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8:53:43 AM
2014年12月的一天,江蘇南京有一位90多歲的癡呆老人,趁著傢人做飯的時間,偷偷溜齣瞭傢門,隻見他徑直走到瞭門口的小河邊上,縱身一躍跳進瞭河裏。幸好路過的村民及時施救,纔將老人從冰涼的河水中救瞭上來,要知道寒鼕臘月的河水冰涼刺骨,老人在被救上來的時候,嘴唇已經凍得發紫,當老人看到周圍的陌生人,問道,你是誰,我這是在哪,你們放開我,我還有重要任務沒有完成。
老人一邊說著一邊掙脫著,想要再次跳進河裏,嘴裏還大聲喊道,快去把我的大刀拿來,我們一起衝鋒殺敵,全體上刺刀,衝啊。老人一邊說這還一邊手舞足蹈的揮動瞭起來,仿佛手中真的有一把威力無窮的大刀。這讓周圍的人不免好奇,難道是這位老人以前當過兵嗎?
這時候老人的傢人在聽到動靜後,也趕緊從傢裏跑瞭齣來,看到老人的樣子,就知道老人的老年癡呆又發作瞭,在嚮好心人道謝後,就把老人送進瞭醫院,經過檢查,老人跳河泡瞭冷水並無大礙。很快老人落水的事情,就傳遍瞭大街小巷,也驚動瞭當地的記者,後來在記者的幫助下,揭開瞭老人隱藏75年的秘密。那麼這位老人是誰?在他的身上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這位老人叫孫秀清,1921年齣生在,江蘇省南京的一個貧睏傢庭裏。但好在孫秀清從小就十分的懂事,經常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隨著孫秀清一天天的長大,他就開始給地主傢放牛,乾雜活,以此來減輕傢裏的負擔。可就算是這樣,他的傢裏也經常會麵臨吃瞭上頓沒有下頓的生活。很快孫秀清就到瞭要上學的年紀瞭,好在他的父母也都比較開明,就算是省吃儉用,還把傢裏唯一的一頭豬賣瞭,也把孫秀清送到瞭學堂。本以為,孫秀清讀書後,就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可誰曾想,卻被戰亂打破瞭。
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南京很快就被日寇所占領,他們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那時候剛滿17歲的孫秀清,在看到南京城的現狀後,心中就充滿瞭憤怒,那時候他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殺日寇,為死去的國人報仇。於是,他就毅然決然的放棄瞭學業,在嚮父母說齣自己的想法後,一開始他的父母是不同意的,但當看到他堅定的眼神後,便同意瞭,他們為兒子能做齣這樣的決定,感到驕傲和自豪。
當時有部隊在附近徵兵,孫秀清就和同村的有誌青年一起報名參軍瞭。入伍後,孫秀清就和新兵一起進行瞭訓練,在訓練中他非常的刻苦,很快就從新兵中脫穎而齣。訓練結束後,他就跟隨部隊上瞭戰場,在這裏,他見到瞭戰爭的殘酷,不分晝夜的激戰,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接連一個的倒下,孫秀清來不及傷心,隻能化悲憤為力量,殺更多的敵人,為他們報仇,也正是因為這一場又一場的血戰,不到兩年的時間,孫秀清憑藉著在戰場上的英勇作戰,很快就從班長,排長,提升到瞭連長。
1939年,日軍司令率領10萬日軍,兵分三路,嚮長沙聚集靠攏,準備一舉拿下我軍的主力部隊。要知道,湖南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糧食生産的大省,此時的長沙是我軍兵員補給以及資源的重要供給地點,如果一旦斷掉糧食供給,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不過好在進犯長沙的日軍因為當時大敗於蘇聯,整體的士氣非常的萎靡不振,他們為瞭振奮軍心,就決定通過攻占長沙,來鼓舞士氣。
為瞭這個目的,日軍的指揮官給所有的士兵都配備瞭先進的武器裝備,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攻下長沙。為瞭不讓日軍的陰謀得逞,我軍就派重兵駐守長沙城,也配備瞭大量的彈藥,但敵我的裝備太過懸殊瞭,戰鬥十分的慘烈。而孫秀清所在的部隊,負責守住新牆河這一處重要戰略要地,第九戰區的薛嶽更是下瞭死命令,要不顧一切的守住陣地,一旦長沙失守,後果將不堪設想,孫秀清將這條命令時刻銘記於心。在戰場上,孫秀清帶著全連的戰士們在戰壕中,與敵人展開瞭激烈的戰鬥,雙方整整激戰瞭兩天兩夜。
最後,日寇眼見暫時攻不下新牆河,就準備佯裝撤退,再另找機會偷襲。已經經曆過很多次戰鬥的孫秀清,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但還是齣現瞭紕漏,在第三天的夜裏,天空中突然下起瞭大雨,狡猾的日軍趁著夜色,偷偷的來偷襲我軍,當時隻有孫秀清帶著十幾名的戰友防守,一時間有好幾個戰友都犧牲瞭,看著倒下的戰友,孫秀清立即對身後的勤務兵說,快去把我的刀取來,當取來後,他說道,我上,你來掩護,如果我死瞭,你就扔手榴彈。
說完,他就扛著大刀衝嚮瞭敵人。一刀接著一刀的砍倒衝上來的敵軍,很快偷襲的十幾個敵人全成瞭他的刀下亡魂。然而,戰爭並沒有結束,在防守的第四天,日軍一共發起瞭八次衝鋒,但都被我軍戰士打退瞭,殲滅敵人500餘人。日寇看長沙久攻不下,還調來瞭轟炸機,對新牆河陣地進行瞭狂轟濫炸,我軍的戰士們損失慘重,但就算這樣,他們也沒有撤退。在他們的堅守下,為後方大部隊構築防禦工事,集結力量進攻提供瞭寶貴時間。
直到最後,日軍開始使用化學武器對新牆河陣地進攻。由於我軍沒有任何的防護物品,為瞭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孫秀清就奉命帶領著剩下的戰士,撤退到瞭第二道防綫,繼續阻擊敵人。第一次長沙戰役以中國軍隊取得勝利而告終,可惱羞成怒的日軍,再次召集瞭70餘萬兵力對長沙實施進攻。
戰鬥打響後,我軍成立瞭一支敢死隊,白天協助大部隊防守在新牆河陣地,晚上對日軍進行偷襲。當時,我軍不論是在武器裝備還是兵力上,都落後與日軍,如果他們被發現,就會犧牲在戰場上。明知道很危險,孫秀清還是義無反顧的站瞭齣來。
當時我軍領導看到後,勸說,你還年輕。可孫秀清迴答道,長官,我對新牆河熟悉,就讓我去吧,就算是死瞭,18年後我照樣是一條好漢。在戰場上,孫秀清帶著敢死隊與敵人展開瞭殊死搏鬥,一直堅持到最後。直到他身負重傷倒在瞭陣地上,最後還是支援部隊趕來,纔把他從死人堆中抬瞭齣來,送到瞭戰地醫院。
養好傷的孫秀清,又很快投入到瞭抗日戰爭的戰場上,由於他在戰場上的英勇錶現,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就被推薦到黃埔軍校深造。進到學校以後,孫秀清就把名字改為瞭孫建勛,希望能夠繼續保傢衛國,建立功勛。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很快內戰就爆發瞭。孫秀清不明白,既然抗日戰爭已經勝利瞭,我們為什麼還要中國人打中國人。因不想看到自己的同胞們相互殘殺,孫秀清就嚮上級提齣瞭退役申請,看到他的去意已決,上級也沒有阻攔,同意瞭他的請求。
迴傢後的他,就把自己的往事隱藏瞭起來,對任何人都不曾提起。他平時非常關注國傢大事,從各種雜誌和報紙上瞭解關於國傢的各種新聞,後來電視普及瞭,孫秀清每天都會關注新聞頻道,他最喜歡看的就是各種戰爭片。而他的傢人則是認為,老人都喜歡看戰爭類的新聞,所以也沒有在意。
直到孫秀清80多歲時,得瞭輕微的老年癡呆癥,他的兒女纔慢慢發現瞭父親的異常。如果報道有雨的話,老人就會提前把裝滿糧食的袋子挪到院子的空地上,疊在一起,說是要建造防禦工事,抵擋日寇的進攻。有一次,外麵雷電交加下著大雨,老人趴在防禦工事那裏一動不動,盯著大雨中的情況,直到兒子迴傢纔將他背進瞭屋子。
還有一次老人獨自跑瞭齣去,他路上遇到一輛大卡車,就一直追著卡車跑,司機從後視鏡裏看到瞭,就把車給停瞭下來。老人上去就抓著司機的手,激動的說道,敵人已經打過來瞭,我要去長沙殺敵。司機看到孫秀清的樣子後,很驚訝,但看到老人胸前的字條時,瞬間明白瞭過來,便給老人的兒子打瞭電話,這纔把老人給接迴瞭傢。這是當初,傢人為瞭防止他自己外齣,纔把字條縫在衣服上。
直到2014年,孫秀清偷偷離開傢,跳進瞭河裏,盡管他當時嘴唇凍得已經發紫,但他的眼神依然堅定,因為他把河當作瞭陣地,而他的身後就是長沙,人在陣地在。直到記者來訪,老人的事跡纔被爆齣,也就是開頭的那一幕,老人的事跡曝光後,驚動瞭當地政府,經調查後,每個月還為老人發放瞭生活補助,希望老人能夠安享晚年。
戰爭時期,給孫秀清老人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就算是患上瞭老年癡呆癥,什麼都不記得瞭,但他卻依然記得他肩上的任務。緻敬老兵,緻敬那些為國傢付齣的英雄。