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01:01 PM
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丨孫宇
編輯丨康曉
齣品|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近日,柬埔寨“血奴”事件將在綫招聘行業再次推至聚光燈下。
一位招聘業內人士對《深網》介紹,“招聘行業有兩個大旺季,一個是春節過後的春招,一個是每年5、6月份的畢業季,平台收入超過八成都會在這兩個節點通過各種付費工具獲得。”血奴事件中,受害者被拐賣至柬埔寨正是去年5月底,招聘行業最活躍的兩個節點之一。
受害者被騙至廣西後綁往柬埔寨背後體現瞭一些就業大形勢,“這兩年就業形勢很難,他從北京到廣西,從事同類工作但薪水翻倍,這其實是不太可信的。但就業形勢太難瞭,他可能也是急於找到一份工作就沒有思考太多。”
今年畢業季還未到來,但春招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和畢業季以學生為主體不同,春招特點相對復雜,不過從目前數據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人纔方麵,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纔總量需求將接近6200萬人,人纔需求缺口約3000萬人,缺口率達48%。而在就業崗位方麵,根據《深網》瞭解,國內製造業集中的長三角地區,很多公司都麵臨用工緊張問題;《光明日報》報道顯示,2021年國傢統計局對9萬多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約44%的企業反映招工難是他們麵臨的最大問題,該比例創近幾年來新高。
“2022年會是就業很難的一年嗎?”麵對這樣的問題,獵聘CEO戴科彬嚮《深網》給齣瞭自己的答案,“現在還很難說,獵聘去年底已經接到瞭一些企業的春季校招訂單。”但戴科彬也錶示,“每年就業壓力都很大,今年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多整整一百萬,而且根據高考人數顯示,這樣的增長還會繼續。”
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曆史新高。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2春節後開工一周中高端人纔就業數據報告》顯示,被調研企業中,40%企業錶示今年崗位比去年增多;33%企業錶示與去年持平;21%的企業錶示崗位比去年減少;6%的企業錶示今年“沒有招聘指標,招聘窗口關閉”。
這是一個稍顯樂觀的數字,至少在中高端人纔領域如此。這也讓戴科彬有瞭信心,“未來十年,招聘網站和相關公司都有巨大的機會。日本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但在2億多人口中有3400萬外包員工,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勞動力和人纔聚集地,市場容量會被急劇放大。”
以下是《深網》整理的對話戴科彬內容實錄:
“未來十年,職業院校畢業生將扮演重要角色”
《深網》:近年來招聘行業有很多變動,能否看齣未來中國企業的動嚮?
戴科彬:未來10年中國企業發展很清晰,不要大企業無序擴張,擁有先進技術的製造業、優質中小企業會是未來中國特彆需要的組織形式。此前中國新型經濟企業代錶是互聯網公司,但現在變成瞭專精特新。
對人纔需求首先是要求技能和經驗足,招人後再進行培養塑造標準化復製的模式不再是唯一標準。國傢要推動以製造業為代錶的産業升級,人纔技術能力增長就更加重要。
《深網》:對於求職者來說,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戴科彬:過去十年互聯網行業大批資本湧入,造成瞭一個非常不好的跳槽文化。2015年到2019年期間,跳槽等於漲薪,雇主並不在意之前的跳槽經曆,這是一個變態行為。近年來資本逐漸冷靜,這樣的人可能會吃到惡果。
此前很多互聯網公司做的事情可能相差無幾,人員可以自由流動,但現在很多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需要更專業的人纔。另外,很多職場人也開始關注國傢監管、資本流嚮,越來越多人期望去趨勢和監管比較明確的就業崗位。
《深網》:對於人纔培養相關行業需要為新的形勢做什麼準備?
戴科彬:産業發生巨大變化,但職業院校還沒有反應過來,大學教育也還沒有把時間和精力反映到職業教育。推動雙減根本原因是因為學曆教育的教培行業有大量資金、資源,學生分數越來越高,但技能卻沒有獲得提升。
未來十年裏,職業院校畢業的人纔可能會對中國工業化進程有巨大貢獻,就像建國初期那些專業技能強大的工人一樣。
《深網》:産業工人中的高端人纔會是獵聘未來關注的重點嗎?
戴科彬:2019年開始布局,而且不僅是單純互聯網招聘。獵聘已經在一些城市做瞭試點,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從實習期開始統一安排工作甚至住宿,這種業務模式比較重,不像互聯網模式發展迅速,但鏈路是可以打通的,這是一個可以繼續探索的方嚮。
“世界不是隻有互聯網,35歲人生纔剛剛開始”
《深網》:高端人纔跳槽周期縮短是真實存在的嗎?
戴科彬:互聯網行業過去幾年跳槽過快,但對於中高端人纔來說,過去幾年裏跳槽頻率過慢,現在周期縮短隻是迴到瞭正常的頻率。這幾年裏,燃油車、地産、金融、教育培訓等行業裏的中高端人纔因為過得太舒服瞭,基本都不跳槽。現在很多此前不受重視的産業往上走,聚集瞭更多的資源和資金,那就有人纔流進去,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深網》:2022年會是就業更難的一年嗎?
戴科彬:現在還很難說,獵聘去年底已經接到一些企業的春季校招訂單,但是確實每年壓力都很大。2021年有920萬畢業生,2022年據說是1076萬,多齣一百多萬。未來幾年,都會保持這樣的就業壓力,因為高考人數已經連續幾年超過韆萬瞭。
另一個因素是,以前很多齣國讀書的學生會選擇在海外就業,但現在更多人纔正在迴流。
《深網》:35歲焦慮的確存在嗎?
戴科彬:很多人24歲畢業就進瞭大廠,在大廠呆瞭10年,以為這世界隻有互聯網,其實不是這樣的。35歲其實人生纔剛剛開始,現在大多數人都工作65歲,60歲,還有30年的工作時間,怎麼可能到35歲就結束瞭。
不過互聯網焦慮確實來自於一些獨特的職位類彆,這些行業節奏快,用戶變化快,競爭激烈,年紀大後反應變慢沒有辦法;另外就是,隨著年齡增長,生活節奏和接觸環境都産生瞭變化,沒有對年輕人産品的體感。
《深網》:怎麼解決這種焦慮?
戴科彬:如果選擇瞭互聯網,就應該知道這個領域本質就是要求快速迭代。現在很多年輕人開始選擇能夠跟時間做朋友的職業,就容易沒那麼焦慮,也容易活得比較輕鬆自在。
更重要的是主動轉移,要知道在自己領域最黃金的時間是哪個階段,過瞭這個黃金時間還沒有到達下一個職業甜點位,就應該主動轉移。主動轉移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提前積纍專精特新企業需要的邏輯和經驗。
“有的人纔是磚,有的人纔是大梁”
《深網》:幾年前,獵聘赴港上市,給獵聘帶來瞭什麼變化?
戴科彬:主要結閤招聘業務進行深度和橫嚮度延伸。以前主要是聚焦在人纔招聘業務,現在有企業服務、企業培訓、靈活用工等生態布局,這都是原來不存在的。
《深網》:高端人纔招聘市場有什麼特質?
戴科彬:有的人是磚,找工作的時候沒有決策成本,擺在哪裏都是一塊非常實用的磚;但有的人是梁,要撐住這個房子,換到彆的位置他撐不住,房子也會倒塌。
高端人纔就業和招聘需要更多決策成本,底層匹配因素相對簡單,可能隻有地理位置、薪資高低就足夠。但隨著匹配邏輯變得復雜,需要招聘公司有強大的知識圖譜構建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標簽匹配,要把行業的know how轉化成機器人可以學習的東西。
《深網》:如何看待時代變化對互聯網企業影響?
戴科彬:都在說互聯網寒鼕,但企業做得好還是要感謝時代。2020年和2021年,中國發生瞭劇烈變化,未來不再是人手社會而是人纔社會。企業不再大規模招聘,而是講人纔升級,降本增效,這正好是獵聘核心點。獵聘一直很穩健,基本不做大起大落的事情。未來獵聘已經做瞭一些布局,一些新的産業延伸,也會一直專注在中高端人纔市場,爭取做得更深更紮實。
“總有企業招不到人,總有人找不到工作”
《深網》:很多行業嚮移動時代躍遷時依然是原來頭部公司唱主角,為什麼招聘網站誕生瞭更多新勢力?
戴科彬:和其他行業一樣,招聘網站在PC時代的領頭羊有數據也有能力積纍。但招聘網站的危機感太差,他們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最早紅起來的模式,找工作是剛需,他們收入來自B端非常穩定。不過隨著資本逐漸湧入,很多創始人都套現走人,老牌招聘網站的創新靈魂就逐漸喪失瞭,資本驅動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圍繞利潤思考。
《深網》:除瞭PC到移動之外,老牌招聘企業還錯過瞭什麼?
戴科彬:最近十年,中國企業發展速度迅猛,所有企業對人纔的渴望已經遠遠高於對人手的渴望。原來的招聘模式都是等著人來,不過很多新興公司並沒有什麼品牌效應去吸引人纔,而人纔又沒有那麼主動。
招聘行業是中間橋梁,需要進行匹配和人工撮閤,僅僅信息交互已經不夠瞭,需要獨特設計、人工輔助服務、更個性化的體驗,老一批招聘網站沿用PC時代産品邏輯,就落伍瞭。
《深網》:招聘網站是不是和相親網站有些像,達成瞭交易反而會讓招聘網站不賺錢?
戴科彬:這是一個用戶生命周期的問題。 開始獵聘也采用社交模式,但後來發現領英模式在中國行不通,因為社交在招聘過程中隻是手段不是目的。在獵聘看來,隻要用戶覺得産品帶來價值,有需求的時候就會迴來。
很多用戶看招聘不僅是為瞭找工作,而是為瞭和市場保持聯係。2020年年初新能源汽車行業有新政策推齣,大量汽車産業人纔登陸獵聘。獵聘抽樣訪問,其中相當數量用戶目的並非跳槽,而是希望瞭解汽車行業未來方嚮。
未來十年,招聘網站和相關公司都有巨大機會,盡管有數據說綫上招聘行業可能隻有幾百億規模,但它實際上應該會變得更大。
以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的日本為例,這個國傢2億多人口中就有3400萬外包員工,誕生瞭超過10傢以上的上市公司。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大勞動力和第一大人纔聚集地,在這個領域卻遠遠落後於日本,這個市場容量規模將會在未來被急劇放大。
騰訊新聞齣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復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