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1:26:46 PM
先把明朝的這四大機構簡單地下個定義:
錦衣衛
是指具備
守衛值宿、監察百官、收集內外情報、偵查與逮捕、審理詔獄等職責,由皇帝直接領導,設置於宮門之外,並獨立於法律之外的軍政情報機構。
東廠
是指具備監察百官與錦衣衛、
收集內外情報、偵查與逮捕、審理詔獄等職責,由皇帝直接領導,設置於宮門之內由皇帝親信的太監領導,並獨立於法律之外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
西廠
是指具備監察百姓、文武百官、錦衣衛、
收集內外情報、偵查與逮捕、審理詔獄等職責,由皇帝直接領導,設置於宮門之內由皇帝親信的太監領導,並獨立於法律之外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
錦衣衛身穿飛魚服、腰跨綉春刀
六扇門
是指
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類似於現在的公、檢、法)
三法司衙門的閤稱,後來引申為明朝的衙門,因為明朝衙門的大門都是六扇可以開關的門組成的,所以就叫六扇門,這是明朝正規的部門機構。
從功能上看,錦衣衛、東廠、西廠都是獨立於法律之外,並受皇帝直接領導的特權機構,這三個機構屬於一類,而六扇門屬於六部、五寺及獨立的都察院領導下的明朝正規的部門機構,六扇門屬於另一類機構。
錦衣衛有監督百官,包括六部、五寺、都察院等機構百官的職責,東廠有監督錦衣衛和百官的職責,西廠的監督範圍更廣,除瞭包括東廠的職責之外,還能監督普通的百姓。
明朝的中央官製
四大職能部門層層監督,職責相互重疊,這是明朝強大的督察功能,四大部門都是為皇權服務的,四個部門在具體的職責上既然有交叉相的職責,又有所不同,同時在不同的時間段,四大部門的職責範圍又有所不同。
一、錦衣衛
錦衣衛其實是屬於京城禁衛軍中的上十二衛之一,明朝的軍製是以衛為單位的,每衛大約是五韆人,錦衣衛最初相當於明朝的正規軍,後來被劃入
軍政情報機構,是從硃元璋開始的。硃元璋用錦衣衛是主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貪官汙吏。
錦衣衛的創建者是硃元璋,硃元璋是平民齣身,對於貪官汙吏非常痛恨,建立政權後,硃元璋擔心負責打擊官員不法行為的
三法司衙門
會官官相衛,為瞭糾察百官,整頓吏治,打擊腐敗,硃元璋於1382年創立瞭錦衣衛。
錦衣衛腰牌
錦衣衛最初的職責是作為皇帝的護衛,陪同皇帝齣行,準備儀仗,負責守衛皇宮,同時還可以獨立於三法司衙門
偵查與逮捕不法官吏,審理皇帝下詔書處理得不法高官,在硃元璋時期的鬍惟庸案、藍玉案中,錦衣衛錶現齣強大的作用,光是這兩個案子就涉及瞭數萬人被殺。
錦衣衛起初辦案還是比較規矩的,同時也在百官心中形成瞭威懾,錦衣衛的人員來自皇帝的侍衛親軍、儀仗隊以及從民間經過選拔齣來,政治清白沒有前科的男子充當,錦衣衛的駐地是在宮外的,沒有太監充當,因為在硃元璋時代嚴格防止太監乾政。
由於錦衣衛審理案件可以獨立於法律之外,抓捕高官可以不經皇帝同意,所以錦衣衛存在一些濫用職權的事,硃元璋又在1393年廢除瞭錦衣衛,錦衣衛在硃元璋時代隻存瞭11年,但是,硃棣在靖難之役當瞭皇帝之後,又恢復瞭錦衣衛,然後一直到明朝滅亡,錦衣衛一直也跟隨明朝一起滅亡。
錦衣衛獨立於法律之外
錦衣衛在建立之初是非常風光的,身穿飛魚服,腰挎綉春刀,他們擁有皇帝許可的特權,可以逮捕任何人,進行審訊,而不需要經過三法司機構,直接對皇帝負責,接受皇帝的直接領導,朝中大臣對錦衣衛非常畏懼
,也更一步加深瞭錦衣衛人員的囂張跋扈。
錦衣衛從某種程度上說,就跟漢朝、唐朝時期的酷吏一樣,用嚴刑峻法來打擊不法官吏,這是皇帝用來加強統治手段的一種工具,
錦衣衛主要針對的就是朝臣
。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
毛驤負責的鬍惟庸案,第二任指揮使蔣��負責瞭藍玉案,這兩個案子都被辦成大案,冤殺瞭很多人,也因為殺人太多,引發眾怒,這兩個指揮使後來都被硃元璋所殺,這就是酷吏的作用。
二、東廠
東廠的全稱是東緝事廠,東廠是由明成祖硃棣在1420年建立的,比錦衣衛晚瞭38年,硃棣因不是靠靖難之役,通過戰爭手段上台的,難免朝廷和地方上有人對硃棣進行非議,所以硃棣不僅恢復瞭錦衣衛的職責,而且還增加另一個職責範圍比錦衣衛還要大的機構,這就是東廠,東廠明顯比錦衣衛要厲害。
東廠由宦官統領
東廠與錦衣衛有幾個區彆:
1、錦衣衛的官員是皇帝親自提拔身邊的親信,但東廠的官員卻是皇帝提拔人親信宦官及太監,一個是普通官員,一個是宦官
,硃棣開瞭重用宦官的先河,改變瞭硃元璋時代的策略,使得宦官專權成為明朝的禍患之一。
2、錦衣衛的駐地在皇宮之外,而東廠的首領則在皇宮之內
,相對來說,皇帝更信任東廠,而且可以隨時指派東廠行事。
3、錦衣衛監督的是百官,而東廠不僅能監督百官,還能監督錦衣衛,
也就是說錦衣衛受到監控,而東廠不受監控,東廠的職責超過瞭錦衣衛。
東廠的官員及士兵都是從錦衣衛中挑選齣來的,起初東廠隻有偵察與抓人的權力,不能審訊,審訊要交給錦衣衛,後來東廠也有自己的監獄,可以自己審理犯人瞭,明朝曆史上很多有名的大太監都是東廠的首領,比如明英宗時期的王振、明武宗時期的劉瑾、明穆宗時期的馮保、
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
明朝的宦官
東廠權力鼎盛時期,錦衣衛都得依附於東廠纔能生存,東廠的勢力延伸到朝廷的各個角落,錦衣衛內部審訊犯人,東廠要派人聆聽,朝廷的各個部門,東廠都要派人坐班,實際上就是監視,明朝的所有大臣,無論級彆高低,甚至包括皇親國戚都受到東廠的監視。
東廠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就是東廠的機構內擺放瞭大幅的嶽飛畫像,要知道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將,對國傢忠義,對百姓愛戴,卻被東廠拿來當偶像,提醒東廠在辦案時要秉公執法,實際上東廠根本就沒有達到,至於嶽飛畫像就是個擺設。
三、西廠
西廠的全稱是西緝私廠,在所有機構中,西廠的存在時間是最短的,設立時間也最晚的,西廠是明憲宗硃見深在公元1477年設立的,當時的明朝已經有瞭東廠和錦衣衛,為什麼明憲宗還要設立西廠?
西廠太監
西廠的設立是因為一件偶然發生在深宮中的事,明憲宗硃見深在位期間,有一個叫李子龍的人,專門以旁門左道蠱惑人心,在朝廷也有不少支持者,更為神奇的是,這個李子龍又沒有擔任官職,卻能夠有機會進入到皇宮之中,並且傳說他還有弑君的意思,後來被錦衣衛發現並殺死。
這事發生後,明憲宗感覺皇宮不安全,皇宮中戒備森嚴,一個外人如何能進入皇宮,進而對現有的宮中之人産生懷疑,尤其是對錦衣衛和東廠産生懷疑,於是明憲宗派齣自己的親信宦官汪直到民間秘密打探消息,並瞭解民間對此事的看法,汪直一直錶現得非常積極,同時也提供給明憲宗很多有用的情報。
於是明憲宗認為乾脆設置一個機構,負責情報偵察與緝私,這個機構就是西廠,首任提督就是明憲宗信任的汪真,西廠是明朝皇帝對原來的錦衣衛和東廠失去信任而建立的,西廠的人員也是從錦衣衛中挑選的,並且人數多於東廠,同時西廠的職責也與東廠和錦衣衛相當,並且還有延伸,西廠不僅可以隨意逮捕大臣、皇親國戚,甚至可以逮捕普通百姓,這是把三法司的活也乾瞭,所以西廠存在的時期,職責與權限超過瞭錦衣衛與東廠。
明朝宦官與皇帝
西廠建立之初,為瞭邀功,以汪真為首的西廠開始迅速擴張,肆意擴大打擊對象,把很多案子辦到瞭大案,而且僅憑懷疑就任意逮捕朝中大臣,大搞刑訊逼供,氣氛壓過瞭錦衣衛與東廠,引發朝臣的大量反對,成立僅5個月時間,就有內閣大學士商輅
以及朝臣一起上書皇帝,勸諫廢除西廠,明憲宗同意瞭。
廢除西廠一個月後,又有小人建議明憲宗恢復西廠,加上明憲宗不信任東廠與錦衣衛,所以西廠又恢復瞭,此後在明憲宗時期一直存在,後來因為宦官汪真鎮守遼東,被東廠彈劾,再加上明憲宗對汪真産生警惕,於是明憲宗再次解散西廠,西廠在明憲宗時期斷斷續續存在瞭五六年時間,但西廠的權勢是超過東廠與錦衣衛的。
到瞭明武宗硃厚照時期,
太監
劉瑾
掌權,西廠再次重新建立,提督是榖大用,與東廠一起受
劉瑾領導,這個時候的西廠權勢已經大不如前瞭,並且與東廠不斷內鬥,互相拆台,後來劉瑾又新設瞭一個內行廠,與東廠、西廠、錦衣衛職責相似,一起閤稱為四大廠,也就是四大特務機構,這個時候是明朝特務機構最鼎盛的時期。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衙門閤稱六扇門
劉瑾倒台後,西廠和內行廠也被廢除,之後就消失在曆史舞台上,西廠跟內行廠一樣,在明朝就是個臨時機構,雖然汪真在的時候權勢很大,但在明武宗之後徹底廢除。
四、六扇門
六扇門前麵講過,就是明朝的
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
三法司衙門的閤稱,後來引申為明朝的衙門,是正規的政府機構,主要負責民事,管理普通百姓的刑法、審理與偵察,至於大臣與皇親國戚,六扇門是管不瞭的,非得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機構來管的,所以六扇門的職責權限其實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