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刀子嘴”去傷害孩子的心,用正確的方式嚮孩子傳授“你可以”的理念,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作者:明月玉心(富書作者)
“媽媽,老師在信裏說瞭什麼啊?”
看著孩子純真無邪的眼神,媽媽從失神的狀態中緩過神來,微笑著對孩子說。
“老師說你很聰明,前途無量,應該去更好的學校深造。”
媽媽說完後,掩飾著這封勸退信對自己的暴擊,把孩子摟在懷裏,抿瞭抿嘴說: “寶貝,你真棒。”
媽媽為保護著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撒瞭謊,也是這一句善意的鼓勵,讓孩子成為一個堅強、自信的成功人士。
這是一部教育的短片,小小的故事裏,飽含著對教育的哲理。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宮崎駿所說:“ 父母對子女真正的愛,是理解、欣賞和鼓勵。 ”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鼓勵。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隨意貶低孩子,更不會吝嗇對孩子的欣賞,隻會用耐心和賞識,去澆灌孩子。
- 父母的貶低,是孩子成長的攔路虎
在網上,有一部很火的短片叫《一句話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字字句句,都直戳人心。
“我造瞭什麼孽,竟有你這樣的兒子。”
“你簡直一無是處。”
“你就是個廢物。”
這部短片中的人,甚至白發蒼蒼,都走不齣童年被父母打擊的陰影中。
孩子的價值觀、是非觀都來自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語都會深刻在孩子的心裏,父母長期的打擊式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詛咒。
語言的暴力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很多父母根本想象不到。
小時候被說“廢物”,“毫無用處”,“造孽生瞭你”的孩子,會使孩子更加懷疑自己,失去信心,長大後甚至真的會一事無成。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煤氣燈效應。”
意思是,長期對受害者說“你不行”,“有問題”等虛假性言語,讓受害者逐漸産生自我懷疑,質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
在教育孩子時,不怕父母坦言孩子的缺點,怕的就是無數句“你錯瞭。”
最後父母的直言不諱變成瞭貶低,孩子也下意識地覺得自己真的不行,變得自卑、玻璃心。
蘇珊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在孩子幼小的心裏,父母就是孩子的燈塔,對父母說的話,是毋庸置疑地接受。
如果父母一味地批判孩子沒齣息、窩囊,久而久之,孩子會信以為真,把父母口中的“不好”都一一實現。
父母對孩子的打擊,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虎,隻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 父母的欣賞,是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陶行知說:“教育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
教育孩子成纔沒有捷徑可走,父母隻有多點耐心和支持,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優點。
隻有在父母的稱贊中長大的孩子,纔會變得更加自信和優秀。
在票房與口碑雙爆棚的美國兒童勵誌電影《奇跡男孩》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賞識教育。
有著先天性麵部畸形的男孩奧吉,經常被同學嘲笑和歧視,媽媽對他說:
“寶貝,你一點都不醜。”
“我喜歡你這張臉,因為這是我兒子的臉。”
在父母的欣賞下,奧吉勇敢地摘掉瞭頭盔,露齣瞭自信的臉龐,性格也從自卑孤僻變得樂觀開朗,最後逆襲為學霸,成為全校的“奇跡”。
在影片末,當奧吉被同學問到為什麼不去整容時,他幽默地迴答道:
“這就是我整容後的樣子,我可是拼瞭命纔讓自己這麼帥的!”
一句肯定的話,一個贊許的眼光,一個點贊的手勢,看似不起眼,恰恰是這不起眼的贊賞,最終成就瞭孩子。
父母不動聲色地鼓勵,既給瞭孩子無限的勇氣,也能引導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嚮發展。
教育傢創始人周弘曾說過:“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斷地嚮他竪起大拇指。
父母越說孩子可以,孩子就越會證明給父母看,即使遇到挫摺,也會努力剋服,不讓父母失望。
父母對孩子的欣賞,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推動孩子嚮前邁進。
- 父母常竪大拇指,能夠激發孩子的潛能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怎麼評價孩子,孩子就會怎麼定義自己。
作為父母,不能盲目地去贊美孩子,也不能總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而是要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去激發孩子身上的潛能。
首先,對孩子的努力和付齣要給予肯定。
教育傢錢誌亮說:“對父母來說,看到孩子的缺點必不可少,但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認可他的努力和進步,也是一項必備的能力。”
身為父母,要從每件事的另一麵去“發現”孩子,而不是隻著眼於錯誤的結果,忽視在做事過程中的努力。
比如,孩子苦思冥想終於把一道難題解齣來瞭,結果因為失誤把答案寫錯瞭,這時,父母去訓斥孩子,就會漠視瞭孩子在解題過程中付齣的思考。
父母為孩子竪起的大拇指,對他們的付齣給予支持和鼓勵,是孩子不斷前進的動力。
其次,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桌子先生曾在他的文章“我那不爭氣的兒子”中說道:
“雖然成績不拔尖,但是他是一個勇敢、善良的小男子漢。”
“雖然粗心大意,但是他很愛傢人、責任感也很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彆人傢孩子的缺點,可能是自己孩子的優點,父母要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並不斷地優化它。
最後,對孩子的誇奬要具體化。
在生活中,隨處可聽的贊語無外乎就是“你真厲害”,“你真棒”,簡單又直接,籠統又敷衍。
最後,孩子不知道自己“好”在哪裏,誇奬的效果也大打摺扣。
父母不妨這樣說:“你今天跟彆人說瞭“謝謝”,”這個詞是禮貌用語,真不錯。”
對孩子優點的具體細節加以肯定,讓孩子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孩子纔能找準努力的方嚮。
阿爾弗·雷德說:“鼓勵和錶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比任何方麵都重要。”
常被父母批評、打擊、貶低的孩子,自尊心會受挫,也會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和懷疑,甚至自暴自棄,自毀前程。
而父母的稱贊、欣賞就像是養料,它會使孩子感到自豪,信心十足,擁有一顆充滿希望、樂觀的心。
這世上,沒有不及格的孩子,隻有不會誇的父母。
不要用“刀子嘴”去傷害孩子的心,用正確的方式嚮孩子傳授“你可以”的理念,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作者簡介:明月玉心,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來源: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