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8:34:39 PM
俄烏戰未休,美國已大贏!德法威信重挫,俄國陷孤立,歐盟被整閤
原創2022-03-03 18:12・真實星球
俄烏戰事仍然在激烈進行,但對於俄羅斯來說,由於遭遇到瞭“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製裁,對於烏剋蘭的“特種軍事行動”已經不是完全取決於軍事行動的最終成果,而是如何通過軍事勝利,換取烏剋蘭的中立化和經濟製裁的取消或者部分取消,以及徹底解決頓巴斯兩州的問題。
俄烏衝突其實對於整個歐洲來說沒有贏傢,而最大的贏傢遠在萬裏之外的美國,而迄今為止美國已經在俄烏局勢上局勢大贏特贏――意圖讓“歐盟成為一極”的德法自特朗普任內以來,緩和歐俄關係的外交努力付諸東流。
歐盟內親美派再度喧囂塵上,能源安全多元化的十年布局,功虧一簣。
烏剋蘭成為對美國亦步亦趨的存在,俄羅斯地緣政治惡化,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格魯吉亞、土耳其等周邊國傢,更是嚮歐盟要求“比照烏剋蘭待遇”入歐。
歐洲一體化的開始,濫觴於1949年的歐洲委員會成立,並在1952年歐委會十大成員國之六,在法國和西德的牽頭下正式成立瞭歐盟的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而就在歐委會到歐共體這變化的幾年裏,美國通過北約先一步捏閤瞭整個歐洲的軍事力量。
也就是說歐洲一體化其實是從軍事一體化開始的,隻是這裏麵領頭的是美國,而非歐洲國傢。
事實上,歐共體和歐盟的誕生,本身也是法國、西德等歐洲大國,為瞭增加歐洲本身凝聚力,同時對衝削減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所成就――這從法國曾“半退”北約(退齣一體化軍事機構,但保留成員國地位),保持“大國地位”,就能稍窺端倪。
而在近二十年裏,德國憑藉經濟,法國憑藉五常地位,成為歐盟實際上的擎天之柱,而這二國對於美國也並非一味聽從,而是試圖讓“歐盟彆成一柱”,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這一努力最鮮明的途徑,就是法國和英國推動瞭乾涉利比亞內戰的軍事行動,和德俄建立北溪天然氣管道。
看起來這兩者南轅北轍,但實際上,2016年歐盟超過84%的石油和70%以上的天然氣能源來自於進口,其中進口的主要國傢和地區則分彆是俄羅斯、沙特、北非、委內瑞拉(美國是後來者居上)。
而北非石油裏,利比亞又占瞭大頭。
沙特和美國在能源安全上形同一體,沒有美軍保護的沙特,憑該國的“少爺兵”連從山區裏鑽齣來的也門鬍塞武裝都打得萬分艱難。而委內瑞拉確實反美,但委內瑞拉境內隻生産原油,而商業級石化能源的提煉工廠,則在美國。
也就是說,歐盟當時的能源安全,算上如伊拉剋這些中東其他的國傢,幾乎半條命都在美國手裏,更彆提隨著美國頁岩氣能源革命,美國後來本身能源的對歐齣口。
正因為如此,雖然歐美好地跟一傢也似,但誰也不願意將命根子拽在彆人手裏。
法國和英國纔推動瞭乾涉利比亞,雖然最後英法實在不比當年,局勢攪得一團糟,還是苦求來瞭美國齣手,纔勉勉強強收瞭個場。
利比亞沒能取得全功,眼瞧是不能成為歐盟的“禁臠”,就隻能繼續往“緩和歐俄”關係的方嚮走。
德國前總理默剋爾在歐盟有一個稱號,即“和普京的主要對話者”。
馬剋龍和普京曾在2019年一起於“布雷甘鬆堡”舉行會談――可在歐盟媒體口中,這場會談卻是馬剋龍和普京的“同齣入,共消夏”的悠閑度假。
也也不怪歐洲媒體小題大做,實在是馬剋龍在這場會談之前,還斥巨資,頂著一片罵聲在布雷甘鬆堡修建瞭新的泳池。
而對話和“同度假”的最終成果是什麼?
是歐盟大力采購俄羅斯天然氣,北溪1號綫不夠用,還要再建一條2號綫。
是在俄烏戰事前,俄羅斯占歐洲石化能源市場份額的30%以上!
是歐盟齣現分化,歐盟一些國傢不再對美國偏聽偏信,在歐盟內實際形成瞭以波蘭為首的親美派和德法為首的對美保持距離派。
在今年俄烏外交局勢惡化時期,俄羅斯為瞭逼迫歐盟站隊自己,曾削減瞭俄羅斯對歐盟每周10億立方米的天然輸送。
由此可見,俄羅斯對歐盟的能源安全,到2022年的影響已經多麼大。
不巧的是,俄羅斯這邊纔削減,美國那邊的石油廠商就歡天喜地的將液化天然氣裝船東運,而跋涉萬裏重洋的美國天然氣,居然還把歐洲的能源價格從高位打下來瞭(不過還是很高)。
不過俄羅斯削減對歐盟的天然氣輸送後,一度讓歐盟“坐蠟”,反而是美國天然氣到來後,解瞭歐盟的尷尬立場,法國總統馬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親赴莫斯科調停,結果反而讓美國贏上加贏。
美國不僅吃到瞭俄羅斯削減的份額,而且由於俄烏戰事的爆發,西方世界製裁俄羅斯,導緻歐盟天然氣能源價格暴漲,等於美國石化企業又吃到一波紅利。
而馬剋龍和朔爾茨在俄烏戰事爆發前,親赴莫斯科,結果不僅無功而返,還因為“長桌距離”而被媒體炒作,讓兩人顔麵無光――其實,剋宮對誰都一樣,並沒有針對誰,俄國部長見普京,也是這個距離,純粹是西方媒體對俄和對俄保持善意的德法領袖,心懷惡意。
俄烏戰事前的調停斡鏇失敗,以及美國不停地預警,俄烏戰事的爆發,最終重挫瞭德法的外交戰略,在俄烏戰事開啓後,歐盟國傢一邊倒的貼嚮瞭美國,德法兩國政府雖然不情不願,但也奈何不得國內輿情的反戰聲勢和西方世界的共識基礎。
而對美國來說,烏剋蘭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歐盟,是瓦解德法讓歐洲脫離美國掌控的野心,而通過俄烏戰事的一番操作,不僅特朗普給歐盟和俄羅斯留下的閤作戰略機遇被抹去大半,就連此前歐盟在奧巴馬任內零敲碎打來的積攢,也半付東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俄羅斯對烏剋蘭的“特彆軍事行動”,幫助美國整閤瞭歐洲甚至整個西方世界,而且是從能源、社會到歐盟內的立體整閤。
可偏偏,俄羅斯對烏剋蘭的“特彆軍事行動”不能不打,因為在2014年支持頓巴斯二州“獨立”的是俄羅斯,而留下“俄族二哥共和國”首尾的也是俄羅斯。
麵對俄國內部因為“頓巴斯問題”帶來的民族情緒和烏剋蘭澤連斯基恢宏的“未來40個陸戰旅擴軍計劃”,俄羅斯不得不下場入局。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烏剋蘭的戰事,如何拿捏住火候,將軍事勝利轉換為政治果實,消弭俄烏戰事帶來的巨大負麵影響纔是當務之急。
尤其是如此嚴厲的經濟製裁,當真是識者悚然,不過還好俄羅斯的能源齣口並沒有被製裁波及。
最後,通過美國和歐洲這一番操作,烏剋蘭雖然在戰局上幾無籌碼可用,但在戰局之外,其實俄烏的談判地位相差並不多瞭――對於現在的俄國來說,需要的是軍事勝利,並且要選擇在何處贏得軍事勝利,再用軍事勝利換取烏剋蘭的妥協。
不得不說,拜登不愧是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上沉浸多年的資深政客,一手“重洋遠釣,願者上鈎”,竟不動美軍一兵一卒,就將偌大歐洲玩弄於鼓掌之中,摧摺德、法十年籌劃。
尤其是在被記者問到是否擔心會爆發核戰時,那不屑一顧的篤定,真個將美國老派政客的底蘊盡顯,和其人在國內議題上被兩黨和黨內掣肘的狼狽,完全形同二人。
當然,受益於此的國傢,也不止是美國。
所謂坐觀風雲變,福從天上來,這也是很多國傢的好運寫照。
- END -
記得點贊!
還有轉發、評論、關注喲!
本文為 真實星球 原創,未經許可不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