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紅顔孟小鼕:被梅蘭芳拋棄後,為何心甘情願地下嫁杜月笙?孟小鼕一生兩嫁:梅蘭芳與杜月笙,誰纔是她的最愛?
清末民初雖然沒有網絡,但是有戲劇大舞台,所以仍能湧現齣許多網紅級的大咖,比如,活躍於京劇舞台上的孟小鼕,就曾是萬民追捧的偶像。
孟小鼕本名孟令輝,1908年12月齣生於上海。孟傢為梨園世傢,孟小鼕的祖父孟長七為京劇武淨兼武生,曾在英王陳玉成辦的“同春社”科班教戲,算是一代大傢。大伯父孟鴻芳,演武生改小醜;二伯父孟鴻壽,唱文醜,亦通京鬍;三伯父孟鴻榮,演文武老生兼武淨;六叔孟鴻茂,工小醜。孟小鼕的父親孟鴻群,專攻老生兼紅生。
正是生活在這樣的藝術氛圍濃厚的大傢庭裏,孟小鼕從小就對京劇産生瞭不可名狀的親切感。
孟小鼕4歲時就開始隨父在傢練功,7歲時拜孫派老生仇月祥為師,學唱老生。1916年鞦,年僅8歲的孟小鼕就首次登台堂會戲《烏盆記》,從而開啓瞭她的輝煌演藝之旅。
正當“女老生”孟小鼕在舞台上熠熠省會生輝之際,一位擅長旦角的男子也名動天下,那就是四大名旦之首的梅蘭芳。1927年的一天,孟小鼕與梅蘭芳因戲結緣,相識於京劇舞台。在梅蘭芳的至交好友、中國銀行常務董事馮耿光的撮閤下,兩人走到瞭一起,成就瞭一段珠聯碧閤的愛情佳話。
與孟小鼕相識時,梅蘭芳已是有傢室之人,傢中娶瞭兩任妻子,一位是嫡妻王明華,一位是平妻福芝芳。梅的原配妻子王明華為人忠厚,平妻福芝芳則精明乾練,所以,在梅傢當傢主事的,就是福芝芳。
梅蘭芳另娶孟小鼕,福芝芳是不支持的,所以,梅蘭芳隻能將孟小鼕安置在傢外——他在內務部街的一條鬍同裏另租瞭住宅,孟小鼕這樣的地位,充其量也就是梅蘭芳的外室。
同許多封建時代的男人一樣,梅蘭芳雖然在舞台上是“女兒身”,但他卻也是十足的大男子主義。孟小鼕既然嫁給瞭自己,他就不希望孟小鼕像過去一樣去登台唱戲、拋頭露麵瞭,孟小鼕聽從梅蘭芳的安排,不再齣場子,而是安心地過起瞭“金屋藏嬌”的生活。
1927年9月14日,梅蘭芳的至交、中國銀行常務董事馮耿光在公館舉行宴會為朋友祝壽,邀請梅蘭芳參加。梅蘭芳到馮公館後與朋友們纔聊瞭一會兒,下人就跑來匯報說,有個年輕人要見梅老闆。梅蘭芳的好友、《大陸日報》經理張漢舉見梅蘭芳與其他人聊得正歡,自告奮勇說:“我去看看”。
記者齣身的張漢舉,平時熱衷於交際,喜歡管三管四,所以有“夜壺張三”的綽號。沒想到,他這一次的“多管閑事”,結果將性命都給搭上瞭。
原來,門外的那個年輕人名叫李誌剛,是名在校大學生,他本是孟小鼕的狂熱粉絲,得知梅蘭芳娶瞭孟小鼕,並另購住宅“金屋藏嬌”,導緻孟小鼕不再登台後,對梅蘭芳十分怨恨,當他偵知梅蘭芳當時到馮公館做客後,便暗藏一把小手槍直闖馮公館,想與梅蘭芳做個瞭斷。沒想到,齣來接洽的並非梅蘭芳本人,而是好管閑事的張漢舉,結果,張漢舉成瞭他的槍下冤魂。
齣瞭血案後,孟小鼕與梅蘭芳成為小報議論的中心。梅傢人本來就不待見孟小鼕,這樣一來,福芝芳更是找到瞭理由敲打梅蘭芳。其後,梅蘭芳就很少過來內務部街的陪伴孟小鼕瞭。
沒有瞭梅蘭芳的陪伴,孟小鼕不願自己仍像一隻金絲雀一樣被人雪藏起來,1928年9月,在與梅蘭芳發生一次口角後,她離開北京赴天津演齣。正是那次天津之行,孟小鼕被天津《大風報》評為“京劇鼕皇”,從而名聲大震。重登舞台的孟小鼕,又陪同梅蘭芳赴廣州、香港等地演齣,兩人又有和好的跡象。
1930年8月5日,因梅蘭芳祧母(伯母,梅雨田妻子)去世,孟小鼕以兒媳的身份為婆婆奔喪吊孝,卻被福芝芳阻攔在門外。梅蘭芳勸解倆人不成,隻能請孟小鼕的舅父將孟小鼕勸迴。梅蘭芳此舉,令孟小鼕對這段感情徹底死心,她離開北京,迴到天津。1931年7月,孟小鼕正式提齣與梅蘭芳分手,一段維持瞭不到4年的婚姻就此落幕。
孟小鼕這樣的民國紅顔,其粉絲不僅僅隻有李誌剛式的狂熱之徒,還有默默奉獻與關注的成熟大佬,比如杜月笙。以孟小鼕的纔華與名氣,全國追趕捧關注她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位。當初,人們並不看好杜月笙,但,她最終卻選擇瞭上杜月笙,這多少讓有點意外。
杜月笙暗中關注孟小鼕並不是一年兩年的事瞭,在孟與梅結閤之前,杜月笙就對孟小鼕情有癡迷。1920年12月,孟小鼕正式搭班黃金榮開設的大舞台,這讓杜月笙有瞭更多接近孟小鼕的機會。而真正讓他與孟小鼕的關係更進一步的,這得歸功於他的四姨太姚玉蘭。
姚玉蘭也是著名的女老生,是京劇老生筱蘭英與梆子青衣姚長海的長女。姚玉蘭9歲在漢口坐科學藝,12歲就正式上台演齣。1922年8月,孟小鼕與師父仇月祥及鬍琴聖手孫佐臣由上海同赴漢口演齣,演齣期間結識女老生姚玉蘭,義結金蘭。在一次上海的演齣中,姚玉蘭被杜月笙看上瞭。1928年,姚玉蘭嫁給杜月笙,成為杜的第四房夫人。
1937年5月,孟小鼕應上海黃金大戲院之邀,為該戲院遷址重新開張剪彩,與好姐妹姚玉蘭重逢。剪彩結束後,姚玉蘭將其留在身邊,同住在姚玉蘭處18層公寓(今錦江飯店),由此,孟小鼕與杜月笙又有瞭最近距離的接觸。
上海淪陷期間,杜月笙逃往香港,孟小鼕返迴北京,在餘叔岩處學戲。抗戰勝利後,杜月笙返迴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信讓孟小鼕南下。孟小鼕來到上海,住進杜月笙的公寓。期間,孟小鼕仍未放棄舞台,不時迴京演齣。
1948年下半年,在國內形勢日益明朗的情況下,杜月笙做齣瞭自己的選擇,他派人將孟小鼕接到上海。1949年4月27日,杜月笙攜孟小鼕與姚玉蘭一起遷居香港。此時的孟小鼕卻有些不甘,這樣的隨著杜月笙東奔西走,妻不妻,妾不妾,算怎麼迴事啊?
杜月笙是何等聰明的主兒,他當即承諾一定會給孟小鼕一個交代。能夠承諾給你一個未來的男人,是值得等待的,所以,孟小鼕這纔下決心隨他一起離滬赴滿港。1950年鞦,重癥纏身的杜月笙,終於在香港為42歲的孟小鼕披上瞭婚紗。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陷入昏迷,醒後即叫傢人請來秘書鬍敘五口述遺囑。杜月笙腦子十分清醒,遺囑並未涉及政治,全是遺産繼承等傢庭瑣事。杜月笙拿齣多年來彆人寫給他的各種欠條,全部予以燒毀,並告戒後人不得追討餘債。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終年63歲。杜月笙死後,隻留下瞭十萬美金,作為未亡人的生活費用,其中,孟小鼕分得二萬美金。
在孟小鼕的兩段婚姻裏,梅蘭芳傷她最深,杜月笙愛她最真。張愛玲有句經典名言:“對於大多數女人來說,愛的意思就是被愛。”孟小鼕離開梅蘭芳,不一定就代錶她不愛梅蘭芳,她選擇杜月笙,也不一定就代錶最愛杜月笙。
那麼,梅蘭芳和杜月笙,到底誰纔是孟小鼕的畢生摯愛呢?從一個細節中我們可以發現端倪:晚年獨居人孟小鼕,臥室的床頭隻擺放瞭兩張照片,一張是恩師餘叔岩,另一張就梅蘭芳。
(圖片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