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0:42:43 AM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齣品
作者 | 馮曉亭
編輯 | 饒霞飛
綫上健身平台Keep赴港上市的步子終於嚮前邁瞭一步。
2月25日晚上,Keep提交招股書,在港交所申請IPO,聯席保薦人為高盛和中金公司。
若上市成功,Keep將成為國內“綫上健身第一股”。據灼識谘詢報告,按2021年月活躍用戶及用戶完成的鍛煉次數計算,Keep是目前中國及全球最大的綫上健身平台。
招股書數據顯示,Keep成立於2014年,成立至今共獲得瞭9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願景基金、高瓴資本、GGV紀源資本、騰訊、五源資本、BAI資本等。其中最大一筆融資為2020年12月完成的3.55億美元F輪融資,這筆融資也是迄今為止業內最大一筆融資。F輪融資後,公開報道稱其投後估值達20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IPO前,Keep創始人兼CEO王寜持股18.61%,聯閤創始人彭唯、劉鼕和文春鵬分彆持股2.26%、1.18%、1.16%。GGV紀源資本持股16.14%,軟銀持股10.39%,其他投資者持股50.25%。
招股書顯示,自2020年後,Keep營收有瞭爆發式增長,從2019年的6.63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注明則同)增長66.9%至2020年的11.07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也進一步增長至11.59億元。
不過,即便如此,Keep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經調整虧損淨額分彆為3.66億元、1.06億元、6.96億元。
對於經調整虧損淨額從2019年至2020年有所縮小,但在2021年又被快速拉開。Keep給齣的解釋是,“由於我們對長期盈利能力的信心加強,我們於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策略性地增加瞭我們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麵的支齣,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及挽留用戶。”
但從月活躍用戶數據來看,Keep在2021年前三季度高達8.18億元的銷售及營銷開支,並沒有讓月活躍用戶數發生質的飛躍。
招股書顯示,2020年及2021年,Keep平均MAU(月活躍用戶數)從2973萬增長16%至3436萬。2021年,Keep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由2020年的191萬增長72%至328萬。在並沒有過多投入的2020年,反而取得瞭更好的數據增長。其2020年平均MAU相對於2019年增長瞭37%,2020年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則比2019年增長瞭148%。
從下圖能清晰看齣,整個2019年Keep的MAU數據都在往上漲,但在2019年第三季度後數據來時迴落。2020年初,因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影響,Keep徹底扭轉瞭局麵,MAU數據走齣瞭一個“深V型”摺綫,但從2021年全年數據來看,雖有增長,但增長依舊處於較平緩狀態。
數據來源/Keep招股書
製圖/燃財經
作為“國內綫上健身”第一股,以及數據顯示的“中國及全球最大的綫上健身平台”,Keep理應能在二級市場拿到不錯的價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年,上市的獨角獸公司在二級市場並未能如魚得水。此前同樣備受資本追捧的“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上市首日更是遭遇暴跌破發,二者至今股價仍處於低位。
與此同時,Keep的對標公司美國健身平台Peloton(PTON.US)也正經曆著一場生死劫。2022年開年以來,已有多傢媒體消息稱,“Peloton正在考慮齣售,並且亞馬遜與耐剋正在評估對該公司的齣價。”過去幾個月時間裏,Peloton的股價也在不斷暴跌,目前股價僅28.19美元/股,市值僅93.48億美元。
因此,Keep麵臨的挑戰除瞭虧損和增長外,即便能夠上市之後,其二級市場的錶現仍有待市場檢驗。
懸崖邊上,疫情“救”瞭Keep
成立於2014年的Keep,很大程度上源自創始人王寜一次成功的減肥經曆。
王寜在接受高盛采訪時曾說,自己從小到大都很胖,給他的心理和生理都帶來瞭負擔。因為沒錢請健身教練,零基礎的他便在網上看健身視頻和文章自學,並琢磨齣一套運動計劃,於是在大學畢業之際堅持八個月後成功瘦身50斤。
恰逢2014年正處移動互聯網風口崛起之際,計算機專業齣身的王寜萌生瞭做一款移動健身應用APP的念頭,於是王寜在拿到天使輪投資後開始投入研發創辦瞭Keep。
彼時,“互聯網+健身”的概念也深受風投青睞,與Keep同期湧現的項目還有黃曉明投資的火辣健身、真格基金和險峰投資的FitTime睿健時代等綫上健身平台。
Keep的發展很快,上綫不到3年,Keep在2017年8月對外宣布注冊用戶數突破1億,成為國內首個用戶數破億的運動應用APP。並且在2014-2016年期間,Keep完成瞭多輪融資,融資總額過億美元。
擁有過億用戶積纍和資本加碼,Keep有瞭變現的資本。特彆在時隔2年,Keep在2018年完成1.27億美元的D輪融資後,商業化探索的步伐加快瞭。但商業化的嘗試並非一帆風順,其觸角從綫上伸嚮綫下零售。
先是在2018年3月,Keep舉辦瞭第一場戰略及新品發布會,王寜在會上宣布未來Keep將打造一個科技互聯的運動新生態,宣布Keep啓動場景化戰略,推齣瞭麵嚮傢庭場景的KeepKit和麵嚮城市的綫下健身空間Keepland。
在2018年和2019兩年時間裏,Keep逐漸勾勒齣招股書所呈現的商業模式。招股書顯示,Keep的收入來源,包括會員訂閱及綫上付費內容、自有品牌産品,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其中自有品牌産品包括在自營商城和第三方電商平台上銷售的智能健身設備、健身裝備、服飾和食品等商品,該部分業務貢獻瞭Keep 50%以上的收入。
來源/視覺中國
但這兩年,即是Keep商業化探索最為重要的兩年,同時也是市場對Keep質疑聲最大的兩年。特彆在2019年底,伴隨著Keep前員工一篇《Keep的睏頓與終局》文章走紅網絡,Keep業務增長遭遇瓶頸以及變現渠道模糊不清等問題擺在大傢麵前,這篇文章與Keep裁員事件、多條業務綫解散以及多傢綫下門店關閉的消息結閤一起,更是讓外界對於Keep的關注達到頂峰,唱衰聲音不絕於耳。
就在眾人對Keep不抱以多大希望的同時,疫情席捲而來,帶來的還有Keep的利好消息。
“不得不說,Keep是幸運的,疫情之前裁員關店等一係列瘦身操作,讓Keep在疫情停工期間少負擔很多運營成本。而且疫情帶來的健康意識空前提高,Keep的用戶數也是猛漲。”某地健身工作室創始人陳輝說道。
“一是疫情的到來使得人們更關注自身健康問題;二是綫下健身房被迫停業後,互聯網健身成為瞭用戶唯一的可選擇的渠道。”某地健美健身協會工作人員李想認為,疫情將綫上健身往前推進瞭一大步,使得健身房從原先單一模式朝著綫上綫下融閤模式發展。
這恰好就是Keep的機會,2020年上半年,數傢有“互聯網”基因的健身行業企業獲得瞭投資人的青睞。其中Keep完成瞭8000萬美元E輪融資,投後估值據悉超10億美元。此次融資間隔不滿一年,Keep乘勝追擊完成瞭3.55億美元F輪融資,投後估值達20億美元。
Keep成瞭運動科技領域當之無愧的獨角獸企業,但這隻獨角獸的財務數據相對於其耀眼的融資成績,顯然黯淡許多。
業內龍頭,流血上市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在綫上健身市場,Keep是無可爭議的龍頭。
根據灼識谘詢報告,以2021年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及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計,Keep在中國綫上健身平台中排名第一,且平均月活躍用戶及訂閱會員數均為競爭對手的兩倍以上。
除瞭用戶數據外,灼識谘詢還給齣瞭Keep在很多方麵都名列前茅的調查結果。以品牌知名度計,本公司在健身應用程序及智能健身設備品牌中排名第一,因為70.1%的中國健身用戶及64.2%的中國智能健身設備用戶瞭解Keep移動應用程序。Keep在中國健身人群綫上健身應用程序市場及智能健身設備市場中擁有最高的市場份額,分彆為44.7%及38.8%。
然而現實情況是,即便Keep已經成為業內頭部,但仍未實現盈利,且各方麵數據呈下降趨勢,即便花大量金錢投入也未能對現狀起到很好效果。
具體來看,Keep2019年的營收為6.63億元,2020年為11.07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為11.59億元。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為66.9%,而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隻有41.3%。
不止如此,Keep的毛利增速也在走低。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毛利同比增速分彆為83.2%和28.2%。
營收和毛利增速放緩的同時,Keep 2021年的經營虧損還在大幅擴大。
招股書顯示,Keep2019年的經營虧損為3.73億元,2020年為1.28億元。可以看齣,受2020年疫情影響,Keep花更少的錢實現瞭營收,經營虧損相比2019年實現大幅收窄。
來源/視覺中國
但自疫情常態化時期後,Keep為瞭留住新增長的用戶以及吸引新用戶,將大筆錢砸嚮進一步獲取、激活及挽留用戶上。
數據顯示,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在2019和2020年一直維持在3億元左右,但在2021年便開始加大投入,截止2021年前三季度便投入瞭8.18億元,該項開支占當期收入比高達70.6%。即便Keep對此錶示對自己長期盈利能力信心加強,纔花這麼大筆錢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麵的支齣。
整體來看,Keep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Keep於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期內虧損分彆為7.35億元、22億元、25億元。而且Keep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也為負值,Keep於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錄得經營活動現金流齣淨額分彆為2.77億元、0.7億元、7.57億元。
對此,Keep也錶示“無法保證我們日後將能夠自經營活動産生溢利或正現金流量。”畢竟,Keep實現盈利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吸引新用戶、擴大平台、進一步變現用戶群、將非付費用戶轉變為付費用戶及留住付費用戶的能力。
起碼目前從Keep花銷的大額銷售及營銷開支對應的成效來看,市場反響平平。而從未來計劃來看,上市後Keep的募集資金會將用於研發以提升技術能力並推動産品創新,以及用於健身內容開發及多元化,其中依舊會有部分資金用於品牌宣傳及推廣。
也就意味著,接下來Keep還將花費更多精力在吸引用戶和優化平台上,這些都離不開資金支撐,Keep上市輸血勢在必行。
上市以後,前景幾何
穩坐運動科技領域頭把交椅的Keep,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態度是樂觀的。
畢竟,綫上健身市場規模仍處於高速發展時期。根據灼識谘詢報告,中國的綫上健身市場於2021年達到人民幣3701億元,預計2026年將增至人民幣8958億元,復閤年增長率為19.3%甚至報告還認為中國健身市場的未來增長將主要歸因於中國的綫上健身市場。根據灼識谘詢報告,2021年中國綫上健身市場占中國整體健身市場的47.0%,預計2026年將占60.6%。
來源/Keep招股書
燃財經截圖
但對於Keep來說,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不可忽視。
首先從運動科技賽道來看,過去幾年賽道上已經有大部分玩傢退齣瞭這場爭奪遊戲。從天眼查上可看到,Keep的競品信息有近百傢,但當前融資輪次基本都停留於早期,甚至沒能獲得融資已經草草宣布創業失敗。
就連Keep也是藉疫情爆發纔迎來的“第二春”。從融資輪次來看,Keep在2020年疫情後融資前的最近一迴融資時間停留在瞭兩年前的2018年。《2020年中國居傢健身短報告》顯示,2020年初,綫上居傢健身相關的軟件下載量持續走高。從新冠肺炎疫情初步爆發的1月25日起一個月內的時間,Keep、每日瑜伽、薄荷健康App的日下載量均實現瞭大幅的增長,其中Keep增幅最高,達478%。
與Keep同樣享受到疫情帶來紅利的,還有Keep的對標公司,美國健身平台“Peloton”。從Peloton的股價錶現不難看齣,2020年疫情爆發期間,Peloton股價一路高漲,市值更是一度接近500億美元。
然而Peloton卻因産品問題和業績增長放緩等原因,股票不斷暴跌,目前市值僅有93.48億美元,相距高點目前Peloton的市值已蒸發超400億美元。
誰能想到,在過去幾年猶如國內健身賽道領域的一盞“明燈”的Peloton如今卻深陷睏境。對於一定程度上在復製Peloton商業模式的Keep來說,也並非一件好事。
畢竟二者在商業模式上有極高相似性。Peloton營收主要來自會員付費和智能硬件。在內容上更多參考奈飛的付費會員模式,先付費後享受;智能硬件的銷售也是Peloton最重要的盈利方式。Keep的商業模式來自會員訂閱及綫上付費內容、自有品牌産品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
盡管二者采取的方式有些不一緻,但總歸萬變不離其宗。疫情過後,Peloton麵臨著賣身的處境,Keep的處境也不容樂觀。易觀分析2021年6月份數據顯示:Keep 30天用戶留存率僅為20.85%,遠低於運動健康類App的中位數34.56%。而這數據還是Keep花錢做瞭係列應對措施後的結果,如果日後停止這筆開支,用戶留存數據可想而知會多麼不盡如人意。
“Keep上市除瞭是為瞭業務發展需要外,幫助Keep背後的投資方套現退齣或許纔是最主要目的。”一位二級市場觀察員告訴燃財經,未來Keep不可避免要麵臨其他同行分流用戶的可能,“免費的用戶看內容,哪個平台免費內容好就去哪個平台;付費用戶看服務,哪傢平台服務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用戶就去哪傢。”
健身賽道並非是最近纔催生的風口,早在幾年前便大浪淘沙篩走過一波玩傢。即便疫情紅利下又帶來瞭新玩傢,但這些企業在疫情後時代同樣麵臨用戶留存和商業變現難題。Keep雖然現在是業內第一,但遠做不到一傢獨大。
在綫上,同品類App有FitTime、每日瑜伽等;在綫下,Keepland麵對一眾超級猩猩、樂刻等專注綫下門店的對手;在智能硬件上,Fiture、樂刻、咕咚在爭奪不說,連科技公司小米、華為也紛紛下場,傳齣消息要推齣智能健身硬件産品。
也因此,上市後的Keep,計劃將募集資金用於研發、用於健身內容開發和多元化,以及投入品牌宣傳及推廣。但不得不說,Keep依舊麵臨著嚴峻挑戰。
*題圖及部分文內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陳輝、李想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錶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