤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嚮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的過程中,通過技術改造使其技術功能趨於一緻、業務範圍趨於相同,實現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並能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的一種融閤轉型。三網融閤是一種高層業務應用的融閤,其錶現為技術上趨嚮一緻,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無縫覆蓋,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趨嚮使用統一的IP協議,在經營上互相競爭、互相閤作,以嚮人類提供多樣化、多媒體化、個性化服務為統一目標,業務逐漸交匯,行業管製和政策方麵也逐漸趨嚮統一。三網融閤中的三網代錶現代信息産業中三個不同行業,即電信業、計算機業和有綫電視業的基礎設施。就狹義而言,三網融閤是電信網、有綫電視網與計算機網的融閤與趨同;就廣義而言,三網融閤是電信、媒體與信息技術等三種業務的融閤;從服務商的視角而言,三網融閤是指不同網絡平台傾嚮於承載實質相似的業務;從終端用戶而言,三網融閤是指消費者用戶裝置(如電話、電視與個人電腦)的趨同。
二、簡答題
1.簡述新媒體的影響下,媒體分類的改變。[北大2016年研]
馬工程新聞學概論筆記課後題及答案:
(1)新媒體及其特徵
①新媒體是一個與傳統媒體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②就傳受關係而言,新媒體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就傳播內容而言,新媒體有海量性與共享性;就傳播符號而言,新媒體有多媒體性與超文本的特性;就傳播渠道而言,新媒體有網絡化和數字化的特點;就受眾群體而言,新媒體有個性化與社群化的特徵。
(2)傳統媒體分類
新媒體齣現之前,從媒介形態而言,媒體主要分成紙質媒介和電子媒介。紙質媒介主要是指印刷媒介,包括報紙和雜誌等;電子媒介是在紙質媒介之後齣現的媒介,主要有廣播和電視,或者廣義地包括電影等。具體而言:
①印刷媒介是建立在紙張的發明和印刷術發明的基礎上的,其産生和發展實現瞭文字信息的大量生産和大量復製。報紙和雜誌(尤其是新聞雜誌)在啓濛運動、革命運動等推動曆史前進的活動中發揮瞭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傳遞信息、促進受眾的社會化和滿足受眾的個性需要等方麵也産生瞭重要的影響。但印刷媒介上的信息傳播的形式主要是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比較單一,不夠生動。此外,印刷媒介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很強,以印刷媒介為載體的信息傳播不能滿足時效性的需求。
②電子媒介是在印刷媒介之後産生的,是通過電子信號的傳輸實現的,其産生和發展實現瞭信息的遠距離快速傳輸。電子媒介可以分為有綫和無綫兩種係統。有綫係統起源於莫爾斯發明的有綫電報和貝爾等人在19世紀70年代研製的電話係統,後來發展到有綫廣播、有綫電視和今天的計算機通信和有綫互聯網。無綫係統的齣現以意大利人馬可尼1895年的無綫電通信實驗獲得成功為標誌,其後發展為無綫電報、無綫廣播、無綫電視以及今天的移動電話和無綫互聯網絡。電子媒介不僅使信息傳播突破瞭時空的限製,而且形成瞭人體外化的聲音信息係統和影像信息係統;而且電子媒介的發展也推動瞭計算機的誕生;此外,電子媒介發展也促進瞭人類傳播媒介走嚮大融閤。
(3)媒體分類的改變
新媒體齣現之後,齣現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分。媒介環境學派的代錶人物之一,被譽為”數字時代的麥剋盧漢”的保羅萊文森提齣瞭媒介“三分法",即舊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
①舊媒介。舊媒介是指互聯網誕生之前的一切媒介形態,是空間和時間定位不變的媒介,比如書籍、報刊、廣播、電視、電話、電影等。書籍裏的知識被鎖死在一個地方,不去翻檢就不能獲取;報刊有周期,齣版之前隻能苦等。舊媒介的突齣特徵是自上而下的控製以及專業人士的生産。
②新媒介。新媒介是指互聯網時代的第一代媒介,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其特徵是一旦上傳到互聯網上,受眾就可以使用、欣賞,並從中獲益,而且在使用時間上具有很強的自主性。新媒介包括電子郵件、亞馬遜網上書店、tunes播放器、報刊的網絡版、留言闆、聊天室等。
③新新媒介。新新媒介是指互聯網上的第二代媒介,濫觴於20世紀末,興盛於21世紀,其特徵是:沒有自上而下的控製,信息的消費者也是其生産者,業餘用戶生産內容,免費,用戶在時間和內容上均具有很強的自主性等。新新媒介包括博客、Youtube、維基網、掘客網、聚友網、臉譜網(facebook)、推特網(twitter)、第二人生、博客網等。
三、論述題
1.結閤案例,論述舊媒體與新興媒體融閤的曆史和現狀,並對融閤提齣自己的建議。[復旦大學2015年研]
相關試題:媒介融閤是什麼?在我國的實踐中遇到瞭什麼障礙?[北大2021年研]
馬工程新聞學概論筆記課後題及答案:
媒體融閤又稱媒介融閤,是指各種媒介呈現齣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伊契爾·索勒·普爾於20世紀80年代提齣。媒體融閤包括媒介形態、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閤。
(1)中國舊媒體與新興媒體融閤的曆史
根據中國傳媒産業發展情況,中國的媒體融閤以2010年為界,明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①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媒體融閤呈現為穩定發展且模式比較單一的時期,有實力的刊社自建網站,缺乏實力的傳統媒體依靠知網、萬方、龍源、維普等專業期刊網站,也實現瞭網絡傳播。因此2010年以前,媒體融閤主要是傳統媒體和網絡的融閤。
②2010年後,隨著3G時代的到來,以iPad為代錶的智能移動終端和以微博為代錶的自媒體登場,改變瞭傳媒業的格局,也使媒體融閤進入瞭全媒體互動的全新階段。從2010年開始,媒體融閤主要錶現為舊媒體和微媒體的融閤。
(2)中國舊媒體與新興媒體融閤的現狀
①中央級媒體的融閤實踐取得瞭很大收獲,影響力大增,經濟效益初現。如新華社兩年前就成立瞭”新媒體中心”,《人民日報》開通瞭微信、微博,《光明日報》的網站做得非常有特色。總的來說,中央級媒體的融閤實踐效果非常好。
②都市媒體的融閤現狀不均衡。都市報的融閤之路非常艱辛,總體看來在融閤發展上起步慢、力度小。部分都市報最初麵對新媒體的衝擊不屑一顧,專注於主業而對”融閤"很輕視,以緻最終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受到衝擊。而一些城市電視台和城市電台在新媒體方麵則做得相對較好,通過互動實現瞭和用戶的有效溝通。
③與媒體融閤趨勢相適應的機構改革並不完善。從機構改革看,到2014年末,全國除瞭上海,各地均完成瞭新聞齣版局與廣電局的閤並,組建瞭新的新聞齣版廣電局。但基本仍然處於各管各攤事的階段,融閤剛剛起步,任重道遠。
④廣電與報刊業融閤缺乏動力,而報刊業進軍廣電的勁頭比較大。廣電行業發展報刊往往是缺乏動力的,這些報刊基本上都是依附於廣播電視台,自己的發展動力很差。廣播電視台對這些報刊的重視程度也很低,沒有一傢報刊被納入到全台融閤發展的總體規劃中。而從報業來看,進軍廣電的勁頭比較大。如海南日報報業集團、陝西日報傳媒集團的網站都有直播車;大眾報業集團進軍有綫電視,成為亞洲最大的有綫電視網的大股東。這些都體現瞭報刊業與廣電業融閤的勁頭和力度。
(3)對媒體融閤的建議
在媒介融閤的態勢下,傳統媒體應當在以下幾方麵謀求轉型:
①推動媒體功能的融閤。新技術(尤其是數字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媒介融閤提供瞭必要的保障。麵對新媒介的挑戰,傳統媒介雖然不緻被淘汰,但也必須在新技術條件下發展自己。隨著網絡技術在大眾傳播領域的廣泛運用,傳統媒體應當在不改變介質屬性、保持原有介質優勢的前提下,藉鑒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實現媒介功能的融閤和相互滲透。
②培養”融閤型”的媒體工作者。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雖然越來越多的原創性新聞來自民間新聞傳播者,但職業新聞工作者仍然是新聞圖景或新聞符號最主要、最直接的建構者。在媒介融閤的背景下,職業新聞工作者應該提高自己適應新媒體工作環境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成為精通文字、圖片、視頻、新媒體技術等各方麵新聞工作的全能型、復閤型新聞記者。同時職業新聞記者也應該繼承和發揚自身的一貫優勢,即對新聞的真實、準確、深度的報道,以便有力應對新媒體時代良葵不齊的公民記者新聞的挑戰。
③細分受眾,生産更精細的內容。傳統媒體作為大眾媒體往往麵嚮各類不同層次的受眾,而新媒體技術聚焦於多樣化的專業信息,受眾日漸因意識形態、價值、品位與生活風格等不同而分化,大眾社會逐漸演變為“區隔社會”。在這種形勢下,受眾細分是傳媒業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傳統媒體要注意針對個性進行傳播,剋服不良個性帶來的阻力,增強傳播效果。以電視為例,如今節目的分化不應僅僅滿足、迎閤不同受眾的需求和興趣,更要以個性特色培養忠實受眾的“定點約會意識。
④轉變媒體産業的生産重心。媒體産業是內容産業,其核心産品是內容,但這個內容産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關注重心,一直是按照”核心産品一形式産品一延伸産品”的發展邏輯循序前進的。在現有的體製和製度安排沒有重大突破的背景下,傳統媒體在作為核心産品的內容打造方麵的騰挪空間已經極為有限,為瞭積蓄更多的發展能量以及把現有的媒介市場空間利用得更加充分,媒體産業發展重心應該嚮著形式産品和延伸産品轉移。
……
創作不易,文章有用的話,麻煩大傢關注+點贊,謝謝!
資料來源:攻關學習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